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PPT 75页).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456958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2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PPT 75页).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PPT 75页).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PPT 75页).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PPT 75页).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PPT 75页).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页,共75页。第2页,共75页。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三)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四)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之间的相(四)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互关系)第3页,共75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第4页,共75页。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类

2、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第5页,共75页。第6页,共75页。第7页,共75页。素问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一般而言,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一般而言,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水火者,水火者,阴阳之征

3、兆也。阴阳之征兆也。”第8页,共75页。含义: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不变的,而是可变的。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2、事物阴阳属性的无限可分性(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如昼为阳,夜为阴,而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第9页,共75页。1、对立制约2、互根互用3、消长平衡4、相互转化阴阳交感阴阳互藏第10页,共75页。概念:概念:对立是指阴阳双方是相互对立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制约是指对立的阴阳

4、双方存在着相互抑制和制约的关系。应用:应用:解释气候变化:春夏温热,是春夏阳气上升抑制寒凉之气;秋冬寒冷,是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温热之气。素问脉要精微论:“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第11页,共75页。“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解释生理活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阴阳制约消长关系的正常。)解释病理变化:“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指导治疗:“寒者热之寒者热之”,“热者寒热者寒之之”。第12页,共75页。概念:概念:互根是指阴阳任何一方的存在都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为条件。又称相互

5、依存。例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互用是指阴阳任何一方的发展都必须依赖对方的资助。即相互促进,相互为用。第13页,共75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医贯阴阳论:“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第14页,共75页。应用:解释自然现象。解释生理:气血关系。兴奋与抑制。解释病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指导治疗: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第15页,共75页。概念:概念:消长:阴和阳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的“阴消阳长”、“阴长阳消”之中的

6、量变的量变.消长解释的是事物量的变化,属于量变的范畴。四时气候,冬至到夏至,是“阴消阳长”夏至到冬至,是“阳消阴长”。四时气候的变迁,寒暑的更易,实际上即是反映了阴阳消长的过程,其中虽有“阴消阳长”、“阴长阳消”的不同,但从一年的总体来说,还是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第16页,共75页。子夜一阳生,日中阳气隆,。阴阳平衡,生命活动正常,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调整阴阳,恢复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第17页,共75页。概念: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质变质变 灵枢论疾诊尺:“重阴必阳,

7、重阳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极生热,热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极生寒。”阴阳的相互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的,“重”和“极”就是阴阳转化的条件。事物发展到极点。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第18页,共75页。(一)说明组织结构(二)说明生理功能(三)说明病理变化(四)指导诊断疾病(五)指导治疗疾病第19页,共75页。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划分依据:部位和功能特点。素问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

8、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第20页,共75页。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腹: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脏腑: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素问金匮真言论:“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第21页,共75页。(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兴奋兴奋 抑制抑制 第22页,共75页。1、说明疾病发生 2、病因分阴阳 风雨寒暑,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3、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说明疾病的病

9、理变化 第23页,共75页。(1)阴阳偏胜阴阳偏胜即阴胜、阳胜,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阳偏胜:A “阳胜则热阳胜则热”含义:是指阳偏胜会引起热象。(实热)原理:由于阳主热、主动,所以阳盛盛则热。临床表现:发热、面赤、心烦等。B “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含义:是指阳胜会损伤阴液,引起阴的不足。原理:阴阳对立制约,阳盛对阴的制约太过,损伤阴.临床表现:口渴、尿少、尿赤等。阴偏胜:“阴胜则寒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第24页,共75页。阴阳偏衰即阴虚、阳虚,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包括阴偏衰、阳偏衰和阴阳互损三个方面 阴偏衰:阴虚,“阴虚则热阴虚则热”。含

10、义:指阴液不足会引起虚热之象。原理:阴虚不能制阳,阳相对偏亢,引起虚热之象。临床表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阳偏衰:阳虚,“阳虚则寒阳虚则寒”。含义:指阳气不足会引起虚寒之象。原理:阳气虚损,温煦功能减退,出现虚寒之象。(阳虚不能制阴,阴相对的偏盛.)临床表现:畏寒,手足不温.第25页,共75页。“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是中医病机学的总纲。疾病寒热变化寒热变化是由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引起的。第26页,共75页。阴阳互损:阴或阳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影响对方的化生,引起对方不足,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包括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两个方面。原理:阴阳互根互用。阴损及阳

11、:阴虚至一定程度,不能化生阳气,而引起阳虚的病理变化。阳损及阴:阳虚至一定程度,不能化生阴液,而引起阴虚的的病理变化。“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第27页,共75页。病证的阴阳属性,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证可转化为阴证,阴证可转化为阳证。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表里、寒热、虚实)第28页,共75页。1、疾病现象分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望诊:色泽鲜明为阳,色泽晦暗为阴。(如黄疸:阳黄、阴黄)闻诊:察呼吸,听声音,可别阴阳。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者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为阴。呼吸微弱,属阴;呼吸有力,属阳。

12、第29页,共75页。切诊 以脉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脉动分:至(起)者为阳,去(伏)者为阴;以至数分: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态分: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第30页,共75页。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辨证总纲,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景岳全书传忠录:“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第31页,共75页。1.确立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调整阴阳)阴阳协调平衡,生命活动正常。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调整阴阳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13、太过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使失调的阴阳,恢复到协调的状态。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第32页,共75页。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为有余之证。故应采取“损其有余损其有余”,“损其偏胜损其偏胜”,“实则泻之实则泻之”的方法。对阳偏胜,应以寒凉的方法损其偏胜之阳,称为“热者寒之热者寒之”;由于“阳胜则阴病”,阳热盛易伤阴液,还应酌情配伍补阴的方法。对阴偏胜,应以温热的方法损其偏胜之阴,称为“寒者热之寒者热之”;由于“阴胜则阳病”,阴寒盛易伤阳气,还应酌情配伍补阳的方法。第33页,共75页。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一方不足,为虚损不足之证,故应采取“补其不足补其不足”,“补其偏

14、补其偏衰衰”,“虚则补之虚则补之”的方法。对阴偏衰,补阴。古人称之为滋阴以制阳滋阴以制阳。王冰称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阳病治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对阳偏衰,补阳。古人称之为补阳以抑阴补阳以抑阴。王冰称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素问“阴病治阳”。(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对阴阳两虚,则应阴阳双补。第34页,共75页。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张介宾(景岳)根据阴阳互根互用互根互用的原理,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补阳的基础上配伍补阴的方法,称为阴中求阳,是治疗

15、阳虚的方法。在补阴的基础上配伍补阳的方法,称为阳中求阴,是治疗阴虚的方法。第35页,共75页。药物性能由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决定。归经 药性:又称“四气”,寒热温凉,寒凉属阴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温热属阳温热属阳(温次于热)。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味。(另有淡味和涩味,受五行学说影响,习惯上仍称五味。)辛、甘、淡属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酸、苦、咸属阴。素问至真要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升降浮沉:升浮者为阳,沉降者为阴升浮者为阳,沉降者为阴。第36页,共75页。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37页,共75页。(一)五行的

16、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行变化。(金、木、水、火、土)(水、火、木、金、土)(尚书“洪范”、“甘誓”,左传)“五方”、“五材”,“六府三事”第38页,共75页。目的:研究五行特性为分类奠定基础。特性包含了事物本身的特点及引申的特性。1、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木曰曲直”“曲直”,指树木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引申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2、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火曰炎上”“炎上”,指温热、上升、明亮。引申为温热、升腾、明亮。第39页,共75页。3、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土爰稼穑”“稼穑”,指播种和收获谷物。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万物。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

17、“土为万物之母”之说。种谷曰稼,收谷曰穑。4、金的特性;“金曰从革金曰从革”“从革”,指“变革”。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5、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水曰润下”“润下”,指滋润和向下。引申为滋润、趋下、寒凉、闭藏。第40页,共75页。第41页,共75页。第42页,共75页。1、正常关系(生克制化)解释生理联系、指导治疗。2、异常关系(乘侮)说明病理变化。(病理影响)第43页,共75页。(1)五行相生 概念: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规律(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母子关系: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和“我生”,难经

18、将其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木为例,“生我者”是水,“我生者”是火。故水是木之“母”,火是木之“子”。第44页,共75页。五行相生木 火 土 金 水 木第45页,共75页。概念: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规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所不胜所胜关系: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 存在着“克我”和“我克”。内经称为“所胜”“所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以木为例,“克我者”是金,“我克者”是土。故金是木的“所不胜”,土是木的“所胜”。第46页,共75页。木 土 水 火

19、金 木第47页,共75页。素问:“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自稳)内经强调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类经图翼运气:“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张介宾指出了相生相克相互为用。制,指事物之间的制约;化,指事物的生化。五行之间既存在着相互资生,又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维持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的协调平衡。第48页,共75页。(1)五行相乘)五行相乘概念:又称过克,是五行相克太过引起的异常现象。次序:相乘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原因:一行太过,乘其所胜。木太过,对土的制约太过,“木旺乘土”。一行不及,受所不胜乘

20、。土不足,木对土的制约太过,“土虚木乘”。第49页,共75页。概念:又称“反克”、“反侮”,是五行反向克制引起的异常变化。次序:相侮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原因:一行太过,侮所不胜。木太过,不受金的制约而反侮金,“木火刑金”肝火犯肺。一行不及,受所胜侮。金不足,不能制木而受木的反向制约。第50页,共75页。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说明了五行相乘相侮的原因及不同原因引起的变化。“制己所胜”(相乘)“侮所不胜”(相侮)“己所不胜,侮而乘之”(相乘)“己所胜,轻而侮之”(相侮)第51页,共7

21、5页。(一)说明组织结构(二)说明生理(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及相互联系)(三)说明病理(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四)指导诊断(五)指导治疗第52页,共75页。1、用五行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 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1)“木曰曲直”,具有升发向上的特性,肝属于木,所以肝为刚脏,升发向上,具有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特性。(2)“火曰炎上”,具有温热,向上的特性,心属于火,所以心有温煦全身的特性。第53页,共75页。第54页,共75页。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联系(1)五脏相生关系 木生火,肝生心,如肝藏血以济心;火生土,心生脾,如心阳温运脾阳;土生金,脾生肺,如脾气资助肺

22、气;(“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金生水,肺生肾,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水生木,肾生肝,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第55页,共75页。第56页,共75页。素问五胜生成论:“心其主肾也;”“肾其主脾也;”“脾其主肝也;”“肝其主肺也;”“肺其主心也。”“主”,实际上指制约,也即是相克。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素问集注:“心主火,而制于肾水,是肾乃心脏生化之主。”以此类推,肺属金,而制于心火,故心为肺之主;脾属土,而制于肝木,故肝为脾之主;肾属水,而制于脾土,故脾为肾之主。第57页,共75页。1、五脏疾病按相生关系传变 按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

23、1)母病及子:是指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母脏的病变影响及子脏,引起子脏的病变。肾病及肝,是母病及子,“水不涵木”。(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第58页,共75页。(2)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即是子病犯母。(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第59页,共75页。肝 脾 肾 心 肺 肝 五脏疾病按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1)相乘,是相克太过引起的传变。相克太过有两种情况:一是一方的力量过 强,而致被克的一方受到过度的克伐;“木旺乘土”;“肝旺乘脾”。一是一方力量过弱,不能任受所不

24、胜的克伐,也可出现克伐太过的现象。“土虚木乘”,“脾虚肝乘”。第60页,共75页。(2)相侮,又称反侮,是反向克制引起的传变。形成相侮有两种情况:一是一方太盛,不仅不受克己一方(所不胜)的克制,而且对克己一方进行反克;如“木火刑金”,“肝火犯肺”;“土壅侮木”。一是一方力量过弱,不仅不能克制所胜之行,反受所胜之行的克制,从而导致相侮传变。第61页,共75页。第62页,共75页。1、分析症状,判断病位。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中味苦,脉见洪象,心火亢盛。2、分析症状,判断病性。3、分析症状,判断吉凶。素问五脏生成篇:“能合脉色,可以万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见其色而

25、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脾虚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心病患者),面见黑色,为水来克火。第63页,共75页。1、控制疾病传变 2、确立治疗原则和方法 3、指导针灸疗法 4、指导情志病治疗 第64页,共75页。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治未病”第65页,共75页。(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 基本治疗原则:补母和泻子 难经六十九难:

26、“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所谓补母,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补母能令子实。所谓泻子,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泻子能令母虚。第66页,共75页。滋水涵木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肝阴不足,肝阳偏亢之证。益火补土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是温肾阳而补脾阳的方法。适用于肾阳不足,脾阳不振之证。培土生金法:又称补养脾肺法,是补脾气而益肺气的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肺虚脾弱之候。金水相生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是滋养肺肾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肾阴虚之证。第67页,共75页。第68页,共75页。(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基

27、本原则:抑强和扶弱。相克异常的原因是太过和不及,对一行太过,应抑强;对一行不及,应扶弱。具体应用,抑强和扶弱并用。对于太过所致的乘侮,要抑强为主,扶弱为辅;对不及所致的乘侮,要扶弱为主,抑强为辅。第69页,共75页。抑木扶土法: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木不疏土,肝旺脾虚,肝脾不和之证。培土制水法:又称敦土利水法。是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佐金平木法:又称泻肝清肺法。是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的治疗方法,多用于肝火犯肺之证。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

28、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第70页,共75页。3、指导针灸选穴。第71页,共75页。情志病是情志太过引起的疾病。情志生于五脏,分属五行,五行之间存在着相克关系,情志之间也存在着相胜关系。临床上可以用情志的相互制约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以情胜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恕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第72页,共75页。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金能克木,所以悲能胜怒。恐为肾志,属水;喜为心志,属火。水能克火,所以恐能胜喜。怒为肝志,属木;思为脾志,属土。木能克土,所以怒能胜思。喜为心志,属火;忧为肺志,属金。火能克金,所以喜能胜忧。思为脾志,属土;恐为肾志,属水。土能克水,所以思能胜恐。第73页,共75页。第74页,共75页。第75页,共7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PPT 75页).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