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下册课件258P).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458605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PT 页数:258 大小:3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下册课件258P).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下册课件258P).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下册课件258P).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下册课件258P).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下册课件258P).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呼 吸(Respiration)3.呼吸过程:呼吸过程:1.概念概念: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意义意义: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概 述 肺通气肺通气外呼吸外呼吸内呼吸内呼吸肺换气肺换气 气体运输气体运输 组织换气组织换气O2CO2肺肺细胞内细胞内氧化代谢氧化代谢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组织呼吸组织呼吸)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呼吸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呼吸系统由呼吸系统由和和组成。组成。气管气管 上端起自环状软骨下缘,

2、向上端起自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下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通常由支气管。通常由14181418个气管软个气管软骨构成。分叉处称骨构成。分叉处称气管叉气管叉。主支气管主支气管 连于气管叉与肺门之间,分连于气管叉与肺门之间,分左、右主支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短、粗较陡直。短、粗较陡直。左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细、细、长较横平。长较横平。肺肺是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也是气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新生儿的肺呈淡红色,成年交换的场所。新生儿的肺呈淡红色,成年人呈暗红色,老年人为蓝黑色。人呈暗红色,老年人为蓝黑色。肺位于胸腔内,左、肺位于胸

3、腔内,左、右各一,分别居于纵右各一,分别居于纵隔两侧,其下方为膈,隔两侧,其下方为膈,外侧为肋和肋间隙,外侧为肋和肋间隙,最高点(肺尖)可突最高点(肺尖)可突出到胸廓上口达颈根出到胸廓上口达颈根部。部。:位于肺的内侧位于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处有主支气管,面中央凹陷处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以及淋巴管,神经等静脉以及淋巴管,神经等进出。进出。:出入肺门的诸出入肺门的诸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而成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而成的束状结构。的束状结构。是分别覆盖于左、右肺表面,胸廓是分别覆盖于左、右肺表面,胸廓内表面,纵隔侧面和膈上面的一层浆膜。内表面,纵隔侧面和膈上面的一层浆膜

4、。(肺外膜):被覆于肺表面并伸入肺(肺外膜):被覆于肺表面并伸入肺裂内的胸膜。裂内的胸膜。被覆于胸壁内表面、膈上面与纵隔被覆于胸壁内表面、膈上面与纵隔侧面的胸膜。侧面的胸膜。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在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在左、两肺周围分别围成左、右各一个完全密闭的左、两肺周围分别围成左、右各一个完全密闭的呈负压的潜在腔隙。呈负压的潜在腔隙。壁胸膜以衬覆部位不同可分为相互移行的四部分:壁胸膜以衬覆部位不同可分为相互移行的四部分:覆盖于膈的上面;覆盖于膈的上面;贴于胸壁内面;贴于胸壁内面;膜紧贴纵隔两侧面;膜紧贴纵隔两侧面;包裹在肺尖的周围。包裹在肺尖的周围。(肺(肺外膜):被覆于外膜

5、):被覆于肺表面并伸入肺肺表面并伸入肺裂内的胸膜。裂内的胸膜。纵隔是左、右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的全部器官、结胸膜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及其间结缔组织的总构及其间结缔组织的总称。称。纵隔通常以胸骨角纵隔通常以胸骨角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再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再以心包前、后缘为界又以心包前、后缘为界又可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可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三部。和后纵隔三部。第二节第二节 肺通气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肺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肺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肺通气:肺通气: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

6、(一)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动力 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的阻力 肺通气肺通气直接动力:直接动力: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原动力:原动力: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差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差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1)概念: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概念: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吸气运动吸气运动呼气运动呼气运动 (2)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吸气肌吸气肌(-)胸廓缩小胸廓缩小肺缩小肺缩小肺内压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呼气呼气节能的最佳呼吸方式(节能的最佳呼吸方式(吸气主动吸气主动,呼气被动呼气被动)平静呼吸:平静呼吸:用力呼吸:用力呼吸:耗能高(耗能高(吸气主动吸气主动,呼气主动呼气主动)吸气肌

7、吸气肌(+)胸廓扩大胸廓扩大肺扩大肺扩大肺内压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吸气吸气(3 3)呼吸运动形式)呼吸运动形式胸式呼吸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2)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平静呼气时:肺内压:平静呼气时:肺内压:+1+2mmHg用力呼气时:肺内压:用力呼气时:肺内压:+60+140mmHg2.2.肺内压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1)概念)概念:肺泡内气体的压力。肺泡内气体的压力。吸气末呼气末:肺内压吸气末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 压力差压力差=0 无气体流动无气体流动平静吸气时:肺内压:平静吸气时:肺内压:-1-2mmHg用力吸气时:肺内压:用

8、力吸气时:肺内压:-100-30mmHg吸气初:肺内压吸气初:肺内压 大气压大气压 呼气开始呼气开始呼气末:肺内压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 呼气停止呼气停止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intralpueral pressure)(1)形成形成胸内压胸内压=肺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大气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肺回缩力肺回缩力呼气末呼气末:-3-5 mmHg:-3-5 mmHg吸气末吸气末:-5-10 mmHg:-5-10 mmHg(2 2)胸内负压胸内负压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有利于静脉血与淋巴液回流有利于静脉血与淋巴液回流有利于肺和小气道的扩张有利于肺和小气道的扩张气胸气胸

9、(二二)肺通气的阻力(了解)肺通气的阻力(了解)弹性阻力弹性阻力肺弹性阻力肺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70%)(30%)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张力(2/3):肺的弹性回缩力肺的弹性回缩力(1/3)气道阻力(主要)气道阻力(主要)惯性阻力惯性阻力组织粘滞阻力组织粘滞阻力(80%90%)气体速度、气流形式及气体速度、气流形式及管径大小管径大小球形液球形液-气界面气界面,表面张力向心表面张力向心,倾向使肺泡缩小倾向使肺泡缩小.维持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维持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防止液体在肺泡积聚;防止液体在肺泡积聚;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肺泡表

10、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1)(1)成分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由肺泡上皮由肺泡上皮型细胞分泌型细胞分泌)(2)(2)作用:作用:降低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张力(alveolar surface tension)(3)生理意义生理意义5.深吸气量深吸气量(IC,inspiratory capacity)=TV+IRV6.功能残气量功能残气量(FRV,functional residual capaity)=TV+ERV7.肺活量肺活量(VC,vital capacity)=IRV+TV+ERV 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timed vital capacity)8.肺

11、总量肺总量(TLC,total lung capacity)=IRV+TV+ERV+RV1.潮气量潮气量(TV,tidal volume)2.补吸气量补吸气量(IRV,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3.补呼气量补呼气量(ERV,expiratory eserve volume)4.残气量残气量(余气量余气量)(RV,residual volume)三、三、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测定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测定 肺容积肺容积肺容量肺容量(一一)肺容量和肺容积肺容量和肺容积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Basic Pulmonary Volume and Pulmonary Ca

12、pacity)补吸补吸气量气量肺肺总总容容量量肺肺活活量量深深吸吸气气量量功功能能残残气气量量补呼补呼气量气量残气量残气量潮气量潮气量(二)肺通气量(二)肺通气量每分钟进出每分钟进出肺部肺部的气体量。的气体量。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潮气量(TV)呼吸频率呼吸频率(R)2.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无效腔量)呼吸频率1.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吸气末吸气末1502500150350500呼气呼气1502500呼气末呼气末150350150解剖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吸气吸气呼气末呼气末250

13、0被测者被测者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毫升毫升/分分)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次次/分分)肺通气量肺通气量(毫升毫升/分分)潮气量潮气量(毫升毫升)正常安静正常安静168000500浅快呼吸浅快呼吸2503280003200深慢呼吸深慢呼吸10008800068005600不同呼吸频率、潮气量对肺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的影响不同呼吸频率、潮气量对肺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的影响从气体交换效果看,从气体交换效果看,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为有效。吸更为有效。结论:结论:第三节第三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方式:方式:扩散扩散动力:动力:气体分压差气体分压差一、一、气体交换的原

14、理气体交换的原理二、肺泡气体交换和组织气体交换过程二、肺泡气体交换和组织气体交换过程第四节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气体在血液中运输O2和和CO2在在 血液血液中存在的形式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物理溶解化学结合(多)化学结合(多)一、氧的运输一、氧的运输v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是重要的运输工具是重要的运输工具Hb+OHb+O2 2 HbOHbO2 2PoPo2 2高高PoPo2 2 低低物理溶解:物理溶解:1.5%化学结合:化学结合:98.5%二、二、二氧化碳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HbNH2+CO2 HbNHCOOH碳酸氢盐碳酸氢盐(88%88%)动画动画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15、)动画动画物理溶解物理溶解 5%5%化学结合化学结合 95%95%CO2+H2O H2CO3 HCO3-+H+碳酸酐酶碳酸酐酶 第五节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一、呼吸中枢二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一)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黑黑-伯反射)伯反射)1.概念概念:由肺扩张引起吸气抑制或肺缩小引起吸气由肺扩张引起吸气抑制或肺缩小引起吸气 兴奋的反射。兴奋的反射。吸气停止转为呼气。吸气停止转为呼气。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吸气时肺扩张吸气时肺扩张肺牵张感受器肺牵张感受器(+)(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平滑肌细

16、支气管平滑肌)延髓延髓吸气中枢吸气中枢(-)吸气肌吸气肌(-)膈神经膈神经肋间神经肋间神经例如实验中同时剪断双侧迷走神例如实验中同时剪断双侧迷走神经经 长吸式呼吸长吸式呼吸呼吸变得深而慢。呼吸变得深而慢。2.反射过程:反射过程:(二)化学感受性反射(二)化学感受性反射(1)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h适宜刺激适宜刺激:动脉血动脉血PO2、PCO2 、H+1、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2)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h生理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生理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外液中的H+;表:表:PCOPCO2 2、P P、POPO2 2 对呼吸的对呼吸的调节调节调节因素调节因素调节作用

17、调节作用作用途径作用途径PCO2PPO2是呼吸的生理性刺激因素是呼吸的生理性刺激因素PCO2 适度升高,加强呼吸适度升高,加强呼吸超过一定限度,抑制呼吸,超过一定限度,抑制呼吸,起麻醉效应起麻醉效应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为主)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严重低严重低O2时,呼吸抑制时,呼吸抑制甚至停止。甚至停止。轻度低轻度低O2时,呼吸加强。时,呼吸加强。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直接抑制呼吸中枢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为主为主)+增加时,呼吸加强。增加时,呼吸加强。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为主为主)(+不易通过血脑

18、屏障)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一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肺通气肺通气2.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4.潮气量潮气量 5.肺活量肺活量 6.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7.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8.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 9.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 复复 习习 思思 考考 题题二、问答题二、问答题1.胸膜腔内压的生理意义。胸膜腔内压的生理意义。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什么?该物质有何生理意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什么?该物质有何生理意义。3.试述试述CO2增多时,对呼吸运动影响的主要机制。增多时,对呼吸运动影响的主要机制。4.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为什么在一定范

19、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有效。(从肺通气效率来说)。吸更有效。(从肺通气效率来说)。5.O2和和CO2在血液中是如何运输的?在血液中是如何运输的?6.试述评价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试述评价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7.增大无效腔,呼吸有何改变,为什么?增大无效腔,呼吸有何改变,为什么?8.试述呼吸的环节。试述呼吸的环节。第八章第八章 消化系统结构和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功能v消化管消化管 v消化腺消化腺口腔口腔咽咽食管食管胃胃小肠小肠大肠大肠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空、回肠空、回肠盲肠、阑尾盲肠、阑尾结肠结肠、直肠直肠上上消消化化道道下下消消化化道道大消化腺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小消化腺大唾液腺大唾液腺肝肝

20、胰胰口腔 分 口腔前庭 部 固有口腔v唇和颊v腭v咽峡v牙v舌v大唾液腺 硬腭软腭大唾液腺开口部位腮腺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下颌下腺舌下阜舌下腺舌下阜及舌下襞咽v漏斗性肌性器官,上起自颅底,向下至C6下缘续于食管;鼻咽口咽喉咽食管部位距中切牙第一狭窄咽与食管相续处15第二狭窄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25第三狭窄食管穿膈食管裂孔处40胃胃壁的构造空、回肠空肠回肠长度管径管壁血管颜色环状皱襞绒毛集合淋巴滤泡左上2/5较粗较厚较丰富较红润密而高密而高无或偶见右下3/5较细较薄较少较苍白疏而低疏而小较多大肠v分部:盲肠、阑尾、结肠、直肠v盲肠和结肠有三种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盲肠、阑尾v盲肠

21、:大肠的起始部v阑尾:又叫蚓突v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为标志,又叫McBurney点。v右侧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为胆囊底的投影。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为McBurney点。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结肠左曲(肝曲)结肠右曲(脾曲)直肠v 直肠盆部v 肛管(直肠肛门部)骶曲会阴曲肝v肝上面v肝下面形态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右叶;肝门肝圆韧带胆囊窝腔静脉沟肝的位置和体表投影v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区;v在成人右肋弓低点下方一般不能触及肝外胆道v分部: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v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右侧腹直肌

22、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v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v位置v分部胰头胰体胰尾v作用胰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系统概述 2.吸收吸收(absorption):1.消化(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 收的小分子的过程收的小分子的过程.一、消化、吸收的概念一、消化、吸收的概念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低兴奋性低,收缩缓慢收缩缓慢富有伸展性富有伸展性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自动节律性运动自动节律性运动对化学、机械牵张和温度刺激较敏感对化学、机械牵张和温度刺激较敏感三、胃肠的神经支配三、胃肠的神经支配消化道平滑

23、肌主要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消化道平滑肌主要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分泌分泌NENE抑制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抑制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分泌分泌AchAch促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促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2.2.唾液的唾液的作用作用水、水、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湿润、溶解食物湿润、溶解食物清洁、保护口腔:清洁、保护口腔:水解淀粉:水解淀粉:淀粉淀粉 麦芽糖麦芽糖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一、唾液的分泌一、唾液的分泌第三节第三节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腮腺腮腺颌下腺颌下腺导管导管颌下腺颌下腺咀嚼肌咀嚼肌舌下腺舌下腺腮腺腮腺导管导管唾液腺唾液腺1.

24、1.唾液性质与成分唾液性质与成分胃的形态结构食道角切迹贲门胃底胃体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第四节第四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壁细胞壁细胞盐酸盐酸 内因子内因子主细胞主细胞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粘液颈细胞粘液颈细胞粘液粘液外分泌腺外分泌腺一、胃液的分泌一、胃液的分泌贲门腺贲门腺幽门腺幽门腺泌酸腺泌酸腺主细胞主细胞壁细胞壁细胞粘液细胞粘液细胞G 细胞细胞(一)(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作用性质:无色、无味、酸性性质:无色、无味、酸性(pH 0.9-1.5)(pH 0.9-1.5)成分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粘液、内因子内因子等等作用作用:1.1.盐酸(胃酸)盐酸(

25、胃酸)分泌:分泌: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 激活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激活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作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使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杀灭细菌杀灭细菌 促进小肠对铁、钙的吸收促进小肠对铁、钙的吸收2.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分泌:分泌:主细胞分泌主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 眎、胨、眎、胨、少量多肽和氨基酸少量多肽和氨基酸pH23.53.3.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分泌粘液分泌:作用:润滑、保护、作用:润滑、保护、屏障屏障粘液粘液

26、HCO3HCO3作用:保护胃粘膜免受作用:保护胃粘膜免受 HCL的侵蚀和胃的侵蚀和胃 蛋白酶的消化蛋白酶的消化HCO3-分泌:分泌: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碳酸氢盐屏障(mucus-bicarbonate barrier)mucus-bicarbonate barrier):由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筑的抗损伤屏障,可有效地由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筑的抗损伤屏障,可有效地保保护胃粘膜免受护胃粘膜免受H H+的侵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的侵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4、内因子作用:作用:保护促进维生素保护促进维生素B12B12的吸收,缺乏的吸收,缺乏 时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分泌:分泌:壁

27、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胃大部分切除的人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为什么?胃大部分切除的人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为什么?(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形形 式式定定 义义生理作用生理作用1.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2.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3.蠕蠕 动动(胃特有)(胃特有)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了咽、食道、胃壁牵张感受了咽、食道、胃壁牵张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舒张。部肌肉舒张。可容纳更多的食物,可容纳更多的食物,而胃内压力变化不而胃内压力变化不明显。明显。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持久收缩状态。程度的持久收缩状态。

28、维持胃的位置和形维持胃的位置和形状状,促进化学消化。促进化学消化。平滑肌顺序舒缩而完成的平滑肌顺序舒缩而完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食物入胃后食物入胃后5 5分钟,蠕动从分钟,蠕动从胃胃中部中部开始,到达幽门需开始,到达幽门需1 1分钟,分钟,频率为频率为3 3次次/分钟。)分钟。)促进食物促进食物与胃液混与胃液混 合,利于化学消化。合,利于化学消化。磨碎固体食物磨碎固体食物推进食糜推进食糜 (胃排空胃排空)二、胃的运动二、胃的运动(二)胃排空(二)胃排空(图)(图)1.1.定义:定义: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胃排空过程胃排空过程胰液

29、的分泌胰液的分泌胰胰 腺腺第五节第五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一)胰液(一)胰液一、小肠内的消化液一、小肠内的消化液 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胰脂肪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胰淀粉酶:淀粉淀粉麦芽糖麦芽糖 、葡萄糖、葡萄糖胰淀粉酶胰淀粉酶蛋白质蛋白质糜蛋白酶糜蛋白酶 肠激酶肠激酶蛋白质蛋白质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 多肽、氨基酸多肽、氨基酸共同作用共同作用月示、胨月示、胨分别作用分别作用(+)胰脂肪酶胰脂肪酶脂肪脂肪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辅脂酶)(辅脂酶)2.2.胰酶胰酶1.碳酸氢盐:碳酸氢盐: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胰液的

30、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食物最全面、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食物最全面、消化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消化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中和胃酸,防止肠黏膜受酸侵蚀;中和胃酸,防止肠黏膜受酸侵蚀;提供适宜的提供适宜的pHpH环境环境(PH7.8-8.4)。胆汁的分泌胆汁的分泌(二)胆汁(二)胆汁自学自学无机成分:无机成分:Na+K+Cl-HCO3-有机成分:有机成分: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1.1.成分成分2.2.胆盐的作用:胆盐的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汁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胆汁的成分及作用(三

31、)小肠液(三)小肠液十二指肠腺(勃氏腺)十二指肠腺(勃氏腺)小肠腺(李氏腺)小肠腺(李氏腺)小肠液的性质、成份和作用小肠液的性质、成份和作用:1 1、性质:弱碱性,等渗、性质:弱碱性,等渗2.2.成分成分肠致活酶肠致活酶(仅此一种)(仅此一种)十二指肠腺十二指肠腺: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分泌入肠腔:分泌入肠腔:寡糖酶、肽酶寡糖酶、肽酶无机物:无机物:Na+Na+、K+K+、CaCa2+2+等;等;有机物有机物黏液蛋白黏液蛋白,保护保护1212指肠指肠分泌液量大分泌液量大,含消化酶含消化酶3.3.作用:作用:保护、消化、稀释作用。保护、消化、稀释作用。小肠腺小肠腺自学自学二、小肠的运动形式二、小肠

32、的运动形式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消化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吸收吸收意意义义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与淋巴液的回流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与淋巴液的回流维持基础压力、位置和形状。维持基础压力、位置和形状。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图图 3.蠕动:蠕动:小肠特有小肠特有,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舒缩运动。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舒缩运动。推送食糜推送食糜(图图)小肠蠕动小肠蠕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贮存食物残渣;贮存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除体外。形成粪便排除体外。一、大肠的主要功能:一、大肠的

33、主要功能:第六节第六节 大肠功能大肠功能细菌产生的酶能分解食物残渣,细菌产生的酶能分解食物残渣,细菌还能利用食物残渣细菌还能利用食物残渣合成维生素合成维生素B B复合物和维生素复合物和维生素K K。二、排便反射二、排便反射 潴留潴留失禁失禁脊髓腰骶部损伤脊髓腰骶部损伤腰骶部以外的脊髓受损腰骶部以外的脊髓受损(初级中枢与高级中枢失去功能联系初级中枢与高级中枢失去功能联系)舒舒张张盆神经盆神经排排便便直直 肠肠 降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乙状结肠 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收收缩缩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 直肠直肠感受器感受器粪粪便便腹下神经腹下神经盆神经盆神经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大脑皮层(高级中枢)脊髓

34、腰骶段脊髓腰骶段(初级中枢)(初级中枢)阴部神经阴部神经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消化、吸收、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容受性舒张、消化、吸收、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容受性舒张、胃排空、胃排空、分节运动、粘液分节运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蠕动碳酸氢盐屏障、蠕动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二、问答题二、问答题1.简述唾液、胃液、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简述唾液、胃液、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2.2.简述分节运动的作用。简述分节运动的作用。3.3.简述胃、小肠的运动形式。简述胃、小肠的运动形式。4.4.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是什么?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是什么?5.5.简述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简述胃肠的

35、神经支配及其作用。6.6.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生理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尿的生成和排出尿的生成和排出第五节第五节 排尿活动排尿活动第九章第九章 肾脏生理肾脏生理第四节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第三节第三节 尿的生成过程尿的生成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第二节第二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人体的人体的排泄及其途径排泄及其途径 1.1.排泄:排泄: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呼吸器官(肺)呼吸器官(肺)消化道消化道皮肤(汗腺)皮肤(汗腺)肾脏肾脏(最重要)(最重要)2.2.主要途径主要途径肾盂皮质髓质肾动脉肾静脉肾单位输尿管肾锥体第二节第二节 肾脏

36、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肾脏为实质性器官,肾脏为实质性器官,分为皮质和髓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一、肾脏的结构一、肾脏的结构1.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2.集合管集合管(一)肾单位和集合管(一)肾单位和集合管(nephronnephron and collecting tubule)and collecting tubule)肾单位肾单位近曲小管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远曲小管远曲小管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 肾小球肾小球 肾小囊肾小囊髓袢髓袢近端小管近端小管肾小体肾小体肾小管肾

37、小管 髓袢细段髓袢细段远端小管远端小管动画动画(三三)球旁器球旁器球旁细胞球旁细胞致密斑致密斑:间质细胞(球外系膜细胞)间质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分泌肾素分泌肾素感受小管液中感受小管液中NaClNaCl含量的变化含量的变化通过两次小动通过两次小动 脉和两套毛细脉和两套毛细 血管网血管网二、肾脏的血液循环二、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特点:流量大流量大 第三节第三节 尿的生成过程尿的生成过程1.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重吸收作用作用 3.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分泌作用作用一、肾小球滤过功能一、肾小球滤过功能 概念:概念:u滤液与

38、血浆的区别?滤液与血浆的区别?衡量肾小球滤过的指标衡量肾小球滤过的指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GFRGFR)滤过分数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FFFF)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660ml/min660ml/min滤过分数滤过分数125ml660ml100%19%动画(一一)滤过的动力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渗压血浆胶渗压+囊内压囊内压)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 入球端入球端 出球端出球端4

39、5mmHg 45mmHg 血浆胶渗压血浆胶渗压 20mmHg 35mmHg 囊内压囊内压 10mmHg 10mmHg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15mmHg 0mmHg45mmHg10 出球出球35血浆胶渗压血浆胶渗压入球入球2020滤过膜示意图滤过膜示意图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基基 膜膜肾小囊上皮肾小囊上皮(二二)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滤过膜 动画动画1.1.滤过膜的结构滤过膜的结构滤过膜起到了机械屏障滤过膜起到了机械屏障和电屏障作用。和电屏障作用。(三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 1.滤过膜滤过膜通透性通透性 及面积及面积2.2.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3.3

40、.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一)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的方式和特点(一)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的方式和特点1.1.概念概念:(1 1)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2 2)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2.2.重吸收方式重吸收方式3.3.重吸收重吸收的特点的特点u选择性选择性u差异性差异性:近曲小管近曲小管是肾小管重吸收最主要部位。是肾小管重吸收最主要部位。u有限性有限性1.1.NaNa+重吸收重吸收(1 1)部位:)部位:主要在近端小管主要在近端小管 (二)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二)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NaNa+主动重吸收方式

41、为主主动重吸收方式为主 2.2.葡萄糖的重吸收葡萄糖的重吸收(1 1)部位)部位:100%100%近曲小管近曲小管(尤其前半段尤其前半段)(2 2)方式)方式:继发性主动重吸收继发性主动重吸收肾糖阈: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3 3)特点:)特点:葡萄糖重吸收的具有一定的限度葡萄糖重吸收的具有一定的限度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概念:概念:(一)(一)H H+的分泌的分泌意义意义:排酸保碱排酸保碱维持酸碱平衡维持酸碱平衡(二)(二)NHNH3 3的分泌的

42、分泌(三)(三)K K+的分泌的分泌原尿(滤液)与终尿有何质与量区别?原尿(滤液)与终尿有何质与量区别?原尿原尿 终尿终尿数量数量125ml6024180L/天天12L/12L/天天 平均平均1.5L/1.5L/天天99%99%被重吸收被重吸收质量质量去蛋白的血浆去蛋白的血浆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无糖、无糖、NaNa+、clcl-、K K+少少尿素、肌酐比原尿多尿素、肌酐比原尿多1%1%排出体外排出体外第四节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一、肾内自身调节如葡萄糖、甘露醇的渗透性利尿作用。如葡萄糖、甘露醇的渗透性利尿作用。(一)(一)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影响小管液

43、中溶质浓度的影响小管液中某溶质浓度小管液中某溶质浓度 小管腔中渗透压小管腔中渗透压妨碍水的重吸收妨碍水的重吸收 水重吸收水重吸收 尿量尿量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多尿?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多尿?2.2.意义:意义:使终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使终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 出现大幅度的变动。出现大幅度的变动。(二)(二)球球-管平衡(管平衡(了解了解)1.1.概念:概念: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有何变动,近球小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有何变动,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65%-70%左左右的现象。右的现象。二、神经调节二、神经调

44、节 1.1.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下降,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下降,GFRGFR下降。下降。2.2.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3.3.增加肾素的分泌增加肾素的分泌增加增加RAASRAAS的活动的活动肾肾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时的作用:兴奋时的作用:促进肾小管对促进肾小管对NaCLNaCL和水的重吸收。和水的重吸收。三、体液调节三、体液调节 (一)(一)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ADH)(ADH)2.2.主要作用主要作用 动画动画 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动画动画 1.1.来源来

45、源神经垂体神经垂体储存储存下丘脑视上核下丘脑视上核(多多)室旁核室旁核(少少)合成合成下丘脑下丘脑垂体束垂体束运输运输3.ADH3.ADH分泌的调节因素分泌的调节因素机体缺水机体缺水(如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等)(如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等)血浆晶体血浆晶体渗透压渗透压渗透压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器(1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ADHADH分泌分泌水的水的重吸收重吸收尿量尿量大量饮清水(水利尿)大量饮清水(水利尿)(+)(-)自学自学 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容量感受器受到刺激容量感受器受到刺激 (左心房和(左心房和胸腔大胸腔大V V处)处)经迷走神经传入中枢经迷走神经传入中枢AD

46、HADH的释放的释放尿量尿量 反之,血量减少时,发生相反的变化反之,血量减少时,发生相反的变化。(2 2)循环血量)循环血量的改变的改变总结总结:引起引起ADHADH释放的有效刺激是:释放的有效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循环血量减少和循环血量减少自学自学1.1.来源来源: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二)醛固酮(二)醛固酮2.2.作用: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Na+的主动重吸的主动重吸收,同时排出收,同时排出K K+,具有,具有“保保NaNa+排排K K+”作用。同时有作用。同时有ClCl-和和H H2 2O O的被动重吸收。的被动

47、重吸收。动画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大脑皮层(高级中枢)脊髓骶段脊髓骶段(初级中枢)(初级中枢)盆神经盆神经盆神经盆神经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膀胱充盈达膀胱充盈达400500ml400500ml时时内括约肌内括约肌舒张舒张膀胱逼尿膀胱逼尿肌收缩肌收缩尿液进入后尿道刺激尿液进入后尿道刺激后尿道感受器后尿道感受器(+)阴部神经阴部神经外括约肌外括约肌舒张舒张排排尿尿可见:排尿反射可见:排尿反射正反馈正反馈第五节第五节 排尿活动排尿活动(动画动画)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尿潴留尿潴留骶部以上的脊髓受损骶部以上的脊髓受损 尿失禁尿失禁(初级中枢与高级中枢失去功能联系初级

48、中枢与高级中枢失去功能联系)排尿异常:排尿异常:尿频尿频脊髓骶部损伤脊髓骶部损伤第二节第二节 突突 触触 传传 递递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第六节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五节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第七节第七节 脑脑 的的 高高 级级 功功 能能第十章 神经系统第四节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第三节第三节 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调节系统。n神经系统分为:外周部分:传递信息神

49、经系统分为:外周部分:传递信息 中枢部分:处理信息中枢部分:处理信息n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n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 整合脑的高级功能整合脑的高级功能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神经元与神经纤维一、神经元与神经纤维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1.基本结构基本结构:神经元神经元 胞体胞体 突起突起 树突树突 轴突轴突 轴丘与始段轴丘与始段 神经纤维(有髓、无髓)神经纤维(有髓、无髓)神经末稍神经末稍(突触小体突触小体)

50、基本结构与功能基本结构与功能胞体胞体:接受、整合信息部位接受、整合信息部位树突树突:接受、传导信息部位接受、传导信息部位轴突轴突轴丘与始段轴丘与始段:产生产生APAP的部位的部位神经纤维神经纤维:传导信息传导信息(APAP)部位部位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突触小体)释放递质或分泌激素释放递质或分泌激素(下丘脑)部位(下丘脑)部位 二、神经纤维的分类二、神经纤维的分类(1 1)根据电生理学的特性分类根据电生理学的特性分类:A A、B B、C C三类三类 (2 2)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类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类:、四类四类(3 3)根据功能特性分类根据功能特性分类:1)1)传入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下册课件258P).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