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第三章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第二节溶液的配制第三节常用理化分析的基本方法第四节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一样品的采集1.采样的原则(1)采样应具有代表性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能代表全部检验对象,代表食品整体,否则,无论检测工作做得如何认真、精确都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2)采样应具有准确性采样过程中要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否则将会影响检测结果和结论的正确性。(3)采样应具有真实性采集样品时必须由采集人亲自到实地进行该项工作。2.采样的一般步
2、骤(1)获得检样由整批待检物品的各个部分抽取少量样品称为检样。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2)得到原始样品把多份检样混合在一起,构成能代表该批物品的原始样品。(3)获得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经过处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抽取一部分作为最后的检测材料,称为平均样品。(4)平分样品三份将平均样品分为三份,即检验样品、复检样品和保留样品。1)检验样品:由平均样品中分出,用于全部项目检验的样品。2)复检样品: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复检,故必须有复检样品。3)保留样品:对某些样品,需封存保留一段时间,以备再次验证。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5)填写采样记录包括采样的单位、地址、日期,以及样
3、品批号、采样条件、采样时的包装情况、采样的数量、要求检验的项目、采样人等。3.采样的一般方法(1)散粒状样品(如粮食、粉状食品)粮食、砂糖、奶粉等均匀固体物品,应按不同批号分别进行采样。图1-3-1四分法取样图1-3-1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2)液体及半固体样品(如植物油、鲜乳、饮料等)对桶(罐、缸等)装样品,应先按采样公式确定采取的桶数(罐数、缸数等),再启开包装,用虹吸法分上、中、下三层各采取少部分检样,然后混合分取,缩减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3)不均匀的固体样品(如肉、鱼、果蔬等)此类食品本身各部位成分极不均匀,个体及成熟差异大,更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4)小包装食品(罐头、瓶装饮料
4、、奶粉等)根据批号或班次连同包装一起分批取样,若小包装外还有大包装,则可按取样公式抽取一定的大包装,再从中抽取小包装,混匀后,分取至所需的量。4.采样的数量5.采样时的注意事项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1)采样时应注意抽检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现场卫生状况、包装和包装容器状况等。2)小包装食品送检时应保持原包装的完整,并附上原包装上的一切商标及说明,供检验人员参考。3)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物质,一切采样工具都应清洁、干燥、无异味,在检验之前应防止一切有害物质或干扰物质带入样品。4)采样后应迅速送检验室检验,尽量避免样品在检验前发生变化,使其保持原来的理化状态。5)要认真填写采样记
5、录,包括采样单位、地址、日期,以及样品批号、采样条件、包装情况、采样数量、现场卫生状况、运输、储藏条件、外观、检验项目及采样人员等。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6.样品的制备1)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一般将样品充分混匀搅拌。2)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的混合物,分离后分别取样。3)固体样品应先粉碎或切分、捣碎、研磨,或用其他方法研细、捣匀。4)水果罐头在捣碎前需清除果核,肉、鱼类罐头应预先清除骨头、调味料(葱、八角、辣椒等)后再捣碎,常用高速组织捣碎机。7.样品的保存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样1.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的原则1)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
6、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2)所采样品应具有代表性。3)采样必须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防止一切外来污染。4)在保存和运送过程中应保证样品中微生物的状态不发生变化。5)采样标签应完整、清楚。2.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取样方案(1)我国的采样方案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12010),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1)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有小于或等于c个样品的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2)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小于或等于m;允许有小于或等于c个样品的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和M
7、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2)ICMSF的取样方案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简称为ICMSF)的取样方案是依据事先给食品进行的危害程度划分来确定的,将所有食品分成三种危害度。(3)美国FDA的取样方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取样方案与ICMSF的取样方案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严重指标菌所取的15、30、60个样可以分别混合,混合的样品量最大不超过375g。3.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采样方法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1)液体食品充分混匀,用无菌操作开启包装,用100mL无菌注射器抽取,注入无菌盛样容器中。(2)半固体食品先用无菌操作拆开包装,再用无菌勺子从几个部位挖取样品,放
8、入无菌盛样容器中。(3)固体食品对于大块整体食品,应用无菌刀具和镊子从不同部位割取,割取时应兼顾表面与深部,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小块大包装食品应从不同部位的小块上切取样品,放入无菌盛样容器中。(4)冷冻食品对于大包装小块冷冻食品,应按小块个体采取;对于大块冷冻食品,则可以用无菌刀从不同部位削取样品或用无菌小手锯从冻块上锯取样品,也可以用无菌钻头钻取碎屑状样品,放入盛样容器中。(5)生产工序监测采样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1)车间用水:对于自来水,应从车间各水龙头上采取冷却水;对于汤料等,应从车间容器不同部位用100mL无菌注射器抽取。2)车间台面、用具及加工人员手的卫生监测:用5cm2孔无菌采样
9、板及5支无菌棉签在手上擦拭25cm2的面积(若所采表面干燥,则用无菌稀释液湿润棉签后擦拭;若表面有水,则用棉签擦拭),擦拭后立即将棉签头用无菌剪刀剪入盛样容器中。3)车间空气采样:将5个直径为90m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分别置于车间的四角和中部,打开平皿盖保持5min,然后盖上平皿盖送检。4.样品的处理(1)固体样品用灭菌刀、剪刀、镊子,从不同部位取25g剪碎,放入灭菌均质器或乳钵内,加定量灭菌生理盐水,研碎混匀,制成体积比为1 10的混悬液。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2)液体样品1)将原包装的液体样品混匀后,用点燃的酒精棉球对瓶口进行消毒灭菌,用苯酚或来苏儿(煤酚皂液)等浸泡过的纱布盖好瓶口,
10、再用消毒开瓶器开启后直接吸取进行检验。2)含CO2的液体样品(如汽水、啤酒等)可用上述无菌方法开启瓶盖后,将样品倒入无菌磨口瓶中,盖上一块消毒纱布,开一缝隙轻轻摇动,使气体溢出后再进行检验。3)酸性液体食品按上述无菌操作倒入无菌容器内,再用质量分数为20%的Na2CO3调节为中性后进行检验。(3)冷冻食品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1)冰棍儿:用灭菌镊子除去包装纸,将3支冰棍放入灭菌磨口瓶中,将棍留在瓶外,用盖压紧用力将棍抽出或用灭菌剪刀剪掉棍,放入45水浴停留30min,溶化后立即检验。2)冰淇淋:用灭菌勺取出后放入灭菌容器内,待其溶化后检验。3)冰蛋:将装有冰蛋的磨口瓶放入流动的冷水中,溶化后
11、充分混匀检验。(4)罐头对罐头先进行密封试验及膨胀试验,观察是否有漏气或膨胀情况。5.样品的送检三样品的预处理1.有机物破坏法(1)干法灰化干法灰化是指利用高温灼烧来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2)湿法消化在强酸性溶液中,利用强氧化剂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被检测成分以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供分析使用。2.蒸馏法3.溶剂提取法4.色层分离法5.磺化法和皂化法6.沉淀分离法7.掩蔽法8.浓缩法9.微波消解法第二节溶液的配制一试验试剂及水质的要求1.实验室用水级别及主要指标第二节溶液的配制表1-3-1指 标 名 称三级二级一级pH值范围(25)5075电
12、导率(25)/(mS/m)050010001可氧化物质含量以O计/(mg/L)04008吸光度(254nm,1cm光程)0010001蒸发残渣(1052)的含量/(mg/L)2010可溶性硅以Si计的含量/(mg/L)002001第二节溶液的配制表1-3-1适用场合一般化学检验用于无机痕量检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用于有严格要求(包括对颗粒度、微生物的要求)的检验,如HPLC检验用水第二节溶液的配制2.考虑到纯水在储存过程中会因接触空气而吸收CO2,或储水容器材质本身可溶性成分的溶解导致电导率的改变,一二级水的电导率需“在线检测”。2.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方法(1)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
13、制取,所用源水应为饮用水或比较纯净的水。(2)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3)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蒸馏设备蒸馏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再经0.2m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3.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检验(1)标准检验方法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2008)中详尽规定了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检验方法。第二节溶液的配制(2)一般检验方法标准检验方法虽然严格,但是很费时。1)物理方法检验:利用电导仪或绝缘电阻表测定水的电导率是最实用而又简便的方法。2)化学方法检验:即通过化学方法检验待测水是否符合实验室三级用水标准。二化学试剂和标准物质1.按纯度划分(1)高纯、光谱纯试
14、剂其主成分含量高,杂质含量比优级纯低,且规定的检验项目多,主要用于微量及痕量分析中试样的分解及试液的制备。(2)分光纯试剂要求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干扰物质的吸收小于规定值。第二节溶液的配制(3)基准试剂是一类用于标定滴定分析中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准物质,可作为滴定分析中的基准物,也在可精确称量后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滴定溶液。(4)优级纯试剂(G.R)主成分含量高,杂质含量低,主要用于精密的科学研究和测定工作。(5)分析纯试剂(A.R)主成分含量略低于优级纯,杂质含量略高,用于一般的科学研究和重要的测定工作。(6)化学纯试剂(C.P)品质较分析纯试剂差,用于工厂、教学试验的一般分析工作。2.按质量标准及用
15、途划分(1)标准试剂滴定分析用标准试剂,我国习惯称为基准试剂(PT),分为C级(第一基准)与D级(工作基准)两个级别。第二节溶液的配制(2)普通试剂普通试剂是实验室广泛使用的通用试剂,一般可分为优级纯、分析纯和化学纯三个级别。第二节溶液的配制表1-3-2等级名称符号适 应 范 围标志一级优级纯(保证试剂)GR精密分析、科研用,也可作为基准试剂绿色二级分析纯(分析试剂)AR常用作分析试剂、科研用试剂红色三级化学纯CP要求较低的分析用试剂蓝色第二节溶液的配制三溶液含量的表示方法1.物质的量浓度(cB)2.质量分数(wB)3.质量浓度(B)4.体积分数(B)四溶液的制备1.一般溶液的配制2.标准溶液
16、的配制(1)直接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经溶解后,定量转移于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解1)组成恒定并与化学式相符。第二节溶液的配制2)纯度足够高(达99.9%以上),杂质含量应低于分析方法允许的误差限。3)性质稳定,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CO2,不分解,不易被空气所氧化。4)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少称量时的相对误差。第二节溶液的配制表1-3-3滴 定 方 法基 准 物 质标 定 对 象碳酸钠(NC)酸硼砂(N10O)酸酸碱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KH)碱二水合草酸(2O)碱,KMn氧化还原滴定重铬酸钾(C)还原剂草酸钠(N)氧化剂碘酸钾(KI)还原剂金属铜(Cu)还原剂三氧化
17、二砷(A)氧化剂第二节溶液的配制表1-3-3碳酸钙(CaC)EDTA配位滴定金属锌(Zn)EDTA沉淀滴定氯化钠(NaCl)AgN第二节溶液的配制(2)间接法(又称标定法)许多物质是不符合基准物质条件的,如HCl、NaOH、KMnO4、I2、Na2S2O3等试剂。解按题意滴定反应为3.溶液的保存1)溶液要用带塞的试剂瓶盛装,并根据它们的性质妥善保存。2)每瓶试剂溶液都必须有标明名称、含量、配制日期、有效期和配制人的标签。3)溶液保存于瓶中,由于蒸发,在瓶壁上常有水滴凝聚,使溶液含量发生变化,因此每次使用前应该将溶液摇匀。4.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1)分析所用的溶液应用纯水配制。2)配制硫酸、磷酸、
18、硝酸、盐酸等溶液时,应该将酸倒入水中。第二节溶液的配制3)配制挥发性试剂时,应该在通风橱内进行。4)配制标准溶液时,不应马上标定,应该放置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标定。5)用有机溶剂配制时,有时有机物溶解较慢,应不时搅拌,可以在热水浴中将溶液温热,不可以直接加热。6)不能用手接触腐蚀性及有毒的溶液。7)按一定使用周期及试剂的有效期配制试剂,不要多配。第三节常用理化分析的基本方法一滴定分析法1.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1)酸碱滴定法以酸、碱反应为基础,利用物质的酸碱性质,用酸(碱)标准溶液滴定碱(酸)待测组分含量的滴定分析法。(2)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化合反应为基础,用配位剂作为标准溶液滴定
19、待测组分含量的滴定分析法,主要用于金属离子的测定。(3)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利用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的滴定分析法。(4)沉淀滴定法以生成难溶化合物的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3.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第三节常用理化分析的基本方法1)反应要按一定的化学反应式进行,不发生副反应;反应定量进行,且反应完全程度大于或等于99.9%。2)反应速度要快,进入滴定剂后最好瞬间完成。3)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方式(1)直接滴定法用标准溶液直接进行滴定,利用指示剂或仪器测试指示化学计量点的滴定方法,称为直接滴定法。(2)返滴定法(回滴法)在待测试液中准确加入适当过量的标准溶液
20、,待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返滴剩余的第一种标准溶液,从而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返滴定法。第三节常用理化分析的基本方法(3)置换滴定法置换滴定法是先加入适当的试剂与待测组分定量反应,生成另一种可滴定的物质,再利用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产物,然后由滴定剂的消耗量、反应生成的物质与待测组分等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4)间接滴定法某些待测组分不能直接与滴定剂反应,但可通过其他的化学反应间接测定其含量。二称量分析法1.沉淀法2.汽化法3.电解法4.萃取法第四节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及范围1.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2.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1)生产环境的检验包
21、括车间用水、空气、地面、墙壁等。(2)原辅料的检验包括食用动物、谷物、添加剂等一切原辅料。(3)食品加工、储藏、销售诸环节的检验包括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状况检验和加工工具、运输车辆、包装材料的检验等。(4)食品的检验重要是对出厂食品、可疑食品及食物中毒食品进行的检验。3.食品微生物检验主要工作流程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指标1.菌落总数第四节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2.大肠菌群(1)乳糖发酵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然后于361培养48h2h,观察是否产气。(2)分离培养: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于361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3)
22、证实试验: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于361培养24h2h,观察产气情况。3.致病菌4.霉菌及其毒素5.其他指标三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样品的处理第四节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1.固体样品2.液体样品(1)原包装样品用点燃的酒精棉球对瓶口进行消毒,再用经苯酚或来苏水消毒液消毒过的纱布将瓶口盖上,用经火焰消毒的开罐器开启,摇匀后用无菌吸管吸取。(2)含有二氧化碳的液体样品按上述方法开启瓶盖后,将样品倒入无菌磨口瓶中,盖上消毒纱布,将盖掀开一缝,轻轻摇动,使气体逸出,然后进行检验。(3)冷冻食品将冷冻食品放入无菌容器溶化后检验。3.罐头四微生物的培养技术1.培养基的配制
23、第四节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1)一般培养基的配制步骤1)按照配方的组分及用量分别进行称量并配成液体溶液。2)根据要求调pH值。3)若要制成固体,则加入质量分数为1.5%2.0%的琼脂并加热熔化。4)根据需要的数量分装入试管或锥形瓶中,加上棉塞或盖上纱布。5)包扎好后灭菌备用。(2)培养基及常用器皿的灭菌培养微生物常用的玻璃器具主要有试管、锥形瓶、培养皿、吸管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灭菌,使容器内不含任何杂菌。1)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培养基、无菌水及玻璃器皿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第四节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2)干热灭菌:常用的玻璃器皿、金属器皿也可采用烘箱热空气进行干热灭菌。3)火焰灼烧灭菌:它是将
24、待灭菌物品用酒精灯火焰灼烧,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的灭菌方法。2.无菌操作技术(1)操作人员无菌操作的整体要求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因为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1)动作要轻,不能太快,以免搅动空气而增加污染;玻璃器皿应轻取轻放,以免破损而污染环境。2)操作应在近火焰区进行。第四节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3)接种时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进行消毒灭菌,打开包装但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进行高压灭菌或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4)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25、5)使用吸管时,切勿用嘴直接吸、吹吸管,而必须用洗耳球操作。6)观察平板时不能开盖,当欲蘸取菌落检查时,必须靠近火焰区操作;平皿盖也不能大开,而应上下盖适当开缝。7)进行可疑致病菌涂片染色时,应使用夹子夹持玻片,切勿用手直接拿玻片,以免造成污染。8)工作结束,收拾好工作台上的样品及器材,最后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第四节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2)无菌环境条件在微生物检验中,要求严格的要在无菌室内操作并使用超净工作台。1)无菌室使用要求 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的工作服、鞋(灭过菌),并戴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
26、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体积分数为5的甲酚溶液、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体积分数为0.1的新洁尔灭(苯扎氯铵)溶液等。第四节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应进入无菌间操作,但不得随意出入,若需要传递物品,则可通过传递窗传递。检验工作中样品及无菌物被打开后,操作者在操作时应与样品及无菌物保持一定距离;未经消毒的物品及手绝对不可直接接触样品及无菌物品;样品及无菌物不可在空气中暴露过久,操作要正确;取样时必须用无菌工具(如镊子、勺子)等,手臂不可从样品及无菌物面上横过;从无菌容器中或样品中取出的
27、物品虽未被污染,但也不可放回原处。瓶口、袋口开启前应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棉球反复擦拭至少两遍(瓶口由中央到边沿,袋口由上至下擦拭)。2)无菌室消毒要求第四节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紫外线杀菌:每次开2030min,就能达到空间杀菌的目的。在使用无菌室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min以上。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30min。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一般每平方米需用体积分数为40的甲醛溶液10mL、高锰酸钾溶液8mL进行熏蒸。使用时,先密闭门窗,先将量好的甲醛溶液盛入容器中,然后倒入量好的高锰酸钾溶液,人员随之离开接种室,关紧房门,熏蒸2030min即可。化学消
28、毒剂喷雾:根据无菌室的净化情况和空气中含用的杂菌种类,可采用不同的化学消毒剂。如果霉菌较多,先用质量分数为3%5%的苯酚溶液喷洒室内,再用甲醛熏蒸。如果细菌较多,则可采用甲醛和乳酸交替熏蒸。3)超净工作台。第四节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3.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1)倾注平板法首先把微生物悬液进行一系列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与熔化好的温度保持在4050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充分混合,然后把这混合液倾注到无菌的培养皿中,待凝固之后,把这平板倒置在恒温箱中培养。(2)涂布平板法首先把微生物悬液通过适当的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放在无菌的并且已经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无菌的玻璃刮刀把稀释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
29、表面上,经恒温培养便可以得到单个菌落。(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概述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光的基本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2)吸收曲线根据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程度的不同,将不同波长的光依次通过某一固定含量和厚度的溶液,分别测量其对每一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A),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该溶液的吸收曲线,亦称为吸收光谱。(3)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4.定量分析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1)
30、单组分定量方法1)标准曲线法。2)标准对比法。(2)多组分定量方法根据吸光度具有加和性的特点,在同一试样中可以测定两个以上的组分。图1-3-3多组分定量分析方法示意图图1-3-3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5.显色反应6.紫外光谱中的有关术语(1)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1)发色基团:凡是能导致化合物在紫外及可见光区产生吸收的基团,都称为发色基团。2)助色基团:指那些本身不会使化合物分子产生颜色或者在紫外及可见光区不产生吸收的一些基团。(2)红移、蓝移、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由于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了助色基团或其他发色基团而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者由于溶剂的影响使其紫外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
31、象称为红移。(3)吸收带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1)R吸收带:由含有氧、硫、氮等杂原子的发色基团(羰基、硝基)n*跃迁产生,吸收波长长,吸收强度低。2)K吸收带:由含有共轭双键的*跃迁产生,K吸收带波长大于200nm,吸收强度强。3)B吸收带:由闭合环状共轭双键的*跃迁所产生,是芳环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峰)带,吸收波长长,吸收强度低。4)E吸收带: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包括两个吸收峰,分别为E1带和E2带。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1.概述2.原子吸收光谱仪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图1-3-4原子吸收分析示意图图1-3-4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理论基础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1)
3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定量基础1955年,华尔士提出以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为激发光源,用测量峰值吸收的方法代替积分吸收,使原子吸收成为一种分析方法。(2)定量分析方法图1-3-5标准曲线法工作曲线图1-3-5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1)标准曲线法。2)标准加入法。图1-3-6标准加入法工作曲线图1-3-6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三气相色谱法1.基本原理(1)分离原理气相色谱分析法基于不同物质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能力)。图1-3-7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图1-3-7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2)色谱流出曲线及术语在色谱分析中,将以组分浓度由检测器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为纵坐标,
33、流出时间为横坐标所作的关系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或色谱图,即检测器的响应信号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3-7所示。1)基线:当色谱柱中只有载气经过时,检测器相应信号的记录就叫基线。基线漂移:指基线随着时间定向地缓慢变化。基线噪声:指由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起伏。2)色谱峰峰高(h):色谱峰峰顶到基线间的垂直距离叫做色谱峰峰高。3)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内停(滞)留的时间或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流动相的体积,常用时间或相应的载气体积表示。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 用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4)相对保留值(r21):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l的调整保留值之比,即5)区
34、域宽度:色谱峰区域宽度是色谱流出曲线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标准偏差():指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1/2,如图1-3-7中的EF为2。半峰宽度(Y1/2):峰高1/2处色谱峰的宽度,如图1-3-7中的GH。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为 峰底宽度(Y):过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如图1-3-7中的IJ。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为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6)分配系数:在一定的柱温和柱压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cs和在流动相中的浓度cm之比称为分配系数,记为K,即(3)色谱流出线的作用1)根据色谱峰的位置(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检定。2)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
35、进行定量测定。3)根据色谱峰的位置及其宽度可以对色谱柱分离情况进行评价。2.气相色谱仪的结构(1)供气系统指载气连续运行的密闭管路,包括气体钢瓶、压力调节器、净化器、气流调节阀;还包括辅助气体,常用的载气有氮气、氢气、氦气、氩气。(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和汽化室两个部分。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3)分离系统包括色谱柱、柱箱及其温控装置。(4)检测系统主要指检测器。(5)数据处理系统其功能是将检测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采集、信号转换、数据处理与计算,并打印出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色谱图。3.气相色谱定量分析(1)定量分析的依据(2)常用的定量计算方法1)归一化法。2)内标法。3)外标法
36、(又称定量进样-标准曲线法)。四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主要类型及作用机理(1)液-液分配色谱法作用机理:溶质由于在两相间的相对溶解度不同,因此在两相间进行分配时,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小的组分较难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的速度较快,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大的组分容易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的速度较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2)液-固吸附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的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3)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交换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被测离子进行可逆交换,被测离子因在交换剂上具有不同的亲和力(作用力)而被分
37、离。(4)尺寸排阻色谱法固定相为表面具有不同大小(一般为几个纳米到数百个纳米)空穴的凝胶的色谱法称为尺寸排阻色谱法。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2.高效液相色谱仪图1-3-8高效液相色谱仪典型的结构示意图图1-3-8第五节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3.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一法定计量单位1.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表1-3-4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SI计量单位SI基本单位(7个)SI辅助单位(2个)SI导出单位具有专门名称(19个)导出单位和由以上单位构成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表1-3-
38、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和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单位(15个)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2.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内容(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7个)见表1-3-5。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表1-3-5量 的 名 称单 位 名 称单 位 符 号量 的 名 称单 位 名 称单 位 符 号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米千克(公斤)秒安培mkgsA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开尔文摩尔坎德拉Kmolcd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2.()内的字为前者的同义词,下同。(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2个)见表1-3-6。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表1-3-6量 的 名 称单 位 名 称单 位 符 号平面角立面角弧度球面度r
39、adsr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用名称的导出单位(19个)见表1-3-7。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表1-3-7量 的 名 称单 位 名 称单 位 符 号其他表示示例频率赫兹Hz力;重力牛顿Nkgm/压力;压强;应力帕斯卡PaN/能量;功;热量焦耳JNm功率;辐射通量瓦特WJ/s电荷量库仑CAs电位;电压;电动势伏特VW/A电容法拉FC/V电阻欧姆V/A电导西门子SA/V磁通量韦伯WbVs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表1-3-7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特斯拉TWb/电感亨利HWb/A摄氏温度摄氏度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表1-3-7量 的 名 称单 位 名 称单 位 符 号其他
40、表示示例光通量流明lmcdsr光照度勒克斯lxIm/放射性活度贝可勒尔Bq吸收剂量戈瑞GyJ/kg剂量当量希沃特SvJ/kg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4)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见表1-3-8。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表1-3-8所表示的因数词 头 名 称词 头 符 号所表示的因数词 头 名 称词 头 符 号1艾可萨E1分d1柏它P1厘c1太拉T1毫m1吉咖G1微1兆M1纳诺n1千k1皮可p1百h1飞母托f10十da1阿托a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2.词头不能重叠使用,如毫微米(mm),应改用纳米(nm);微微法拉,应改用皮法(pF)。3.倍数、分数单位的词头应正确选取。4.在一些场合中习
41、惯使用的单位可不受数值限制,如机械制图中长度单位全部用毫米(mm);导线截面积单位用平方毫米(mm2),国土面积用平方千米(km2)等。(5)我国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1-3-9。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表1-3-9量 的 名 称单 位 名 称单 位 符 号换算关系和说明分min1min=60s时间小时h1h=60min=3600s天(日)d1d=24h=86400s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表1-3-9量 的 名 称单 位 名 称单 位 符 号换算关系和说明角秒()1=(/648000)rad平面角角分()1=60度()1=60旋转速度转每分r/min1r/min=(1/60)长度海里n
42、mile1n mile=1852m(只用于航程)速度节kn质量吨原子质量单位tu1t=1kg1u166056551kg体积升L(l)1L=1d=1能电子伏eV1eV160218921J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表1-3-9级差分贝dB线密度特克斯tex1tex=1g/km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6)组合单位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简称为组合单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用相乘、相除的形式组合而成的新单位。二有效数字及修约规则1.有效数字1)数字中间和后面的“0”是有效数字。2)数字前面的“0”只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3)以“0”结尾的正整数,有效数字的位数不确定。2.有效数字的修约规
43、则(1)四舍六入当尾数小于或等于4时舍去;当尾数大于或等于6时进位。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2)五后非零就进一当拟舍弃的数字等于5,并且5后面还有不为0的任何数时,进位。(3)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当拟舍弃的数字等于5,并且5后面数字为0时,若5前为偶数则应将5舍去,若5前为奇数则应将5进位。3.有效数字运算规则1)加减法:几个数据相加减时,它们的最后结果的有效数字,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即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根据。2)乘除法:几个数据相乘或相除时,它们的积或商的有效数字位数必须以各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相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准。3)乘方和开方:对数据进行乘方或开
44、方时,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原数据相同。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4)对数计算:所取对数的小数点后的位数(不包括整数部分)应与原数据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相等。5)在计算中常遇到分数、倍数等自然数,不考虑其有效数字。7)在混合计算中,有效数字的保留以最后一步计算的规则执行。8)高含量组分(如大于10%)的测定,保留4位有效数字;中含量组分(如留3位有效数字;对于微量组分(如小于1%),保留2位有效数字。三误差及数据处理1.准确度与精密度(1)准确度与误差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2)精密度与偏差分析工作要求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测定,得到一组数值不等的测量结果。1)偏差。第六节检
45、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绝对偏差:个别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也叫偏差。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比例,常用百分率表示。平均偏差:各次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比例,常用百分率表示。2)标准偏差。总体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标准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数,称为相对标准偏差,也称为变异系数。(3)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准确度表示的是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则表示几次测定值之间的接近程度。2.误差的产生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具有重复性、单向性。1)仪器误差:主要是仪器本身不够
46、准确或未经校准而引起的,如天平两臂不等,砝码未校正,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未校正。2)试剂误差:由试剂纯度不够(如含待测组分或干扰离子)和去离子水不合格引起。3)操作误差:主要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由分析工作者的主观因素(操作不规范)引起,如滴定终点颜色的辨别偏深或过浅,滴定管读数不准等。4)方法误差:由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误差,如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或称量形式不稳定等,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2)随机误差由测量过程中偶然和意外的因素引起,又称为偶然误差。3.误差的减免方法(1)系统误差的减免1)对照试验:选用公认的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比较;用所选用的方法对
47、已知组分的标准试样进行测定,比较测定值与标准值。2)空白试验:消除由试剂、蒸馏水及容器引入杂质等造成的系统误差。3)校准仪器:减免仪器不准确造成的系统误差。4)方法校正:减免分析方法造成的系统误差。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2)随机误差的减免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消除了系统误差,那么平行测定次数越多,测定的算术平均值越接近真实值。(3)减少相对误差要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必须尽量减少测量误差。四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的编制1.检验原始记录的书写规范要求1)检验记录必须用统一格式并带有页码编号的专用检验记录本或记录纸记录。2)检验记录用字应规范,必须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或其他
48、易褪色的书写工具书写。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3)检验记录不得随意删除、修改或增减数据,若必须修改,则需在修改处画一条斜线,不可完全涂黑,以保证修改前的记录能够辨认,并由修改人签字或盖章,注明修改时间。4)计算机、自动记录仪器打印的图表和数据资料等应按顺序粘贴在记录纸的相应位置,并在相应处注明试验日期和时间;不宜粘贴的,可另行整理装订成册并加以编号,同时在记录本相应处注明,以便查对;底片、磁盘文件、声像资料等特殊记录应装在统一制作的资料袋内或储存在统一的存储设备里,编号后另行保存。5)检验记录必须做到及时、真实、准确、完整,防止漏记和随意涂改。6)检验记录应妥善保存,避免水浸、墨污、卷边,应保
49、持整洁、完好,无破损、不丢失。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7)对环境条件敏感的试验,应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和试验的微气候(如光照、通风、洁净度、温度及湿度等)。8)检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异常现象的处理方法、产生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等。9)检验记录中应记录所有参加试验的人员;每次试验结束后,应由记录人签名,另一人复合,科室负责人或上一级主管审核。10)原始试验记录本必须按归档要求整理归档,试验人员个人不得带走。11)各种原始资料应仔细保存、容易查找。2.检测报告的编制1)检测报告的标题。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2)实验室的名称与地址,检测的地点(如果与实
50、验室的地址不同)。3)检测报告的唯一编号标识和每页页码及总页数(以确保可以识别该页属于检测报告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检测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4)客户的名称和地址。5)所用方法的标识。6)检测物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的标识。7)对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至关重要的检测物品的接收日期和检测日期。8)当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相关时,还应有实验室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留字的说明。9)检测的结果,适当时,带有测量单位。10)检测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同的标识。第六节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11)相关之处,如结果仅与被检物品有关的声明。12)当有分包项时,应清晰地标明分包方出具的数据。1)抽样日期。2)抽取的物质、材料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