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3劳动力资源稀缺性劳动力资源稀缺性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弹性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弹性劳动力市场平衡劳动力市场平衡均衡价格理论与工资形式均衡价格理论与工资形式失业类型与调控措施失业类型与调控措施收入调控政策收入调控政策4劳动劳动力商力商品品劳动劳动经济经济学学5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最大化。矛盾矛盾2008.5 助理助理 86、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A)暂时的稀缺性暂时的稀缺性 (B)绝对的属性绝对的属性 (C)相对的稀缺性相对的稀缺性(D)永久的属永
2、久的属性性 (E)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64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n1.市场功能: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市场功能: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n2.劳动力市场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n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n一种特殊的产品(服务)市场一种特殊的产品(服务)市场-交换的是交换的是劳动力劳动力;n居民户是供给者,企业是需求者;居民
3、户是供给者,企业是需求者;n3.劳动力市场功能劳动力市场功能n从生产投入的角度看,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生产投入的角度看,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n从收入的角度看,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从收入的角度看,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n就业量与工资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基本功能。2008.5 管理师管理师 26、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nA调节资源的配置调节资源的配置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决定就业量与工资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D解决如何生产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的问题7二二
4、 任务与方法任务与方法1.1.任务任务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在研究现象本身识的方法,其重点在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是什么”的问题。它试图的问题。它试图超越和排斥超越和排斥价值
5、判断价值判断。其特点是:。其特点是:其一、目的在于人是客观现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其一、目的在于人是客观现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其二、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予其二、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予以检验。以检验。实证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实证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 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设定假设条件;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设;提出理论假设;验证。验证。8规范研究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想象为基础,说明经济想象“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的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市场经济:万能的
6、手市场经济:万能的手VS政府参与(亚当斯密政府参与(亚当斯密VS凯恩斯凯恩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三种障碍: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三种障碍: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因此规范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因此规范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2008.11.助理助理/管理管理 86、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A)体体制障碍制障碍 (B)市场缺陷市场缺陷 (C)诚信障碍诚信障碍 (D)经济滞后经济滞后(E)信息障碍信息障碍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的问题。
7、)的问题。A是什么是什么 B怎么样怎么样 C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D本质本质实正研究方法步骤有(实正研究方法步骤有()。)。A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 B设定假设条件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提出理论假说 D验证验证 E反馈反馈9n2008.5 三级三级 26、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是认识客观现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n(A)观察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方法 (B)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 (C)对比研究方法对比研究方法 (D)规规范研究方法范研究方法n2009.5
8、助 ce10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例题: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 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 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总人口率参率 劳动力 100 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 100 该年龄(性别)人口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工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社会、家庭的经济因素11劳劳动力供给弹性:动力供给弹性: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
9、工资率变动的比率,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比率,即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即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变动的百分比,则:Ess/sw/w3、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5类:类:Es0供给无弹性,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供给量固定不变,供给无弹性,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供给量固定不变,A表示表示 Es供给无限弹性,工资率不变,劳动供给
10、量无限,供给无限弹性,工资率不变,劳动供给量无限,E表示;表示;Es1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与劳动供给量百分比相同;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与劳动供给量百分比相同;这是供给曲线是一条与供给量成这是供给曲线是一条与供给量成45度向上倾斜的线,用度向上倾斜的线,用C表示;表示;Es1供给富有弹性,用供给富有弹性,用D表示;表示;Es1供给缺乏弹性,用供给缺乏弹性,用B表示。表示。2007.5 2007.5 师师 /助助2626、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A)劳动力需求量劳动力需求量 (B)(B)劳动力需求
11、增长量劳动力需求增长量 (c)(c)劳动力供给量劳动力供给量 (D)(D)劳动力供给增长量劳动力供给增长量 12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发展趋势: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发展趋势: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2、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3、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4、2555岁男性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有什么变化。例题:对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 C 女生人口劳参率下降 D 老年人口劳参率上 E 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13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n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更替,劳
12、动力参与率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更替,劳动力参与率也随之发生波动。也随之发生波动。两种假说的前提两种假说的前提: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一级劳动力:成年男性一级劳动力:成年男性二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中年女性,在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中年女性,在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 n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由于经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由于经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
13、有收入,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提高。n悲观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一级劳动力失业率上升,同时二级劳动参悲观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一级劳动力失业率上升,同时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与率下降。在经济衰退时,劳参与率普遍下降,因此悲观性劳动力效应更强。在经济衰退时,劳参与率普遍下降,因此悲观性劳动力效应更强。2009.5.管理师管理师 26.()是指经济运作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是指经济运作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A.经济规律经济规律 B.经济交替经
14、济交替 C.经济周期经济周期 D.经济变动经济变动142 2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1.概念: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劳动力需求的理论是关于生产的理论。增加雇用能带来更多总收入的情况下,企业才愿意增加雇佣。2.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的关系:工资率上升,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的关系:工资率上升,劳动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增加。劳动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增加。3、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用Ed表示劳动力需求弹性,用D/D表
15、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用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则:EdD/DW/W,劳动力需求弹性有5种情况:Ed0需求无弹性,工资率变化,劳动需求量不变,A表示;Ed需求无限弹性,需求无限弹性,劳动工资率不变,需求量无限,B表示;Ed1单位需求弹性,单位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相同,是一条正双曲线,用C表示;Ed1需求富于弹性,需求富于弹性,用D表示;Ed1需求缺乏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用E表示。151617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广义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
16、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的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狭义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介意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介意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的资源优化的机制和形式机制和形式。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市场的主体主体是劳动劳动力的所有者即劳动者和劳动力是劳动劳动力的所有者即劳动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企业;的使用者即企业;劳动力市场的内容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劳动者的智力和体力劳动力市场的内容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劳动者的智力和体力的总和。的总和。客体客体:劳动能力:劳动能力劳动力市场的性质:劳动力市场的性质: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
17、产得以进行的条件。2、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3、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工资是工资。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最、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结合。佳结合。四、四、劳动力市场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18 二)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 经济均衡:既可指均衡状态,也可指均衡分析方法经济均衡:既可指均衡状态,也可指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状态:经济中各对立的变动的力量处于一种相当的、
18、稳定均衡状态:经济中各对立的变动的力量处于一种相当的、稳定的、不再变动的状态。的、不再变动的状态。2009.5.助理助理19n两种均衡分析方法:两种均衡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 马歇尔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L 瓦尔拉。瓦尔拉。例题:例题: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亚当斯密斯密 B希克斯希克斯 C马歇尔马歇尔 D瓦尔拉瓦尔拉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亚当斯密斯密 B希克斯希克斯C马歇尔马歇尔 D瓦尔拉瓦尔拉n静态均
19、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 n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例题:例题: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A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B同质劳动力有同样的工资同质劳动力有同样的工资 C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D体现工资差异体现工资差异 E增大工资总额增大工资总额 n 20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供给增加;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供给增加;人口年龄结构通过劳动年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人口年龄结
20、构通过劳动年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21重点掌握工资结构重点掌握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新古典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家A.马歇尔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提出均衡价格理论提出均衡价格理论商品的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商品的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均衡价格是运用供求理论来说明局部均衡价格形成过程,而非均衡价格是运用供求理论来说明局部均衡价格形成过程,而非价值理论价值理论工资即劳动力的均衡价格,由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工资即劳动力的均衡价格
21、,由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互作用形成。互作用形成。均衡价格论是由(均衡价格论是由()提出的。)提出的。A马歇尔马歇尔 B希克斯希克斯C亚当亚当斯密斯密 D瓦尔拉瓦尔拉22三三 工资形式(工资形式(重点重点)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劳动报酬),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劳动报酬),资本(利息),企业家才能(利润)。资本(利息),企业家才能(利润)。工资形式:基本工资福利工资形式:基本工资福利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供的劳动数量。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
22、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工资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工资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实际工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价格指数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例题:例题: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A货币工资率货币工资率 B工作时间长度工作时间长度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数量 D价格指数价格指数 E工资制度工资制度 2
23、007.5.27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A)货币工资价格货币工资价格 B)货币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货币工资价格价格 D)货币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价格指数23n福利是工资的转换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是工资的转换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n福利特征:福利特征:n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大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大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n实物支付:工作餐,优惠商品和服务等实物支付:工作餐,优惠商品和服务等n延期支付: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延期支付: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n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
24、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B法定性法定性C企业自定性企业自定性 D灵活性灵活性 E公平性公平性 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A当期支付当期支付 B实物支付实物支付C延期支付延期支付 D支票支付支票支付 E现金支付现金支付 24一一 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就业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
25、济活动。就业条件:社会有益劳动,就业者,报酬就业条件:社会有益劳动,就业者,报酬就业者:就业者: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者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者 2009.5.三级 25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n1、总供给、总供给n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值总量。n总供给等于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总供给等于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n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
26、地管理)n 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n 消费储蓄消费储蓄例题:例题:总供给等于(总供给等于()之和。)之和。A消费消费+储蓄储蓄 B投资投资+储蓄储蓄C投资投资+收入收入 D消费消费+收入收入26n2、总需求、总需求n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n总需求消费品的需求投资品的需求总需求消费品的需求投资品的需求3、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n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
27、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n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n 消费储蓄消费储蓄n 消费投资消费投资n设均衡国民收入为设均衡国民收入为Y,消费为,消费为C,储蓄为,储蓄为S,投资为,投资为I,则:,则:nYCSCI例题:均衡国民收入等于(例题:均衡国民收入等于()。)。A总供给总供给 B总需求总需求 C投资投资+储蓄储蓄 D消费消费+储蓄储蓄E消费消费+投资投资 2728二二 失业(重点,掌握各种失业的概念)失业(重点,掌握各种失业的概念)1.1.概念: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概念: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
28、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2.失业的种类失业的种类 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活的就业岗位时所产生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活的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转换之间的失业,是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转换之间的失业,是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下的正常失业。下的正常失业。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
29、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称为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提高劳动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称为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解决的办法是强化职业培训,实施职业技能开发。率的结果,解决的办法是强化职业培训,实施职业技能开发。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在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起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在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对策是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广泛的职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对策是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以及
30、的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等。业技术培训,以及的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等。29n 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n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大变化对生产、消费所产的失业生称为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大变化对生产、消费所产的失业生称为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n2008.5管理管理 86、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BCDE)。)。n(A)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B)是一种正常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n(C)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 (D)是一种岗位交换是一种岗位交换之间的失业之间的失业n(E)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表明劳
31、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n2007.11.助理助理 86、失业类型分为、失业类型分为()。(A)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季节性失业业 (E)阶段性失业阶段性失业n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引进结构上的失衡所引到的失业称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引进结构上的失衡所引到的失业称为(为()。)。A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303132三、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三、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4%-失业率的正常界限)失业率的正常界限)反应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
32、: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反应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1、失业率是失业人数站社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失业率是失业人数站社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表示为的百分比,表示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例题:例题: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A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人数 B失业人数失业人数/人口人数人口人数C失业人数失业人数/社会劳动人数社会劳动人数 D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
33、指标有()。)。A平均劳动时间平均劳动时间 B失业率失业率C就业人数就业人数 D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E失业持续期失业持续期332、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为单位计算,、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为单位计算,其公式为:其公式为:n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n平均失业持续期(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失业者周数)周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n面对劳动力市场,人们可以有三种身份: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力。面对劳动力市场,人们可以有三种身份: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力。n失业现象包括正常失业和非正常失业。失业现象包括正常失业和非正常失业。3、失业带来的
34、影响:、失业带来的影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劳动力资源浪费;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劳动力资源浪费;劳动者精神压力。劳动者精神压力。例题:例题: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 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的满足程度 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34n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重点)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重点)n1、政府支出:政府购
35、买,转移支付。、政府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n政府购买: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政府购买: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n转移支付:发挥收入再分配作用的:社会保险福利、社转移支付:发挥收入再分配作用的: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及某些补贴等支出。会优抚、社会救济及某些补贴等支出。例题:例题:政府支出包括(政府支出包括()。)。A赠与赠与 B政府购买政府购买 C税收税收 D转移支付转移支付 E政政府呆坏账府呆坏账 352、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n最低劳动标准,
36、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n最低社会保障最低社会保障n工会工会例题:下列定义判断错误的是(例题:下列定义判断错误的是()。)。A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低工资数额 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 C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
37、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监督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363、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
38、政策和收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收缩性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收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收缩性货币政策;3)收入政策:)收入政策:3738收入差距衡量指标: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库茨涅茨比率、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合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等,n常用收入差距指标基尼系数n基尼系数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指数,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n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与绝对平衡,接近1时,则接近绝对不平衡。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衡。通常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n基尼系数小于基尼系数小于0.2时,时,表示收
39、入差距非常小;n基尼系数在基尼系数在0.4以上,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n通常基尼系数在通常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之间。例题: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A国民收入 B基尼系数C人均 GDP D需求弹性人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A大于0.2 B小于0.2C大于0.4 D小于03940n收入政策措施:n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冻结。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n 2、收入平等化措施:个人所得税制度。其他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41424344454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职工奖惩条例、劳动保障监
40、察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等。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4748n集体合同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集体合同整体性地规定了工会会员和雇主的权利和义务,对劳动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分为产业集体合同、行业集体合同。4950 n51525354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1、,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必须服从国家的意志,在确定劳动关系各方面的内容以及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必须服从国家的意志,在确定劳动关系各方面的内容以及劳动关系当事人各自的行为时,如工时、工资、劳动条件等,以及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当事人各自的行为时,如工时、工资、劳动条件等,以及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时,必须服从国家的意志的制约。关系时,必须服从国家的意志的制约。例题:(例题:()上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上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
42、系。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行政关系劳动行政关系 D劳动服务关系劳动服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A劳动权利劳动权利 B国家意志国家意志 C劳动权利劳动权利 D法律渊源法律渊源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客观与主观条件)的(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客观与主观条件)的()为其条件。)为其条件。A合并合并 B具备具备 C分离分离 D完整完整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为(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为()。)。A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关系 B
43、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存在现实劳动关存在现实劳动关系系 E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2008.11 师师 28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是()。()。(A)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B)劳动合劳动合同关系同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劳动监督关系)劳动监督关系55二(重点)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掌握概念):二(重点)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掌握概念):1.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关系、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3.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44、2008.11 师师 28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是()。()。(A)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劳动监督关系)劳动监督关系28、()是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法律渊源劳动法律渊源(D)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2008.11 助理助理 29、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是()。)。(A)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B
45、)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劳动监劳动监督关系督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主要包括的类型为(劳动法律关系主要包括的类型为()。)。A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民事劳务关系民事劳务关系 E劳动关系的现实形式劳动关系的现实形式56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n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n劳动法律关系核心内容是权利与义务劳动法律关系核心内容是权利与义务n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
46、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雇员的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雇员的权利即为雇主的义务,而雇主的权利也即雇员的义务。权利即为雇主的义务,而雇主的权利也即雇员的义务。n国家强制性国家强制性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A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B其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其内容是权利和义务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双务关系双务关系 E具有国家强制性具有国家强制性四、四、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主体主体 雇主与雇员,工会为形式
47、主体雇主与雇员,工会为形式主体 2.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劳动法律关系内容 3.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目的与结果,如工资,劳动,福利,保险休假,安全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目的与结果,如工资,劳动,福利,保险休假,安全卫生保护卫生保护2009.5 助理助理57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A用工权利能力用工权利能力 B用工行为能力用工行为能力 C劳动休息权利劳动休息权利 D劳动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 E行为能力行为能力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A用工权利能力用工权利
48、能力 B用工行为能力用工行为能力 C劳动休息权利劳动休息权利 D劳动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 E行为能力行为能力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关系的()。)。A主体主体 B内容内容 C客体客体 D出发点出发点 E归宿归宿五、五、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行为、劳动法律事件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行为、劳动法律事件n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n劳动法律事件:指不以当事人的主管意志为转移,能
49、够引起劳劳动法律事件:指不以当事人的主管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n劳动法律行为包括(劳动法律行为包括()。)。A合法行为合法行为 B违约行为违约行为 C行政行为行政行为 D仲裁行为仲裁行为E司法行为司法行为5859606162行业竞争者行业竞争者既有公司之间的竞争既有公司之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替代品买买 方方卖卖 方方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新的市场进入新的市场进入者的威胁者的威胁波特:驱动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50、波特:驱动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6364656667686970717273742009.5.助理 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 2009.5 助理d9091个体差异(能力、态度)个体差异(能力、态度)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员工的知觉,知觉效应,归因理论员工的知觉,知觉效应,归因理论工作动机的理论与应用工作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工作团队的动力工作团队的动力群体决策群体决策人际关系与沟通人际关系与沟通领导的活动与角色领导的活动与角色领导特质、行为风格和权变理论领导特质、行为风格和权变理论领导理论中的新观点领导理论中的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