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计实务审计实务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审计实务审计实务目录目录 第一节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特点审计的概念与特点 第三节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第四节第四节 审计的对象与目标审计的对象与目标第一节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二、国外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经济管理形式下,审计监督的方式和内容也是不相同的。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
2、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审计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奴隶社会,大奴隶主并不亲自管理自己的财产,而是委托亲信管理,这就产生了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委托者为了检查被委托者的管理成效,有无疏漏,就特派专人去检查,这就是早期的审计行为。检查中如发现遗失账簿或丢失财物就要治罪,这就是早期的审计思想。据史料记载,周礼天官宰夫中这样叙述:“掌治法以考百官府、群都、县、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入,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其中“乘”是稽核财物的领用保管,对于损失浪费和弄虚作假的人,可建议冢宰给予惩罚;对于节约开支,财政充裕的人,可建议冢宰给予奖励。当时王朝还对财政收
3、支有“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的要求,即要按日、按月、按年考核,审查经营成果,并定期向周王报告,当时称为“受计”,就是由周王亲自听取、审查的意思,这套办法称为“上计制度”。这一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是审计制度的雏形,在世界审计发展史上具有领先地位。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秦、汉时期对审计工作很重视,专门设置御史大夫一职,直接辅助皇帝,行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监察大权,同时继承了“上计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上计律”,使审计与法联系起来,成为我国审计立法的开端。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审计方面也随之日臻健全,由“比部”负责审计
4、工作,划归刑部领导,这说明审计的性质从原来的财政、行政监督变为司法监督的一部分,使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审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宋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代,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年),设置了专门的“审计院”,“审计”一词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由于多种原因,审计院并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不久即被撤销。直到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年),在太府寺内设“审计司”,各地方也设相应机构,由于未有审计制度,所以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元朝废除比部,经济稽查权由御史台兼行。明朝洪武元年,虽恢复比部,但作用发挥不够,财政流弊滋生,贪污案件不仅多,而性质严重。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清朝未设
5、比部,而是在户部下设“清吏司”,雍正年间,将清吏司归入督察院,表面上权力很大,实际工作却不得力。清末(1906年),光绪皇帝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设立“审计院”,引进了近代审计制度,后因辛亥革命爆发,审计制度未能实施。辛亥革命以后,北洋政府在国务院下设立“审计处”,各省设立“审计分处”。1914年,将“审计处”改成“审计院”,隶属于大总统,并颁布审计法及审计实施细则。1928年,又将“审计院”改为“审计部”,隶属于监察院。各省设立了相应的“审计处”,形成了一个垂直领导的审计网。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政治上的腐败,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审计法规也未能实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
6、地的审计形成了一定的基础,1934年公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中规定,中央苏区设立中央审计委员会,其职责是审核苏区的岁入、岁出,监督中央预算的执行情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人民政府都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审计机构。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照搬苏联的管理监督制度。“文化大革命”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绝对“相信”群众,实行无账会计,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教学中断,原有的审计机构也被撤销,审计工作一度陷入停顿状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逐渐加强经济核算,重视经济监督。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
7、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1985年国务院又制定和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审计机关的职权以及设置审计机关和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等。1988年11月3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并规定从1989年1月1日起实施。条例以法令的形式,对审计机构的职能、职权、任务、程序、范围等都作了明确规定。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
8、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标志着我国审计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公元5年,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下令编制国家预算,并派检查人员分赴各地审查账目。这是国外审计的起源。此后,各国相继成立了不同形式的国家审计机关。目前,建立审计机构的国家已有150多个。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早在13-14世纪就出现了股份公司性质的企业。股东们为了维护权益,便委托第三者审查股份公司的账目,这就是早期的民间审计。1720年,会计师查尔士司奈尔受英国议院委托,替南海公司的一家附属公司破产情况作查账报告,人们称他为公证会计师,也就是现在讲的审计
9、师、注册会计师。这是世界上首次出现公证会计师这个名词。1853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创立了英国最早的会计师协会,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公证会计师专业团体。这个阶段的审计,就是由经办会计业务以外的第三者对被查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检查的一种监督审查活动。检查的范围比较狭窄,仅仅限于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其目的是起到公证和保护的作用。民间审计发展较快的是美国。1886年,美国创立了第一个公证会计师协会。1896年,纽约州通过第一项检定公证会计师的法律,并办理第一次公证会计师的执照考试。从此,公证会计师受到了法律上的承认。二、国外审计的发生与发展二、国外审计的发生与发展二、国外审计的发生与发展二、
10、国外审计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加上所得税普遍推行,对审计的要求更高了,过去那种详细审计的办法因费时费力已不再适应。这时,美国提出了一种新的审计概念,即“资产负债表审计”,强调对各账户余额作分析性的审核。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大萧条,生产不景气,投资者、银行家十分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要求分析检查企业的盈亏情况。这样,由静态审计发展到了动态审计。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找到一些规律,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分权事业部制普遍推行,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形成并完善起
11、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内部审计。随着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领域也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果列为审计的重要 内容,这在西方叫做管理(效益)审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生产、经济的发展,可以预计,今后审计技术、方法、内容与理论也将有更大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中外审计发展史的考察,可以看到:我国的政府审计早于西方,但民间审计却落后于西方。我们应当批判地汲取中外审计史上的经验,博采各国之长,结合我国的现实经济情况,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审计理论方法体系。第二节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特点审计的概念与特点一、审计的概念一、审计的概念二、审计的特点二、审计的特点一、审
12、计的概念一、审计的概念 审计的定义是对审计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审计这一客观事物特有属性的揭示。伴随新中国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广泛开展了对审计定义的研究。1989年,全国审计基本理论讨论会将我国社会主义审计定义为:“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为确定一个能够基本反映审计特征的简明、准确、通俗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审计定义,全国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95年,全国审计定义研讨会将简明审
13、计定义概括为:“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二、审计的特点二、审计的特点 审计的特点是指审计区别于其他监督形式的独有的特征。在国民经济监督体系中,经济监督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财政、银行、税务的经济监督,又有会计、主管部门、审计的经济监督。审计监督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点是:(一)独立性(一)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正如审计法中规定的:“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的独立性不仅表现在它的形式上,而且存在于它的本质中。审计组织与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也不参与双方的任何经济活动;
14、审计人员需要有相当的政治素质及业务能力,能够独立地作出审计判断。实现审计的独立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组织独立。()组织独立。组织独立是指审计机构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审计机构在组织上受制于被审计单位,则很难摆脱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干预,从而无法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比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要差。()经济独立。()经济独立。经济独立是指审计机构或人员应当有法定的经济来源,不得受被审计单位的牵制。审计机构或人员如果在经济上与被审计单位有利害关系,必然会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削弱。二、审计的特点二、审计的特点 ()工作独立。()工作独立。工作独立是指审计机构或人员从事
15、审计工作应有自主性,不受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任何影响。在审计过程中,要保证审计人员保持独立身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审计人员不能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否则在评价时就可能由于自己的参与而使判断的客观公正性受到削弱;审计人员不能与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伦理上的亲密关系,否则审计人员在对经济业务进行审核检查和作出审计处理决定时,就可能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从而难以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性。(二)公正性(二)公正性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公正性与独立性密切相关,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公正性。审计的公正性主要表现在:审计人员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之外,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进行审计,可以对审计对象作
16、出不带任何成见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的判断,从而对被审计人作出公平合理的评价。(三)权威性(三)权威性 审计的权威性与公正性相联系,没有公正性就没有权威性,有关权威性的各种法律规定都是建立在审计公正性基础上的。审计的权威性具体表现在:审计监督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被审计人不得拒绝;审计结论和决定具有法律效力,被审计人必须执行。第三节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一、审计的职能一、审计的职能二、审计的作用二、审计的作用 (二)经济鉴证(二)经济鉴证 经济鉴证是指审计人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公允性、合法性,并出
17、具证明性审计报告,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以取信于社会公众。例如,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通过财务报表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就体现了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又如,国家审计机关经授权提交的审计结果报告,也体现了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三)经济评价(三)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是指审计人对被审计人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依据相应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作出分析和判断,肯定成绩、揭露矛盾、总结经验,从而改善经营管理,寻求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途径。审计人对被审计人的经营决策、计划、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科学先进,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有效,各项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以及各项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
18、有效等诸多方面所进行的评价,都可以作为提出改善经营管理建议的依据。在现代审计实务中,经济效益审计最能体现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一、审计的职能一、审计的职能一、审计的职能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职能是审计本身固有的、体现审计本质属性的内在功能。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的职能。(一)经济监督(一)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是由审计的性质所决定的。它主要是指通过审计,可以监察和督促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沿着正常的轨道健康运行;检查受托经济责任人忠实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借以揭露违法违纪行为,制止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判断管理缺陷,进而追究经济责任。在
19、审计实务中,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从依法检查到依法评价,从依法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到督促决定的执行,无不体现着审计的监督职能。二、审计的作用二、审计的作用 审计的作用是指在审计实践中履行审计职能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审计的作用是由审计职能所决定的,审计作用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一)防护性作用(一)防护性作用 所谓防护性作用,即制约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对社会主义财产和经济建设所起到的维护、保护、保证和保障等作用。比如,通过审计可以揭露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弄虚作假、偷税漏税、乱挤成本、截留利润、行贿受贿、贪污盗窃以及严重浪费等
20、违法违纪行为,并追究责任,从而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所有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二)建设性作用(二)建设性作用 所谓建设性作用,即促进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后,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而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起到的改善、加强、提高和促进等作用。例如,通过审计,可以指出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及其合理性,找出其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从而促使被审计单位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加强防范错弊的措施,改进财会工作和管理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第四节第四节 审计的对象与目标审计的对象与目标一、审计的对象一、审计的对象二、审计的目标二、审计的目标三、
21、社会审计目标三、社会审计目标四、审计目标的实现四、审计目标的实现例例1 小张手中有一笔多余的闲散资金,计人民币万元。他听说最近股票市场回报率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得多,于是决定运用这笔资金去购买股票。他翻开证券类报纸后,看到那么多的上市公司,不知购买哪家的股票为好。朋友小王告诉他,查一下上市公司的利润表,挑一家赢利最好的公司股票进行投资,不会有错。于是,他准备购买公司的股票,因为公司的每股盈利最高。而另一位朋友小李提醒他,最好再看看公司公布的审计报告,看看注册会计师是怎样说的。小张不懂,去问小李,小李告诉他,这家公司的账务报表有一些问题,最好不要立即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果然,没过多久,公司股票的价格
22、就开始大跌。小张觉得非常庆幸。请分析注册会计师是干请分析注册会计师是干什么的?审计有哪些作什么的?审计有哪些作用?用?二、审计的目标二、审计的目标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所期望达到的境地和最终成果。审计目标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方向,一切审计工作都是围绕审计目标来进行的。审计工作实际上就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在审计监督体系中,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是不同的。国家审计的目标为评价各级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与效益。国家审计“三”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因为三者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23、均为,故称“三”审计。目的是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最终达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内部审计目标包括两个层次。其基本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其根本目的是: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和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与控制。一、审计的对象一、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指审计的客体,包括被审计的实体和内容。通常把审计的对象高度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其中被审计单位即为审计的实体,经济活动即为审计的内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被审计单位的
24、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被审计单位的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审计的对象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经济和审计目标的不断发展,审计对象也不断发生变化。传统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现代审计的内容已超出了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范围,扩展到与经济效益有关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各个领域,由账项基础审计扩展为制度基础审计,由手工数据处理系统审计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审计。综上所述,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是审计对象的现象,其所反映的
25、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审计对象的本质。三、社会审计目标三、社会审计目标 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四条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
26、计单位的具体情况;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公允反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一)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一)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 管理层
27、认定管理层认定 ()运用认定的总体要求。()运用认定的总体要求。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 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注册会计师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例如,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存货及其金额,意味着作出了下列明确的认定: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同时,管理层也作出下
28、列隐含的认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均作出了认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是要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必须明确界定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以保护各自的正当权益。()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审计责任。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二)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二)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
29、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注册会计师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完整性
30、: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正确只是()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正确只是为列报正确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财务报表还可能因被审计单位误解为列报正确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财务报表还可能因被审计单位误解有关列报的规定或舞弊等而产生错报。另外,还可能因被审计单位有关列报的规定或舞弊等而产生错报。另外,还可能因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一些专门的披露要求而导致财务报表错报。因此
31、,即使注没有遵守一些专门的披露要求而导致财务报表错报。因此,即使注册会计师审计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实现了各类交易和账册会计师审计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实现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也不意味着获取了足以对财务报表发表审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也不意味着获取了足以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对各类计意见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相关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正确性实施审计。交易、账户余额及相关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正确性实施审计。注册会计师对列报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发生及权利注册会计师对列报
32、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分关。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清楚。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恰当。(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 截止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
33、是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例如,如果本期交易推到下期,或下期交易提到本期,均违反了截止的目标。分类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例如,如果将现销记录为赊销,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则导致交易分类的错误,违反了分类的目标。()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存在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例如,如果不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试算平衡表中却列入了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违反了存在目标。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
34、: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例如,将他人寄售商品记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目标;将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债务记入账内,违反了义务目标。完整性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例如,如果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试算平衡表中却没有列入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违反了完整性目标。计价和分摊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与
35、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发生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要求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例如,如果没有发生销售交易,但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一笔销售,则违反了该目标。发生认定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完整性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例如,如果发生了销售交易,但没有在销售日记账和总账中记录,则违反了该目标。发生和完整性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发生目标针对潜在的高估,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低估)。准确性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例如,如果销售
36、交易中发出商品的数量与账单上的数量不符,或是开账单时使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或是账单中的乘积或加总有误,或是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错误的金额,则违反了该目标。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存在区别。例如,若已记录的销售交易是不应当记录的(如发出的商品是寄销商品),则即使发票金额是准确计算的,仍违反了发生目标。再如,若已入账的销售交易是对正确发出商品的记录,但金额计算错误,则违反了准确性目标,但没有违反发生目标。在完整性与准确性之间也存在同样的关系。(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
37、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例如,复核董事会会议记录中是否记载了固定资产质押或售让等事项,询问管理层固定资产是否经过质押或出售,即是对列报的权利认定的运用。如果质押或售让固定资产则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列报,说明其权利受到限制。完整性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例如,检查关联方和关联交易,以验证其在财务报表中是否得到充分披露,即是对列报的完整性认定的运用。分类和可理解性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例如,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出售固定资产收入列为营业收入,即是对列报的分类和可理
38、解性认定的运用。准确性和计价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例如,检查财务报表附注是否分别对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成本核算方法作了恰当说明,即是对列报的准确性和计价认定的运用。管理层认定与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举例如表-所示。(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三)管理层认定与计提审计目标表1-1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举例认定各类认定的含义各类认定对应的计提审计目标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接近于资产负债表
39、日的交易记录已被计入恰当的期间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四)审计目标的实现(四)审计目标的实现 从历史上看,审计方法已从早期的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导向审计,进而演变到今天的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作为工作主线。相应地,审计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接受业务委托;(
40、)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审计组织审计组织 (一)(一)政府审计机关政府审计机关 (二)(二)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 (三)(三)民间审计组织民间审计组织第二节第二节 审计人员审计人员 (一)审计人员的构成(一)审计人员的构成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二)审计人员的素质一、我国审计组织一、我国审计组织(一)政府审计机关政府审计机关:又称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于1983年,是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它是由国家授权开展工作,并体现国家意志的审计组织,是国家政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政府
41、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署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审计机关主要权限:监督检查权、行政强制权、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处理处罚权、建议纠正处理权。国家最高领导机关(二)内部审计机构:(二)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在部门或单位内部从事审计业务的专门组织。它由所在部门或单位授权,代表部门或单位的利益开展审计业务,是该部门或单位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最早诞生在美国;内部审计既可由本单位总会计师领导,也可由本单位总经理或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的结果只对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对外不起鉴证作用。(三)民间审计组织:(三)民间审计组织:又称社会审计组织或独
42、立审计组织,是指依法设立、接受委托独立承办审计业务的法人组织,主要形式是会计师事务所。民间审计组织可以接受委托,代办申请注册登记,协助拟定合同、章程和其他经济文件,但是不得以降低收费的方式来招揽业务。二、国外审计机构政府审计机构政府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组织内部审计组织民间审计组织民间审计组织国外审计机构国外审计机构西方国家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体制主要有四种类型:西方国家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体制主要有四种类型:受所在单位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受所在单位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受所在单位最高管理者的直接领导;受所在单位最高管理者的直接领导;受所在单位会计长的领导;受所
43、在单位会计长的领导;受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和会计长的双重领导。受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和会计长的双重领导。三、国际审计组织(一)政府审计的国际组织:(一)政府审计的国际组织: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审计组织是由世界各国最高国家审计机关所组成的国际性组织。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1982年派代表参加了该组织在马尼拉召开的第十一届代表大会,并于1983年正式加入了该组织。(二)内部审计的国际组织:(二)内部审计的国际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是由各国内部审计师组成的世界性审计学术组织。该协会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国际会议,1987年,内部审计师协会在美国纽约举行了理事会,经讨论通过,批准中国内部审计师学会以国家分会形式加
44、入该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的内部审计步入了国际化轨道。(三)民间审计的国际组织:(三)民间审计的国际组织:民间审计的国际组织中影响最大的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早在20年前就与该组织有合作,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向中国介绍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第二节 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构成审计人员的构成政府审计人员政府审计人员民间审计人员民间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 民间审计人员是指在民间审计组织中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我国民间审计人员主要是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实行“”的考试形式,第一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六个科目;第二阶段设综合一个科
45、目。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的素质(一)政治素质(一)政治素质审计人员还应始终如一地坚持独立性原则,实事求是地检查,客观公正地评价,保持职业上的谨慎,深入细致,认真负责,勇于克服各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决不放弃一丝一毫的疑点。(二)业务素质(二)业务素质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应具有熟练运用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力、多种技巧与丰富经验等方面的业务素质,否则难以取得高质量的审计成效。第三章第三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审计实务审计实务第一节第一节 审计准则审计准则第二节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第三节第三节 审计程序审计
46、程序审计实务审计实务第一节第一节 审计准则审计准则 一一 审计准则概述审计准则概述 (1)概念 (2)一般内容结构 (3)作用 (4)国际审计准则简介 二二 我国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我国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1)政府审计准则 (2)内部审计准则 (3)民间审计准则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概述概述(一)概念(一)概念审计准则是指规定审计人员资格和指导审计人员行为的基本审计准则是指规定审计人员资格和指导审计人员行为的基本原则。原则。该定义包括两层基本含义:()审计准则是对审计主体的规范和要求,它规定了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并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审计准则提出了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要
47、求,是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和标准。(二)一般内容结构(二)一般内容结构审计准则按审计组织体系可分为三类:政府审计准则、内部审审计准则按审计组织体系可分为三类:政府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和民间审计准则。计准则和民间审计准则。虽然条款详简不同、内容各异,但一般内容结构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般准则。一般准则是关于审计人员资格条件和执业行为的准则。其内容一般包括审计的基本目标、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人员的任职条件、审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等。()外勤工作准则。它又称作业准则、现场工作准则,是关于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应遵循的准则。其内容一般包括对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工作范围的确立、审计程序
48、的运用、审计技术方法的实施、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报告准则。报告准则是关于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时应遵循的准则。其内容一般包括对审计报告应记载事项的规定,对表明审计意见的规定,对补充记载事项的规定,对审计报告报送对象及报送时间的规定。(三)作用(三)作用为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助于规范审计工作,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助于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结果的信任有助于维护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正当权益,使他们免受不公正的指责和控告有助于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和现代审计人才的培养我国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一)政府审计准则(一)政府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
49、是政府审计部门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上的特点,参考民间审计准则而制定的,是对政府审计人员和政府审计行为的规范要求。我国最高国家审计机关我国最高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署自年起就开始着手我国政府审计准则的审计署自年起就开始着手我国政府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其框架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准则、具体准制定工作,其框架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专业审计操作指南则和专业审计操作指南。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国家审计基本准则()总则()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审计报告处理准则国家审计具体准则国家审计具体准则专业审计操作指南专业审计操作指南(二)内部审计准则(二)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由内部审
50、计协会组织编制并于年开始发布,包括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三)民间审计准则(三)民间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等项准则,修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项准则,自年月日起施行。自年月日起施行。第第二二节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一一 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的基本框架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二 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的作用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的作用三三 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四四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五五 业务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