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讲 农村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一、农村土地政策与管理(一)我国土地政策的变迁再再30年不变。年不变。(二)农村土地政策存在的问题“大稳定,小调整”;征地、嫁入等;“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水利,非农化使用。国家征收,土地市场与补偿、“土地财政”;国家对农村土地的管理。(三)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与展望1.2.农民宅基地:抵押,担保、转让3.农村建设用地:允许入市,赋予交易权小产权房;“两权两换”“产权”十八届三中全会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一)我国农村的主要基础设施1.道路2.水利3.电网4.饮水5.通讯等等。(二)农村基础设施的问题1.生产性设施支撑脆弱2.事业性设施欠账严重3.服务性设施
2、严重不足(三)农村基础设施的前景1.树立公共财政观念,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体制要求,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奠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财政基本建设投资中的基础性地位,切实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2.制定与农业法配套的农业投资法,依法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法定责任。3.合理定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近、中、长期目标,分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建立充分体现农民需求的偏好显示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基础设施供给决策机制,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与需求的一致,根除自上而下的供给型决策失败造成的有限投入的损失。5.理顺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管理体制,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6.恰当选择农
3、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支出方式,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不同的优势,最大限度放大财政资金的效用。财政补贴;以工代赈;以奖代拨;一事一议。7.放开市场准入政策,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农村社会保障(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 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面向农村人口,与城镇社会保障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保障的完整体系。它是国家为了保证农村社会成员个人及家庭的经济安全和提供必要的福利,通过立法实施的一项公共计划,其实质是实现部分社会财富的转移,帮助农村社会成员转移和避免各种风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般是由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农村社会福利四个子系统构成。其中农村社会
4、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农村社会福利是高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形式,农村社会救济是最低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形式。1.农村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人再分配,形成专门消费基金,对劳动者在遇到生、老、病、残、死、失业风险时,由于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工作,给予物质帮助的形式。农村社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养老保脸、医疗保险、残疾生育保险等。其中,农村养老保险与农村医疗保险是现阶段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农村,现阶段养老的主要形式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农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农村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和生
5、活来源的人,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人给予的物质帮助。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中最低层次的部分,也是最广泛、最基本的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最后防线,一般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社会救灾与扶贫。3.农村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指政府或社会对现役、退伍、复员、废军人及烈军属给予抚恤和优待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抚恤、优待、优抚社会化服务三方面的内容。2.农村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社会(包括企事业单位)为全体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和举办各种福利活动的总称。农村社会福利是指对农村中的孤、寡、老、弱、病、残,这些特殊对象提供的物质帮助和生活服务,使其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目前我国的农村福利设
6、施主要是县、乡、村各级兴办的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等福利机构。(二)我国农村保障制度的形成1古代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1).储粮备荒和灾后救济。2.)养老慈幼和扶助鳏寡孤独。3.)民间互助。2.近代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定了一些法规;但基本上是自我保障(家庭保障)3.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1)萌芽阶段(1949-1955年)逐步建立以农民个体经济为基础济为基础、以农民土地保障为主体、辅之以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以及农民之间互助的传统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其特点主要体现为:建立在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以土地保障为主(通过家庭保障形式来实现),辅之以国家保障;国家颁布了有
7、关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机构,通过救灾与扶贫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来救助超出农村家庭承受能力的问题,如通过政府拨款、拨粮、以工代娠等方式救济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灾害;发动群众自救、人口的扶贫政策;政府积极推行覆盖城乡贫困农村社会互济活动发展较快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总体上确立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集体保障为总体上确立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集体保障为主体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主体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以集体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上;集体既是生产经营单位,也是农民收人和消费品分配单位,还是农民生活安全保障的载体,农民家庭收
8、人的绝大部分来自于集体可分配物;国家在对农村救灾救济注人资金和投放物质,同时积极引导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并形成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不规范,缺乏法律基础支持,受政府政策和集体组织负责人主观意志、偏好影响较大。3)改革阶段(1984-)解体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200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2009.6新型农村社会养龙保险试点目标: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四、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一)原则、目标、办法“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二)基本方式1.自我养老2.家庭养老3.集体养老 “三无”老人 五保4.
9、商业养老保险5.社会养老保险(三)典型模式1.苏南模式 家庭保障为基础,社区保障为核心,商业保障为补充。2.广东模式 主要通过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中的年龄股和集体股来实现对农村老年人口的经济保障。所谓年龄股就是个人所拥有的股份数额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老人总能拥有较多的股份。集体股是属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所有者所有,集体股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公益金,老年福利支出是公益金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一种社区保障模式。3.山东模式 仍以家庭保障为主,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的比例很小,只占已交纳保险基金的约15%。山东省农民的投保标准普遍很低,一般都是每月2-4元的水平,因此未来的养老保障能力也
10、很低。五、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一)农村医疗社会保障的历程1.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形成1938年陕甘宁边区创办“保健药社”和“医药合作社”。从50年代初开始,我国逐步建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医疗保障制度。由国家向城镇公有单位机构提供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福利;缺乏医疗保障的农民开始采采取自发的互助形式来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1955年正式出现具有互助性质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健费0.2元;赤脚医生。2.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文革时期。毛泽东:“合作医疗好!”我国农村约90%行政村实行合作医疗,90%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3.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4.合作医疗制度的二次重建(二)我国
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概况 由政府组织、农民自愿参加,农民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所谓“大病统筹”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多数人帮助少数人,多数人集少量款、集中给少数人花,用于解决大病带给个人的灾难,然后受益人不断交换。在一个时期内、参加集资的每个人都有受益的机会。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及省、市、县四级财政补贴和广大农民自愿交纳的少量费用。2.特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性质上没有本质的改变,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以下新的特点:(1)保障方式由原来主要为农民患小病提供药品,变为现在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缓解农民“囚病致贫、因病返贫”砚象;(2)筹资力度大大加强。大大提高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3)筹资形式上原来靠个人和集体共同出资,现庄加入中央、地方两级财政的投入.大大增强了合作医疗的稳定性;(4)不再以村为单位,而是采取县级统一管理,建立基金在全县范围内分散风险,扩大保险盘子,符合保险的“大数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