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第九章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n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n一、商业银行的概念一、商业银行的概念n 商业银行的称谓缘于银行在发展的初期其业务主要集中于自偿性贷款。n 自偿性贷款是指基于商业行为而能自动清偿的贷款。由于这类贷款是根据真正的商业行为进行的,有真实票据为凭证,商业行为完成后即可偿还贷款。n 自偿性贷款的特点是偿还期很短、流动性大、能保证银行资金运用的安全。而消费性贷款、房地产和股票抵押贷款,以及固定资本放款等长期性放款,则通常不属于自偿性贷款的范畴。n 商业银行一词已经名不符实。n (1)现代商业银行是具有广泛服务对象的综合性金融机构,其融资对象已远远
2、超出了商业贷款的狭窄范围;n (2)发放各种短、中、长期贷款,并进行证券投资;n (3)现代商业银行是信用媒介机构和信用创n造机构的统一,其最本质的特征是信用创造功能;n (4)商业银行一词也忽视了这种机构所具有的综合性、多功能等特征。n 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主要经营工商业放款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n 1)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n 2)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n 3)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银行,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有别于中央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二、商业银行的起源二、商业银行的起源古代的货币经营业古代的货币经营业现
3、代商业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现代商业银行前身是古现代商业银行前身是古代的货币经营业代的货币经营业n(一)古代的货币经营业(一)古代的货币经营业 货币经营业是经营铸币兑换业务的商业。n 1.业务范围业务范围n 业务范围有限,多是货币保管、兑换、鉴别、汇兑等与货币有关的服务工作。n2.业务特点业务特点 (1)其业务只涉及与货币流通有关的技术性处理,即对金属条块或铸币的兑换、鉴别、称量等;n(2)保有100%的现金准备,即全部准备。客户交予保管的货币不用于贷款生息,而是实实在在的“保管”;n (3)在代客保管金银铸币的活动中,货币经营者要向客户收取保管费,而不是相反。n(二)现代银行业(二)现代银行业16
4、94年英格兰银行的年英格兰银行的创办,标志着现代银行创办,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制度的建立。n1.现代银行产生的两条途径现代银行产生的两条途径组建新的组建新的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旧有的高利贷性质的旧有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转变为资本济条件,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银行主义性质的商业银行现代银行业现代银行业n2.原始银行演进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三个原始银行演进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三个转折点(关键点)转折点(关键点)(1)全额准备金制度演变为部分准备金制度,使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得以扩大;(2)保管凭条演化为银行券,使现代信用货币得以产生;(3)保管业务演化为存款业务
5、,并使支票制度、结算制度得以建立,使商业银行具有了创造货币、创造信用的功能。n三三、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商业商业银行银行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n四、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四、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1.信用中介职能信用中介职能2.支付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 3.信用创造职能信用创造职能4.政策调节职能政策调节职能5.金融服务职能金融服务职能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过程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过程n 为了简单清晰地描述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过程,首先做两个假设:n (1)商业银行的客户都将
6、其全部货币收入存入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帐户,不持有任何现金,且全部交易都使用非现金结算;n (2)商业银行按照法定准备金比率提取准备金后将余额全部以贷款形式放出或全部投资于有价证券,不存在超额准备金或准备金不足现象。n举例:n 假设一家商业银行A接收了10000元现金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0%,它按照规定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1000元,以应付客户提现的需要,其余9000元全部贷给客户甲,此时商业银行A的资产负债变动状况可用T形帐户表示为:n 由于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家商业银行,因此当商业银行A把9000元贷给客户甲后,甲又把这笔钱存入商业银行B,B银行按照规定提足900元准备金后,再将其余
7、8100元全部贷给客户乙,此时商业银行B的资产负债变动状况用T形帐户表示为:n 客户乙再把这笔钱存入商业银行C,商业银行C按照规定提足810元准备金后,再将其余7290元全部贷给客户丙,此时,商业银行C的资产负债变动状况n用T形帐户表示为:n 此时,银行存款已经由最初商业银行A的10,000元现金存款,加上商业银行B的9000元支票存款,再加上商业银行C的8100元支票存款,达到了27,100元,但银行存款的增加还远未停止,还会照此发展下去,直到100,000元为止。如下表所示。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表商业银行 存款增加 派生存款增加贷款增加 准备金增加A10 000 0 9 000 1000B 9
8、 000 9 000 8 100 900C 8 100 8 100 7 290 810D 7 290 7 290 6 561 729E 6 561 6 561 5 904.9 656.1所有银行合计100 00090 00090 00010 000n 整个银行系统的存款增加额为:n10000+10000(1-10%)+10000(1-10%)2+n=100000(元)n 派生存款为:100000-10000=90000n D=R/r 即 D/R=1/r n C=D-R=(R/r)-Rn(R:原始存款 D:存款增加总额 C:派生存款 r:法定存款准备金率)n 存款扩张的程度最终取决于法定准备金率
9、r。在原始存款R一定的情况下,如果r较大,则存款的增加额D就较小;如果r 较小,则存款的增加额D就较大。n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存款派生倍数,也就是存款乘数,通常用K表示,一般说来,它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即K=D/R=1/r。n制约存款货币创造和收缩的主要因素:n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K=1/rn 2.超额准备金率e K=1/(r+e)n 3.现金漏损率(提现率)c K=1/r+e+c)n 4.定、活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例 n K=1/(r+e+c+rtt)n 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具有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从而在货币供给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商业银行这
10、种创造派生存款,进而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并不是无限制的,除了受到中央银行制度下规定存款准备率的限制以外,还受到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诸多因素的限制。n 需要提醒的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不能简单理解为单纯的信用扩张。当原始存款减少时,银行系统的存款总量也会呈倍数紧缩的过程,其原理与扩张过程是一样的,只是方向相反而已。n 当客户从银行系统提取现金时,银行系统的存款将会发生多倍收缩。n五、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五、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n (一)按资本所有权划分:n 私人银行、合伙组织的银行n 国家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n (二)按组织制度划分:n 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持股公司制、n 连锁银行制n
11、 1.单一银行制单一银行制(单元银行制、独家银行制)n 是指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不设或不准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n 优点:优点:(1)由于不许或限制设立分支机构,使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受到制约,防止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n (2)单一银行制只在本地区融资,容易与当地政府协议,适应本地区需要,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n (3)单一银行制因增设机构的费用开支少,因此其营业成本往往较低;(4)单一银行制的管理层次少,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业务经营有较大的灵活性。n 缺点:缺点:(1)单一银行制人为地缓解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与繁荣,在采用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时单位成本较高,
12、不易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n(2)单一制银行资金实力较弱,抵抗风险能力较弱;n(3)单一银行制本身与经济的外向型发展存n在矛盾,会人为地造成资本的迂回流动,削弱银行的竞争力。n 1994年9月美国通过瑞格尼尔跨州银行与分支机构有效性法案,允许商业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正式宣告单一银行制在美国被废除。n2.分支行制分支行制(总分行制)(总分行制)n 是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内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制度。n 按管理方式的不同,分支行制又进一步划分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n 总行制是指总行在对所属分支行进行管理、控制的同时,本身也对外营业,办理业务。n而总管理处制则不同,总管理处只负责管理
13、控制各分支行,其本身不对外营业,在总管理处所在地另设分支行对外办理业务。n 目前世界各国一般都采用分支行制这种银行组织制度。n 优点:(1)实行分支行制的银行经营规模较大,分支机构较多,业务范围较广,易于吸n纳资金,灵活调剂资金,分散风险,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n (2)实行分支行制机构,网点遍布,有利于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向社会提供优质方便的金融服务;降低营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n (3)分支行制更易实现规模效益,提高资本实力;n (4)由于分支行制使银行总家数减少,有利于国家的控制和管理;(5)分支行制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地方干预,促进了银行竞争,并使商品经济冲破了地域限制
14、,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缺点:缺点:(1)从总体上看,分支行制易于加速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形成垄断的、高度集中的银行制度;(2)从银行内部管理看,分支机构越多,规模越大,会给总行的监督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问题;n (3)分支行所在的银行在业务上依赖于总行,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缺乏较高的关切度,不利于地方经济的繁荣。n3.持股公司制持股公司制(集团银行制)(集团银行制)n 指由一个集团设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一家或若干家商业银行的一种形式。n 简单地理解,在一家或多家商业银行控股的任何机构都叫银行持股公司。在法律上这些银行是独立的,但其业务经营权则由同一股权公司控制。n 按控制主体不同,
15、持股公司又可以分为:n (1)非银行性持股公司-由主要业务不在金融方面的大企业,拥有某些银行的主要股份而组织起来的持股公司。n (2)银行性持股公司-由一家大银行直接组成组织一个持股公司,有若干家较小的银行从属于这一大银行。n 持股公司盛行于美国,它是美国的各主要商业银行为逃避法律不准跨州经营和设立分支机构而产生的。n 4.连锁银行制连锁银行制n 是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购买若干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以取得对这些银行控制权的一种组织形式。n 它与持股公司制 的异同在于没有股权公司形式的存在,若干独立银行在法律上仍是独立的,但控制在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手中,其业务和经营权完全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操纵
16、。n 同持股公司制一样,为了逃避对设立分支行的限制而采取的一种策略。n六、商业银行的类型六、商业银行的类型n (一)按业务对象分 批发性银行、零售性银行、批发零售兼营性银行n (二)按地域范围划分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国际性银行 (三)按业务经营范围分n职能分离型银行、全能型银行1.全能型商业银行全能型商业银行是指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金融业务,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如存贷款业务、证券业务、信托业务等。代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欧洲大陆国家 (1)优点:a.能向客户提供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b.可以增强与客户的联系;c.有利于分散风险,有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2)弊端:全能银行制的主要缺
17、点是容易导致金融业的垄断。n2.职能分离型商业银行职能分离型商业银行n 所谓职能分工,是针对一国金融体制而言的。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在这种体制下的商业银行根据有关银行法的规定,不准进入投资银行领域,不能经营自营性的信托和保险业务等。n 代表:早期的美国 和日本 n 美国的职能分工型金融体制已经于1999年11月4日转变为实行全能银行制,结束了长达60多年的分业经营体制。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证券、保险跨行业经营。n 日本于1998年实施“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案”,其主要意义在于废除银行不能经营证券、保险的禁令,实行混业经营。n 混业经
18、营已成为国际银行业经营制度的发展趋势。n 在我国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使银行业难以进入全能化经营阶段,商业银行法也就限制银行从事证券业务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不过迫于金融业发展的需要和国际银行业的竞争压力,待金融环境不断改善、金融立法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日趋严密、在银行自我约束的自律经营机制越来越健全之后,我国商业银行会逐步走向混业经营。n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银行分业制。这种制度可以保证金融业的有效竞争,防止金融资本的过分集中和垄断;在金融体制尚不成熟时,它有利于银行经营的集约化和风险防范。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银行分业制制约银行业务拓展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从而使其具有被全能银行制
19、所取代的趋势。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资金用途)(资金用途)(资金来源)(资金来源)n准备金n收款过程中的现金n银行同业存款n证券n贷款n其它资产(如实物资产)n支票存款n非交易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n借款n银行资本n二、商业银行的资本二、商业银行的资本n 1.概念概念n 商业银行的资本是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n 商业银行资本的定义与会计学定义主要差异是,除了产权资本外,还可拥有一定比例的非产权资本,即债务资本。商业银行通常把产权n资本称为一级资本或核心资本,把债务资本称为二级
20、资本或从属资本,因此商业银行资本具有双重性质。n 严格地说,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不是商业银行的负债,而是股东产权。n.银行资本的构成银行资本的构成(1)股本(2)资本盈余 (3)未分配利润(4)补偿性准备金 是银行为应付资产损失而从收益中预先提留出来的准备金。当预计商业银行的资产面临比较确定的损失时,银行可以将相应数额的资金从收益中提出,记入贷款损失准备金账户,待损失既成事实,直接用准备金进行冲抵。n (注意:作为银行资本构成部分之一的补偿性准备金和银行资产方的准备金是完全不同的。)n(5)债务性资本(又称附属债务)n 是指当商业银行破产清算时,偿还顺序较为靠后的债务。由于这些债务的清偿拍在存款
21、和其他一般性债务之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资本属性。n 3.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功能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功能n (1)银行资本是商业银行设立与存在的先决条件;n (2)银行资本是建立和维持商业银行信誉的重要保证;n (3)银行资本是保护存款人、债权人的利益,补偿意外损失的最后手段;n (4)银行资本是限制资产不合理扩张,建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和国家实施金融监管的有力工具。n4.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程度的资本充足程度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n(1)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的背景和形成的背景和形成n 1987年12月10日,国际清算银行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了有12个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行长参加的会议,专门讨
22、论加强经营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及风险资产的监管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n(2)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巴塞尔协议的内容n a.银行资本构成及各种资本定义的规定n“协议”把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补充资本”(或附属资本),核心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补充资本不得超过全部资本的50%。n b.资产风险权数的规定n使用五个风险权数,即0、10%、20%、50%和100%,来判断资产的信用风险。n 无风险资产:包括现金、在本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对本国中央政府的贷款、由本国中央政府担保的债权。这类资产流动性最高,基本上没有风险,一般不需要资本与
23、之对应。其风险权数为零。n 低风险资产:同业贷款、由本国银行担保的贷款。这类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风险较小。其风险权数为20%,即只需要相当于这些资产总额20%的资本即可补偿它们的风险。n较高风险资产:以借款人租住或自助的居住性房产作全额抵押的贷款。风险权重为50%。n全风险的资产:对私人机构的债权、不动产和其它投资等等。这类资产的风险权数为100%。假定一家银行持有的表内资产如下:资产票面价值(万元)准备金500中央政府债券5000地方政府债券(风险权重为20%)1000住宅抵押贷款3000商业贷款4000n则该银行的表内加权风险资产额为:n5000%+50000%+100020%+3000
24、50%+4000100%n=5700(万元)n表外项目信用风险等额=表外项目的本金额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表内相应科目的风险权重n加权风险资产总额=表内加权风险资产+表外项目信用风险等额n C.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规定n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规定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关系,明确了最低资本充足率的决定应与银行的信用风险相联系。要求1992年以后,各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都按统一标准,将资本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提高至8%以上,即银行资本不得少于风险资产的8%(即: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资产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应保持在4%以上。n 巴塞尔协议的目的是定出统一的计算方法和标准,确立银行资本与资
25、产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以增加银行资产的安全系数,消除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n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10年9月12日宣布,各方代表就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达成一致。该协议规定,至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至4.5%。目的是减轻银行风险及由银行风险引起的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n 目前中国的银行监管部门所设定的监管要求已经可以覆盖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2010年中报数据显示,中国的大中型银行资本充足率均超过10,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在8以上,都已大大超过了巴塞尔协议II
26、I的要求。n三、商业银行的负债及负债业务三、商业银行的负债及负债业务存款负债存款负债借入负债借入负债结算中的结算中的负负 债债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的 负负 债债存款负债存款负债 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外汇存款外汇存款存款业务创新存款业务创新借入负债借入负债 向中央银行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再贴现、再贷款向银行同业借款向银行同业借款同业拆借、转贴现同业拆借、转贴现回购协议、转抵押回购协议、转抵押从金融市场借款从金融市场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发行金融债券欧洲货币市场借款欧洲货币市场借款结算中负债结算中负债结算保证金结算保证金支票结算支票结算联行汇差占用联行汇差占用n(一
27、)存款业务(一)存款业务n 1.概念概念n 吸收存款的业务,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n 存款业务在负债业务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马克思说:“对银行来说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因为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信用中介机构,是以增加负债来增加其资产的,没有存款便没有贷款,存款的数量规模和种类结构决定或影响着银行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资产业务的基础和前提。n 存款业务是银行的一种被动型负债业务。n2.存款的分类存款的分类n (1)活期存款n 是不受时间限制、客户可以随时存取和支付的存款。活期存款没有确定的取款期限规定,存款人可以用各
28、种方式提取存款,如开出支票、本票、汇票,电环转账,使用自动柜员机等。在各种取款方式中,最传统的是凭支票取款,支用时需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活期存款又叫支票存款。n 活期存款主要用于交易和支付用途,故在国外也习惯将该账户称为交易账户。n 由于活期存款流动性大,存取频繁,银行要为此提供许多相应的服务,成本费用较高。因此,银行对活期存款账户一般不支付利息,有些国家甚至还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n (2)定期存款n 定期存款是相对于活期存款而言的,是一种由存户预先约定期限的存款。它是货币所有者获取利息收入的重要金融资产,也是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n 定期存款一般到期时才能提取存款。n (3)储蓄存
29、款n 储蓄存款主要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之需而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凭存折或存单提取的一种存款。n 储蓄存款又可分为活期和定期两类。无论什么样的储蓄存款,银行必须向存款人支付利息。储蓄存款凭证不具有流动性,但可以质押,取得银行质押贷款。n 3.存款业务的创新存款业务的创新n 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为满足存款人对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多种要求,商业银行不断开发新品种,相继推出了许多新型的需要支付利息的活期存款。n (二)借款业务(二)借款业务n 借款业务是银行的主动型负债业务。n 1.从中央银行借入资金n 2.从同业拆借资金n 3.回购协议n 回购协议是指商业银行将政府债券等金
30、n融资产暂时出售给买方,并商定在一定时间后由卖方商业银行按约定价格,从买方重新赎回上述证券的交易。商业银行借助于回购交易可以在不放弃证券资产所有权的条件下融进短期资金,解决流动性不足的困难。n 4.发行金融债券n 5.境外借款 n(三)结算中的负债(三)结算中的负债-占用资金占用资金n 占用资金是指商业银行在同业往来及办理中间业务过程中占用的他人资金。这也是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的一项资金来源。n 四、商业银行的资产及资产业务四、商业银行的资产及资产业务n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其通过负债业务所集聚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商业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n (一)现金资产n 1.库存现金n 2.商
31、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n 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又可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n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依据自身存款的多少按照法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准备金。n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可以自主运用的资金。超额准备金主要用于转帐结算、支付票据交换的差额、发放贷款和调剂库存现金的余缺。n 规定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最初目的,是使商业银行能备有足够的资金以应付提存,避免发生挤兑而引起银行的倒闭。后来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逐渐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一种重要的政策手段。n 3.存放同业的存款n是指本行存放在其他银行的资金。n 4.在途资金n 总之,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高的部分,是银
32、行随时可用来支付客户现金需要的资产。n 因为现金资产并不给银行带来利润,因此商业银行总是在流动性能够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尽量压低现金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n(二)贷款(二)贷款n 1.贷款的种类n (1)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按贷款期限划分)n (2)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按贷款的保障程度划分)n票据贴现贷款:是贷款人以购买借款人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的贷款。n信用贷款:是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无需提供物质保证或第三者担保而发放的贷款。n担保贷款:指具有一定财产或信用作还款保证的贷款。根据还款保证的不同,担保贷款具体又可以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n抵押贷款是指
33、按规定的抵押方式,借款人或第三者在不转移对抵押财产的占有权的情况下,以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而取得的贷款。n质押贷款是指按规定的质押方式,借款人或第三者将其动产或有关权利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担保而取得的贷款。n保证贷款是指按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者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还款责任而形成的贷款。n (3)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按贷款的风险程度或质量划分)-国际上通用的划分方法n 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借款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这类贷款的借款人财务状况无懈可击,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的本息偿还会发生问题。n 关注贷款:是
34、指贷款的本息偿还仍然正常,但是发生了一些可能会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存在下去,则有可能影响到贷款本息的偿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关注,或对其进行监控。n 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的本息,而不得不通过重新融资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归还贷款,表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n 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这类贷款具备了次级贷款的所有特征,但是程度更加严重。n 损失贷款:是指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这类贷款银行已经没有意义将其继续
35、保留在资产账面上,应当在履行必要的内部程序后,立即冲销。n 五级分类法从动态上考察商业银行的资产。专项呆账准备金计提比例参考值(专项呆账准备金计提比例参考值(%)美国香港匈牙利正常0-1.500关注5-1020-10次级20-352511-30可疑50-757531-70损失10010071-100n 2.贷款的证券化贷款的证券化n 贷款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是商业银行以贷款为抵押发行证券筹资的创新业务。n 贷款的证券化是为解决流动性问题的一种金融创新。n3.贷款审查6C原则n(1)品德 Charactern(2)才能 Capacityn(3)资本 Capitaln(4)担保品 Colla
36、teraln(5)经营环境 Conditionsn(6)事业的连续性 Continuityn(三)证券投资(三)证券投资n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买卖有价证券以增加经营的流动性和银行收益的活动。n(四)固定资产(四)固定资产n五、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五、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n(一)中间业务(一)中间业务n 1.概念 n 是商业银行不用或较少占用商业银行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收取各种费用的业务。n 中间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n 2.中间业务的种类中间业务的种类n (1)结算业务n 结算业务是商业
37、银行存款业务的延伸,是连接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纽带。n(2)信托业务 n (3)租赁业务 n (4)代理业务 n(二)表外业务(二)表外业务n 1.概念概念n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业务,即银行从事的并不涉及帐上资产与负债余额的变动,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本,从而提高资产收益率的业务。n 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中间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n 狭义的表外业务,即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业务,即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与表内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关系十分密切,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表内的业务。其最大的特点是收益较大、风险也较大。n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异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异同n联系:
38、(1)二者都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二者的业务也不占用银行的资金,银行在其中充当代理人、客户委托人的身份。n(2)收入来源相同,主要是服务费、手续费、管理费。n区别:(1)风险不同。中间业务更多地表现为传统业务,而且风险较小;表外业务更多地表现为创新业务,风险较大。表外业务虽然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与表内的业务联系紧密,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的业务,所以也称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它们有时也会占用银行的资金,其最大的特点是该业务的收益可能很大,而风险也可能很大。n(2)受监管的程度不同。银行对它们所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在中间业务中,银行一般仅仅处在中间人或服务者的地位,不承担任何资产负
39、债方面的风险。而表外业务虽然不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各方,即不直接形成资产或负债,但却是一种潜在的资产或负债,在一定条件下,表外业务可以转化为表内业务,因此,银行要承担一定的风险。n 3.表外业务的种类n (1)贷款承诺 n (2)备用信用证 n (3)贷款销售n (4)金融衍生工具(比如金融期权、金融期货、互换、远期等。n a.期货n 期货合约是由交易所统一设计推出,并在交易所内集中交易的标准化的远期交货合约。它是为弥补普通远期合约的不足而产生的。n b.期权-是一种权利,它的持有者有权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特定的价格向期权的出售者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商品。n 在金融期货交易中,期权购买者
40、向期权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后,就获得了能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向期权出售者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的权利,同时却又不承担必须进行这种交易的义务。n c.互换业务n 是指当事人利用各自筹资成本的相对优势,以商定的条件在不同币种或不同利息种类的资产或负债之间进行交换,以避免将来因汇率和利率变动而引起的风险,获取常规筹资方法难以得到的币种或较低的利息,达到降低筹资成本或资产负债管理的目的。n 互换业务包括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n 货币互换:是指有不同货币的交易双方,以商定的筹资本金和利率为基础,进行货币本金的交换并结算利息。n 利率互换:是指持有某种货币的交易双方,以商定的
41、筹资本金为计算利息的基础交换不同特征的利息支付,期初和到期日都没有实际的本金交换。第九章第九章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n一、商业银行管理的一般原则一、商业银行管理的一般原则1.安全性安全性 2.流动性流动性3.盈利性盈利性“三性原则三性原则”n 二、资产管理理论二、资产管理理论n 这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银行能够主动地加以管理的也是资产业务,而负债业务则取决于客户的意愿,银行对此是被动的。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致力于通过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求得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统一。n 资产管理理论十分强调负债规模是既定的,银行对扩大负债无能为力,
42、资产规模受负债规模制约,银行只能在既有的资产规模上努力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使资产同负债在期限上相匹配,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及分层次的准备。商业贷款理论商业贷款理论转移理论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三个发展阶段三个发展阶段n 1.商业性贷款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真实票据理论)n 强调贷款必须以商业行为为基础,以真实票据为凭据,一旦企业不能偿还贷款,银行即可根据所抵押的票据,处理有关商品,挽回贷款损失。即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局限在自偿性的短期商业贷款。n 按照该理论,商业银行不能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农业贷款和长期设备贷款和证券投资等。n 2.转移理论(转换理论)n 3.预期收入理论n 三、负债
43、管理理论三、负债管理理论n 负债管理理论是在资产管理理论之后出现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n (一)负债管理理论的形成(一)负债管理理论的形成n 1.追求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外在压力是负债管理理论形成的主要原因;n 2.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的上升,迫切需要银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金;n 3.银行管理制度的限制以及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存款利息在吸引资金方面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竞争力不断下降;n 4.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了银行家的冒险精神,刺激了负债经营的发展。n (二)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二)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n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对于负债并非无能为力,而是完全能
44、够也应该采取主动,积极地到市场争夺资金,扩大负债。有了更多的负债,才有更多的资产以获利。负债管理理论致力于开拓各种负债渠道,除存款外,还提倡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贴现借 款、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利用金融债券向公众借款等。同时强调通过变相提高利率,通过各种广告推销和服务手段来吸引资金。(三)负债管理理论的意义(三)负债管理理论的意义n 1.为银行加强经营管理、保证流动性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较好的解决了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矛盾;n 2.为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件;n 3.由于主动负债增强了银行的资金实力,因而也就增强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商业银行的作用更加显著。
45、n(四)负债管理理论的局限性(四)负债管理理论的局限性n 与“三性”均衡的要求发生矛盾。n 负债经营可能引起债务危机,导致经济的全面波动,特别是可能引发、助长通货膨胀。n 如果商业银行的外部债务过多,而资产又不能及时收回,为了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只好滥用自己信用创造的功能,更多的派生存款,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微观与宏观的危机凸现。n 四、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四、资产负债管理理论n 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资产理论和负债理论在更高层次上的综合和发展。其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对应地进行分析,根据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协调各种不同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风险及流动性等方面的最佳组合,以实现“三
46、性”的协调与统一。n (一)产生的背景n (二)概念及必要性n (三)原则 n五、商业银行经营理论的新发展五、商业银行经营理论的新发展n 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地位受到削弱,银行发展的重心和银行竞争的焦点已逐渐转向金融服务领域,以服务为重点的经营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主要的理论有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和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n 1.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n 提倡从正统的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以外去寻找新的经营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这种理论认为,存贷业务只是银行经营的一条主轴,在其旁例可延伸发展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同时提倡将原本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转化为表外业务。n 2.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n 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企业全体与顾客满意的管理概念。具体地说,它是指银行通过塑造独特的文化,提供能令顾客完全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达到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的目标。n 顾客的绝对满意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关心点和立足点,它强调满足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数量、价格、设计、办理时间以及配套服务等不同要求,而不只是对质量的要求。顾客的评语和行为反馈是考核产品或服务的标尺,在追求“顾客绝对满意”的目标下,变革银行文化和组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