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第三节 恶魔诗人拜伦(恶魔诗人拜伦(1788-1824)“他遗留下一个名字,他遗留下一个名字,给后来千秋万世,给后来千秋万世,只有一种美德只有一种美德 而却有一千种罪恶。而却有一千种罪恶。”海盗一、生平与创作:拜伦有“恶魔诗人”之称。在当时英国上流社会中,拜伦被不少人视同魔鬼。据说,在某沙龙里,当仆役报告:“拜伦勋爵到”时,有位贵族老太太当场吓晕过去。-恶魔诗人拜伦英姿恶魔诗人拜伦英姿-清华大学徐葆耕教授的评价清华大学徐葆耕教授的评价 我们怎样来描绘这个名噪世界的诗人呢?这是一个用中国传统观念看来是不可理喻的狂人。他相貌英俊迷人,可惜是个瘸子;他身体柔弱,皮肤白皙有如少女,内心却如沸腾
2、的大海;他才华盖世,放荡张狂,是才子又是浪子;渴望荣誉而又认为荣誉于人毫无意义;他自称是利己主义者,为了爱犬之死而写诗咒骂整个人类,但又深切同情饥饿的工人,他的第一篇演说就是为破坏机器的工人呼吁。他自称有一百多个情人,“天下女人一张嘴,从南吻到北”。他用老修士的头颅骨磨成酒杯开怀畅饮。他在19岁的时候就对生活、对人生绝望但又终生没有停止战斗,并在最后将生命献给了被压迫的希腊人。卡莱尔说,19世纪,只有一个人能同拿破伦相比,这就是拜伦。-拜伦于1788年1月22日生于伦敦。父亲是个仪表堂堂而行为堕落的贵族,被称为“疯子杰克”。曾与某公爵夫人私奔,生女奥古斯塔。不久夫人去世,后续娶颇有财产的凯瑟琳
3、小姐,生子拜伦。但是“疯子杰克”不久就把妻财挥霍殆尽,只身浪迹欧洲,1791年一身是债死于法国。拜伦的母亲也是神经质的,时而溺爱儿子,时而摔盘子砸碗的发脾气。他在17岁时描述他对母亲的观感:“我曾说过她一定是疯了,她的行为是神经错乱与思想荒唐之巧妙的结合。”由此可见,难以控制的激情是拜伦的双亲身上全都具有的特点。而且,追溯到这两个人各自的祖先身上,我们也都看到了同样的气质:在母方的家族史上,企图自杀或下毒药谋害他人者不乏其人;在父方的家族史上,则时而有英雄的冒险业绩,时而有不顾一切的放荡。诗人的血管里流有狂暴的血液。拜伦生来微跛,曾施行各种各样的外科手术,结果只是加重了残足的畸形。他童年曾度过
4、一段穷苦的生活。10岁时才从叔祖那里继承勋爵爵位。但由于拜伦一族向来是个放纵不法的家系,拜伦的贵族亲戚们则不管他的家世和他的爵号,对他敬而远之。所有这一切使拜伦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性格:敏感、自尊、孤独、忧郁、傲岸和反叛。1801年至1808年,拜伦先后就读于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1807年诗人出版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刻,主要是爱情诗,没有什么杰作。无论在思想深度和创作风格上都很不成熟。1808年1月,当时评介文学作品的最高权威爱丁堡评论,针对拜伦的诗集发表了一篇竭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的书评。评论者对拜伦的忠告是:不要再写诗了,还是把他的才能和余暇更好的用到别的地方去吧!拜伦用了近一年半的时
5、间写出了讽刺长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予以回击。英国所有文坛名人,包括那些最伟大和最受人欢迎的文坛泰斗(所有得到爱丁堡评论赏识并为该家杂志撰稿的人)在这篇讽刺诗里全都象小学生一样受到一个青年的鞭笞。有许多尖锐的抨击并非不中肯。但是,诗中的大部分批评都十分轻率和粗暴,以致该文日后带给作者的苦恼,要比当时带给被批评者的苦恼大的多。后来,拜伦一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便立即认错道歉,努力消除自己的谬见给人留下的印象。与此同时,这篇作品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产生了预期的效果:为他的作者恢复了名誉。-1809年年拜伦入上议院,就议员席位拜伦入上议院,就议员席位。随后在1809年至1811年间,游历了葡萄牙、西
6、班牙、马耳他、希腊等一些西欧国家和西亚国家。在离开英国前,拜伦曾说:“我离开英国没有遗憾我以后回来也不会有什么高兴。我象是亚当,第一个被判处流刑的罪犯,只是没有夏娃。”但是他两年后回来,带着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前两集手稿,于1812年出版,竟一举成名。他后来自己说:“我一早醒来,发觉我已成名。”他的悲叹“没有夏娃”也不再是事实。他韵事流传,成为全国最轰动的人物。同年,拜伦两次在国会发表演说同年,拜伦两次在国会发表演说,1、针对“勒德运动”,为被迫害的工人辩护,反对采取暴力政策。2、斥责英国政府对爱尔兰人民的民族压迫政策。写下了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定者颂,这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方式惨
7、无人道的杰作。-1813年至1816年,拜伦创作出通常被称作“东方故事诗”的组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6篇。这些作品以东方的大海、荒原或土耳其王宫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为个人而反抗的叛逆英雄。他们无不具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社会中却找不到用武之地。他们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在这些人物身上,都带有作者思想个性气质的深刻印记。通常被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这些作品所表现出的那种新奇感,那种异国情调,那种热情,完全迷住了因为享乐过度而感到厌倦的伦敦的贵族社会。诗歌的作者成了举世瞩目的神奇人物。在客厅里,年轻的贵妇们由于拜伦有
8、可能陪她们吃晚饭而欢喜的浑身颤抖。在晚餐桌上,他们几乎不敢动一动放在他们面前的食物,因为她们知道拜伦不喜欢看见妇女们吃东西的模样。拜伦要是在某个人的纪念册上随便写上几行题词,那本纪念册的主人就会成为大家嫉妒的对象。他的手迹本身便是一宗珍宝。拜伦的神秘性格和灿烂才华成了贵族妇女聚会时最迷人的话题。卡罗琳兰夫人甚至穿上仆人的号衣充作侍童去给拜伦送信,或是扮成马车夫冒着大雨侯在拜伦赴宴人家的门口,以期见到拜伦一面。拜伦成为了社交界的宠儿和统治者,是的,他是这么年轻,这么英俊,这么有才华,而且又这么坏。-1815年出于虚荣心的动机,想增加自己财产的庸俗动机,与一 贵族小姐结婚,但一年后就宣告分居。原因
9、据说是因其异母姐姐奥古斯塔:“不过拜伦在情场上并不认真,除了对于他的异母姐姐奥古斯塔之外他可以说是不曾真正恋爱过。拜伦欧游归来,姐弟往来渐频,终至乱伦,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来流落在法国。拜伦当时写过一首给奥古斯塔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你的名字我不敢想也不敢说,说出来有苦痛,穿出去是罪过:但是我的颊上的热泪可以透漏 我心中闷积的深深痛苦。为我们热情,那段时间太短,为了我们的安宁又太长其苦乐可有个完?我们悔恨,我们弃绝,我们要打破这锁链而去,我们离开它,我们逃避它又把它连结在一起!看他多么悔恨,又多么一往情深。他深陷在感情的井里而不能自拔。”梁实秋“他的羞怯和孤独感促使他从恋爱中寻找安慰,但是由于
10、他不自觉的是在寻求一个母亲而不是在寻求一个情妇,所以除了奥古斯塔外,所有人都使他失望了。他一直没摆脱开的加尔文派信仰使他感觉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是邪恶的;但是他对自己说,邪恶是他的血统中的遗传祸害,是全能的神给他注定的恶运。假如事实当真如此,既然他必须出色,他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罪人,敢于做超过那些他想轻视的时髦登徒子们的勇气以外的越轨的事。”罗素西方哲学史-于是舆论大哗,他成了众矢之的。由于不可能进行辩护和反驳,拜伦无路可走;他尽管一向恃才傲物,这时也只能低下头悄然离去。“我感到,”他写道,“假如人们唧唧喳喳的议论着和咕哝着的一切全是真事的话,我就不配住在英国;假如这些全是造谣中伤的话,英国就不配让
11、我居住,”1816年4月25日,他乘船离开故土,活着的时候再也没有回来。离开英国后,经荷兰首先侨居瑞士,在此结识了差不多因同样缘故而被迫逃离故土的另一大诗人雪莱,并且成为知音。1816年10月至1823年,拜伦侨居意大利。1820年参加了意大利有名的烧炭党的秘密组织。1823年意大利烧炭党运动遭到了失败,拜伦离开了意大利前往希腊去参加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变卖了世袭的庄园,以所得款项和历年版税积累支持希腊的解放斗争。拜伦深得希腊人民的爱戴,被推为希腊某一远征军的统帅。可惜健康不济,几度热病发作,于1824年4月19日逝世,享年36岁。流亡期间,拜伦孤独,忧郁,以致思想曾频临危机;在私生活方
12、面,也曾尽情的寻欢作乐的放荡过。1819年4月,拜伦结识丽莎居齐奥利伯爵夫人,这位女性挽救了拜伦,使他没有为堕落的放荡生活所毁灭。-他从不完全满意于文学创作的生涯,他要的是行动。他有一个朋友记载说:“他常说他对他的生活渐感厌倦,值得享受的他全享受过了,一个人不该活到三十岁以上,那时候已无可享受。”中年早逝,在他也许不是什么憾事。综观他的一生,他缺点甚多,他任性放肆,骇世震俗,但是他也有甚为可取之处,他的心地很善,同情贫苦的人。(拜伦是矛盾的。)在创作上,拜伦流亡的开始便是其走向真正伟大境界岁月的开始。在此期间,他先后完成的名篇有:哲理诗剧曼弗雷德(1816-1817),抒情叙事诗哈罗尔德游记(
13、三、四)(1817)长诗塔索的哀歌、威尼斯颂(1819)、但丁的预言(1821);诗剧该隐(1821年);讽刺诗审判的幻景(1820)青铜世纪(1822-1823);长篇叙事诗唐璜(诗体小说)。-曼弗雷德(1816-1817)是一部哲理诗剧,它的创作受歌德浮士德的影响,但构思决然不同。主人公曼弗雷德也是一个悲剧性的孤独的叛逆者。他是曾受过启蒙教育的知识分子,但革命后的现实使他失望了,他说:“我也曾有过那些世俗的幻想和高尚的抱负,想把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成为人类的启蒙者”,“但是这已经过去了,我的想法是错误的”于是他避居阿尔卑斯山中,既不愿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又不愿走向人民。想从知识中求得幸福与
14、安宁,然而他却又越来越对科学感到失望,认为知识不过是由一种无知转向另一种无知:“知识是悲苦,知道得最多的人,必定最深的悲叹一条不详的真理 知识的树不是生命的树。”作品反映了启蒙思想在社会中的破灭。启蒙主义者将理性视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而曼弗雷德看出这只不过是一种天真的幻想而将它抛弃了;启蒙主义者崇尚知识,而曼弗雷德认为知识只能给人类带来痛苦从而怀疑知识的成果。诗剧由对英国社会的否定,发展成对整个人类生存意义的怀疑和否定,主人公只寻求“忘却”和死亡。但又至死不向代表奴役和旧制度的复仇女神屈服,拒绝代表宗教传说势力的修道院长的救援,坚持了启蒙思想家维护思想自由的反封建精神。-该隐(1821)取材于基
15、督教圣经旧约,但作了翻案文章。按照圣经传说,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吃“知识树”上的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乐园”后,他们的长子该隐对上帝怀疑,不敬上帝,并且杀死了敬奉上帝的弟弟,只落得人神共弃,永远漂泊。所以按照基督教国家的传统观念,该隐是第一个杀人者,第一个恶人。而拜伦在该隐中却一反原意,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反抗专制统治与专制神权的战士。由于堕落天使路西非的指导,该隐看到了过去和未来的世界,这使他明确地认识到整个人类历史都被“恶”的原则统治着,宇宙的主宰上帝不是“善”而是“恶”的化身。他拒绝服从神所任意作出的粗暴的规定,捍卫了自己的思想自由。拜伦在该隐中,批判了传统信仰和“原始罪恶”的理论,否定了神权
16、与宗教的合理性。诗剧这种鲜明的反宗教倾向,在“神圣同盟”以宗教、神圣为旗帜的历史条件下,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二、作品赏析:二、作品赏析:恰尔德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根据诗人自己两次出国的游历见闻和观感写哈罗尔德游记根据诗人自己两次出国的游历见闻和观感写成,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抒情叙事诗。成,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抒情叙事诗。作品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忧郁感、孤独感和对自由的热爱。在长诗中,诗人为了充分抒发主观情怀,便打破了传统的叙事诗规范,在以第三人称讲述恰尔德哈罗尔德游历的过程中,不断以第一人称出现,或歌咏大自然,或评论时政,或怀古悲今,或进行哲理性的沉思议论等,大段大段地抒发个人之情。因此长
17、诗便出现了哈罗尔德和抒情主人公这两个人物。他们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拜伦式英雄”的特点。哈罗尔德是一个出身贵族的公子哥儿。本来他同一般贵族青年一样,过着花天酒地的享乐生活,但却忽然遇到了“比灾难还不幸”的事情:他感受到“酒醉饭饱的苦闷”,既厌倦了酒肉朋友的“友谊”,也看穿了只爱荣华富贵的妇人们的“爱情”,厌恶了英国上层社会的一切生活,感到极端的寂寞和痛苦。于是便决定出国旅行,以排遣苦闷,寻找知音,甚至是“但求变换情调,落入地狱也不妨。”他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瑞士和意大利,尽管那些地方正发生着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哈罗尔德却依然故我,“旅人的心是冰冷的”,“旅人的眼是漠然的”,对当
18、时的重大事件完全无动于衷,漠然旁观,一直排遣不掉无边无际的孤独感、空虚感。-哈罗尔德是19世纪资产阶级文学中较早出现的“多余人”的典型。他受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影响,从贵族社会分化出来,但贵族资产阶级严重的个人主义世界观使他不愿参加群众性的斗争生活,只是一个人在那儿高傲的忧郁、彷徨、苦闷。社会不需要他,他自己也不知道需要什么。在这个人物身上,比较多的体现了拜伦及一些贵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理的阴暗方面。长诗的抒情主人公同哈罗尔德的消极遁世不同,他是一个积极的入世者,他对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丑恶和不义发出强烈抗议,热情呼吁各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奋起斗争。例如在第一章中,诗人面对拿破仑侵略西班牙战争大
19、发议论。他痛斥拿破伦把正义的卫国战争变为 侵略战争的暴行,称他为“魔君”,使西班牙儿女一批批的死亡;又热烈歌颂西班牙的普通人民,特别是热烈歌颂了一个名叫奥古斯西娜的女英雄,谴责统治者的卖国和投降行径。第二章写在希腊的旅行。当时希腊人民正在土耳其人的奴役下,其灿烂的古代文明被毁掉或被英国商人盗走。拜伦便沉痛地拿希腊的光荣历史,同当时的奴隶状态对比,号召希腊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奋起斗争,既不要对英法等资产阶级大国,也不要对沙俄这个封建大国,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世世代代做奴隶的人们!你们知否,谁要获得解放,就必须自己动手,必须举起自己的右手,才能取胜?高卢人或莫斯科人岂会对你们公正?不,他们固然会打败
20、你们的暴君,但你们仍然不会获得那神圣的自由。第三章写在比利时和瑞士的旅行。诗人在游历到滑铁卢战场时,就此发表感想,认为“神圣同盟”的胜利是复活了奴隶制度,热烈召唤人们进行反复辟斗争,决不应“奴才的向皇朝屈膝,低声下气!”瑞士的日内瓦是启蒙学者卢梭的故乡,另一位启蒙学者伏尔泰也在日内瓦湖边居住过。诗人游历这一带时,欧洲封建势力正在疯狂攻击伟大的启蒙学派,而抒情主人公却热烈给予很高的评价。第四章描写在意大利的旅行。当时意大利正在“神圣同盟”和奥地利的统治下,诗人通过对意大利的历史和大自然的抒情议论,猛烈批判了“神圣同盟”,号召人民为自由解放而继续斗争,坚信自由必然胜利:-但是自由呵,你的旗帜虽破而
21、仍飘扬空中,招展着,就象雷雨一般勇敢懂得顶逆狂风;你的号角虽已中断,余音逐渐消亡,仍然是暴风雨过后最嘹亮的声响;你树上的花朵虽凋零殆尽,树皮也饱受斧钺摧残,看起来那样伤痕遍体,真个是粗陋不堪,但是树浆依然保存而且种籽深深埋入了土壤,甚至已经深深地播入北国的胸膛,因此,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将会把更加甜美的果实献上。-总之,在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诗人从资产阶级民主派立场出发,以很大的热情,号召各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起来对反动派反抗、复仇,其矛头直指拿破伦的侵略战争,英国地主资产阶级的海盗行为和以“神圣同盟”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哈罗尔德和抒情主人公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都带有明显的自传成分,既表
22、现了拜伦世界观的矛盾,又体现了他思想感情的整体。-唐璜为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唐璜为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是拜伦最后的巨著,也是他辉煌诗才的登峰造极之作。1818年至1823年间在意大利写成。全诗凡一万六千余行。诗人预计写二十四歌,因赴希腊而辍,故仅得十六歌及十七歌的开头数节。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部完整的作品。长诗叙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和浪漫际遇的十分引人入胜的故事。主人公唐璜是个漂亮的西班牙贵公子,虽然母亲对其严加管束,但在十六岁情窦初开时,即同邻居朱丽亚(长他七岁的贵妇)结了私情。由于事情败露,少年人不得不出海远行。唐璜的出游并不顺利,船遇暴风雨,水尽粮绝,两百多人葬身鱼腹,唯有他自
23、己力尽苦难,漂到一个孤岛,为霸居此地的希腊海盗的女儿海甸所救,两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不料海盗发觉后,残忍的拆开了他们。海甸伤心得不吃、不睡,在整整自我折磨了12个昼夜以后,这个美丽的希腊少女就香消玉殒,离开了人间。唐璜则被弄到土耳其奴隶市场出卖。苏丹王妃古尔佩霞兹欲将其作自己的面首而把他买进宫中。他在串演了一幕幕风流闹剧之后逃出了皇宫,适逢俄军围攻土耳其的伊斯迈尔城,便盲目参加俄军投入战斗。因骁勇立功,被派往彼得堡向女皇卡萨琳报捷,备受女皇青睐,遂成其头等嬖宠。后来,他身患重病,出与怜悯,女皇才在他愈后委以特使出使英国,于是又踏入伦敦上流社会。正当唐璜在一个贵族的哥特式乡间城堡又面临“哥特”
24、式冒险之际,长诗中断。据拜伦的书信透漏,主人公还要“经历各种围攻、战役和冒险”,最后参加法国大革命而献身。不难想见,法国大革命应是长诗的高潮。-唐璜本是西班牙传奇人物,为一个荒诞、无耻的贵族,恶贯满盈的登徒子,屡见于西方文学。早在拜伦之前,忒立兹首次以他作题材写了剧本,题名塞维尔的浪子;后来,莫里哀又写成喜剧石宴,莫扎特写成歌剧,霍夫曼写成小说;拜伦之后,又有普希金写成诗剧,甚至现代作家肖伯纳也将其化入剧本人与超人之中。凡此种种,数以百计。所有这些作家的描写都与传说相差无几,唯拜伦的处理与之大相径庭。他不仅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往后拖了大约四百年,把十四世纪的老传说放在十八世纪末叶,而且,在诗人笔下
25、,唐璜不再是个被鞭挞的反面角色,而是个受褒扬的正面人物,被称为“我们的小朋友”。在拜伦的作品中,唐璜是个新的人物,新的性格,不属于“拜伦式英雄”:绝少哈罗尔德的忧郁孤独,更无曼弗雷德的偾世疾俗,也见不出该隐的那种叱咤风云的叛逆反抗,多的则是达观乐天。和传说不同,在拜伦笔下,唐璜是个热血青年,不独风姿翩然,而尤其热情澎湃甚至勇敢尚侠。他顺从自然本性,不受世俗道德、传统观念等清规戒律的束缚,更无矫揉造作、虚伪狡诈。对恋人在海上对于古尔佩霞兹战场上在英吉利荒道上这一切,与传说中的唐璜亦并非完全绝缘,例如喜欢女色、玩世不恭等。还能见出起原始性格的痕迹。-拜伦的诗歌艺术及唐璜的艺术特色拜伦的诗歌艺术及唐璜的艺术特色拜伦的诗歌艺术特点:拜伦的诗歌艺术特点:1、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2、辛辣的讽刺。艺术特色:艺术特色:1、尽管现实主义的描绘比比皆是,但是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仍然是主要的。2、兼叙兼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