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等价式与蕴涵式等价式与蕴涵式1等价公式等价公式定义定义:如果对两个公式,不论作何种指:如果对两个公式,不论作何种指派,它们真值均相同,则称,是逻辑等价派,它们真值均相同,则称,是逻辑等价的的.并记作:并记作:例:可以证明:例:可以证明:Q P P 原命题原命题 逆反命题逆反命题 列出真值表列出真值表,由真值表得:由真值表得:原命题原命题逆反命题逆反命题P Q PQ QP P F F TTTTF T TTFFT F FFTTT T TTTT由等价定义可知:由等价定义可知:若若,则,则 若若,C,则则下面列出下面列出13组等价公式组等价公式(1)双重否定律)双重否定律:(2)幂等律:)幂等律:
2、;(3)结合律:)结合律:()(););()(););()()(4)交换律)交换律:;(5)分配律:)分配律:()()(););()()()(6)摩根律:)摩根律:();()(7)吸收律:)吸收律:();()(8)蕴含律:)蕴含律:(9)等价律:)等价律:()()(10)零律:)零律:;(11)同一律:)同一律:;(12)否定律:)否定律:;(13)逆反律:)逆反律:说明:说明:(1)证明上述)证明上述3组等价公式的方法可用真值表法。组等价公式的方法可用真值表法。(2)、均满足结合律,则在单一用均满足结合律,则在单一用、联结词组成的命题公式中,括号可以省去联结词组成的命题公式中,括号可以省去。
3、2置换规则置换规则定义定义:给定一命题公式:给定一命题公式A,其中,其中P1、P2Pn 是是A中中的原子命题变元,若的原子命题变元,若 (1)用某些命题公式代换)用某些命题公式代换A中的一些原子命题变元中的一些原子命题变元Pi (2)用命题公式)用命题公式Bi代换代换Pi,则必须用,则必须用Bi代换代换A中的所有中的所有Pi 由此而得到的新的命题公式由此而得到的新的命题公式B称为命题公式称为命题公式A的的代换实例代换实例。讨论定义:讨论定义:(1)用命题公式只能代换)用命题公式只能代换原子命题变元原子命题变元,而不能,而不能去代换分子命题公式去代换分子命题公式。(2)要用命题公式)要用命题公式
4、同时代换同时代换同一个原子命题变元同一个原子命题变元。(3)一个命题公式的代换实例有许多个,但不一)一个命题公式的代换实例有许多个,但不一定都等价于原来的命题公式定都等价于原来的命题公式。例例设设A:(Q)若用()若用()代换)代换A中的中的,得得B:(:()(Q()是)是A的代换实例的代换实例.而而B:(:()(Q)不是)不是A的代换实例。的代换实例。例例的代换实例有:(的代换实例有:(),(,(),()等)等所以,一个命题公式的代换实例有无限个。所以,一个命题公式的代换实例有无限个。3.等价置换等价置换定义定义:给定一命题公式,给定一命题公式,是的任何部分,若是的任何部分,若也是一命题公式
5、,则称也是一命题公式,则称是的子命题公式。是的子命题公式。例:例:(:()()的子命题公式有:的子命题公式有:、(、()、()、()、)、()、()、()()等。等。定理定理:给定一命题公式,:给定一命题公式,是的子公式。是的子公式。设设B是一命题公式,若是一命题公式,若 B,并用,并用B取代取代中的中的,从而生成一新的命题公式,从而生成一新的命题公式B,则,则B。从定理可见:一个命题公式从定理可见:一个命题公式A,经多次取代,所,经多次取代,所得到的新公式与原公式等价。得到的新公式与原公式等价。例:证明:例:证明:()()PPPPPPFTTFTFTF定义定义:设公式中有设公式中有n个不同的原
6、子变元个不同的原子变元p1,pn,(n为为正整数正整数)。该变元组的任意一组确定的值(。该变元组的任意一组确定的值(u1,un)称为)称为关于关于p1,pn的一个的一个完全指派完全指派,其中,其中ui或为,或为。或为,或为。4命题公式的永真式、永假式和可满足式命题公式的永真式、永假式和可满足式例:例:定义定义:如果一个命题公式的所有完全指派均使该公:如果一个命题公式的所有完全指派均使该公式取真值,则该公式称为式取真值,则该公式称为永真式或重言式永真式或重言式。如果一个。如果一个命题公式的所有完全指派均使该公式取假值,则该公命题公式的所有完全指派均使该公式取假值,则该公式称为式称为永假式永假式。
7、既不是永真式,又不是永假式,则称。既不是永真式,又不是永假式,则称此命题公式是此命题公式是可满足式可满足式。讨论:讨论:二个永真式的析取、合取、蕴含、等价均为永真式。二个永真式的析取、合取、蕴含、等价均为永真式。5 重言式与蕴含式重言式与蕴含式定义定义:当且仅当:当且仅当是一个永真式,我们称是一个永真式,我们称永真蕴含,永真蕴含,记作:记作:说明:说明:(1)“”读作读作“永真蕴含永真蕴含”,“蕴含蕴含”(2)“”是关系符,是关系符,不为命题公式。不为命题公式。例:例:证明:证明:;P 分析:要证明这两个永真蕴含关系成立,按照永分析:要证明这两个永真蕴含关系成立,按照永真蕴含关系的定义,只需要
8、证明真蕴含关系的定义,只需要证明()和)和()为永真式。为永真式。(1)列出真值表证明列出真值表证明 P Q()()F F T TF T T TT F T TT T T T(2)用等价公式证明)用等价公式证明 ()()()T()()()()T定理定理 命题公式命题公式的充要条件是的充要条件是为永真式。为永真式。证明:证明:()充分性:()充分性:为永真式,即、有相同的真为永真式,即、有相同的真值,所以值,所以。()必要性:()必要性:,即、有相同的真值表,所,即、有相同的真值表,所以以为永真式。为永真式。定理定理:设、是二个命题公式:设、是二个命题公式,的充分必要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条件是 且且。
9、证明:证明:(1)若若,则,则为一永真式为一永真式 由定律:由定律:()()()()且()且()也为一永真式)也为一永真式 即:即:且且成立成立(2)若若 且且,则(,则()和()和()为)为一永真式一永真式.所以所以为一永真式,则为一永真式,则也成立。也成立。此定理把此定理把“”和和“”之间建立了相应的关系。之间建立了相应的关系。下面给出常用的永真蕴含式下面给出常用的永真蕴含式 I1 ()I2 ()I3()I4 ()I5 ()I6 ()()()I7 ()()()I8 ()()()I9 P I10 I11 ()I12()I13 ()()()注:证明上述永真蕴含式的方法为:把注:证明上述永真蕴含
10、式的方法为:把“”关系符改关系符改为为“”联结词,证明所得的公式为永真式。而证明联结词,证明所得的公式为永真式。而证明永真式又有四种具体方法:永真式又有四种具体方法:(1)真值表法真值表法(2)等价公式法等价公式法(3)假设单条件命题前件为)假设单条件命题前件为 ,若能推导出后件也,若能推导出后件也一定为一定为,则永真蕴含关系成立。,则永真蕴含关系成立。PQPQFFTFTTTFFTTT例:证明例:证明()证明:在命题公式证明:在命题公式()中,设前件为中,设前件为 ,则、(,则、()均为)均为 。为为 ,为为 ,也应为也应为 ,命题公式命题公式()为为T()成立成立(4)假设单条件命题后件为)
11、假设单条件命题后件为 F ,若能推导出前件也,若能推导出前件也一定为一定为F,则永真蕴含关系成立。,则永真蕴含关系成立。PQPQFFTFTTTFFTTT 例:证明例:证明()证明:在命题公式证明:在命题公式()中,设后件中,设后件为为 ,则为,则为 ,代入前件得代入前件得 (1)若为,则若为,则()为)为 ;(2)若为,则若为,则()为)为 ;命题公式命题公式()为为T()成立成立 若后件简单则可选用若后件简单则可选用(4)证明;若前件简单则可选用证明;若前件简单则可选用(3)证明。证明。定理定理:给定命题公式、,若:给定命题公式、,若,且,且,则,则。证明:证明:,且,且,()()为永真式,)为永真式,由由I6:(:()()(),),()也为永真式;即,)也为永真式;即,成立成立 定理定理:给定一个命题公式、,若:给定一个命题公式、,若,,则,则()证明:证明:,()()为永真式,)为永真式,由条件,若一定为由条件,若一定为 ,则、均为,则、均为 ,()也为)也为 ,()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