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2019郴州,1922)记叙性文章阅读(14分) 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毕淑敏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曾祖拿出一个古匣,取 出两本书,对他说:“孩子,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 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 宝,秘不传人。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壮士婉 拒:我不要钱,只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 壮士得了书后,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时间紧迫,
2、荧荧灯火下,抄书人急速 依样画葫芦地描了下来。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医家一看,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这种在匆,A组 2019年湖南中考题组,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得离奇,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实验呢?壮士欲再去借 来重抄,孰料富豪家失火,所有藏书化为灰烬。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 曾祖说,正是。 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 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们死而复生。但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 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
3、,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代子孙了。 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祖父随手点了甲本。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 域,同一个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的期望,像盲人摸象一般地摸索,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 查。无法判定成分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 言,他查阅无数典籍祖父的一生围绕着这册古医书旋转,从翩翩少年一直变作鬓发如雪。到了祖父垂,垂老矣的时候,他终于将那册古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 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但造化弄人,不久,远方发掘了一座古 墓,
4、里面埋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简,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 相比较,结果同古简完全吻合。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烟消灰灭,毫 无价值。 古墓里出土了乙医书的真书吗?我问。 没有。朋友答。 我叹息说,如果祖父当初选择了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朋友说,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 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我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 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已经足够。 (选自毕淑敏散文集),1.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认真梳理后将下面空缺的情节用四字短语补充完整。(3分) 壮士借书 藏书
5、被烧 原书出土 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富有深意,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3分)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3.祖父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并归纳。(4分)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对“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 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句话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使中国 水稻亩产从1964年的200公斤增长到2018年的1065.3公斤,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新华网评),一、
6、1.答案 赶抄医书 校勘医书 甲书完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情节的能力。根据已经给出的“壮士借书”“藏书被烧”“原 书出土”,在原文找到需要概括的部分,用四字词语概括即可。 2.答案 目光炯炯,眼睛明亮有神,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曾祖向祖父讲述两部医书来历后的神情,表现了曾祖 将这两部医书视为珍宝,以及曾祖对祖父校勘医书的殷切期望。 解析 首先指出该词在句中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挖掘曾祖父此时的心理。 3.答案 祖父为了校勘医书,亲自到深山老林核查,以身试药,查阅典籍,体现了他的认真与严谨;祖父校勘医 书从翩翩少年到鬓发如雪,体现了他的坚定执着;医书校勘出来不久原件出土,祖父也没有懊
7、恼,体现了他的 超然与睿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在概括祖父的所作所为的基础上分析其形象特点。,4.答案 祖父竭尽全力校勘医书,校勘好的甲书与古简完全吻合;袁隆平专注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使中国水 稻亩产量大幅增加,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影响了世界。我们做一件事,要专注并 且竭尽所能,一定会有所收获。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句的能力。祖父校勘好的甲书与古简别无二致,是因为他的专注、执着;中国水稻 亩产量大幅增加,得益于袁隆平专心致志,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二者的所作所为很好地解读了这句话。 围绕专注、坚持、竭尽全力等谈理解即可。,二、(2019邵阳,2326)
8、记叙文阅读。(8分) 黄蜂筑巢 周 涛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 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 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 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 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
9、的秋天里。 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 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 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 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 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 们,一遍又一遍,如同
10、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 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 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马蜂窝时,几只毛茸茸 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 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 蜂,我也不
11、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 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 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 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 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 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
12、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 1.文中两次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2分),2.细细品味文中第段画线句子,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2分) 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 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3.“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4.结合文章内容,请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2分),二、 1.答案 发出细嗡嗡的声音
13、 赞美、感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作者情感的能力。“我”的怜惜之情直接体现在第段,直接原因是 前文第段:黄蜂掉落在阳台上,它发出细嗡嗡的声音,让“我”发现了它的存在。“我”看着它整理触须, 为它的“自爱”而震惊,对它有了新的认识。 2.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 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表达了“我”对黄蜂的敬意与赞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确定赏析角度,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 其作用,将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显然是表达了“我”对它的欣赏与赞美,体现了黄蜂面
14、对死亡的坦然。 3.答案 前后呼应,强调黄蜂生命的短暂,体现作者的惋惜、珍爱之意,引发读者对生命的珍惜,加深对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认识。 解析 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分析,注意结合文章的情感、主题来理解。,4.答案 (示例)黄蜂可爱、团结、忙碌、热爱生活,在死亡来临之前还优雅地整理自己的触须,如此乐观、 坦然。我们要学习黄蜂这种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作者一家人与黄蜂和谐相处,作者对黄蜂由误解 到理解、赞美,体现了对大自然生命的关怀,我们在生活中亦应关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表达感悟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相关情节),表达获得的感悟。,三、(2019娄底,2225
15、)记叙文阅读。(17分) 好 人 爱玛胡 要过春节了,门诊的病人却一点儿不见少,大多是想趁年前看病开点儿药,迷信的说法是过年上医院晦 气。 我屁股不挪窝地一直看病看到下班时间,眼看门口没有病人了,隔壁诊室传来锁门的声音。我站起身,伸 伸腰和脖子,准备洗手下班。 刚关了电脑,门口一个人影一闪,又晃了回来。那是个60多岁的男子,貌不惊人,穿着旧棉服,手里拎着个大 行李包,看上去沉甸甸的。 他拿着挂号单问我:“看病在这里吗?”我说:“下班了,去急诊吧。”看他脸色不好,我想:只当做个好事 吧。接过挂号单,我把电脑重新开启,说:“算了,我给你看完病再走吧。”他有点儿局促地跟我道歉:“耽误 您时间了。”他
16、坐下,把包放在双腿间,夹得紧紧的。 原来,他刚刚在开车时突然感到心慌,心跳得很快,当时人就快要晕过去,眼前一片模糊,出了很多汗。亏他,还晓得把车开到路边停下。 他坐着歇了会儿,感觉好些了,抬头发现正巧在医院旁边,就挂了个号。我一听大概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于是检查了血压、心跳,开检查单:“你应该是心律失常了,去查血、做心电图。我估计你得住院。” 他一听就急了,双手直挥:“医生,我不住院,你给我开点儿药吃就行。” 怕住院的病人不止他一个,我说:“不管住不住院,检查你总要做,那样我才知道开什么药给你呀。” 他觉得有理,接了单子,拎包要走。 我说:“心脏不好还拎着重物满楼跑,出事我可负不起责。包就搁
17、这儿,没人拿你东西,我帮你看着。”那 包的四角都磨得起毛了,能装什么好东西!老人就是这样,啥都当宝。 他犹豫了一下,把包放下,走了。 我起身把他的包踢到桌子下面,别说,还挺沉。我上了个厕所,刚晃回来,他就进门了,手里拿着报告果 然是心律失常,还好没有缺血。 我劝他最好留院观察,但他还是坚持只开药不住院。他说他有事,要宽限两天,已经打电话叫人来接他了, 路上不会出事。,强求不得,我开好药方签好字,递给他时问:“什么事比命金贵呢?我搞不懂你。”他说:“医生,你不晓得, 我带了一二十号人做工程,年底好不容易才结清账,一百多万在包里,我要赶回去给大家发工钱好过年。” 一百多万?一百多万什么?我傻了,指
18、指桌下的包,他点点头。我脑海中闪现出各种拖欠工钱、被跳楼索 薪的黑心老板的新闻报道,脱口而出:“你真是个好人呀!那你可千万注意,一忙完就要看病,好人要活长一 些。” 这时,接他的人来了,弯腰从桌底把包拽出来。 我说:“你心也真大,一百多万就交给不认识的人管。” 他冲我笑道:“我知道你是好人。” (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 1.说说第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他一听就急了,双手直挥:“医生,我不住院,你给我开点儿药吃就行。” 2.文中多次提到“他”的包,请结合语境对第段的最后一句作具体分析。(4分) 他坐下,把包放在双腿间,夹得紧紧的。 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
19、是什么?(3分) 4.选文最后“我”和“他”互认为“好人”,为什么?(6分),三、 1.答案 “直挥”这一动作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病人有急事,不愿住院的焦急心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病人不想住院是为了不失信于人,急于结清工程款。 注意挖掘动作背后人物的心理。 2.答案 写出了病人对这个包的看重,视若珍宝,生怕有个闪失,为下文包里装着一百万现金埋下伏笔,推动 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解析 内容上:他将包放在两腿中间并夹得紧紧的,表现出他对包的重视。结构上:为下文揭示包里有工程 款埋下伏笔,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答案 “我”充当线索贯穿全文,作者以“我”的所见所闻结构全文。
20、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叙述,使小说真实可信。同小说主要人物“他”一起揭示主题“好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在文本中作用的能力。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 距离;从“我”的视角展开情节,刻画了“他”这一人物形象,“我”与“他”共同表现了主题。,4.答案 “我”已下班,但依然耐着性子为病人看病;怕病人劳累,主动帮病人看包,且并未私自偷看;对病人 细心叮嘱。在病患眼里,“我”是一个医德高尚、值得信赖的好人。生病了却坚持不住院,着急赶去给工 人发工资,在“我”眼里,这样的病人是有良心、有责任的好人。 解析 文章刻画了两个“好人”,结合文本解读这两个人
21、具体“好”在哪里。,四、(2019益阳,2125)阅读韩石山的想起母亲就想哭,完成15题。(16分) 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 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 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 不会得这么个病。 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 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
22、是祖母。祖母 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 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她的一个原因。 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我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 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我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 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她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大学毕业,我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
23、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 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上了中学离开家,我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她叮嘱的话只 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 ra 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 一拧,一脸的不屑。我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 你也不会说吗? 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我才悟出母亲那“学好, 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
24、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 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不了一番 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 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她冲我 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 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
25、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 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我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她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 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年9月10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3分),2.文中多次提到母亲讲的“学好,甭惹事”,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 思。(2分) 3.品
26、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 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 4.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5.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画线句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4分)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朱 自清背影),四、 1.答案 “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 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 写母亲患失语症 后的种种表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情节的能力。“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这一内容 在文章的第段,表明了“我”
27、不怎么看得起母亲。“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在文章第段,概 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即得出第空的答案。“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体现在第段,概括主要 内容即得出第空的答案。另外,根据表格中已经给出的内容获得答题格式的启示:“情节”这一列的格 式为“写母亲”,“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这一列的格式为“我母亲”。 2.答案 (1)“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2)“甭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 安成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句具体内涵的能力。从文章中的关键句获得启示,如第段中的关键句 “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 长”“就是前
28、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3.答案 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以及因自己犯病而说不出话的 悲伤与着急等情感。 解析 加点词语是动词,首先解读这些词语浅层次上传达的内容,再挖掘人物此时的心理。 4.答案 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任劳 任怨。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但也毫无怨言。心地善良,思想淳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 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妈?!”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甭惹事”和 得失语症后提醒父亲给“我”做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仔细阅读
29、文章,挖掘母亲的性格特点,注意结合文本相应的内 容作答。 审题方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即概括体现了人物某种性格特点的相关文本内容。,5.答案 这两段文字,都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都写出了“我”的年少无知、自傲自大,以及对父母 亲良苦用心的不理解、不认可,从而反衬出父母真挚而细腻的爱。 解析 “我想”“我心里暗笑他的迂”都体现了这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样的话你也不会说 吗?”“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两个反问句都比较强烈地表达了“我”对父母举动的不认可,都是因为 年少无知而表现出来的对父母的不理解。文本画线句和链接文字都是通过“我”的心理来突出主要人物, 即母亲、父亲,体现了
30、他们对子女真挚细腻的爱。,五、(2019岳阳,2125)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5题。(12分) 一汤陈 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 来的“八碗菜”。因花了心思,俗菜也做出了几分特色。陈八碗接手馆子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 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 一个月后,一天没两桌客,掌勺师傅也走了。陈八碗只得自己掌勺洗碗了。 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脱口即说: “你是老板,
31、你要小工吧。”瓜脸女子一噎,露齿道:“老板开玩笑呐。”“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 都没饭吃了。” 瓜脸女子知道怎么一回事后,便往店门走去。她走了几步,又转过身子,跟陈八碗说:“老板,点菜!”“你, 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瓜脸女子点点头。陈八碗说:“看见了吧,你才是我的老板。”“我第一 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瓜脸女子点了一份青椒炒肉,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 锅里。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来裕 后街找份小工做一做。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就在此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
32、闹闹走了进来。 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 跟她说:“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一半。等生意好 了,我再跟你加点。”“好好好,谢谢老板!”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 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 这天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瓜脸女子在他们点菜时建议说:“我 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鱼头汤。”“鱼头汤也算你店 子一绝?哪个店子没鱼头汤?”“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陈八碗听到瓜脸女子这么一说,吃了一惊。客人倒是很乐意听到瓜脸
33、女子这般说话,马上加了一份鱼头 汤。不过客人结账时也没说什么,直接便把鱼头汤的账也给结了。 客人走后,陈八碗跟瓜脸女子说:“做生意可不能这么说话。你今天算运气好。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 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瓜脸女子笑道:“该扣就扣。”,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那个胖男子。他跟朋友说:“今天,我请你们喝 鱼头汤。如果这鱼头汤算不上是裕后街最好喝的鱼头汤,我今天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陈八碗 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 但他感到意外的是,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 每拨客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 陈八碗有点
34、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 上了?他尝了一口汤,惊呆了。这汤怎么比以前的好喝多了?鲜而不腻,回味无穷。呵,看来自己要走运了 吧。 很快,他跟瓜脸女子加工钱了。瓜脸女子笑道:“老板,您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第二年,陈八碗把店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 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打理。小老板走马上 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一个,瓜脸女子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他又花大价钱找 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陈八碗一唏嘘,这店子他做不了主啦。 几年后, 瓜脸女子来找“一汤
35、陈”店子。结果发现,店子不知什么时候倒闭了。她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答谢老板前几年的帮助,又问: “怎么馆子不开了?”“妹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 汤就没人喝了。我尝了一口,是不好喝了。我都把熬鱼头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 喝了?” “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吧。”瓜脸女子说,“现在,我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地加了两味中 药粉末,鱼汤才特别好喝。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了我一个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 自己。 ”“天呐,原来是这样!”陈八碗
36、才明白一切。 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她把 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陈八碗说:“这行不行呢?”瓜脸女子爽朗地说:“有啥不行 的?当年我最艰苦时,您收留了我。” 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 (文/王琼华,有删改) 1.瓜脸女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3分),2.从刻画人物方法的角度来说,第段画线句子“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属于什么描写?反映了 陈八碗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 3.小说标题“一汤陈”有什么含义?(2分) 4.瓜脸女子在鱼头汤
37、里放中药粉末的情节,在小说快要结尾时才补叙,作者这样安排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 5.这篇小说是以隐身的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的叙事视角有什么效果?(3分),五、 1.答案 客人来吃饭,她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体现她是一个做事麻利的人;在她 的推荐之下客人果断地点了鱼头汤,体现她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 高的工钱,体现了她是一个真诚善良、知恩图报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注意答题格式:相关内容+人物性格。 2.答案 属于动作描写。反映了当时陈八碗感谢女人不仅给他老板的自信,还特意在他店里消费的图报心 理。 解
38、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识人物描写方法及分析其作用的能力。“抓”“扔”属于动作描写,在店子生意冷 清的情况下,女人点菜吃饭,让陈八碗又有了当老板的感觉,同时陈八碗此刻意识到女人是想帮自己,感激之 情油然而生,“多抓了一把五花肉”体现了他回报女人的心理。 3.答案 “一汤陈”包含小说所述事实,店子以一汤赢得口碑,女人以一汤答谢陈八碗对自己的恩情;标题 点明主旨,即传承传统技艺。,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含义的能力。分析标题的含义,从两个方面着手:浅层次的含义和深层次的含 义。浅层次的含义和文章的内容相关,本文以“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层次的含义和文章的主旨有 关,本文以“汤”凸显女人的知恩图报,升华
39、文章的主旨:传承传统技艺。 4.答案 一是留有悬念,鱼汤为什么会变得好喝?引起读者思考。二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因为没人知道,才 有女人被辞退、小店倒闭等情节。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的情节安排。如果陈八碗做的汤本来就是好喝的,他的饭店也不至于濒临倒闭;女人 来了之后,鱼汤变得好喝,引来无数食客,并成为了饭店的招牌菜。这种巧合让读者好奇,为下文埋下伏笔。 由不知道真相,引发女人被辞退、店子倒闭等情节。结尾揭示原因,让读者恍然大悟,再回头品味整个故事, 引人感叹。,5.答案 这样叙事,无论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都有充足的展开空间,便于作者自由把控。另外,人物情感 和小说立意就直接交由读者自己感悟和体会,
40、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及阅读空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述角度作用的能力。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让读者和作者一起走进故 事,又和故事主角有一定的距离感,客观地看待故事中的陈八碗、瓜脸女人等人。 知识归纳 第一人称的作用:故事的见证者,故事的线索人物;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使文章给人以真 实感和亲切感。第二人称的作用:便于抒情,增强文章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第三人称的作用:直接把文章 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展示客观事实,更使人信服。,六、(2019株洲,1113)记叙文阅读。(14分) 黄师傅 祁和山 铸造车间是全厂最苦最脏最累的地方,除了几个行政人员和老黄,其余的全
41、是临时工。黄师傅五十出头,膀 大腰圆,话少却幽默,他出身冶炼世家,手艺呱呱叫。有几家私人老板想高薪挖他去全面负责,都被一口回 绝。别人替他可惜,说他跟钱作对。 老黄说,我是属狗的,不嫌家贫。 厂领导几次安排人跟老黄学手艺,都被拒绝。两年前,铸造车间李主任想让侄子跟老黄学两招。他特意请 老黄上饭店,叫侄子敬拜师酒。老黄说,敬酒可以,但不是拜师酒。我们有缘没分。 李主任说,之前你怕教会同事抢你饭碗,没了地位。我侄子又不是厂里的,他学成了就到别的地方上班。老 黄仍然不点头。 装配车间张健举报车间主任张胖子领空饷,厂长很生气,免了张胖子的官职,让他继续去做车工。又从精工 车间调一个副主任接张胖子的班,
42、新主任一定要张健滚蛋,否则不上任。精工车间也不要张健,厂领导只得,叫张健到铸造车间报到。李主任安排张健做整形工,这个工种是铸造车间最脏最苦的。第三天,老黄找李 主任,让张健跟着他。 老黄说:“我现在岁数大了,需要有个人打打下手。” 提到这件事,李主任就有些恼火,语气忍不住重起来:“以前你怎么一直不肯要?” 老黄笑了笑,说:“以前我逞能,觉得自己身强力壮不需要帮手。可是岁月不饶人,不服不行。” 铸造车间全靠老黄撑着,得罪不起。虽然不太情愿,李主任也只得同意。不过,他让老黄叫张健以后注意点, 不要乱管闲事。老黄说,我会让他注意的,他又不是小孩子,不可能再犯同样的毛病。 张健不抽烟,但买了两包烟在车
43、间里挨个敬了一圈。老黄说,大家都是一个厂的,论装配产品,我们还喊你师 傅呢。他们喊我老黄,你跟他们一样也喊老黄吧。张健心里暖暖的,仍一口一个黄师傅。 配料是铸造车间最轻松却最有技术含量的工种。这种活不能完全依赖生搬硬套,很多时候得靠操作者丰富 的临场经验。黄师傅不仅教张健如何配料,还讲解铸造的全部要领。黄师傅说,技术全面将来不在这个厂 也饿不死。对此,张健深有体会,更加用心去学。 两年一眨眼过去了,张健在铸造车间也能独当一面。但厂里的形势一天不如一天,常常去了没活干,很多人,3.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黄师傅的形象。(6分),六、 1.答案 A “精工车间也不要张健”,是因为张健之前举报过上级领导,
44、让上级领导丢了官职,精工车间的领导怕引“狼”入室,给自己带来祸害。 2.答案 表达了张健见到黄师傅手把手地教老同事的情形时自愧不如的心理,侧面突出老黄人品的可贵,以张健的心理结束全文并升华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 本题分别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加以分析,内容上即概括该句字面上传达的意思,分析其在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上的作用;结构上即分析其在谋篇布局上的作用。 3.答案 出身冶炼世家,手艺呱呱叫,领导几次安排人拜他为师,可见他技术精湛;别人高薪请他,领导请吃饭让侄子向他学手艺,他都拒绝,体现他有个性,淡泊名利;他让无“家”可归的张健从师自己,张健最终也学有所成,并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体
45、现他善良、识人,有远见;厂子倒闭,他执意要带上车间所有的弟兄才接受别的工厂的聘任,可见他重情重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黄师傅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找到和他相关的内容,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答题要点 挖掘人物形象特点要在概括原文相关情节的基础上进行。,七、(2019长沙,2225)记叙文阅读(18分) 走出青春迷茫 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无所事事的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早半小时到 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
46、态各异,但有一个步 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 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 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 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捡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行色恹恹,状如 行尸。 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 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
47、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男同学又陷入巨大的迷茫,精神萎靡。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 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并且趁机偷瞄女同学。 那天早上,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 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顿乱踢,一起笑 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地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要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 劲。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 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
48、在校服里,就在此刻。 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的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班主任还声明明 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买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 呢? 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 些吃惊,但她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曾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 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看近视了,镜片还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却找不到努力的正
49、 确方向;年老时清醒,却失去了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当下自己该想该做什么事了,你们就长大 了。” 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觉 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 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第段借用“早球”“中场休息”等足球术语,运用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形象描摹了一群执着于足球 的男生形象。 B.第二个足球被没收后,“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