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 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 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 运转。 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 并在洞内繁殖。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 所”。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 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
2、可能消失。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 所。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 物种。 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 树林中连续3年开展实验,研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中,仅 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面说法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是(2分)
3、( ) A.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 B.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C.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D.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杨树林的面积特别大。 B.使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所用的时间很长。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虚传。 D.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森林中害虫特别
4、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鸟并无“益”与“害”之分。 B.第段中加点词“一般”,表示通常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段中加点词“基石”,说明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D.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啄木鸟是益鸟的原因,也对文章开头的疑问进行了解答。,一、 1.答案 A “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说明的是啄木鸟的危害,而非益 处。 2.答案 C 画线句子举了山东省泰安林科所在杨树林
5、中的实验这一事例,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同时, “1000多亩”“3年”“100株树”“80个幼虫”“0.8个幼虫”等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由此可排 除B、D两项。画线句所在段落的首句“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是中心句,画线句中的 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都是为了说明这一点的,由此可排除A项。 3.答案 D “按照时间顺序”错,文章段就“啄木鸟绝非益鸟”的说法进行阐释,段说 明啄木鸟是益鸟。所以,文章是以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二、(2019云南昆明,1417,11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 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
6、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 辉。 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画作以水 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 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 神风貌。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则 大幅留白,突出
7、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 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 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此画 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 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
8、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 山水画作都要鲜艳。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 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 月也”。 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笔情墨趣。中国花 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 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例如南宋赵孟坚的春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 兰,摇曳多姿,舒展飘逸。兰叶、花瓣均以淡墨一笔绘出,笔法潇洒灵动、柔中带刚,画面旷淡清幽、意蕴无
9、穷。画中左方题诗一首,以兰喻人。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求。 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 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 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 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给 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 领略中国画
10、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 (节选自中国画,有删改) 1.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分) 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A 、B 、C 三类。 2.选文第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3.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常用朱红色和青色,又称为“丹青”。 B.宋代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巨幅山水作品,画幅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C.中国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 D.选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地介绍了中国画。 4.请根据选
11、文信息,说说下面的梅花扇面中,除了画以外,还可以增添哪些中国画的元素。请简要说明 增添的理由。(3分),二、 1.答案 A.人物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解析 文章第段“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对应题干,段分别介绍中国画的三大类, 从段首句筛选出关键词即可。 2.答案 画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明代曾鲸的王时敏像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人物画 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特征。 解析 首先从“例如”可知,采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注意要将所举例子概括出来。其次看画线句的 位置,此处画线句在段末,故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点要在画线句之前找。前面共三句话,第一句是人物画的
12、 定义,第二句是人物画的内容,第三句是人物画的特点,故画线句是具体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最后据以上分 析组织答案即可。 3.答案 B “画幅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错,原文第段为“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 图的两倍”。 4.答案 (示例1)可以增添与梅花有关的诗句,诗句与梅花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扇面的观赏性,且以梅喻人,还体现出人的精神追求。再盖上印章,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可以丰富画面的内容,提升图画的境 界。 (示例2)可以增添“凌寒独自开”这句诗,并盖上印章。这句诗能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诗与画融为 一体,突显出人的高洁品格。题诗盖印,使画面更丰富,意境更深远。 (能够结合选文信息
13、,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解析 梅花属于花鸟画,可结合第段中关于花鸟画特点的介绍,以及第段中关于中国画的共同 特点的介绍来回答。先结合实际问题来思考,所给的扇面只有“画”,没有“诗、书、印”,据此可回答第 一问。再根据文中“画中左方题诗一首,以兰喻人。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现了画家洁身自 好、清高脱俗的追求”“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 界”“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等说明增添的理由,注意从三个方 面阐述,即画面的观赏性、人的精神追求、图画的境界。,三、(2019内蒙古包头,1619,1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 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茛科、芍药属。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 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 从花色上分,牡丹系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 等。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这里单说“魏 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 后”。宋代有诗赞云:“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
15、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花 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牡丹的记载:“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 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 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 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作 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
16、丹呢? 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唐代刘禹 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陆游的赏花至 湖上写道“良辰乐事真当勉,莫遣匆匆一片飞”,栽牡丹中“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写 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 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 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
17、余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花卉界独树一帜,蕴 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刘慧慧 有改动) 1.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3分) 2.概括段的说明内容。(3分) 3.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4.第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原因是什么?(2分),三、 1.答案 从牡丹的特性看,它花大色艳、香气袭人,极具观赏价值,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从历史来说, 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这也提升了它在花卉中的地位;从文化层面,牡丹
18、历来为文人墨客讴歌赞颂,蕴含 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 解析 通读全文,找到准确说明牡丹花的自然特征的内容(花色、花形、花香、品种等),以及第段有关其 人文特征的语句,提炼概括即可。 2.答案 首先介绍了牡丹的花色和品种;然后说明牡丹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接着说明了中国牡丹栽培 地的历史沿革和产地广。 解析 先找到答题区间,然后看段落中心句、关键句,归纳概括即可。 3.答案 引资料,列数字。说明了牡丹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长。 解析 先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很明显;另外,引用了太平御览和嘉话录的有关内容,运 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答作用时,一般采用“效果词+说明内容”的形式,说明内
19、容一般是段落中心 句。,4.答案 文中诗句对牡丹寄寓赞美之情,因其雍容大气、国色天香,令众人喜爱;爱莲说对牡丹持贬斥 的态度,认为它是从众媚俗、贪慕富贵的象征。 解析 本文对国色天香的牡丹进行了赞美;而爱莲说中“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是用牡丹的富贵反衬莲花的高洁,牡丹是贪求富贵、追名逐利的象征,周敦颐对其持贬斥的态度。,四、(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1720,7分)阅读“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一文,回答问题。 何尊注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其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 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
20、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羊传 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 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代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 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孝武本纪:“天下名山八, 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
21、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 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以“中 国”作为正式国名。 “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 初指黄河流域一带,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 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有删改)
22、 注 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做的祭器。 1.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2分) 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1分)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4.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 A.“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B.史记孝武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地。 C.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 念。 D.“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四、 1.答案 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演
23、变历史。 评分说明:答出说明对象及内容即可(如答“本文说明了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给1分)。 解析 说明对象就是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而说明的内容就是对所说明的对象各方面的介绍。本文 的题目“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就表明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这个词,说明的内容是介绍这个词 的“前世今生”,即演变的历史。 2.答案 时间顺序。 解析 说明顺序通常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本文从题目中就能判断其说明顺序。“前 世今生”就是写其历史演变,历史演变当然要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当然,从文中也能找到表示时间发展 变化的词,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其说明顺序。如第段中的“何尊”上的文字记载,说明“中国
24、”一词最 早出现在西周;段中提到的左传公羊传等,记录的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第段写的是史记 汉书的记载,说明时间已到东汉时期;第段写到“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从这里可以看出其明显的时间顺序。,3.答案 引用(引资料)。本文引用大量文献资料,充分具体地说明“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这些引用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 评分说明: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解析 本文引用了何尊内胆底部一篇铭文中的文字,同时引用了左传公羊传史记中的相关记 载,说明本文主要说明方法是引资料,作用是具体说明了“中国”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这样的历史资料,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答案 D D项源于第段,原句表达的是
25、“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意思是大概有这六种常见的说 法,也不排除还有其他不同的概念。选项中没有了“大致说来”的限制,使意思变成了“中国”一词只有 六种不同的概念,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符。,五、(2019湖南衡阳,1618,7分)说明文阅读。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 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 用户在无须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
26、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 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 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 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 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不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 况。,尤其利好老年人 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 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
27、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 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 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 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 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 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
28、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 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 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 B.第段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是为了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已无法在“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 关”。 C.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
29、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各方对个人信息的争相抢夺。 D.文末加点的“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 ( ) A.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须带任 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B.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 C.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D.“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 3.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
30、探究。(3分),五、 1.答案 C “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错误,画线句子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各方搜集资料的行 为比作围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 2.答案 D 原文第段“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D项的表 述恰恰相反。 3.答案 刷脸技术准确便捷,刷脸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但刷脸的同时可能会泄漏个人隐私,让我们进入一 个“弱隐私”时代,所以我们要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解析 迎接“刷脸时代”我们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文章从好处与弊端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靠谱的刷 脸技术”和“尤其利好老年人”这两个部分主要说明了刷
31、脸技术的优越之处,“刷脸时代”的到来势不可 当;“进入弱隐私时代”这个部分主要说明刷脸技术衍生的弊端及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地方。 审题方法 可改变一下提问方式,让答题更有方向性和可操作性。文章标题隐含了哪些信息,结合全文内 容进行探究。即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如何看待“刷脸时代”的来临。,六、(2019山东潍坊,2325,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自动驾驶塑造未来 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Futurama。此后,科技发 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自动 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国际
32、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 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城市的未来。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2016年,日本发布 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通行。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 驶汽车的法案,并于同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指导原则。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 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此后,上海、北京、重
33、庆相继为自动驾 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美国,曾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个等级。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 类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 据此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2017年,加利福尼亚 常规公路测试公里数最高的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技术人员无干预的行驶里 程也低于6000公里。此
34、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的全覆 盖,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作为交通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20 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警钟。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 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 责任主体问题。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 发生改变。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
35、人,都有 可能成为责任主体。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救车上的乘客还 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第段列举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展出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的事例,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 象。 B.第两段中,加点词语“之一”和“相继”分别从范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和说明,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说明当前的自动驾驶汽车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统一
36、规定的自动驾 驶等级。 D.可以预见,自动驾驶发展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的改变,将给汽车保险行业的保险业务带来重大变化。 2.本文围绕“自动驾驶塑造未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请简要概括。(3分) 3.文章第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六、 1.答案 C “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统一规定的自动驾驶等级”错误,原文第段开头提到“目前国际上 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 2.答案 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自动驾驶等级划分的国际标准方面;自动驾驶面临的问题方 面。(每点1分) 解析 第段就是围绕“自动驾驶塑造未来”展开的三方面叙述。第段讲自动驾驶技术的基
37、础研 究,第段讲自动驾驶等级划分的国际标准,第段讲自动驾驶面临的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3.答案 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1分)安全性是自动驾驶最重要的问题,(1分)事故责任 主体认定与安全性密切相关,(1分)社会伦理是前两个问题的延伸。(1分) 解析 第段中讲到自动驾驶面临的一系列复杂问题时,用“一是二是三是”来展开说明, 问题由主到次。这是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这一说明顺序的特点是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密。题目中 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因此需要明确概括出由主到次分别讲了什么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知识延伸 说明顺序辨别方法,(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
38、序、逻辑顺序。有时一篇说明文可以同时运用好几种说明 顺序。 (2)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 事物发展变化及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找重点词句辨顺序。 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总之”“综上所述”等词语。,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未来是什么样的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除了对陆地上的网格进行预报外,气象部门还将我国的责任海区划分为多个10公里10公里的网格,并进行 海上能见度、海上大风等要素的精细
39、化预报。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而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 产品就已细化到四大类18个气象要素。第一类是基本要素,即气温、降水、降水相态、风、云量、相对湿 度等。第二类是环境气象要素,包含雾、霾、沙尘暴、能见度等。第三类是灾害性天气要素,包含短时强 降水、雷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第四类是海上气象要素,在产品中具体体现为海上大风、海 上能见度、海上天气现象等。 与以前的天气预报相比,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化预报。在方便公众获取更精准精细的天气预报之 余,还将有助于预报员开展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风险的预报预警工作,同时使地质灾害、暴雨洪涝、高温
40、干旱等方面的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 未来,气象部门还将发展结合物理机理与数值预报大数据挖掘应用的智能预报技术。一方面,基于数值 预报机理的数理统计形成复杂预报模型、预报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基于气象大数据的挖掘萃取、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将与天气预报更深入地结合。 人工智能对预报提出了挑战,但也给人类带来机遇。击败世界围棋排名第一人柯洁的“阿尔法狗”发展 到现在,已经脱离了靠大量棋谱来“喂养”的阶段,凭深度学习就能不断进步。气象与围棋有所不同,围棋 虽然内部机理比较复杂但规则相对简单,而气象是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受影响的因素太多。比如降雨,即便 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大气没有抬升,水汽无法凝结,
41、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滴也不会长大掉落地 面。因此,“智能”并不意味着预报员在这一过程中毫无“用武之地”。预报员的优势在于丰富的经验和 对关键天气形式的把握,在智能预报发展过程中,预报员多年的预报经验可以用来“喂养”机器和模型。 在灾害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中,预报员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宗志平 薛峰 有改动) 1.通读全文,概括“网格预报”的优越性。(3分) 2.第段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3.第段加点词“喂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4.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3分),一、 1.答案 “网格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高;可以提供更为细致和丰富的预报内容;预报准
42、确率大大提 高。 解析 本文在说明“网格预报”的优越性时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段中提到原来的天气预报在时间 精度和空间精度上不够高,第段具体介绍了什么是“网格预报”,第段具体说明了“网格预报”相 较之前的预报产品内容更加细化和丰富,第段主要从预报的准确率来分析“网格预报”,据此筛选答案, 整合即可。 2.答案 列数字、作比较。将当前的预报产品和原先的预报产品的气象要素数目进行比较,突出当前预报 产品中气象要素的丰富多样。 解析 文中有明显的数字出现,所以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当前的预报产品细化到了18个气象要素,而原先 的预报产品,公众接触较多的就只有三个要素,这一说明手法为作比较。列数字和作
43、比较的作用都是为了 突出“网格预报”的气象要素的丰富。 3.答案 预报员对智能工具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天气进行具体分析和把握,以此对智能预报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 解析 “喂养”的本义是给幼儿或动物东西吃,并照顾其生活,使能成长。而在本文中“喂养”是指预报 员用多年的经验来弥补智能预报的不足,使其合格。 4.答案 首先介绍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然后重点说明网格预报的优越性;最后指出未来天气预报将进一步 完善智能预报技术。 解析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能准确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后再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层意。文章开头先介绍了 天气预报的发展,接着第段介绍了网格预报的优越性,第段指出未来天气预报将进一步发展
44、和 完善。,二、(2017重庆A卷,1822,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岁时的寄托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 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 饮食风俗。 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 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 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
45、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 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 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 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避邪。 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 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
46、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 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 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 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避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 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各
47、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应有 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4分),2.根据第段内容,查找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填表。(4分),3.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2分) (2)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2分) 4.第段中引用了
48、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避邪祈福之意。 B.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C.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二、 1.答案 时间顺序。(1分)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天端午节、秋天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食 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3分,漏答一个季节扣1分)或:按照春夏秋冬来介绍节日食俗,(2分)同一季节 又按过节的先后来介绍。(1分) 解析 第段属于总
49、说性的文字,接下来的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介绍春夏秋冬的不同节日及食 俗,概括时既不能遗漏也不能打乱顺序。 易错警示 容易忽略题中“具体说明”的要求,容易造成概括不全面。 2.答案 (1)祝福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如只答到“祝福人有好运气”得1分) (2)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 解析 第段分别介绍了春节时北方人吃饺子和南方人吃年糕的习俗及其所代表的美好寓意,第段介绍 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及其所代表的美好寓意,按照表格要求提炼相关信息填写即可。 3.答案 (1)准确地说明了“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的说法,没有得到证实。 (2)“万万”表程度,强调了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