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散文阅读.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3564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PPTX 页数:229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山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散文阅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9页
2020年山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散文阅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9页
2020年山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散文阅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9页
2020年山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散文阅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9页
2020年山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散文阅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A组 2019年山东中考题组,一、(2019青岛,192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8分)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 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 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 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 年,便

2、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 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 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 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 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

3、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 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 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 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 期取衣,从不出错。 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 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

4、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 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 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 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 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 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

5、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 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 “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 “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 小就随他吃“百家饭”。,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 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 糗事,每上门做完

6、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 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 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 襻(p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绗(hn):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 花等。,1.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4分) 2.结合文章

7、内容,简要分析第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 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3分)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3分) 4.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 由。(4分),一、 1.答案 用画粉画线的绝活;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两不记”的绝活;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 活。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

8、有些绝活儿”这句话是文章的第 自然段,这段起领起下文的作用,从第自然段开始介绍父亲的绝活儿,第自然段则开始写父亲怎样外出 给人做衣,所以第自然段的内容是写父亲的绝活儿。结合第自然段“裁布料用画粉”、第自然 段“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第自然段“父亲有两不记”、第自然段“我揣测这种 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等语句,即可得出 答案。 2.答案 第自然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是全文作者叙事的线索和总纲,使文章 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段落作用的能力。第自然段总起全文,介绍了父亲的身份是裁缝,行走乡间

9、为 人缝制衣裳。第自然段写父亲拜师学裁缝的经历,从第自然段开始写父亲作为裁缝的绝活儿。由此可 见,第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再从内容方面分析第自然段在叙事和主旨上的作用。,3.答案 (1)该句使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一举手,一投足中将父亲的高超 技艺勾画得栩栩如生,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 (2)这句使用比喻修辞,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既贴切生动,又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同时也是对两 种劳动的赞美和歌颂。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能力。赏析文章语言,首先要确定赏析的角度。(1)写父亲用画粉画线 时的动作,所以应从动作描

10、写的角度入手分析,通过“捏”“拉”“压”“拈”“弹”等动词,表现了父亲 用画粉画线的技术之娴熟;(2)从“像”这一关键词可看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应从比喻的修辞手 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后,再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4.答案 不可以。 原标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 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而且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文章的原标题既通过“针”“线”暗指了父亲的身份和文章 的主要内容,又通过“关情”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而且这种命题形

11、式与古诗句相似,富有文采。而标题“一 位行走乡间的裁缝”则仅仅交代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比原标题逊色不少。 知识拓展 谈谈文章标题 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往往在内容上就会起到概括文章内容、点明 文章主旨、隐含象征意义等作用;而且在形式上也往往独具匠心,或化用佳句,或引用俗语,或妙用修辞,通过 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形式,达到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二、(2019临沂,16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是青山,是故人,是美丽异木棉 苏西 某一日午前,站在美丽异木棉的树下,抬眼看她们的样子昨夜西风紧,树下又纷纷扬扬落下许多花儿

12、 来。厦门秋日正午的阳光还热着呢,红花瓣在绿草地上有些萎蔫。 有朋友开车经过,见我路边闲闲站着,停了车,问我:“你在做什么呢?”我指了指美丽异木棉的树,答:“我 看看花”他开车扬长而去,大概会笑我无所事事?伤春悲秋这种事情,在厦门是不太容易发生的,只因为 这一城花开,从不停歇,“悲”的念头一升起,便被美丽的花影树生生压下去。 美丽异木棉,别名“美人树”“南美木棉”,与木棉同科不同属,来自南美洲的阿根廷。大部分人以为它 是时下开得热闹的洋紫荆,这真是美丽的错误。美丽异木棉与洋紫荆的区别最明显是叶子不一样:洋紫荆 的叶子是大大的羊蹄形,而美丽异木棉的叶子是细长形的掌状复叶,并且酒瓶状的树干长有一圈

13、圈圆形的 大刺,不小心可是会被刺伤的。 据说美丽异木棉的花有红、白、粉红、黄色,甚至这几种颜色的花会出现在同一棵树上,可惜我在厦门,只见到淡紫、粉红的花色有些奇怪的是,花色稍深的,树冠上几乎没有叶子,而花色浅的,花与叶同在。 美丽异木棉的花开,定格住我心中最美的厦门之秋。明净的蓝天之下,看着这一树的花儿,开得单纯自如, 风过时悄然落在绿草地上,有不会被打扰的静美之态,想起张爱玲写的:“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 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这不是一个传奇的年代,即使有传奇故事发生,也很快地湮没在时代急于求成的嘈杂中。每个人都忙着 朝前赶路,忙着

14、追逐各自的目标。有几个人,会在赶路和追逐的时候,停下来,看看路边的花开花落呢? 当然,在这样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在和美丽异木棉相处的刹那间,我应当是快乐的。文明都会成为过去, 而大自然的花儿不用理会文明的升或沉,它们自有它们的生存定律。 但近日的某一个黄昏,暮色中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眼前的一树美丽异木棉,竟然生出中年人的愁绪来。 想起最近重读朱天文的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记录:“人生识字忧患始,自觉以后,就是在艰辛的 漫漫长程中修行的事了海明威的寂寞与死亡,契诃夫的悲悯,谷崎的异色美,屠格涅夫的贵族品格(非阶 级的),每人都有一套的。” 恰好看到朋友在杭州的初秋,于西泠印社的四照阁里看刘海粟八

15、十八岁所书赵一鸿那句“高阁山光仍四,照,故人石壁亦三生”,也感慨“人生识字忧患始”,他说刘海粟的“故人”指的是整个旧山河吧。 我便回忆起十几年前的冬日,大学毕业数年后重返京城,在所住酒店的大堂看到启功八十三岁所书的 “暂时流水当旧地,随处青山是故人”,当下悲愁暗生。在北方飘雪的旧地,故人要离乡去国,告别时心如明 镜,明白恐怕再见无缘。谁是流水,谁又是青山呢?人世一途,暂时与随处的无奈,由不得你不接纳。 也是一个冬日,从北地归返厦门,看到满城的美丽异木棉,瞬间便觉得接回厦门的地气。厦门还是秋天 呢。写信和北方的友人描述此情此景,友人回说他最近也想念南方。我又想,其实南方于我,也并无太多可 留恋之

16、处。倘真要说留恋,大概还是留恋这从来不萧索的花草植物,这一树树到冬日也开不败的美丽异木 棉吧。看花的时候会恐惧孤独,也确是心境衰老的开始。但选择另一条路,也未必就不孤独。人之一生,大 约总是和孤独交战的一生。 可是啊,美丽异木棉一开花,好像就抓住了秋天,那些花影织成的经纬,是沉思,是默念,是“若得其情,哀矜 勿喜”,那迎着秋日太阳的光线抖弄开的碧云天与艳丽花,似乎可以在某些哀愁之时,化为抚慰的宝光闪现, 眼前是一整个秋天。 也是最好的时光了。 (选自散文选刊2019年第5期 总第416期),1.根据文章行文思路及内容提示填空。(4分),2.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以两个自然段为例,结合具

17、体词句说说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3 分) 3.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那迎着秋日太阳的光线抖弄开的碧云天与艳丽花,似乎可以在某些哀愁之时,化为抚慰的宝光闪现,眼前是 一整个秋天。,4.结合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是青山,是故人,是美丽异木棉”。(4分),二、 1.答案 近日的一个黄昏,看见美丽的异木棉,生出中年人的愁绪来。 也是一个冬日,看到满城的美丽异木棉,瞬间便觉得接回厦门的地气。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由表中内容可知,将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部分概括内容的结 构是:时间+所见景物+作者的情感(感受),概括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时候也

18、可以参照这样的结构。第二部 分是第到第自然段,第自然段的第一句提到了时间、景物和情感,从中提取信息概括。第三部分是 第 到第 自然段,在第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就是答案。 2.答案 第自然段中“有朋友开车经过,见我路边闲闲站着,停了车”属于记叙。“问我我看看花” 属于描写。“他开车扬长而去生生压下去”属于议论。第自然段一整段属于说明。 解析 表达方式一共有五个,分别是: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本题要求以自然段为例,结合 具体词句说明所用的表达方式。解答时要注意表达方式的概念,一句一句地分析。记叙主要是以写人物经 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表达方式,由此可知,第自然段的第一句就属于记叙

19、。“我指了指 美丽异木棉的树”属于描写。第自然段的其他部分属于议论(议论是一种表明自己的看法、见解和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第自然段主要是写了异木棉的名字、异木棉来自哪个地方以及异木棉的外形,这属 于表达方式中的说明(说明是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3.答案 画线句子借异木棉的花叶在秋天的特征,表达自己的人生思考:人生有起有落,人生有离别,人生有 衰老,但我们不要沉溺于这些失落和悲伤中,我们要珍惜当下的时光,要知道欣赏时下的美景,这样无论如何, 你都能拥有一个美丽完整的人生。 解析 句子含意要结合语境以及文章主题思想来理解,同时也要注意句子里面的关键词。画线句中“哀 愁

20、”“抚慰的宝光”“一整个秋天”,分别指“人生的感悟(愁思)”“眼下的时光”“整个人生”。再结 合语境,这句话的含意是告诉我们人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哀愁,但是我们不要沉溺其中,应该珍惜眼下的时光, 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4.答案 因为作者是借美丽的异木棉表达自己人生的感悟,青山之于流水是流水的漂泊,故人之于时下,故 人是远离的背影,美丽的异木棉是秋天最后的美景,作者于异木棉悟通了人生的漂泊,人生的别离,所以取题 为“是青山,是故人,是美丽异木棉”。,解析 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主要是借助异木棉表达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感悟和思考,文章第段也有 提及,概括归纳得出答案。,三、(2019聊城,152

21、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0分) 蚊烟中的往事 迟子建 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我们喜欢将饭桌放置在院落里吃晚饭。当然,这时候必 不可少的,是笼蚊烟,因为傍晚的蚊子很活跃。 笼蚊烟其实很简单,先是用一蓬干树枝将火引着,让它燃烧一会儿,就赶紧抱来一捆蒿草,将它们均匀地散 开,压在火上。这时丝丝缕缕的青烟就袅袅升起了,蚊子似乎很不习惯这股在我们闻来很清香的烟,它们远 远地避开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吃晚饭了。 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 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寒风还在肆虐的时候,做酱的工作就开始了。家庭

22、主妇们煮熟了黄豆, 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放置起来。到了清明之后,自 然风干了,将酱块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将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 程。酱喜欢阳光,所以大多数的人家不是把酱缸放在窗跟前,就是搁在菜园的中央,那都是接受阳光最多的,地方。阳光和风真是好东西,用不了多久,酱就改变了颜色,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 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馋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惑,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夏日的晚餐桌上,占统治地位的就是酱了。那些蘸酱菜有两个来源:野地和菜园。野地的菜自然就是野 菜了,

23、比如明叶菜、野鸡膀子、水芹菜、鸭子嘴、老桑芹和柳蒿芽。野菜通常要在开水中焯一下,让它们 在沸水中打个滚,捞出来,用凉水拔了,攥干了再吃。 因为有了酱,就有了采野菜的乐趣,你可以堂而皇之地提着篮子出了家门,就说是采野菜去了,你愿意在河 边多流连一刻,看看浸在水中的柔软的云,是没人知道的;你愿意在山间偷偷地采一些浆果来吃,大人们依然 是不知道的;反正有那么几种野菜横在篮子中,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踏入家门。 天越来越热的时候,野菜就老了,吃不得了,这时伺候晚餐桌上酱碗的,就是园田中的蔬菜了。青葱、黄 瓜、菠菜、生菜、香菜和小白菜水灵灵地闪亮登场了。园田中的菜适宜于生吃,只需把它们在清水中洗过 则是。一

24、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这个人拿棵葱,那个人拿棵菠菜,另一个人则可能把香菜卷上一绺,大家纷纷把 这些碧绿的蔬菜伸向酱碗,吃得激情飞扬的。而此时蚊烟静静地在半空浮悬,晚霞静悄悄地落着,天色越来 越黯淡,大家的脸上就会呈现出那种知足的平和表情。,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水泡子里有鲫鱼、柳根和老头鱼。父亲用柳条为 我做了根鱼竿,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水泡子中的鱼不似河里的,它长不大,都是小鱼,而且由 于是死水,鱼有股土腥味,所以决不能清蒸和调汤喝,只能放上浓重的调料煎炒烹炸。我钓回来的鱼,基本都 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只要晚餐桌上有一碗鱼酱,园

25、田中的蔬菜就遭殃了,一 盆青菜往往不够,再拔上一盆,可能还是不够,不把酱碗蘸得透出瓷器的亮色,我们的嘴是不会罢休的。 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它讨厌蚊虫,因此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纱布,防 止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还惧 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给它盖上去。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有的时候在学 校上课,一听到雷声轰隆隆地响起,就举手跟老师请假,撒谎说要上厕所,而我出了教室后会一路飞奔回家,冲 进菜园,盖上酱缸。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 蚊烟稀薄的时候,火烧云也像熟

26、透了的草莓似的落了。我们吃完了晚饭,天也就越来越陈旧,蚊子又三三 两两地回来了。我们把饭桌撤了,打扫干净笼蚊烟的灰烬,站在院子里盼着星星出来,或者是打着饱嗝去火 炕上铺被窝。我还记得父亲酒足饭饱在院子中看天时,如果被飞回的蚊子给咬着了,他会得意地喊我妈妈,出来,说他很招人稀罕,母蚊子又啃他的脸了!我们那时就都会发出快意的笑声,以为爸爸在开玩笑。长大后 我才知道,父亲说得也没错,吸食人的血液的确实都是雌蚊,而雄蚊吮吸的则是植物的汁液。如今曾说过这 话的父亲早已和着缥缈的蚊烟去另一个世界了。 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晚饭的岁月一去不复 返了,让我在回

27、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 1.文中写了哪些往事?(4分) 2.文章以“蚊烟中的往事”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3.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4.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品析第段的画线句。(4分) 5.怎样理解第段的画线句?(4分) 6.往事如烟,生活美好。你有什么难忘的记忆?写下来,说说原因。(2分),三、 1.答案 笼蚊烟、吃晚饭、做豆酱、采野菜、炸鱼酱、盖酱缸、被蚊咬。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文章的段写的是“笼蚊烟”,并引 出“吃晚饭”。在第段提到饭桌上的酱时,又引出了下文的“做豆酱”。第段“因为有了酱,

28、就有了 采野菜的乐趣”过渡到了“采野菜”,再由第段“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引出了“炸鱼酱”。第 段写酱缸的“娇气”引出“盖酱缸”,到第段,写蚊烟稀薄,父亲被蚊子咬了。顺次梳理下来,进行概括即 可。 2.答案 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烘托了宁静平和的生活氛围。 解析 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蚊烟”是文章的线索,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往事”一词则概括了文章 的主要内容。从“蚊烟中的往事”整体来看,烘托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3.答案 照应题目,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解析 文章的第一段往往有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交代情节等作用。阅读第段,“如果是夏天,如果火 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我们喜欢将饭桌放

29、置在院落里吃晚饭。当然,这时候必不可少的,是笼蚊烟”,交代了时间“夏天”“傍晚”、事件“吃晚饭”“笼蚊烟”,并引出了下文如何“笼蚊烟”,所以既 照应了题目“蚊烟中的往事”,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4.答案 (示例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酱缸人的情感,描写了人们精心呵护酱缸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 酱缸的特殊感情。 (示例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强调酱缸需要精心呵护,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因此要先判断修辞手法,再分析作答。 画线句中的“它”指的是“酱缸”,通过“讨厌”“喜欢”“惧怕”等词,可以判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

30、,写出了酱缸的娇气,表现人们像呵护小孩子一样呵护酱缸;同时,“它讨厌蚊虫它喜欢晒太阳它 还惧怕雨水”又是三组相似的句子构成的一组排比句,因此也可以从排比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5.答案 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岁月逝去的惆怅失落。 解析 “亲切而熟悉的气息”是由儿时夏日吃晚饭等一系列往事所带来的感受,“远去”说明这一切都已 逝去,“怅惘”的意思是“惆怅迷惘”。综上分析,这句话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以及对岁月逝去的惆怅。,6.答案 (示例1)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难忘童年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岁月。 (示例2)妈妈做的一桌好菜。难忘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 (示例

31、3)老师的叮咛嘱托,难忘漫漫求学之旅中老师的一路陪伴。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要注意题目中的“往事如烟”“难忘的记忆”,这说明所写事件 是过去发生的事。所写事件要具体,还要注意“说说原因”这一要求。表达时要注意语言的流畅、通顺。,B组 20152018年山东中考题组,一、(2018枣庄,182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 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 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根长长的象牙, 一根指向小学,一根指向中学。 “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

32、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车塘、香花 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只好背 着我走。 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几缕炊 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 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A)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 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

33、不起来。 只有那条小河还在。,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那天,奶 奶从桥上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寓意球有多大,男孩儿的胆子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 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 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 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 的龙王

34、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 苏州河。 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 在我读初中时,桥被拆了。(B)拆桥是为了走船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黄沙,运 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 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潜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由此向东两百米处, 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像昆曲里不 中用的书生。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

35、胆丢了。” 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也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 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那里。前 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 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因由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 想,是当个城里人。 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人类自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

36、土地面前不值一 提。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生长红 楼梦里的绿畦香稻粳米。今天,这里生长产值和效益。 我常常想起那座桥。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像做梦一样,如果你在梦里是个小学生,就不会记得小学以后的事情。所谓人生若梦,大概是说,一切都已经发生过,只是我们想不起结局。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 两支半斤重的蜡烛,献上猪头和米糕。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选自文汇报,作者路明 1.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2.文中开

37、头写到小镇的“猛犸象的化石”布局,用意是什么?(3分) 3.词语反复是选文语言的一大特色,请从(A)(B)处画线句子任选其一,结合加点词语的含义,赏析其表达效 果。(3分) 4.文章 段,四次写到小镇的“消失”:桥的消失、农田的消失、农民的消失和时间的消失,末尾又写 到奶奶找“孙子的胆子”,请依据选文内涵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这“消失的”和“找回的”到底是什么。(4分) 材料链接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 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回。 选自汪曾

38、祺胡同文化,一、 1.答案 (示例)关于桥的事、小镇往事、消失等 解析 本文通过写小镇的古桥、稻田等全都消失,代之以高楼大厦,反思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弊端,表达了深 沉的忧思。因此标题既可以概括文章的内容,也可以表现文章的主题,要做到简洁、凝练。 2.答案 “猛犸象的化石”布局突出了小镇的原始古老、设计精巧的特点和神奇色彩;与周围田野、村 庄、桥等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渲染了儿时家乡的自然和谐;与下文“连绵的高楼”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 小镇的古朴自然、淡泊平和。总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恋之情。 解析 第段用“猛犸象的化石”“脊椎”“肋骨”“四肢”“尾巴”“象牙”等一系列喻体,生动形象 地表

39、现了小镇布局的特点。而“猛犸象”是原始的,“化石”是古老而神奇的,这寓意着小镇的古老,在儿 时的“我”的眼中的神奇。“道路”“隐没于田野中”“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写出了小 镇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些内容的介绍,与下文如今的变化后的小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表现了 原来小镇的古朴自然,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对失去的小镇的喜爱、怀念。 3.答案 (A)处:连用四个“哪里”,强调了作者对探险路线辨认的密度和心情的急切,强化了儿时记忆的有,趣与美好,表现了作者对童真生活的怀恋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B)处:连用四个“是为了”,含有讽刺意味,强调了对人们拆桥功利性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桥”消失

40、的 惋惜之情。 解析 这两处都用了相同的手法反复。但内容不同,表现的意义也就不同。(A)处是“我”站在路边 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连用四个“哪里”,说明当年探险时的一切痕迹都已经找不到了,表现了“我” 的着急与失望,也从侧面表现了“我”对过去的怀念。(B)处写的是“拆桥”的时候,四个“是为了”是有 逻辑关系的,后一个与前一个紧密相连,“走船”“运水泥和黄沙”“修路”“致富”,写出了人们对于经 济利益的追求,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座古桥的消失的惋惜。 4.答案 “消失的”与“找回的”是:原始、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儿时有趣美好的记忆;朴实的民风、 古老的习俗和传统的文化;等等。 解析 全文写了儿时

41、的小镇以及在小镇的生活,写了如今小镇的变化以及小镇人的变化,在这种变化的对 比中,我们读出了作者对这种改变的无奈和惋惜,对过去的怀念,对曾经的生活状态的向往。所以,围绕着这 几点来分析即可。,二、(2018潍坊,182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目光里的松阳 彭程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 史感。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缭绕的云雾是山中的常客;溪水澄碧清亮,茶园舒缓开阔,桂花浓香飘逸。行 走于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更为

42、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画中,保留了一百多座格局完 整的传统村落。这些山水环绕、林木蓊郁的村落,依据地形的不同,或倚靠青山,或襟带绿水,或俯瞰幽谷,散 布在县境各处。 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 住了一大片地面。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 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 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

43、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 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石雕、木雕和 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有祝祷的 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在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 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古村落中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价值,滋润着一代代 人的灵魂。 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

44、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 是诗意的生存。今天,这里的人们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 西屏街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青石板的街路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几十家二层木 结构店铺。通过设施改建,西屏街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堪称街区“活态 传承”的样本。位于半山腰处的平田村,在古村落改造中强调“原真性保护”,二十八幢老屋被改建成不,同档次的民宿,以品位不俗、知名度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但是,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这样的古村落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者住户 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

45、游项目。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 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相形之下,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 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第段,完成下面的表格。(2分),2.第段中,“丰厚的蕴含”包括哪些具体内容?(3分) 3.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 4.作者通过“目光里的松阳”,表达了怎样的观点?(3分),二、 1.答案 溪流、古树 街巷(2分,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表格所给的提示,在文中找到相对

46、应的内容,概括作答。 文章有关村头的描写在第段开头,结合“或者或者”的结构,可以找到应填写的“溪流” “古树”这两种景物;根据表格提供的“石径,宗祠、水槽等建筑和器具”,回溯原文,可以发现其在第段 的中间部分,结合“再向里走,街巷里”“街巷两侧分布着”等内容,可以知道的答案是“街 巷”。 2.答案 雕刻、彩绘等内容的教化作用。匾额、楹联语句的熏陶作用。先人文魂的引领作用。(3 分,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把握能力。第段的首句是该段的中心句。后面的内容,先通过分号划 分出了“石雕、木雕和彩绘的内容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和“匾额、楹柱上镌刻的内容让孩子们 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

47、陶”两方面内容,接下来又写了杨家堂村的文风昌盛、绵延不衰,是先人文魂引领的 结果。最后一句对全段内容进行了总结。因此,“丰厚的蕴含”就包括此段中间的三方面内容,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3.答案 主语部分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意丰富。把“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 益”喻为“无形巨网”,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可感。(4分,每点2分,作用1分,结合句子分析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首先确定赏析的角度,分析语句,可以看出其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手法,因此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内容,联系比喻和排比的表达效果,组织语言 作答。 4.答案 古村落既有美学价

48、值,又有文化价值,要注意保护,不能一拆了之。古村落保护要注重人文关 怀,考虑人居环境。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浓郁的人文气息,在现代社会弥足珍贵。(3分, 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得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松阳古村落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表 达了对它的喜爱、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现代化进程的反思。从文章开头的“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 境”和结尾的“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 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相形之下,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49、”,以及文章第段的开头、结尾和第段等内容,我们可以分析出作者希望 保护古村落,保护其“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价值”,保护珍贵的“诗意的生活方 式”等观点。,三、(2018济宁,172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贾平凹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 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疼。在二三 十年里,我仅呵护她的上学、就业、结婚,指望着一切能安康平顺,岁月静美。等到她的两个孩子终于上小 学了,家里没了凌乱和嚣烦,有一日她送我烟酒还有几首诗,我才知道她其实还一直写诗,只是有的写在日历 上,有的写在手机上,有的能念出来还没有写下来。 唉,诗这东西像种子一样,有土壤水分了就要拱土发芽,生叶抽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山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散文阅读.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