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组 2019年山东中考题组,一、(2019菏泽,6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 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 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 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
2、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 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 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 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 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 稼
3、穑(s):指农业劳动。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无冻馁之患矣 假诸人而后见也 余朝京师 是甚可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皆集于此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B.不必若余之手录 吾妻之美我者 C.与之论辨 蹴尔而与之 D.言和而色夷 人不知而不愠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帝感其诚。 C.谘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撰长书以为贽。 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5.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
4、么?(2分),一、 1.答案 饥饿 借 朝见 这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字词所在句子的含意,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句意为:没有冻饿的忧虑 了。馁:饥饿。句意为: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假:借。句意为: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朝:朝 见。句意为:这确实很让人感到奇怪。是:这。 2.答案 B A.在;比。B.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同;给。D.表示并列;表示转 折。故选B。 3.答案 C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辨析能力。结合句意来判断。例句句意为:如今的学生们在太 学中学习。倒装句,状语后置。A.判断句。B.被动句。C.倒装句,状语后置。D.省略句。故选C。 4.
5、答案 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 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 解析 句中重点字词:“撰”,写。“以为”,作为。“贽”,礼物。 句中重点字词:“何”,为什么。“携”,带。“皆”,都。“散尽”,花完。,5.答案 甲: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 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 解析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可知,作者叙述个人早 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有力地说明学业能 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
6、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 学。结合乙文内容,从“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中可知,作者写信的目的 是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据此得出答案。,参考译文 乙 你从离开到现在,不过四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这确实很让人感到奇怪!你这 次去,目的是求学。求学应当以刻苦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应酬的事。你带去的费用,也是足够用一年多的, 为什么四个月不到就花完了呢?你这样浪费,必定不是饮食起居上的奢侈、阔气,一定是另有其他的事耗费 的。你虽倚仗有父亲我的保护,但是你也应当知道劳动的艰辛,尽你求学的本分。如果不这样,
7、即使学成回 国,也一定是一件事也做不了。你现在这样,我今后可能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是小事,但因为钱而荒废学 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就是大事了。我之前曾写信告诫你,一定要努力学习,你怎么竟然就忘了?光阴可 贵,求学不易,这中间的甘苦,你应该自己去体会,不要辜负老人的一番教导。,二、(2019青岛,1115)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在矿何 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尔?” 时上封事者众,或不
8、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 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 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 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 金:金属。砺(l):磨砺。便:安适。封事:密封的奏章。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B.古者立谤木,欲
9、闻己过 谤:诽谤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彰:揭示 D.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 弼:辅佐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陋之有 (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10、分) ( )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2分) (2)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2分),二、 1.答案 B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知识拓展 “谤”字溯源 谤木,即“诽谤木”,也称“华表木”。相传
11、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称“谤 木”。后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2.答案 A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辨析。“以”在例句和A项中都是介词,按照。B项,介词,因为。C 项,介词,用,拿。D项,连词,表承接关系。 3.答案 B 由“,也”的句式可知例句是判断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判断句,C项是状语后 置句,D项是省略句。故选B项。 4.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才干超过诸葛亮” 错误,由原文“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虽亮无以抗。”等信息可 以看出群臣并不都认为魏征才干超过诸葛亮。 5.答案 (1)
12、(金属)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就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2)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要根据“信”“达”“雅”的原则,逐字逐词进行翻 译。(1)句中要注意“宝”的翻译,此词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以为宝”;(2)句中要注意“尝” “孰”的翻译。 参考译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有远大的志向,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 贞观十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太宗)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凭原则照实处理案件, 人人都心悦诚服。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不答应,)说:“你难道没见过金属如果只是在矿
13、中,有什么宝贵 的呢?(金属)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就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我把自己比作金属,把爱 卿你当作好的工匠来磨砺我。你虽然有病,还没有到衰老(的地步),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过安适的日子 呢?” 当时上密封奏章谏言的人很多,有的(谏言内容)与事实不符,唐太宗很厌恶。魏征(对太宗)说:“古代有人立 谤木,(让人在上面写谏言,)想要了解自己的过失。密封的奏章,应该是谤木的传承。皇上您应该任由他们,畅所欲言,来使自己的得失更加明显。如果对方说的对,那么就对朝廷有益处;如果不对,也对政务没有什么 坏处。”太宗(听完)很高兴,就都奖励了上密封奏章谏言的那些人。 太宗设宴招待众
14、位大臣,说:“贞观之前,跟随我平定天下,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之后,提出忠正的意见,纠正 我的过失,那就只有魏征了。”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太宗曾经询问大臣们:“魏征和诸葛亮相比,哪 个更贤能?”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的才华,不是魏征可以相比的。”太宗说:“魏征履行仁义之道, 来辅佐我,想使我成为尧、舜那样的君主,即使是诸葛亮也没有办法(和他)匹敌。”,三、(2019潍坊,15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 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
15、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 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 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 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 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 擢第:科举考试得中。湩(dng
16、):乳汁,这里指汤汁。爨(cu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庐墓侧 庐:,(2)会虎为暴 会: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无乃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陶然弹琴以自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2分) (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2分),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2分),
17、三、 1.答案 (1)搭建庐舍 (2)适逢,正赶上(每小题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课内积累和知识迁移。(1)“庐”在本文中为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不要单纯译成“庐舍”。(2)对“会”的解释需要联系上下文,“有盗系狱”的意思 是“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虎为暴”的意思是“老虎为祸”。“会”的含义应为“正好,恰逢”。 2.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都是语气助词,表疑问。A.副词,才/副词,竟, 竟然。C.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 3.答案 (1)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2
18、分) (2)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2分) 解析 翻译句子要逐字落实,适当进行补充和调整,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出来。(1)祀:祭祀。吾何娶为:我为 什么要娶妻呢?(2)若:你。而:表转折,却。至:达到极点。 4.答案 尊老爱幼;诚信务实;廉洁爱民。(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概括能力。第一段讲的是元德秀尊老爱幼,第二段讲的是其诚信务实,第三段讲的是其廉洁爱民。,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时候丧父,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身边,便自己背着母 亲进京。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
19、坐的地方没有垫席。德秀没有来得 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 为什么要娶妻呢?”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 汤汁流洒,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 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恰逢老虎为祸,盗贼请求去打虎为自己赎罪。小吏说:“这是那人骗人的计谋,他要逃 跑,这不是让我们犯罪吗?”德秀说:“答应他了,不能违背约定。如果犯罪,我承担罪责,不会连累别人。” 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尸体回来,全县感叹不已。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买了衣服和食物。赶上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
20、不 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 我悲伤到了极点。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僮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 做过衣服、吃上过丰富的食物。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四、(2019枣庄,91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13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 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
21、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 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 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
22、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 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 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 涯:岸边。欧阳公:即欧阳修。构:搭建。直:当,临。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 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伛偻提携 伛偻: (2)泉香而酒洌 洌: (3)杂然而前陈者
23、 杂然: (4)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四、 1.答案 (1)驼背,指老年人 (2)清 (3)错杂的样子 (4)就,靠近,到 解析 (1)(2)(3)均为课内文言实词,(4)为
24、课外实词。注意“洌”与“冽”要区分开。“洌”为“清”, “冽”为“凉”。 2.答案 B A.“而”都表修饰。C.“之”都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以”都是介词 “用”。B.第一个“于”是“在”,第二个“于”是介词,表比较。故选B。 3.答案 (1)容颜苍老,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解析 翻译语句的时候,要紧扣关键词语,根据文言句式,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换,使语句通顺流畅。注意把握 (1)中“颓然”,(2)中“其”“取”,另外注意(2)句是状语后置句,所以要注意调整翻译时的语序。 4.答案 甲文“太守之
25、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 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 安”等都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明确甲、乙两文中“乐”的内涵,需要从文章中找出对应语句。 甲文“醉能同其乐”表示欧阳修与民同乐,乙文“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表明“公 之乐”是为国泰民安、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而乐。 参考译文 乙 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丰乐”的亭子,并亲自 作记,以表明这个名称的意义。不久以后,又在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找到一个
26、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 叫“醒心”的亭子,让我为它作记。 每逢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肯定要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并且疲乏了,就一定要登上醒 心亭眺望。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石美好,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 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忘了返回了。啊,大概可以称得 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尽管这样,我是能够说出欧阳公真正的快乐的。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清静自然。我们的百姓在下丰 衣足食,心无不满。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啊!一个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 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啊!
27、,五、(2019威海,5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2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8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 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 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
28、四海,总揽 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 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 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曹操比于袁绍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B.利尽南海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C.信义著于四海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D.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而乡邻之生日蹙 2.下列句中加
29、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然操遂能克绍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B.贤能为之用 梅花为寒所勒 C.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犹鱼之有水也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选文中诸葛亮论述的理念依据可以用三章中的哪句话来概括?(2分),(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56题。(4分)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 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积善在身, 犹
30、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6.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2分),五、 1.答案 D A.比较;挨着。B.获取的利益;受益、好处。C.威信;实情。D.都是名词作状语,每天。 2.答案 D A.都是指“终于”。B.都是表被动。C.连词表转折。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 的标志。故选D。 3.答案 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 解析 翻译句子要逐字落实,适当进行补充和调整,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出来。此句注意“孰”“箪食壶 浆”“以”的解释要准确。 4.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写“得道
31、多助,失道寡助”得1分) 解析 本文讲到兴复汉室需要有利的时机、险要的地势和和平的内外关系。与三章中的“得 道多助,失道寡助”相似。 5.答案 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解析 翻译句子要逐字落实,适当进行补充和调整,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出来。此句注意“行发于身”的 句式和“发”的翻译。,6.答案 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指出要注重积累; “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指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文中的中心观点即告诉我们在生活 中如何做的方向。 参考译文 (一) 诸葛亮回答道:“自
32、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 相比,声名低微而兵力稀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不仅依靠的是天时 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 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 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 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 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
33、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 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招揽英雄,求贤若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 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 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 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 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
34、密起来。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 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二) 臣听说积少就能成多,积小就能成大,因此圣人无不是积累暗淡的微明而达到光明,从微贱的地位一 步步地达到显贵的。所以尧由诸侯而升为天子,舜从在深山中耕种兴起,都不是一天达成的,是逐渐达到这 样的地位的。话由自己说出,就不能再去堵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和行是治理国家最重 大的条件,君子之所以能感动天地的也是言行。因此,在自己身上积善,就好像人日渐长大而自己不觉察。,六、(2019临沂,8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猫说
35、明薛瑄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以伺,候 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 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 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 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携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 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
36、之至前,数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 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 铦(xin):锋利。絷维:系缚。遽(j):突然。比:等,待。伈(xn)伈:恐惧。泯泯:茫然无,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匿形致己: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数(sh):责备,斥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相与: (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适: (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河曲智叟笑
37、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C.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2分) ( ) 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遽起而捕之 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 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又亟往捕之而走 A. B. C. D.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5.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六、 1.答案 一起,共同 恰逢,正好
38、舍弃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课内文言词语迁移,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记承天寺夜游中 “相与步于中庭”的“相与”意思是“一起,共同”。(2)根据句意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好看见出壳 的小鸡,啾啾叫着”,所以“适”的意思是“恰逢,正好”。(3)句意思是“不管它的缺点,还有它的本事可以 利用啊”。“舍”的意思是“舍弃”。 2.答案 C 这道题考查的是虚词“而”,根据虚词“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来判 断。原句中的“而”表转折。A.表并列。B.表承接。C.表转折。D.表并列。故选C。 3.答案 A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章主要讲的是一只猫不抓老鼠只吃鸡的故事
39、,题目要求 选择表现猫“类有能”(像是有本事的家伙)的句子,根据文意判断,句都表现出猫“类有能”,故 选C。 4.答案 我正感到非常奇怪呢,但是又有小鸡从堂下经过,(那猫)又马上过去抓了它就跑,(仆人)追,而已经咬 了一半了。,解析 翻译句子需要结合句子所在语境,要注意当中的一些关键词。根据课内迁移我们知道句子中“方” 的意思是“正、刚刚”,“亟”的意思是“马上”,“啮”的意思是“咬”,再根据语境组织语言即可。 5.答案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有缺点的 人,能用他的优点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却把他缺点发挥到
40、极致的人, 这种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后患无穷。 解析 根据文章大意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只猫不抓老鼠只吃鸡的故事,意思就是有些东西或是 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 参考译文 我家老鼠肆虐,向别人求讨,得到一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我私下认为鼠灾(的事)不必再 担心了。因为它还不驯服,(就)用绳子绑着等着,等候它驯服。 众老鼠听到它的声音,一起窥视它的样子,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害怕它吃了自己,(都)屏息不敢出洞有一个多 月。,不久它驯服了,就解掉了绑它的绳子。正好看见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猫)突然跃起抓它,等仆人追到它,(小 鸡)已经被吞下喉咙了。仆人想抓住打它,我说
41、:“不用!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吃鸡,这是它的缺点;难道就没 有捕鼠的本事吗?”便放了它。 后来它就是小心谨慎茫然无知的样子,饿了吃饱了玩,没有任何作为。众老鼠再窥视,以为它是特意自己隐 藏原形以捕获,(就)还是屏息躲着不敢出(洞)。不久老鼠窥视得越多,(越)觉得没有其他异样,就一个洞穴一 个洞穴地告诉说:“它没有什么作为的。”就和大家一起又出来像以前一样横行。我正感到非常奇怪呢, 但是又有小鸡从堂下经过,(那猫)又马上过去抓了它就跑,(仆人)追,而已经咬了一半了。我的仆人抓着它来 到(我的)面前,数落它道:“老天造就人才不是全能的,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不管它的缺点,还有它的本事 可以利用啊。如
42、今的你没有捕鼠的本事,却有吃鸡的毛病,真是天下的弃材啊!”便鞭打它后将它放(赶走) 了。,B组 20152018年山东中考题组,一、(2018枣庄,913)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回答问题。(15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43、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毳 (cu)衣:细毛皮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相与步于中庭 (2)是日更定矣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4、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 )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 句子的写景之妙。(3分) 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 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 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4分),一、 1.答案 (1)一起 (2)这 解析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词语积累能力,注意平时学习时的记忆。 2.答案 (1)哪一
45、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解析 这两句话要注意“但”“耳”“焉得”的翻译。 3.答案 B A、C、D三项均为后置句,A项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C项为定语后置 句,正确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D项为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更有似相公痴者”。只有B项 为正常语序,故选B。 4.答案 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 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 醉情月景、超凡
46、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 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 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解析 甲文画线句是写月的名句,从“如”可以看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 度,结合比喻的具体作用进行赏析;这句是要表现月光的澄澈透明,但并不仅仅是直接
47、来写,而是通过写月光 如水、竹柏的影子如藻荇交横来写,所以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分 析。 5.答案 横批:闲 痴 “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 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解析 题目要求从两篇文章中各取一个字,那这两个字应该是最精练、最能概括这两篇文章的字。结合两 文的内容和中心,记承天寺夜游表现作者是被贬官的“闲人”,湖心亭看雪表现作者看雪的“痴 迷”,所以“闲”和“痴”这两个字是最合适的。,二、(2018济宁,6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48、10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 乙 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 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 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水潦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 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 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汙(w)池:水池。水潦:雨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了解 D.及鲁肃过寻阳 过:拜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