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玖瑶2010,12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乙双吗啉乙双吗啉白血病白血病 壮骨关节炎壮骨关节炎肝损害肝损害 清开灵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双黄连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苯甲醇苯甲醇儿童臂挛缩症儿童臂挛缩症药药 名名类类 别别上市年代上市年代撤出时间撤出时间芬氟拉明(芬氟拉明(fenfluraminefenfluramine)减肥药减肥药199319931997.6.171997.6.17右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dexfenfluraminedexfenfluramine)减肥药减肥药97.9.15
2、97.9.151998.4.291998.4.29特非那定(特非那定(ferfenadineferfenadine)抗组胺药抗组胺药198519851998.2.271998.2.27米贝拉地尔米贝拉地尔(mibefradilmibefradil)钙拮抗药钙拮抗药97.6.2097.6.201998.6.81998.6.8西沙必利(西沙必利(cisapridecisapride)胃动力药胃动力药00.2.2900.2.292000.72000.7近期从美国市场上撤出的处方药(近期从美国市场上撤出的处方药(1)药药 名类类 别别上市年代撤出时间时间曲格列酮酮(troglitazonetrogli
3、tazone)胰岛胰岛素增敏药药1997.1.291997.1.292000.3.22000.3.2阿洛司琼琼(alosetronalosetron)5-HT5-HT拮抗药药2000.2.92000.2.92000.11.282000.11.28格帕沙星(grepafexacngrepafexacn)抗菌药药1997.11.61997.11.61997.11.11997.11.1溴溴芬酸钠钠(bromfenac sodiumbromfenac sodium)镇镇痛药药1997.7.151997.7.151998.6.221998.6.22西立伐他停(cerivastaticerivastati
4、n n)降脂药药1999.12.121999.12.122001.8.82001.8.8近期从美国市场上撤出的处方药(近期从美国市场上撤出的处方药(2)“替代替代”用中药用中药 木通木通/关木通;粉防己关木通;粉防己/广防己;马兜铃酸、马兜铃酰胺所致急性肾广防己;马兜铃酸、马兜铃酰胺所致急性肾衰衰.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用品局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用品局9696年年6 6月限制月限制使用番泻、鼠李皮、大黄、芦荟等含蒽醌类使用番泻、鼠李皮、大黄、芦荟等含蒽醌类中药中药.一、二类中药一、二类中药/有效成份、部位、活性成有效成份、部位、活性成分浓缩分浓缩/药效、毒性增强药效、毒性增强.认识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器
5、官和靶组织,认识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和靶组织,以确定药物毒性作用的选择性;以确定药物毒性作用的选择性;观察药物毒性作用的发生、临床特征及观察药物毒性作用的发生、临床特征及发展过程是否可逆,以判断药物毒性的性发展过程是否可逆,以判断药物毒性的性质。质。这些研究结果是预测药品临床应用安全这些研究结果是预测药品临床应用安全性的重要依据。性的重要依据。例:5050年代中期,法国上市外用药二碘二乙年代中期,法国上市外用药二碘二乙基锡,因动物毒性研究不充分,缺乏初期临床基锡,因动物毒性研究不充分,缺乏初期临床安全性评价,药品仓促上市应用造成安全性评价,药品仓促上市应用造成207207例中例中毒毒,1101
6、10人死亡人死亡,再次提醒人们认识新药研究,再次提醒人们认识新药研究中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中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人与实验动物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亦会造成人与实验动物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亦会造成人与实验动物对药物毒性反应的差异。人与实验动物对药物毒性反应的差异。概述概述 急性毒性是指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受一定剂量的受试物,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毒性反应。急性毒性目的: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信息。二、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原则:二、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原则:(一)试验管理 急性毒性试验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二)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
7、重复的基本原则。三、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内容三、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内容(一)受试物 急性毒性研究的受试物应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受试物和上市药品,因此建议受试物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中试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如不采用中试样品,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于给药容积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提取物)进行试验。溶媒或赋形剂:选择合适的溶媒或赋形剂。(二)实验动物 一般应采用哺乳动物,雌雄各半。如临床为单性别用药,则可采用相对应的单一性别的动物。大、小鼠为常用的实验动物,其他动物也可使用,当采用非啮齿类动物更适合进行研究时,尽可能采
8、用非啮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非啮齿类动物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通常采用健康成年动物进行试验。如果受试物拟用于儿童,建议考虑采用幼年动物。动物初始剂量不应超过或低于平均体重的20(三)试验分组 除设受试物合适的剂量组外,还应设空白(和或阴性)对照组。(四)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不同,受试物的吸收率、吸收速度和暴露量会有所不同,为了尽可能观察到动物的急性毒性反应,可采用多种给药途径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给药途径一般采用两种给药途径,其中一种应与拟临床给药途径一致,如不采用拟临床途径给药,必须充分说明理由。灌胃给药时应空腹。(五)给药容量:灌胃
9、给药,大鼠给药容积每次一般不超过20ml/kg,小鼠每次一般不超过40ml/kg;其他动物及给药途径的给药容量可参考相关文献及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六)观察期限:一般为714天,如果毒性反应出现较慢应适当延长观察时间,如观察时间不足7天,应充分说明理由。一般应详细观察给药后4小时内动物的反应情况,然后每天上、下午各观察一次。(七)观察指标:包括动物体重变化、饮食、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等。记录所有动物的死亡情况、中毒症状及中毒反应的起始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是否可逆等。对濒死及死亡动物应及时进行大体解剖,其他动物在观察期结束后进行大体解剖,当发现器官出现体积、颜色、质地等改变时,则对改变
10、的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八)结果处理和分析结果处理和分析 1、根据所观察到的各种反应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分析各种反应在不同剂量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根据观察结果归纳分析,判断每种反应的量效关系及随时间的变化。2、判断出现的各种反应可能涉及的器官、组织或系统等。3、根据大体解剖中肉眼可见的病变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初步判断可能的毒性靶器官。组织病理学检查应附有病理学检查负责人签字的报告及有病变组织的病理照片。4、根据不同剂量组各种反应的发生率、动物死亡情况等,判断动物对受试物的耐受性、最大无反应剂量、最小毒性反应剂量、最大耐受剂量、最小致死剂量等,初步判断药物的安全范围。5、
11、说明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和统计学方法,提供所选用方法合理性的依据。6、应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提示在其他安全性试验、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结合其他安全性试验、有效性试验及质量可控性试验结果,权衡利弊,分析受试物的开发前景。急毒试验的一般研究方法 致死量法致死量法:药物毒性的大小,可用动物的致死量(Lethal dose)来表示,因为动物生与死的生理指标较其他指标明显、客观、容易掌握。在测定致死量的同时,还应仔细观察动物死亡前的中毒反应情况。致死量的测定主要包括最小致死量(LD5)、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致死量(LD95)。由于LD50的测定较简便,故致死量的测定一般采用L
12、D50。最大耐受量试验最大耐受量试验:最大耐受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MTD)是指动物能够耐受的而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高剂量。从获取安全性信息的角度考虑,有时对实验动物的异常反应和病理过程的观察、分析,较以死亡为观察指标更有毒理学意义。最大给药量试验最大给药量试验:最大给药量指单次或24小时内多次(2-3次)给药所采用的最大给药剂量。最大给药量试验是在合理的给药浓度及合理的给药容量的条件下,以允许的最大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出现的反应。有许多中药、天然药物毒性较低,如单次给药量远远大于药效学试验等效剂量时,可不必进行更大剂量的观察。其他方法其他方法 固定剂量法
13、(Fixed-dose procedure)剂量累积试验法 近似致死剂量法(Approximate Lethal Dose ALD)扩展试验法 剂量探测试验法固定剂量法固定剂量法(Fixed-dose procedure):):1984年由英国毒年由英国毒理学会提出,不以死亡而是以明显的毒性体征作为观察终点进理学会提出,不以死亡而是以明显的毒性体征作为观察终点进行评价。行评价。试验选择试验选择5、50、500和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进行实四个固定剂量进行实验,特殊情况下可增加验,特殊情况下可增加5000 mg/kg剂量。实验动物首选大鼠,剂量。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给药前禁食6
14、-12小时,给受试物后再禁食小时,给受试物后再禁食3-4小时。采用一次给小时。采用一次给药的方式进行。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药的方式进行。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固定剂剂量法(Fixed-dose procedure)无死亡无死亡 结束试验结束试验初始量初始量5mg50mg500mg2000mg无死亡无死亡 150mg有死亡有死亡有死亡有死亡无毒性反应无毒性反应无毒性反应无毒性反应无死亡无死亡 15mg无死亡无死亡 结束试验结束试验1)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有毒性)(有毒性)(有毒性)(有
15、毒性)每个剂量给一只动物,预试一般不超过每个剂量给一只动物,预试一般不超过5只动物。每个剂量试只动物。每个剂量试验之间至少应间隔验之间至少应间隔24小时。给受试物后的观察期至少小时。给受试物后的观察期至少7天,如天,如动物的毒性反应到第动物的毒性反应到第7天仍然存在,尚应继续观察天仍然存在,尚应继续观察7天。天。2)正式试验)正式试验动物:动物:每个剂量至少用每个剂量至少用10只动物,雌雄各半。只动物,雌雄各半。剂量:剂量:根据预试的结果,选择一个可能产生明显毒性但又根据预试的结果,选择一个可能产生明显毒性但又不引起死亡的剂量进行试验。不引起死亡的剂量进行试验。周期:周期:给药后至少应观察给药
16、后至少应观察2周,根据具体特点可适当延长。周,根据具体特点可适当延长。观察指标:观察指标:观察记录内容包括:体重、皮肤、粘膜、毛色、观察记录内容包括:体重、皮肤、粘膜、毛色、眼睛、呼吸、循环、自主活动及中枢神经系统行为表现等。眼睛、呼吸、循环、自主活动及中枢神经系统行为表现等。毒性反应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准确的动物死亡时间。所有动毒性反应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准确的动物死亡时间。所有动物(死亡或处死的动物)均应进行尸检,尸检异常的器官应物(死亡或处死的动物)均应进行尸检,尸检异常的器官应作病理组织学检查。作病理组织学检查。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给药当天至少应观察记录两次,以后可每天
17、一次。试验给药当天至少应观察记录两次,以后可每天一次。试验结果参考下表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参考下表标准进行评价。剂剂量mg/mg/kg kg 试试 验验 结结 果 存活数数100%2000mg/kg 用2000mg/kg2000mg/kg试试验验 2000.0 2000.0 用500mg/kg500mg/kg试验试验 该该化合物无严严重急性中毒的危险险性 固定剂量法试验结果的评价固定剂量法试验结果的评价 剂量累积法(金字塔法,剂量累积法(金字塔法,Pyramiding dosage design)动物:动物:8只非啮齿类动物,对照和给药组各只非啮齿类动物,对照和给药组各4只,雌雄各只,雌雄各2。
18、剂量:剂量:剂量的设计通常是剂量的设计通常是1、3、10、30、100、300、1000、3000 mg/kg,或,或10、20、40、80、160、320、640、1280 mg/kg,通常隔日给予下一个高剂量,剂量逐渐加大,直到出,通常隔日给予下一个高剂量,剂量逐渐加大,直到出现动物死亡时或达到剂量上限时止。现动物死亡时或达到剂量上限时止。判断标准:判断标准:没有动物死亡时,最高剂量或限制剂量小于没有动物死亡时,最高剂量或限制剂量小于MLD和和LD50;某一剂量所有动物均出现死亡时,;某一剂量所有动物均出现死亡时,MLD和和LD50应在最后两个剂量之间;当二个剂量均出现部分动物死应在最后两
19、个剂量之间;当二个剂量均出现部分动物死亡,亡,MLD位于首次出现死亡的剂量和前一低剂量之间,位于首次出现死亡的剂量和前一低剂量之间,LD50则则应在首次出现动物死亡的剂量和所有动物均死亡的剂量之间;应在首次出现动物死亡的剂量和所有动物均死亡的剂量之间;假如没有动物死亡发生,常常以最高剂量给予动物假如没有动物死亡发生,常常以最高剂量给予动物5-7天,以天,以确定后续的重复给药实验中高剂量的选择。确定后续的重复给药实验中高剂量的选择。近似致死剂量法近似致死剂量法(Approximate Lethal Dose ALD)1)实验动物:)实验动物:6只健康只健康Beagle犬(犬(4-6月龄)或猴(月
20、龄)或猴(2-3岁),岁),选用其他物种的动物时应说明理由。选用其他物种的动物时应说明理由。2)试验过程:)试验过程:估计毒性范围:估计毒性范围:根据小动物的毒性试验结果和有关资料,估根据小动物的毒性试验结果和有关资料,估计可能引起毒性和死亡的剂量范围。计可能引起毒性和死亡的剂量范围。设计剂量序列表设计剂量序列表:按按50%递增法,设计出数个序列剂量。估递增法,设计出数个序列剂量。估计出可能致死剂量范围。计出可能致死剂量范围。近似致死剂量范围:近似致死剂量范围:每间隔一个剂量给一只动物,测出最低每间隔一个剂量给一只动物,测出最低致死剂量和最高非致死剂量;然后用二者之间的剂量给一只致死剂量和最高
21、非致死剂量;然后用二者之间的剂量给一只动物,如果该剂量下动物未发生死亡,则该剂量与最低致死动物,如果该剂量下动物未发生死亡,则该剂量与最低致死剂量之间的范围为近似致死剂量范围。如果该剂量下动物死剂量之间的范围为近似致死剂量范围。如果该剂量下动物死亡,则该剂量与最高非致死剂量间的范围为近似致死剂量范亡,则该剂量与最高非致死剂量间的范围为近似致死剂量范围。围。50mg/kg 75mg/kg 113mg/kg 169mg/kg 253mg/kg 380mg/kg 最高非致死量最高非致死量 最低致死量最低致死量 近似致死近似致死量范围量范围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死亡死亡存活存活近似致死近似致死量范围量范围
22、113169mg/kg169253mg/kg近似致死剂量范围测定过程近似致死剂量范围测定过程剂量序列剂量序列上下法上下法(阶梯法,序贯法,(阶梯法,序贯法,Up and Down Method)Dixon和和Mood首次提出,首次提出,1985年年Bruce改进,改进,OECD和和EPA推荐方法之一。特点:节省动物;可观察毒性表现和估推荐方法之一。特点:节省动物;可观察毒性表现和估算算LD50及其可信限;适合动物快速死亡药物。及其可信限;适合动物快速死亡药物。1)限度实验)限度实验 用于受试物可能没有毒性的情况。试验剂量为用于受试物可能没有毒性的情况。试验剂量为2000 mg/kg,特殊情况下
23、也可使用,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5000 mg/kg。2000mg/kg(1只)只)存活存活主试验主试验死亡死亡2000mg/kg(4只)只)3或或3只以只以上死亡上死亡 LD502000mg/kg 主试验主试验观察观察 14天天结束试验结束试验5000mg/kg(1只)只)存活存活主试验主试验死亡死亡3或或3只以只以上死亡上死亡 LD505000mg/kg 主试验主试验5000mg/kg(2只)只)存活存活LD505000mg/kg 有死亡有死亡5000mg/kg (1只)只)5000mg/kg (1只)只)结束试验结束试验结束试验结束试验观察观察 14天天观察观察 14天天2)主试验)主试验:
24、每次给药每次给药1只动物,间隔至少只动物,间隔至少48小时。剂量序列选择:小时。剂量序列选择:1.75、5.5、17.5、55.3、175、553、1750 mg/kg(R3.16)在得到致死量范围后,以在得到致死量范围后,以R=1.2剂量序列进行试验,如:剂量序列进行试验,如:52.5175 则则 50、60、72、86.4、104、124、149、179 低于低于LD50估估计值(计值(1只)只)存活存活死亡死亡高高1级剂量级剂量低低1级剂量级剂量死亡死亡存活存活低低1级剂量级剂量死亡死亡结束试验结束试验存活存活高高1级剂量级剂量结束试验结束试验序贯法软件下载:序贯法软件下载:http:/
25、www.epa.gov/oppfead1/harmonization/不同注册类别新药急性毒性试验的一般要求不同注册类别新药急性毒性试验的一般要求1中药、天然药物中药、天然药物1)中药)中药1-5类:其物质基础较传统中药发生了明显改变或较少应用经验,一般类:其物质基础较传统中药发生了明显改变或较少应用经验,一般采用两种途径和两种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给药。采用两种途径和两种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给药。2)临床为非静脉给药:则增加用静脉给药方式,以便全面暴露受试物的毒性)临床为非静脉给药:则增加用静脉给药方式,以便全面暴露受试物的毒性反应。如果因为制剂(口服)等原因不能采用静脉给药,应充分说
26、明理由,此时反应。如果因为制剂(口服)等原因不能采用静脉给药,应充分说明理由,此时可采用另一种给药途径或仅采用一种拟临床给药途径进行毒性反应的观察。可采用另一种给药途径或仅采用一种拟临床给药途径进行毒性反应的观察。3)中药)中药6类(复方制剂):如处方组成符合中医药理论,有一定的临床应用经类(复方制剂):如处方组成符合中医药理论,有一定的临床应用经验,可仅采用一种动物,按拟临床给药途径进行;如复方制剂为天然药物复方制验,可仅采用一种动物,按拟临床给药途径进行;如复方制剂为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应采用两种实验动物(啮齿类和非啮类),按拟临床给药途径进行给药;如剂,应采用两种实验动物(啮齿类和非啮类)
27、,按拟临床给药途径进行给药;如处方中含有天然药物、有效成份或化学药品,则应对上述药用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处方中含有天然药物、有效成份或化学药品,则应对上述药用物质进行急性毒性的相互作用研究。的相互作用研究。4)中药)中药7类(改变上市药品给药途径,不包括非注射剂改为注射剂):可用一类(改变上市药品给药途径,不包括非注射剂改为注射剂):可用一种动物,比较改变前后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毒性反应。种动物,比较改变前后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毒性反应。5)中药)中药8类(改变上市药品剂型或工艺但不改变给药途径):如制备工艺有质类(改变上市药品剂型或工艺但不改变给药途径):如制备工艺有质的改变,建议采用一种动物,按拟
28、临床给药途径进行急性毒性的观察。的改变,建议采用一种动物,按拟临床给药途径进行急性毒性的观察。6)中药)中药9类(增加新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的品种):类(增加新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的品种):一般不需进行急性毒性研一般不需进行急性毒性研究。究。2化学药品化学药品1)西药)西药1-2类(国内外未上市的药品和新给药途径制剂):类(国内外未上市的药品和新给药途径制剂):一般采用两种途径和两种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给药。一般采用两种途径和两种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给药。如只有静脉注射制剂,只需一种静脉给药途径。复方药物需如只有静脉注射制剂,只需一种静脉给药途径。复方药物需进行急性毒性拆方分析。进行急性毒性拆
29、方分析。2)西药)西药3类(尚未在国内上市药品):提供资料。类(尚未在国内上市药品):提供资料。3)西药)西药4类(改变酸根、碱基,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类(改变酸根、碱基,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如已在国外内上市,只需提供资料。药及其制剂):如已在国外内上市,只需提供资料。概述概述 长期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是反复多次给药的毒性试验的总称,描述动物重复给予受试物后的毒性特征,它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长期毒性研究的主要目的 发现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效和时效关系、可逆性等;推测受试物重复给药的临床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预测临床试验的起
30、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范围;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安全性指标;对毒性作用强、毒性症状发生迅速、安全范围小的受试物,长期毒性研究还可以为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信息。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相对化学药而言多数中药具有毒性低的特点。但是,中药的低毒和无毒是相对的。当前,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中药新药的开发,而且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日益增多,实际上很多中药、天然药物新药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因此对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期毒性研究试验周期长,耗资高,工作量大,若因试验设计不合理,或所进行的试验未充分揭示
31、中药的毒性特征,则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会影响新药的研究速度。充分认识长期毒性研究的重要性,合理、科学地进行长期毒性研究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指导原则是根据中药、天然药物的特点,结合国际上药物安全性评价的要求和我国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而制订的。技术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新药长期毒性研究。指导原则为长期毒性研究的一般性原则,仅代表目前对长期毒性研究的基本认识。中药、天然药物的新药研究情况复杂,本指导原则尚不能涵盖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的全部内容,在进行长期毒性研究时,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二、长期毒性研究的一般原则
32、二、长期毒性研究的一般原则(1)长性毒性研究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2)长期毒性研究的试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系统工程,长期毒性研究是药物开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期毒性研究不能与其它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其它毒理学研究割裂,试验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它药理毒理研究的试验设计和研究结果。长期毒性研究的结果应该力求与其它药理毒理研究结果互为印证、说明和补充。三、长期毒性研究的基本内容三、长期毒性研究的基本内容(一)试验管理(一)试验管理 长期毒性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二)受试物(二)受试物 长期毒性研究的受试物应能充分
33、代表临床试验受试物和上市药品 因此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一般用中试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如不采用中试样品,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于给药容积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提取物)进行试验。试验中所用溶媒或赋形剂应标明批号、规格及生产厂家。(三)试验动物(三)试验动物 长期毒性研究一般需采用两种动物进行 一种为啮齿类,常用大鼠:大鼠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II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 一种为非啮齿类,常用Beagle犬或猴:非啮齿类动物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I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长期毒性研究一般选择健康、体重均一的动
34、物,雌性应未孕。所选用的动物种属应尽可能与药效学研究所用的动物相一致。必要时,也可选用疾病模型动物进行试验。原则上,动物应雌雄各半。当临床拟用于单性别时,可采用相应性别的动物。应根据研究期限的长短和受试物的使用人群范围确定动物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大鼠为4-9周龄;Beagle犬为6-9月龄,不宜超过12月龄。每组动物的数量应能够满足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的需要。一般大鼠可为雌、雄各10-30只 犬或者猴可为雌、雄各3-6只。若试验中期要处死动物,应相应地增加动物数。(四)给药途径(四)给药途径 原则上应与临床拟用药途径相同。口服给药者一般采用灌胃给药 临床用药为静脉注射时,若由于给药周期长,大鼠
35、静脉注射有困难时,可用其它适宜的注射途径代替。如选择其它的给药途径,应说明理由。(五)给药频率(五)给药频率 原则上应每天给药,每天给药时间应相同。试验周期长(3个月或以上)者,也可采取每周给药6天。特殊类型的受试物由于其毒性特点和临床给药方案等原因,应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设计给药频率。(六)给药期限(六)给药期限 长期毒性研究给药期限的长短,通常与拟定的临床疗程长短、临床适应症、用药人群相关,应充分考虑预期临床的实际疗程。给药期限为1个月的长期毒性研究通常可支持临床疗程不超过2周的药物进行临床试验。临床疗程超过2周的药物,可以在临床前一次性进行支持药物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生产)的长期毒性研究
36、。在这种情况下,如长期毒性研究拟定给药期限在三个月以上,可先对三个月完整的阶段性研究资料进行评价。但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前,必须完成全程长期毒性试验研究资料。临床疗程超过2周的药物,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不同给药期限的长期毒性研究来分别支持药物进入I期、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生产)。通过给药期限较短的毒性研究获得的信息,可以为给药期限较长的毒性研究设计提供给药剂量、给药频率、检测指标等方面的参考;临床试验中获得的信息有助于给药期限较长的动物毒性研究方案的设计,有利于降低药物开发的风险。一般药物的长期毒性研究给药期限参考一般药物的长期毒性研究给药期限参考 注:表中长期毒性研究给药期限不包括
37、恢复期。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恢复期。*此处是指临床疗程超过2周的药物,可用一个月的长期毒性试验来支持药物进行I期临床试验。以不同给药期限的长期毒性研究来分别支持药物进入I期、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生产)时,不同给药期限的长期毒性研究的内容不应简化。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长期毒性研究的内容应完整、规范,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应科学、合理。当某一药物预期长期使用,或用于复发性疾病而需经常反复给药时,应进行最长试验期限的长期毒性研究。当功能主治有若干项的,应按照临床最长疗程的功能主治来确定长期毒性研究的给药期限。如临床给药需采用多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时间不足以使受试物可能对机体组织器官造成的损害恢复,
38、则需按多个疗程的时间之和作为参照的临床疗程;如疗程间隔时间基本可判断足以使受试物可能对机体组织器官造成的损害恢复,则可按单个疗程的时间作为参照的临床疗程。(七)给药剂量(七)给药剂量-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般情况下,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赋形剂或和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原则上应高于同种动物药效学试验的有效剂量或预期的临床治疗剂量的等效剂量。高剂量组原则上应使动物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甚至可引起少量动物死亡(对于毒性较小的中药,可尽量采用最大给药量)。在高、低剂量之间至少应再设一个中剂量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剂量设计,如出现未预期的毒性反应或不出现毒性反应时,可在设计更长时间的长期毒性研究
39、时适当调整剂量。若受试物在饮食或饮水中给予时,应能充分保证受试物的均一性、稳定性和定量摄入,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并应根据动物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情况而调整在饮食或水中的剂量。局部给药时,应尽可能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性及与局部充分接触的时间。(八)观察指标(八)观察指标 原则上,除常规观察指标外,还应根据受试物的特点、在其他试验中已观察到的某些改变,或其他的相关信息(如方中组成成分有关毒性的文献),增加相应的观测指标。常规需观察的指标 1 1、一般状况观察、一般状况观察 在试验期间,应观察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腺体分泌、呼吸、粪便、摄食量、体重、给药局部反应。2 2、血液学指标、血液学指标 一般血液
40、学检测指标。至少应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凝血时间等。当发现对造血系统有影响时,应进一步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的检查。3 3、血液生化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 一般血液生化学检测指标 4 4、体温、眼科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检查、体温、眼科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检查 非啮齿类动物还应进行体温、眼科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尿液检查指标 5 5、系统尸解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系统尸解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51 1 系统尸解系统尸解 应对所有动物进行尸解,尸解应全面细致,为组织病理学检查提供参考。52 脏器系数脏器系数 应对脏器进行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53组织病理学检查
41、组织病理学检查 当所用动物为非啮齿类动物时,因动物数较少,应对所有剂量组、所有动物的器官和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当所用动物为啮齿类动物时,应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器官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高剂量组出现组织病理学变化时,更低剂量组也应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定剂量-毒性关系。若在尸检时发现器官和组织有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时,应对此脏器或组织进行详细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制成的制剂所需检查的脏器和组织参考。若为一般的中药复方制剂,所检查的脏器和组织可减少为:心、肝、脾、肺、肾、脑、胃、十二指肠、回肠、结肠、脑垂体、脊髓、胸骨(骨和骨髓)、淋巴结、膀胱、视神经、睾丸(含附睾)、子宫、卵
42、巢、胸腺、肾上腺、甲状腺、前列腺及给药局部组织等。应注意脏器和组织的取材保存,如在高剂量组发现有异常病变时,则可对取材保存的更低剂量组的脏器、组织时进行检查。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器官组织的检查。另外,根据所含中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等不同情况,可能需增加相应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受试物特性和初步试验结果,可能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这均遵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九)观察指标的时间和次数(九)观察指标的时间和次数 应根据试验期限的长短和受试物的特点而确定试验期间观察指标的时间和次数,原则上应尽早、及时发现出现的毒性反应。试验前,啮齿类动物至少应进行适应性观察3-5天,非啮齿类至少应驯
43、养观察1-2周,应对试验动物进行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摄食量和体重检查,非啮齿类动物还至少应进行2次体温、心电图、有关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的检测。试验动物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在长期毒性研究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验期间,一般状况和症状的观察,应每天观察一次,饲料消耗和体重应每周记录一次。大鼠体重应雌雄分开进行计算。试验结束时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当给药期限较长时,应根据受试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中期阶段性的检测。长期毒性研究应在给药结束留存部分动物进行恢复期观察,以了解毒性反应的可逆程度和可能出现的延迟性毒性反应。应根据受试物的代谢动力学特点、靶器官或靶组织的毒性反应和恢复期确定恢复期的长
44、短。恢复期观察期间除不给受试物外,其他观察内容与给药期间相同。在试验期间,对濒死或死亡动物应及时检查并分析原因。(十)结果及分析(十)结果及分析 试验报告应全面客观反映整个试验过程收集的原始资料和信息,应详细描述毒性的主要表现、大体解剖检查和/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等,并说明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如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应指出所用程序名称。结果应以清楚、准确的方式来表示。长期毒性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预测人体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只有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才能够清楚描述动物的毒性反应,并推测其与人体的相关性,因此长期毒性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是长期毒性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分析长期毒性研究结果的目的是
45、判断动物是否发生毒性反应,描述毒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包括毒性发作时间、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可逆性等)和靶器官,确定安全范围,并探讨可能的毒性作用机制。应重视对动物中毒或死亡原因的分析,注意观察毒性反应出现的时间和恢复的时间及动物的死亡时间。应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全面和科学的分析,对在正常范围以外的各实测值应在试验结果中详细列出,对异常数据予以合理的分析。在分析长期毒性研究结果时,应正确理解均值数据和单个数据的意义,综合考虑数据的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正确利用统计学假设检验的结果有助于确定试验结果的生物学意义,但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不一定代表具有生物学意义。在判断生物学意义时应考虑与该实验室的历史数据
46、相比较。根据长期毒性研究结果,分析讨论需在临床、质量可控性研究中注意的问题。长期毒性研究结果还应结合其他相关安全性试验及药/毒代动力学的结果进行分析。(十一)综合评价(十一)综合评价 1应结合其他安全性试验的毒性反应情况,判断毒性反应是否存在种属差异,是否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2应结合临床前药效学试验结果和拟临床适应症,判断有效性与毒性反应的关系,判断药物对正常动物和模型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变是否相同或相似,并注意提示临床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对受试物引起的严重的毒性反应,应尽可能查找产生毒性的原因,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或试验资料,推测可能的毒性成分,提出是否对处方工艺及处方中的某些药材或某些成分需进
47、行特别的控制等。3结合临床主治(适应症),权衡利弊,考虑其开发前景。(十二)其它考虑(十二)其它考虑 某些其他安全性试验项目,如一般药理学研究中的心血管系统等指标的观察、注射给药的局部刺激性的观察、免疫毒理研究、有依赖倾向的受试物的依赖性观察、毒代动力学研究等均可结合长期毒性研究同时进行。在所进行的试验中,尽量获取更多的和所需要的信息。鼓励创新药进行毒代动力学研究。因有些中药已有一定的临床应用经验,对受试物的长期毒性研究可结合以往的临床应用和文献情况及其它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四、不同情况的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四、不同情况的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的一般要求究的一般要求 考虑到中药、天然
48、药物各类药物处方来源、立题依据等的不同,在具体进行试验时可参照以下要求进行。但这些要求仅是一般要求,研制者应遵循新药开发的客观规律,具体试验时应根据受试物自身特点、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考虑需进行哪些研究。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药用物质制成的制剂,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制成的制剂,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制成的制剂,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由中药、天然药物制成的注射剂 以上情况,由于其物质基础较传统中药发生了明显改变,或应用经验较少,为全面考察受试物的长期毒性反应情况,应采用两种动
49、物进行长期毒性研究(建议为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并仔细分析产生毒性反应的原因。2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由中药、天然药物组成的非注射给药的复方制剂 若处方中各味药材均符合法定标准,无毒性药材,无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又未经化学处理(水、乙醇粗提除外),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容量、最大给药浓度)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临床实际用药期为1周以内者,可免做长期毒性试验。临床用药超过一周,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由中药、天然药物组成的非注射给药的复方制剂,可先进行一种动物(啮齿类)的长期毒性试验,当发现明显毒性时,为进一步研究毒性情况,再采用第二种动物(非啮齿类)进行研究。若该类处方中含有毒性药材(见附录IV)、
50、无法定标准药材或有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时,则应进行两种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的长期毒性试验。毒性药材 指导原则中所称毒性药材,系指入国务院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的中药品种。即: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另外,凡在近年来发现的有毒性作用药材(原料)或在复方中含有明显有毒组份的均按毒性药材处理。3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给药途径(不包括由非注射剂改为注射剂)的制剂、不改变给药途径的非注射给药改剂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