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 C 露的形成是傍晚和夜间草木的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太阳升 起后温度升高,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在吸收热量后汽化成水蒸气散去,故B不符合题意;冰雪消融,冰从固态变 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冬天铁丝网的温度非常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 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解题关键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弄清楚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易错警示 雾是液态小水滴,一般我们能看到的都不是水蒸气。一定要看清是雾的形成还是雾的消 失,这两种物态变化刚好是相反的。,2.(2019扬州,4,2分)中国诗词大会深会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
2、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出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答案 C “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C项正确。“雪”是固体,是空气中水蒸气遇 冷凝华形成的,“霜”与“雪”类似,也是凝华,不是凝固,“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B、D错误。,3.(2019连云港,7,2分)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凝华现象 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衣柜里樟脑丸的不断减少是升华现象 D.潮湿
3、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变慢,答案 C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樟脑丸变小属于 升华正确,故C正确;空气流动速度大,蒸发快,故D错误。,规律总结 按固、液、气顺序,物态变化命名规律是:相邻状态变化为“化”;相隔状态变化为“华”。 (“凝固”除外),4.(2019泰州,23,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樟脑丸逐渐消失熔化 B.铁水浇铸铁铸件凝华 C.擦酒精解暑降温汽化 D.秋末屋顶上结霜升华,答案 C 樟脑丸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铁水浇铸铁铸件,液态的铁水变成固态的铸件是凝固现 象,故B错误;擦酒精解暑降温,液态的
4、酒精变成了气态的酒精气体,是汽化现象,故C正确;秋末屋顶上结的霜 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解题关键 明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根据变化前后的状态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5.(2019淮安,3,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答案 D 露的形成是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植物上,属于液化,故D正确;冰凌的消 融属于熔化,故A错误;霜的形成属于凝华,故B错误;冰冻的衣服晾干属于升华,故C错误。,6.(2019盐城,2,2分)夏天,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的饮料瓶在空气中会“冒汗”,形成“汗”的物态变化是 (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答案 A 饮料瓶
5、温度低于室温,房间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瓶子外壁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表面。 故选A。,7.(2019无锡,9,2分)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 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 ) ( )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答案 A 升华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放冰水混合物和常温的空气中,温度低,不能观察到升华现象;放在酒精 灯的外焰上加热有可能先熔化,再汽化产生碘蒸气;放在开水中,达不到碘的熔点,排除了先熔化后汽化的可 能性,只能是碘升华变成了碘蒸气
6、。,8.(2019南京,5,2分)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 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 和113.5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 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答案 B 试管中的冰和碘锤中的碘都是由水进行加热的。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高于冰的熔 点0 ,低于碘的熔点113.5 ,故冰可以熔化,碘不可能熔化,所以(1)说法错误。冰熔化需要吸热,碘升华也 需要吸热,所以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
7、需要吸收热量,(2)说法正确。故选B。,解题关键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热。,9.(2019宿迁,2,2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 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滕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答案 D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 成的,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露是空气
8、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10.(2019南京,14,3分)如图为一辆正在匀速行驶喷射水雾的环保车,它的动能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水雾喷出后一会儿就消失了,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需要 热。,答案 减小 汽化 吸,解析 匀速行驶喷射水雾的环保车,速度不变,质量减小,故它的动能减小;水雾消失说明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这个过程叫做汽化,汽化需要吸热。,11.(2019连云港,11,2分)质量相同的0 冰比0 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 (选填
9、“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答案 熔化 保持不变,解析 0 的冰变成0 的水是冰熔化过程,冰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继续吸热。,知识归纳 内能是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与温度相关,分子势能与分子间隙(物质状态)相 关。,12.(2019无锡,13,2分)云是由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等组成,其中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高 空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中水蒸气要 热。,答案 液化 放,解析 云中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过程要放热。,方法技巧 变化前是气态,变化后液态。可以判断是气态变成液态,故为液化,故要放热。,13.(2019淮
10、安,22,6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沸点是 ,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水的温度 。,(3)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丙中 (选填“A”或“B”)。 (4)实验中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 法 。,答案 (1)B (2)99 不变 (3)A (4)热传递 减少水量 (1)先放置酒精灯,点燃后,固定B,使之可以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最后固定A,使温度计液泡恰好浸没于液体中 又不触碰容器壁。 (2)温度计分度值为1 ,图中读
11、数为99 。 (3)水沸腾特点:温度不变,气泡变大,持续吸热,声音变小,表面出现大量水蒸气。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热传递,实验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缩短水沸腾时间办 法有减少水量、提高初温等。,深度剖析 水沸腾前,温度占主导因素,下方温度较高,热胀冷缩,气泡体积较大,所以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 水沸腾时,上下温度一致,压强占主导因素,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气泡越小,所以沸腾时气泡由小变 大。,常见题型 水沸腾实验中常见问题包括仪器选择、仪器读数、组装装置注意事项、沸腾特点、数据处 理、表格图像结合、沸腾条件等。,考点二 物质结构,1.(2019苏州,6,2分)关于
12、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绕太阳运行,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答案 C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绕太阳公转,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但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 误;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B错误;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 间有间隙,故C正确;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D错误。,易错警示 同学们都记得著名的“日心说”,会误以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原子内部的确包含
13、中子和质子,但 是中子和质子仅组成原子核而不是原子。,2.(2019南京,7,2分)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B.杨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C.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D.“地心说”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答案 C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排斥力,故A错误;杨絮不是分子,杨絮漫天飞舞是在气 流即风作用下的运动,因此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电子的直径小于10-15 m,原 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一般为10-15 m,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为10-10 m,故C正确
14、;“地心说”提出地球是宇宙的 中心,“日心说”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故选C。,3.(2019无锡,7,2分)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答案 B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排斥力,故A错误;两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吸引力,故B正确;闻到香味是菜肴中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酒精 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D错误。,4.(2019盐城,9,2分)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了,这一现象中
15、 ( ) 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 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 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答案 C 组成物质的一切分子都在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是物质间彼此进入对方的过程,故C 正确。,5.(2019泰州,25,2分)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创造了电荷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C.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答案 D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
16、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宇宙中的恒星也在不停地运动着,故B 错误; 海绵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海绵中的空隙被压缩了而不是分子间的空隙被压缩了,故C错误; 两个表面光 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分子间的吸引力起到了主导作用,因此它们可以较为牢固地粘在一起,故D正确。,6.(2019南京,15,3分)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越梳头发越蓬松,同时梳子还能吸引碎纸屑。前 者是因为头发带 (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后者是因为带电体有 的 性质。,答案 同 排斥 吸引轻小物体,解析 用塑料梳子梳头,梳子和头发摩擦后,梳子带上一种电荷,成为了带电体,带电体具有能够吸引轻小物 体的性质
17、,故梳子能吸引碎纸屑。与此同时,头发带上了另一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发现越梳头发 越蓬松。,解题关键 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会同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B组 20152018年江苏省中考题组,考点一 物态变化,1.(2018南京,4,2分)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液化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 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汽化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升华,答案 D 杯中冰块体积变小,冰变成了水,属于熔化,不是液化,故A选项错误;冰花是房间内温暖的水蒸气 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而成的,不是凝固,故B选项错误;“白气”是水蒸气遇
18、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C 选项错误;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D选项正确。,2.(2018无锡,4,2分)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答案 D 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并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故A、C说法正确; 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故B说法正确;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没有固 定的熔点,说明烛蜡是非晶体,D说法错误。,3.(20
19、18扬州,7,2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4 min甲比乙吸热多 B.48 min甲不吸热 C.010 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 D.010 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答案 C 相同热源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受热物体吸热也相同,在此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不断增 加,但温度却不一定升高。结合题图可知只有C选项正确。,易错警示 有学生会错认为物体只要吸热就会升温。注意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知识归纳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在于熔化时温度是否不变。,4.(2018盐城,8,2分)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 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 B
20、.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答案 D 人从水中出来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所以人感觉冷,故A不符合题意;冰逐渐消融是熔化现象,熔 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樟脑丸变小是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这个过程需要吸热,故C不符合题 意;鸡蛋上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符合题意。,方法技巧 判断是何种物态变化,关键要弄清变化前后的状态分别是什么。,5.(2018淮安,4,2分)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
21、凛冽湖水结冰,答案 C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土地干涸是水蒸发造成的,属于汽化现象;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 成的;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选C。,6.(2017南京,4,2分)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 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答案 C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a处离壶嘴远,温度低,水蒸气更容易液化,a处“白 气”更浓。,7.(2017无锡,6,2分)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22、A.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 B.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 C.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 D.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答案 D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吸热,但温度一直保持不变。,8.(2017扬州,4,2分)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答案 A 冷饮与手之间有一层水膜,由于温度很低而凝固,所以“粘”手,A正确;B项是凝华现象;C项中的 “白气”是液化现象;
23、D项是熔化吸热。,9.(2016连云港,3,2分)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答案 D 霜的形成是一种凝华现象,故A错误;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衣柜中的 樟脑丸逐渐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 珠”形成的,故D正确。,10.(2015南京,3,2分)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答案 A 冬天哈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发生液化(放热)变成的
24、小水滴;冰凌消融是熔化(吸热)过程;夏天 湿衣服晒干是汽化(吸热)过程;樟脑球变小属于升华(吸热)现象。故选A。,11.(2018无锡,15,2分)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在牛奶、奶油等冰激凌原料上涂上液态氮, 它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牛奶、奶油 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液氮冰激凌”。,答案 汽化 吸收,解析 液态氮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12.(2018扬州,14,3分)正在建设的扬州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全长约16 km,设计速度为80 km/h,全程不设置红 绿灯,正常情况下,最少需要 h就能行驶完全程。而实际由
25、于天气的原因,我们要减速慢行:秋天由于 (填物态变化)形成雾会影响视线;寒冬的早晨,由于 (填物态变化)会结霜,造成路面湿滑。,答案 0.2 液化 凝华,解析 t= = =0.2 h。秋天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雾;冬天 气温低于0 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霜。,13.(2017盐城,13,3分)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 态,此过程中物质 (吸收/不吸收)热量。,答案 晶体 液 吸收,解析 熔化时温度不变,故为晶体;后来温度升高,说明已经熔化完了,变成液态;熔化需要吸
26、热。,14.(2018苏州,27,5分)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 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 。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其中第3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 为 。,(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 沸腾。 (4)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小明回家后发现妈妈正在炖汤,汤沸腾后妈妈将火调小,汤仍在沸腾。小明又把火调得更小,这时虽还在 加热,汤却不沸腾了。你觉得不沸腾的原因是 。,答案 (1)能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
27、)92 (3)正在 (4)如图(45 min直接画曲线也对) (5)相同时间内吸热小于或等于散热(无相同时间也得分),解析 (1)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保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从而确定铁圈的高度,放 好石棉网。 (2)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示数为92 。 (3)由图乙可知,气泡越往上越大,说明水正在沸腾。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题图丙中画出图线。 (5)当汤沸腾后将火调小,若相同时间内汤吸收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就不能沸腾。,15.(2017南京,21,5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
28、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 (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 ;(b)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 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案 (1)-6 (2)时间/min 状态 (3)吸热,温度不变,解析 (1)由题图可知,温度计示数为-6 ; (2)本实验要观察冰的温度和状态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a)和(b)处应分别填写“时间/min”和“状 态”; (3)熔化和沸腾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思路分析 温度计读数时首先要认清其分度值,找
29、到0 位置,在0 上方温度高于0 ,在下方低于0 ;找 准晶体熔化和水沸腾的共同点:吸热和温度不变。,知识拓展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熔(沸)点;继续吸热。,考点二 物质结构,1.(2018南京,5,2分)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B.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 D.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答案 C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故A选项错误;面包内部有大量空隙,面包被捏扁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 隙,故B选项错误;闻到香气是因为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故
30、C选项正确;分子的 尺度大于原子核的尺度,故D选项错误。,2.(2018宿迁,4,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答案 D 海绵本身内部有大量的空隙,容易被压缩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A错误;灰尘飞舞属于宏观物 体的机械运动,故B错误;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太阳系的中心,故C错误;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 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D正确。,3.(2018泰州,25,2分)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固体
31、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原子核带负电,电子带正电 C.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固定不动,答案 C 所有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故B错;汤姆生发 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故C正确;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且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中,故D错。,4.(2018淮安,3,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是 ( ),5.(2017苏州,4,2分)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可以产生电子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C.光年是长度单位 D.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答案 C 摩擦起电是电
32、子的转移,没有产生电子,故A错误;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B错误;光年 是光在1年内通过的距离,故C正确;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故D错误。,易错警示 认为“光年”是时间的单位。,6.(2017无锡,3,2分)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个现象说明 ( ) A.分子非常小 B.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是可分的 D.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答案 D 闻到阵阵花香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处在无规则的运动中。,7.(2017淮安,2,2分)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 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 A.分
33、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答案 A 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从而使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会粘在一起。,8.(2016镇江,10,2分)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 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 A.小球A带正电 B.小球B带正电 C.小球B可能不带电 D.小球A可能不带电,答案 D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C带负电,C吸A,A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 正电;A、B相吸,有可能带异种电荷,也有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C排斥B,B肯定带负电,故A、B、C错 误
34、,D正确。,9.(2016苏州,9,2分)某些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可以通过相关可感知的现象推测得到,这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 一种方法。下列根据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 )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推测出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存在引力 C.汤姆生发现电子推测出原子是可分的 D.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时示数会增大推测出该区域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答案 B 打开醋瓶闻到酸味,说明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A项正确;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 间有间隙,B项错误;汤姆生发现的电子是从原子中出来的,推测出原子是有结构的,原子是可再分的,C项正 确;温度
35、计放在色散光带的红光外侧示数会增大,说明该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可以向温度计传递能量,这 种光叫红外线,D项正确。故选择B。,10.(2018苏州,14,2分)人类通过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认识到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 组 成。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过程中,毛皮 电子,使橡胶棒带负电。,答案 原子核 失去,解析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做高速旋转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当用毛皮摩擦橡胶棒 时,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等量正电。,知识拓展 两个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得失电子数目相等,故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等量的异 种电荷。,易错警示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失去电子,与其他物
36、质组成的物体摩擦时不一定失去电子。,11.(2018无锡,13,2分)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 ,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 中。,答案 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解析 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到对方分子间隙 中。,12.(2018扬州,13,3分)2018年2月1日起,扬州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禁令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拥 护,这是因为燃放时,会引起周围空气 而产生噪声;同时由于分子在 ,使人们闻到浓烈 的火药味;不仅如此,还会增加PM2.5等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 (毫米/微米)的颗
37、 粒物。,答案 振动 无规则运动 微米,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闻到浓烈的火药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PM2.5是 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 m的微粒。,13.(2018连云港,13,2分)大量实验表明,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 种,同种电荷相互 。,答案 两(2) 排斥,解析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4.(2017南京,13,3分)“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 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为10-10 m,合
38、nm。,答案 做无规则运动 吸引力 0.1,解析 粽叶中的香味向空气中扩散,是因为香味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光滑的两个铅块相互紧压会粘 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吸引力;10-10 m=10-10109 nm=0.1 nm。,C组 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 物态变化,1.(2019山东潍坊,4,2分)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气”,“白气”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 是 ( ) A.汽化 B.升华 C.凝华 D.液化,答案 D 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液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 选D。,2.(2019广州,7,3分)在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此温度计
39、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 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 况 ( ),答案 A 温度计内的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当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内的液体温度会迅速 下降到0 ,在冰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在0 ,所以液体的体积会先变小,然后不变;冰完全熔化后,水的温度 会逐渐上升,最终水的温度等于环境的温度,所以温度计内的液体体积会逐渐变大,最后保持在一个稳定的 值。,审题技巧 对图像题一定要先看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然后分析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 中纵轴为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横轴为时间。液体的体积可以结合液体
40、热胀冷缩的特性分析,故需分析液 体温度的变化。,解题关键 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在恒温环境中会持续吸热熔化,但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至熔化结束, 全部变成水后,继续吸热,水的温度就会上升,直至等于环境的温度。,3.(2019河北,18,2分)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答案 B 蜡属于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干冰是固体,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热 量,可以使食物降温
41、,故B正确;雾凇是固体,由水蒸气凝华形成,故C错误;水滴吸热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 象,故D错误。,知识拓展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白色,半透明,外观像冰。在常温常压下不经熔化可直接变成气体,即发 生升华现象,这个过程要吸收外界大量热量。所以常用作冷冻剂,也用于人工降雨。,4.(2018泰州,23,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 A.初夏早晨,小草上结出的露珠 B.隆冬时节,飘落的白雪 C.深秋早晨,枫叶上蒙上的白霜 D.初春,河面上的冰慢慢消融,答案 D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白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形成小冰晶,或液化形成小水珠再凝固
42、成小冰晶,从高空降落形成的,凝华、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冰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D符合 题意。,5.(2017苏州,2,2分)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 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 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答案 A 湿头发变干是汽化;白雾的产生是液化;冰冻衣服变干属于升华;“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小水珠。,易错警示 认为“白气”是水蒸气。,解题关键 在判断是何种物态变化时,必须弄清变化前后的状态。,6.(2017宿迁,7,2分)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
43、,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 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答案 B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大量小水珠,“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都要放热,故 选B。,知识拓展 “白气”和“白霜”的区别:它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前者是液态悬浮 于空中,而后者是固态,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凝华形成的。,易错警示 “白气”不是气态,小水珠,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7.(2016天津,3,3分)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
4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答案 B 由题图和晶体熔化特点可知,该物质为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即熔点为80 ,从第5 min开始熔化,第 15 min熔化结束,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状态,故本题应选择B。,8.(2019广东,12,3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 (选填“甲”或“乙”) 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答案 热胀冷缩 乙 可以,解析 甲为实验室用温度计,而乙为体温计。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两种温
45、度计在构 造上有明显不同,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缩口,因此液体不易流动,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解题思路 该题可以从温度计的构造上分析,也可以直接由量程分析两种温度计的类型。温度计不同的构 造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甩动,而实验用室温度计则不用。,9.(2019内蒙古包头,8,4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烧瓶中加入200 g水,加热并从90 开 始记录温度,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数据记录表格如下:,(1)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 (2)水沸腾时,瓶口不断冒出“白气”,该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3)若不考虑水的质量损失,从
46、开始记录温度到水刚沸腾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103 J/ (kg)。 (4)完成实验后,移走酒精灯,当水停止沸腾时,用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住烧瓶口,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 如图乙所示,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 。,答案 (1)保持不变 (2)液化 (3)6.72103 (4)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解析 (1)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2)“白气”是液态的水,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3)水吸收的 热量Q吸=c水mt=4.2103 J/(kg)0.2 kg(98-90)=6 720 J;(4)抽出烧瓶中的气体,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 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47、。,10.(2019广州,2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温度计示数减小。用扇子扇表面干 燥的温度计,温度计示数不变。 根据以上信息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酒精汽化(蒸发)吸收热量。,解析 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温度计示数不变,说明扇扇子并不能降低温度;但扇涂有酒精的温度计,温度 计示数减小,说明酒精汽化可以吸热,导致温度计的示数减小。,11.(2019新疆,18,6分)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地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其体积 (填“增 大”或“减小”)。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若烧
48、杯中水的质量为0.5 kg,水沸腾前1 min内吸收的热 量为 J。,答案 98 增大 2.1103,解析 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加热到第4 min、5 min、6 min时,水的温度为98 且保持不变,所以当地 水的沸点为98 。 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水沸腾前1 min内,水吸收的热量:Q=cmt=4.2103 J/(kg)0.5 kg(98 -97 )=2.1103 J。,12.(2019湖北武汉,23,4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 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 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2)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 蒸气 ,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