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让历史课有“历史味”心得体会这篇文章是赵亚夫老师和张汉林老师在一起听了几节“同课异构”初中历史课后的一次座谈。首先,这个文章的标题就深深吸引了我。老百姓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菜肴做得再好,“味”不佳,一样不好吃。同理,历史课也是这样,教学设计再怎么精彩,没了历史课堂自身的味道,也不能成为一节好的历史课。赵老师认为,让历史课堂有“历史味”,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尊重学生;教育原理和学科课程相结合;教学要遵循教科书逻辑、历史逻辑、学生逻辑;充分解放教师的自主性,鼓励有个性教学。那什么是尊重学生呢?关键是怎么看教育、看学生。首先,不要把农村学生划到另类去;其次,注重探索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最后,
2、从历史回归现实。比如说,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时,要提出基于学生学习的历史问题,要有历史思考。而不是,机械的合作学习,搞形式,要注重学生间的“真动”,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新课程涉及儿童的权利,那如何在历史课上体现出这些呢?赵老师指出:第一,要突出历史的学科性,教育原理要和学科课程相结合;第二,就是做实专业基础,夯实学科常识性东西;最后,还要注重拓宽历史学科视野。他认为,后两点是实现第一点的基础。历史课的第一性是人文性,批判性思考的人文性,历史教育属于公民教育,这是历史教育近代化的传统,坚守这个传统,历史课才有个性,才有价值。历史是属于文科,学文科,要培养人文情怀、独立精神和批
3、判性思考的能力。意义中的文科,是含有精神解放、思想内涵的文科,教育原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要靠学科本身来解决。“历史有效教学原动力不在教育学和心理学,而在历史学。”大部分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无聊,没有兴趣。赵老师认为,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学习历史课应该是这样的:与学习视野相关的部分,要“求是”;与历史知识相关的史实部分,要“求实”;与学习思考相关的史料部分,要“求真”。教师上课,不能单单思考要用什么方法上课,而要认真思考讲的课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即学生能够得到什么。历史教学,不能仅着眼于教师如何教,更要注重学生在这堂课学习中收获什么。有的初中教师认为,初中历史的内容少,要增加东西。他认为,有这类想法的老
4、师是因为这三点原因:第一,只关注知识,没有看到教育。有的教师认为,将这节课知识讲完,就是完成了本节课任务。其实不然,学习历史,不仅仅要学习历史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第二,过于关注历史教育之外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过于注重外在形式,而失去了历史课本身的意义;第三,太低估学生的能力,不了解学生经验。教师在备课时,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备学生,要清晰地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不明白不清楚的知识,以及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这都是需要教师备课时注意的地方。因此,他主张“内逻辑”:简洁、生成、有意义。研读课标、精解课题,这是简洁;针对不同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这是生成;赋予学生课题一个有价值的认识,是有意义。历史课只需要把事实搞清楚,不需要生拉硬扯现实意义。如何使历史教学意义化?先是“给”,给老师应有的资料,给老师适用的教学思路;教师也要注重自己提高资料和信息水平。这其中必须要受到保障的条件,包括:教科书多元化、切实注重文科教育,以及充分解放教师的自主性,鼓励有个性教学。通过学习赵老师的教学建议,我认识到历史教师讲好一堂历史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我们还没有走出校园,成为一名真正的历史教师,在学习的阶段,要多学习、多练习,为自己以后讲好每一堂历史课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