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管理学1 目目 录录安全行为基本理论安全行为基本理论7.1 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7.2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7.4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7.3安全管理学2 7.1 7.1 安全行为基本理论安全行为基本理论 7.1.1 7.1.1 行为的概念与特征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1)行为的概念)行为的概念 人的人的行为行为泛指人外观的活动、动作、运动、泛指人外观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反应或行动。早期行为注意心理学早期行为注意心理学 认为认为行为是由刺激所引起的外部可观察到的行为是由刺激所引起的外部可观察到的反应(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
2、可简单归结反应(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可简单归结为为如下如下所示的模式:所示的模式:刺激(刺激(S S)反应(反应(R R)安全管理学3梅耶有如下观点:梅耶有如下观点:v 刺激和情境,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在生产环境中,诸如光线、声音、温度等,以及班组同事或管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等,都可以形成刺激,继而被人感知,便成了情境。v 有机体指个体由于遗传和后天条件获得的个体独特性、个性发展的成熟度、学习过的技术和知识、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等。v 行为或反应包括身体的运动、语言、表情、情绪、思考等。v 行为完成包括改变情境、生存活动、逃避危险、灾害及他人的攻击等。安全管理学4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德国心理
3、学家勒温(K.LewinK.Lewin)引入引入“个体个体”的变量,提出了人行为的基本的变量,提出了人行为的基本原理表达式,见原理表达式,见下下式式:B=f(PE)=f(LSP)式中,式中,B人的行为;人的行为;P个人的内在心理因素;个人的内在心理因素;E环境的影响(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社会)该式该式表述了人的行为(表述了人的行为(B B)是个人)是个人的的内在心理内在心理因素(因素(P P)与环境的影响()与环境的影响(E E)相互作用所发生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函数或结果。这里的函数或结果。这里的“个人个人”和和“环境环境”不是互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相独立的,而
4、是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安全管理学5需要动机被激励状态行为目标(需要满足)激励状态解除新的需要根据勒温的学说根据勒温的学说可得可得“需要需要动机动机行为行为”:根据上述观点,可见行为的实质就是人对环境(自根据上述观点,可见行为的实质就是人对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外在可观察到的反应,是人类内在然环境、社会环境)外在可观察到的反应,是人类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心理活动的反映。安全管理学6 2)行为的特征)行为的特征 行为的特征行为的特征自发的行为自发的行为可改变的行为可改变的行为 有原因的行为有原因的行为 有目的的行为有目的的行为 持久性的行为持久性的行为 安全管理学7 3)行为的种类)行为的种类
5、 行为的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方面对其分类v 按行为主体的不同划分 v 按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划分个人行为团体行为管理行为文化行为社会行为政治行为安全管理学8 7.1.27.1.2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共同特征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共同特征 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躲避行为躲避行为从众行为从众行为捷径反应捷径反应侧重行为侧重行为人的空间行为人的空间行为共同共同特征特征安全管理学9 7.1.27.1.2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共同特征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共同特征 1)人的空间行为)人的空间行为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有“个人空间”的行为特征,这个空间是以自己为中心,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当此空间受到侵犯时,会有回避、尴尬、狼狈等反应
6、,有时会引起不快、口角和争斗。安全管理学10 7.1.27.1.2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共同特征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共同特征与与“个人空间个人空间”有关的距离有以下四种有关的距离有以下四种:亲亲密距密距离离:个人个人距距离离:社社会距会距离离:公公众距众距离离:接近状态正常状态(15-45cm)接近状态(45-75cm)正常状态(75-100cm)接近状态(120-210cm)正常状态(210-360cm)接近状态(120-210cm)正常状态(210-360cm)安全管理学11 7.1.27.1.2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共同特征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共同特征 2)侧)侧重重行为行为 有学者认为,人的大脑由左右两个
7、半球构成,因为大多数人的优势半球为左半球,人的选择行为具有偏向性。日本应用心理学家藤泽伸介在一个建筑物的T形楼梯(左右楼梯距离相等,都能到达同一地点)观察,发现上楼梯的人,左转弯者占66%,向右转弯者只占34%。3 3)捷径反捷径反应应 为了少消耗能量又能取得最大效果而采用最短距离的行为。例如伸手取物,往往是直线伸向物品,穿越空地往往走对角线等。安全管理学12 7.1.27.1.2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共同特征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共同特征 4)躲避行为)躲避行为 当发生灾害和事故时,人们都有一些共同的避难行即躲避行为。5 5)从众行)从众行为为 人遇到突发事件时,许多人往往难以判断事态和采取行动。因而使
8、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周围相同遭遇者保持一致,这种随大流的行为称为从众行为或同步行为。6 6)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 靠姿势及表情而不用语言传递信息(意愿)的行为称为非语言交流(也称体态交流)。安全管理学13 7.1.37.1.3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科学u 安全行为科学的定义安全行为科学的定义 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工效学、管理学、人机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学科基础之上,是分析、认识、研究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及模式,掌握人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的规律的应用性学科。安全管理学14 7.1.37.1.3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科学u 安全行为科安全行为科学的目的学的目的 控制人的
9、不安全行为激励人的安全行为 安全管理学15 7.1.37.1.3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科学u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安全行为 群体安全行为 领导安全行为 1)个体安全行为)个体安全行为 要研究个体的安全行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包括个体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倾向性和差异性。安全管理学16 7.1.37.1.3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科学2)群体行为安全)群体行为安全 群体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各成员相互依赖,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
10、方;各成员间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各成员有“我们同属于一群”的感受,即彼此间有共同的目标或需要的联合体。3 3)领导安全行为)领导安全行为 管理心理学家认为,领导是一种行为与影响力,不是指个人的职位,而是指影响和引导他人或集体在一定条件下向组织目标迈进的行动过程。安全管理学17 7.1.37.1.3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科学u安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原则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联系性原则 安全管理学18 7.1.37.1.3安全行为科学安全行为科学u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 人的安全行为规律的分析与认识 安全需要对安全行为的作用 劳动过程中安全意识的
11、规律 个体差异与安全行为 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分析 挫折、态度、群体与领导行为 注意在安全中的作用 安全行为的激励 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 安全管理学19 7.2 7.2 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1情绪心理的状态 从安全行为的角度看: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思维与动作较快;处于抑制状态时,思维与动作显得迟缓;处于强化阶段时,往往有反常的举动。7.2.1 7.2.1 影响人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影响人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安全管理学20 7.2 7.2 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2气质人固有的心理特征 多血质(活泼型)胆汁质(战斗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在客观
12、上,多数人属于各种类型之间的混合型。人的气质对人的安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使每个人都有好不同的特点以及各自安全工作的适宜性。安全管理学21 7.2 7.2 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3性格人习惯性的处事的态度体系 情绪型 意志型 理智型 性格较稳定,不能用一时的、偶然的冲动作为衡量人的性格特征的根据。良好的性格并不完全是天生的,经历、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因素对性格的形成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安全管理学22 7.2 7.2 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4 能力心理背景及基础心理能力 心理能力就是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一般认为,在心理能力中包括7个维度,即算术、言语理解、
13、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觉以及记忆力。安全管理学23 7.2 7.2 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体质能力类 型定 义力量因素动态力量 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或持续运用肌肉力量的能力躯干力量 运用躯干肌肉(尤其是腹部肌肉)以达到一定肌肉强度的能力静态力量 产生阻止外部物体的能力爆发力在一项或一系列爆发活动中产生最大能量的能力灵活性因素广度灵活性尽可能远地移动躯干和背部肌肉的能力动态灵活性进行快速、重复的关节活动的能力其他因素躯体协调性躯体不同部分进行同时活动时相互协调的能力平衡性受到外力威胁时,依然保持躯体平衡的能力耐力当需要延长努力时间时,保持最高持续性的能力安全管理学2
14、4 7.2 7.2 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情商(新型的能力)这种能力如下所表述:第一,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的能力;第二,情绪对思维的引导和促进能力;第三,对情绪理解、感悟的能力;第四,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安全管理学251社会知觉心理对社会外界事物的认知 特征:知觉偏差的客观性 分类:1)个人知觉(主要是对他人外部行为表现的知觉,认识他人的动机、感情、意图等内在心理活动。)2)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3)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指一个人对自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概括认识。)7.2.2 7.2.2 影响人安全行为的影响人安全行为的社会社会
15、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安全管理学262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它决定着个人对人和事的接近或回避、喜爱或厌恶、积极或消极。因此,要人具有合理的安全行为,首先需要有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7.2.2 7.2.2 影响人安全行为的影响人安全行为的社会社会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安全管理学27 7.2.2 7.2.2 影响人安全行为的影响人安全行为的社会社会心理因素心理因素3角色角色心理作用 特征:角色行为期望;多角色性对行为的影响;注意:角色行为混乱与交叉的控制。安全管理学28 7.2.3 7.2.3 影响人安全行为的影响人安全行为的社会社会因素因素1社会舆论又称公众意见,它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共同关心的
16、事情,用富于情感色彩的语言所表达的态度、意见的集合2社会风俗传统因素风俗是指一定地区内社会多数成员比较一致的行为趋向。安全管理学29 7.2.47.2.4环境、物的状况对人安全行为的影响环境、物的状况对人安全行为的影响环境差人的心理受不良刺激扰乱人的行动产生不安全行为物设置不当影响人的操作扰乱人的行动产生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学30 7.3 7.3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人人员员不不安安全全行行为为控控制制方方法法安全行为能力测试安全行为能力测试安全文化宣传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行为安全观察行为安全观察标准作业程序标准作业程序安全警示标志
17、安全警示标志安全管理学31 7.3 7.3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1安全行为能力测试 安全行为能力一般从员工的生理机能、心理机能以及业务素质等层面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测量。心理机能指标、业务素质指标以及管理因素指标等量表或自编量表的方法测量生理机能指标可采用实验测量,借助于实验仪器进行测量分析安全管理学32 7.3 7.3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2安全文化宣传 安全文化宣传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事故案例学习、安全文化图片展、漫画展、安全员工评选、领导及员工安全承诺等。安全管理学33 7.3 7.3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人员不安全行
18、为控制方法3安全知识培训 岗位安全知识(风险管理卡)个体自学视频教学单位讲学系统帮学定期笔考员工自考随机抽考知识竞赛领导巡考岗位安全知识考核达标企业员工安全知识管理奖惩办法安全管理学34 7.3 7.3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4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意识,就是员工在安全活动中的态度,是人们关于安全生产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素质的总和,是安全生产重要性在人们头脑中所反映的程度。安全管理学35 7.3 7.3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5行为安全观察 行为观察法有工作准备、观察、沟通、记录准备、观察、沟通、记录反馈反馈四个步骤。常见的安全行为观察方法有:B-s
19、afe方法、CarePlus方法、TOFS(time out of safety)方法ASA(advanced safety observation)方法、STOP(safety training observation program)方法等。安全管理学36 7.3 7.3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6 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具有以下一些内在的特征:SOP是一种程序。是流程下面某个程序中的控制点如何来规范的程序;SOP是一种作业程序。SOP是一种操作层面的程序,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可操作的;SOP是一种标准的作业程序,是
20、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优化的操作程序设计;SOP不是单个的,是一个体系。安全管理学37 7.3 7.3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7 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警示标志是指提醒人们注意的各种标牌、文字、符号以及灯光等,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图像符号等组成。常见的安全警示标志有禁止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警告标志等几种形式。38 7.4 7.4 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v工种和岗位的合理安排v职业咨询v控制认知技巧v管理上用激励理论v班组建设:气质、性格互补;价值观结构v事故心理指数测试 7.4.1 7.4.1 在安全管理中运用安全行为科学在安全管理
21、中运用安全行为科学39 7.4 7.4 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7.4.2 7.4.2 用安全行为科学原理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用安全行为科学原理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 事故原因分析:心理的原因 生理的原因 主观的原因 客观的原因40 7.4 7.4 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 事故责任分析:动机与行为的关系1)同一动机可引起不同的行为。同一动机可引起不同的行为。例如,想尽快完成生产任务,这种动机可表现为努力工作,提高效率;也可能出现盲干违章,不顾操作规程等等。2)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例如“三违”这类不良行为,有的是有意为之,明知顾范;也有是无意失
22、误的情况;3)合理的动机也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合理的动机也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例 如要提高工效,可能会忽视了劳逸结合,造成疲劳工作,从而导致事故。417.4 7.4 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7.4.3 7.4.3 在安全宣传教育中运用安全行为科学在安全宣传教育中运用安全行为科学v 入厂教育的第一印象作用v 宣传中的认知偏差控制v 安全教育时的思维科学427.4 7.4 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7.4.4 7.4.4 用安全行为科学指导安全文化建设用安全行为科学指导安全文化建设v 提高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v 人的行为表现出动态性和可塑性v 安全文化活动需
23、要定期与非定期相结合进行437.4 7.4 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7.4.5 7.4.5 塑造安全监管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安全监管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v安全监管人员应当具有工作所必需的道德品质v安全监管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447.4 7.4 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7.4.67.4.6为环境和设备设施的安全设计提供依据为环境和设备设施的安全设计提供依据v环境变化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v设备设施的运行失常及布置不当,会影响人的识别与操作,造成混乱和差错,甚至导致事故45 思考题思考题v1.安全行为管理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哪些?v2.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安全生产有何意义?v3.安全行为科学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v4.常见的安全行为控制方法有哪些?制作人:惠璐(第二版制作人:惠璐(第二版 2016.8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