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563760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PPTX 页数:136 大小:89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三讲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 2019年广东高考考试大纲对这一考点的说明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主要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词类活用。现代汉语中一般没有词类的临时活用,因此,词类活用也是古代汉语特有的。文言句式自2019年被纳入考试范围后,近年高考语文卷中,单独设题目直接考查的就有广东、浙江、江西等,而大部分省市则是在实词、虚词和文言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考查。从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看,对文言句式考查逐步常态化。对句式的直接考查,即单独设题的考查方式在新课程高考中不断增强,但从命题的技术层面来说,大部分考查仍然还是将把对句式的考查隐性融合在实词、虚词意义

2、的判断中,尤其在文言翻译中。在近三年的高考中的主观翻译题覆盖了本考点的全部句式类型,值得关注。一、(2019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

3、溃,遂平江州。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访练兵简卒欲宣力

4、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解析:全国各地高考卷中,直接考查句式的并不多见。或许这与前几年的考试说明把句式列于非考查范围有直接关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心知肚明,如果能熟练地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及用法,对于疏通文意将有着巨大帮助。广东在这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题干指令是找出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学生首先必须明白,这考查的是宾语前置的第二种情况

5、: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必须是否定句;其二,作宾语的必须是代词。A项是最具干扰性的,语言形式上完全符合。此时就须从意义上进行分辨。A项意思是,周访被授予郎中、上甲令等官职,但他都没有去官府(就职)。显然,这里的“之”作动词“到”“往”讲,这个义项也是“之”的常见义项之一。如逍遥游中“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之”就是“到”。B项的语意为,周访亲自到皇帝那里自首,皇帝没有怪罪他。是典型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C项的“之”满足了其中一个条件,是代词,但不处于否定句中,而处于正常的宾语位置上,代指杜弘的军队。D项是宾语前置句,但不处于否定句中。“访何功之有”是疑

6、问句的特例之一反问句。那么,它是否属于第一种情况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疑问句宾语前置也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处于疑问句中;其二,作宾语的必须是疑问代词。这里满足了第一个条件,但作宾语的不是“何”(疑问代词),而是“何功”(什么功劳)。因此,这里只能看作是“之”字提宾。全句语意是,将士们奋勇争先,不怕牺牲,我有什么功劳呢?答案:B周访字士达,本来是汝南郡安城县人。他的祖辈在汉朝末年因躲避战乱逃到江南,到周访时已是第四代了。吴国平定后,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定居下来。周访年轻时沉着刚毅,谦和并能辞让,做事果断,周济穷困赈救不足,家中没有富余的钱财。在县里担任功曹,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

7、职,与他结为朋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周访被官府考察后举荐为孝廉,被授予郎中、上甲令的官职,但他都没有赴任。等到元帝渡过长江,命他参与镇东军事。【参考译文】当时有一个和周访同姓名的人,因犯罪被判处死刑,差吏误抓周访,周访奋力打退来抓捕的人,几十个人都四散逃跑了,自己便来投奔皇帝,皇帝没有加罪他。不久授予为扬烈将军,征讨华轶。所统领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所统领的武昌太守冯逸勾结往来,周访收捕丁乾斩了他。冯逸前来攻打周访,周访率兵击败他。华轶的部将周广焚烧城池来响应周访,华轶众兵溃败,于是平定江州。皇帝任用周访为振武将军,命令周访与各军共同征讨杜弢。杜弢制作一种称作桔槔的吊杆打官军的船舰,周

8、访制作一种长棒来抵御他,吊杆不能为害。周访又率领水军进逼湘城,部队到达富口,而杜弢派遣杜弘出兵海昏。周访军舍弃船只步行到柴桑,偷偷渡江,与贼兵交战,斩了几百首级。贼兵后退保守庐陵,又在庐陵包围杜弘。杜弘把许多宝物扔到城外,士兵争着拾捡,杜弘趁着官兵队伍混乱突围出来。周访率军追赶他,缴获的战马铠甲兵器不可胜数。杜弘逃入南康,太守率兵迎击,又打败了他,逃到临贺。皇帝又提升周访为龙骧将军。周访到了襄阳以后,督促农耕,训练士兵,勤于采纳建议。王敦忧虑他,但又怕他力量强大,不敢有别的举动。周访的威风既已显著,远近之人欢悦敬服,智谋勇敢超过常人,是国家复兴的名将。性情谦虚,从未因功而自我夸耀。有人问周访说

9、:“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周访说:“将士尽死效力,我周访有什么功劳呢!”士人因此敬重他。周访练兵选卒,想到中原显示威力,激昂慷慨而有扫平河洛的壮志。善于安慰他人接纳贤士,士众都为他奋不顾身。听说王敦有不忠于朝廷的心,常恨得咬牙切齿。王敦虽然怀有反叛阴谋,但因周访在世,始终不敢为非作歹。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10、。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二、(2019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环购布帛,令妻为

11、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也哉(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12、()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辨别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考生应了解古代汉语中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以及词类活用的各种情况。对于文言句式,还要掌握各类句式中细分的类型,如被动句中的“为所”“见”“见于”等;倒装句中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宾语前置中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宾语用代词复指宾语前置,等等。本题题干中的句式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且宾语为介宾之宾。A句句式与题干相同。B句句式与现代汉语相同。C句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且宾语为谓宾之宾,异于题

13、干句式,干扰较大。D句与现代汉语句式相同,形式上与题干相似,干扰很大。答案:A杜环,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他侍奉父亲杜一元远赴江东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安家。杜环特别好学,擅长书法;个性谨慎而又有节制,很守信用,喜欢救助别人的急难。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去,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告诉她说:“现在安庆郡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往投靠他?”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收留。常母处境大为困窘,就再度随人到金陵,于是就打听杜一元家在那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参考译文】路上

14、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已经死去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来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他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便问道:“老太太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竟贫困到这种境地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杜环扶着常母坐下,向她行拜礼,再把妻儿也叫出来拜见她。杜环妻子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又抱出棉被安顿常母睡觉。常母问起她平生所亲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她的小儿子常伯章在哪里。杜环知道这些老朋友都已不在人世,不能够把她托付给他们,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便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

15、替您老人家去找找吧!如果真没有人事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事奉您老人家吗?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停后,就坚决地要出去找找其他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友便回来了。因此常母不得不定居下来。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太太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杜环全家人都把常母当母亲侍奉。过了10年,杜环在外地遇到了常母小儿子常伯章,哭着对他说:“太夫人在我家里头,因为日夜思念着你而生病了,你不能不早点儿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闻,只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啊。”在杜环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来,常母看到小儿

16、子,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后来,常伯章看母亲年纪老迈,怕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他事情欺骗母亲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看她了。杜环更加谨慎地侍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了。三年之后就过世了。杜环替她准备了棺木,举行入殓安葬的礼仪,在城南钟家山买块地安葬了她,(逢年过节)去祭扫她的坟墓。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背弃而离开对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更何况朋友已经死了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

17、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的读书人了吗!”2019年广东卷对句式考查是单独命题,对句式进行直接考查。2019年本考点的考查会和判断句式、翻译的考查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会以隐性考查为主。1.判断句(1)“者,也”式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也”式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一、特殊句式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4)用“皆、乃、为、即、则”表示判断。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其季父项

18、梁,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3)“者”“也”都不用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用“是”直接表示判断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2.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四种情况:(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9、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3.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劝学)(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5.介词结构后置(或状

20、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的现象,一般由“与、以、为、自、于”等为标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6.省略句(1)主语省略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谓语省略一鼓作气,再(击鼓)而衰,三(击鼓)而竭。(曹刿论战)(3)宾语省略动词宾语的省略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介词宾语的省略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苏云传)(4)介词省略(以省略“于”最为常见)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7.被动句(1)“于”式。例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

21、人。(孟子)(2)“见”式。例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4)“为”式。例如: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5)“为所”式。例如: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高祖本纪)(3)“见于”式。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8.固定句式在文言文中,常常将某些虚词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这种习惯使用的句式称之为固定句式。常见的固定句式如下:(1)“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例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2)“之谓也、其

22、之谓也(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例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3)“孰与、与孰”意思是“和相比,谁”例如: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讷谏)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如: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5)“奈何、如何、若何”意思是“对怎么办、对怎么样”例如: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6)“得无乎(耶)、无乃乎”意思是“该不会、莫非、恐怕(只怕)吧”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4)“如何、若何、奈何”意思是“怎么、怎么样、怎么办”(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8)“何为、何为、何以为”

23、可译为“用(要)干什么?”例如:客何为者?(鸿门宴)(9)“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10)“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11)“尚况、且况”意思是“尚且何况”例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二、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特殊句式的识别与判断无论是判断文言句式的类型还是正确翻译句子,都必须掌握一些技巧。(一)语境判断法。如省略

24、句,就要联系上下文才能推求省略的具体成分。虽然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如果不联系语境,就很难确定省略的成分。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人)无御之者。承前省主语(二)标志识别法。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的识别。判断句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者,也”是文言文判断句式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其形式有: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者,(粟者,民之所种

25、),也(虢,虞之表也)者(忠义者圣贤家法)(刘备天下枭雄)。文言判断句,有常用“乃”“为”“即”“则”“是”“非”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其形式如下例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翩翩两骑来是谁?审谛之,顿非前物。被动句的标志常见的有:“于”“见”“为”“被”等。大多数倒装句也有标志性的词语。用“之”“是”“以”将宾语提前。如“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惟你是问。”“夜以继日”等。固定句式也有标志,如“如何”“奈何”“若何”“孰与”“何如”“不亦乎?”“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何之为”“得无”“无乃”等。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应解

26、释为“以为宾客”。(四)古今联想法。如一些表示假设、因果、选择的复句,有时很难看出来,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必须与现代汉语联系起来考查。如“其(是)真无马耶,其(还是)真不知马也(马说)”表选择关系。“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因果关系。“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假设关系。(三)语法分析法。主要判断词类活用的类型。例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一)名词活用为动词二、词类活用语法分析的方法1.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2.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

27、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3.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心”“礼”连用,“礼”就活用作了动词,意思是“对待,礼遇”。(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2.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即活动作动词,意为“与交好”。(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

28、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2.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如: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1.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

29、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五)使动用法2.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3.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4.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足以荣汝身5.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六)意

30、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译为“把当作伴侣”“把当作朋友”。训练一一、(2009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宝绘堂记(宋)苏轼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

31、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2、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B.凶其身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如果对此不太熟悉,也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C项中的“薄”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判断,能力层级为B级。要熟悉词语的各种活用类型: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活用及其规律和翻译的方式、方法。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译文:(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注意对关键词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1)句中的重要词语“

33、释”(舍弃)、“胜”(尽)。(2)句中的重要词语“恐”(担心)、“予”(给),同时注意“不吾予”这一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答案:(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参考译文】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这些)都是用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

34、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驸马都尉王晋卿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在私宅的东边建了宝绘堂,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

35、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二、(2009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

36、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

37、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木笼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译文:(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

38、予也。译文:(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译文:解析:(1)句中要注意“若”“治”“能”等实词的语境中的准确表达,“其”“唯”“乎”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注意字字落实,不能漏字特别是漏译虚词。要注意判断句的翻译。“治”本义是“治理、管理”,在这里如果译成“治理国家”则不合上下文意,应理解为使动用法“使治”,解释成“使治理得好”“管理得好”。其,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唯,只有;乎,语气词,应译出。(2)句中要注意“必不吾予也”是宾语前置的句式;还要注意到本句省略了“予”的对象管仲。(3)句中,“于是”为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候注意分解成两个词“于”和“是”,解释成“在这种情

39、况下”。“柙”文中有注释,名词作动词,用木笼装着。答案:(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夷吾,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参考译文】齐桓公从莒国返回到齐国,任命鲍叔为国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平庸的臣子。您对我施加恩惠,使我不挨冻受饿,就已经是您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厚而仁爱百姓,我不及他;治理国家不失权柄,我不及他;为人忠信而能够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

40、礼仪可以被四方效法,我不如他;披甲拿鼓槌击鼓,站在军门口,使百姓都增添勇气,我不如他。管夷吾,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能抛弃他们的父母。”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我的衣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宽恕他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请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夷吾,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鲍叔说:“您下诏让使者这样说:我们国君有一个不好的臣子在您的国家,希望押回去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国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

41、一定会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会强大而齐国相对变弱。夷吾不接受,他知道管夷吾将要返回到齐国,一定会杀死他。”桓公说:“那么管夷吾会接受吗?”鲍叔说:“不会接受,夷吾侍奉国君,是没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像这样吗?”鲍叔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缘故。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请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桓公于是派遣鲍叔去鲁国议和。鲍叔对鲁国国君说:“公子纠,是国亲,请您杀掉他。”鲁国人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鲍叔又说:“管夷吾是我们的仇人,请交我们自己处理才甘心。”鲁君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要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来管理政事。管夷吾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

42、。楚国用他那么楚国就会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那么晋国就会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那么狄国就会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求得到他,那么一定是鲁国长久之患。您为什么不把他杀掉而给他们尸体呢?”鲁君说:“好。”将要杀管夷吾,鲍叔进言说:“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君想要得到活的,以便在国人面前示众,为了警诫群臣而杀他;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命。”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三、(2019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

43、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

44、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

45、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注: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C.(老妪)问解则录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解析:根据原文文意,A、B、D三项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C项错误,正确的省略成分补全应是:(公)问(妪)解(公)则录,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请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录下来。答案:C【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

46、(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

47、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被重新任用

48、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

49、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50、子产为政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