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丙肝流行状况及防治策略幻灯片第1页,共36页。我国丙肝流行情况我国丙肝流行情况第2页,共36页。丙肝丙肝病例病例报告报告数:数:2004-20132004-2013年年第3页,共36页。2007-20132007-2013历年丙肝报告病例年龄构成(历年丙肝报告病例年龄构成(%)第4页,共36页。第5页,共36页。第6页,共36页。丙肝病例报告:分省情况丙肝病例报告:分省情况20132013年年病例病例报告数报告数及占及占全国比例全国比例前五位省份前五位省份:河南(河南(3437134371例例,16.9%16.9%)广东(广东(2054620546例例,10.1%10.1%)新疆(新疆(123
2、6012360例例,6.1%6.1%)湖南(湖南(1162211622例例,5.7%5.7%)广西(广西(99419941例例,4.9%4.9%)20132013年年报告发病率报告发病率前五位省份前五位省份:新疆(新疆(55.4/1055.4/10万)万)青海(青海(37.2/1037.2/10万)万)河南(河南(36.5/1036.5/10万)万)甘肃(甘肃(29.1/1029.1/10万)万)内蒙古内蒙古(28.3/1028.3/10万)万)第7页,共36页。2010-2013 2010-2013 年丙肝哨点监测人群年丙肝哨点监测人群HCVHCV阳性率阳性率(%)(%)第8页,共36页。2
3、0132013年哨点监测年哨点监测特定人群特定人群HCVHCV感染率感染率人群人群检测人数检测人数HCVHCV抗体抗体阳性率阳性率%肾透析肾透析47205.97 医院侵入医院侵入性诊疗性诊疗52291.07 单位体检单位体检405140.34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门诊就诊门诊就诊44900.33 无偿献血无偿献血641230.31 人群人群检测人数检测人数HCVHCV抗体抗体阳性率阳性率%吸毒者吸毒者11756038.43 男性男性STDSTD就诊者就诊者1474220.72 暗娼暗娼2074240.69 男男性行为者男男性行为者425790.67 男性流动人口男性流动人口347350.45 长卡
4、司机长卡司机229530.42 青年学生青年学生522500.18 孕产妇孕产妇1509070.16 20132013年监测哨点年监测哨点HCVHCV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 894906894906人,人,HCVHCV抗体阳性检出率抗体阳性检出率 5.50%5.50%第9页,共36页。近年来上报或舆情报告的丙肝聚集性疫情近年来上报或舆情报告的丙肝聚集性疫情第10页,共36页。问题:问题:丙肝聚集性疫情丙肝聚集性疫情(事件)还会继(事件)还会继续发生吗?续发生吗?第11页,共36页。回答:回答:是的!是的!第12页,共36页。原因:原因:大量大量HCVHCV感染者感染者“隐匿隐
5、匿”存在存在 (既往感染者可以(既往感染者可以“集中发现集中发现”)促使促使HCVHCV传播的危险因素存在传播的危险因素存在 (新近感染者可以(新近感染者可以“集中爆发集中爆发”)第13页,共36页。我国丙肝的人群感染率和估计数我国丙肝的人群感染率和估计数n 1992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CVHCV抗体阳抗体阳性率为性率为 3 3.20%.20%;n 20062006年结合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年结合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CVHCV抗体调抗体调整阳性率为整阳性率为 0.43%0.43%。n如果据如果据20062006年流调结果,
6、结合高危人群及年流调结果,结合高危人群及其感染率估计其感染率估计HCVHCV抗体阳性者约抗体阳性者约760760万万第14页,共36页。第15页,共36页。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特点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特点 局部灶状与范围集中感染情况多,地域广;局部灶状与范围集中感染情况多,地域广;病例报告以病例报告以3030岁以上人群为主岁以上人群为主 ;吸毒为最主要感染途径;吸毒为最主要感染途径;医源性传播(如肾透析、侵入性诊疗及不安全注医源性传播(如肾透析、侵入性诊疗及不安全注射等)是高传播风险射等)是高传播风险 既往非法采供血、输血、不安全注射及滥用注射既往非法采供血、输血、不安全注射及滥用注射类药物导致遗留问
7、题较严重,逐步显现;类药物导致遗留问题较严重,逐步显现;第16页,共36页。丙肝疫情上升原因分析(一)丙肝疫情上升原因分析(一)一、既往感染患者陆续被发现:一、既往感染患者陆续被发现:绝大部分的丙肝既往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由于丙肝检测能力提高和病例报告系统敏感性增加,以及宣传力度和检测力度增大等原因,使得报告、发现的患者逐年增加。二、诊断不规范:二、诊断不规范:部分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受医疗条件和知识水平所限,未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丙肝诊断行业标准,将未进行丙肝核酸检测的丙肝抗体阳性感染者以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报告第17页,共36页。丙肝疫情上升原因分析(二)丙肝疫情上升原因
8、分析(二)三、重复报告病例。三、重复报告病例。丙肝属慢性传染病,病程长,患者反复就医,医疗机构反复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造成重复报告。2012年,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对部分省份2009-2011年丙肝病例质量核查结果显示,年内平均重复报告率为3.8%,3年间重复报告率为6.9%四、感染危险因素持续存在四、感染危险因素持续存在,新感染者仍在发生。新感染者仍在发生。尽管我国不断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管理,并开展了综合干预工作,但不规范医疗操作,共用注射器吸毒、患者无保护性行为,纹身、针灸、打耳洞、理发刮面等诸多危险因素依然存在第18页,共36页。丙肝感染危险因素专项调查丙肝感染危险因素专项调查2013201
9、3年,在年,在8 8省开展了丙肝感染危险因素病省开展了丙肝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丙肝感染的主要危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丙肝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险因素包括:吸毒史吸毒史 19991999年前输血史年前输血史 乡级以下医疗机构注射史乡级以下医疗机构注射史 创伤性美容史创伤性美容史 针灸史针灸史 口腔诊疗史口腔诊疗史 不安全性行为不安全性行为第19页,共36页。我国丙肝防治面临的主要挑战我国丙肝防治面临的主要挑战 大量大量HCVHCV既往感染者未被发现。感染丙肝及现患病既往感染者未被发现。感染丙肝及现患病人的真实数量不清;人的真实数量不清;导致导致HCVHCV传播的传播的“危险因素危险
10、因素”仍存在;仍存在;自自20092009年起,已发生几起丙肝聚集性疫情;年起,已发生几起丙肝聚集性疫情;医务人员培训不足、报病意识差、疫情错报漏医务人员培训不足、报病意识差、疫情错报漏报情况严重,疫情数据失真;报情况严重,疫情数据失真;缺乏普遍和有效的医疗保障政策,丙肝患者医疗缺乏普遍和有效的医疗保障政策,丙肝患者医疗负担沉重,治疗比例低;负担沉重,治疗比例低;大众人群对丙肝的认识有误区(可治愈和感染途大众人群对丙肝的认识有误区(可治愈和感染途径认识等)径认识等)第20页,共36页。丙肝病例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丙肝病例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第21页,共36页。第22页,共36页。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1、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001年首次发布年首次发布 2008年第一次修订年第一次修订第23页,共36页。现行现行“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与与“丙肝诊断标准丙肝诊断标准”比较比较分类分类 传染报告卡传染报告卡(通用通用)“丙肝诊断标准丙肝诊断标准”分类及诊断依据分类及诊断依据分分类类一一1.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流病史流病史+症状症状/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2.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抗体阳性抗体阳性+流病史流病史/症状症状/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3.实验室确诊病实验室确诊病例例 疑似疑似/临床病例临床病例+HCV RNA阳性阳性4.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X分分类类二二1.急性急性 HCV RNA阳
12、性阳性+急性丙肝临床表现急性丙肝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组织病理改变2.慢性慢性 HCV RNA阳性阳性+慢性丙肝临床表现慢性丙肝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组织病理改变/影像学改变影像学改变第24页,共36页。丙肝病例报告数据质量核查结果丙肝病例报告数据质量核查结果-2013-2013年年目的:目的:依据依据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WS213-2008))评价医疗机构丙肝诊断及病例报告情况评价医疗机构丙肝诊断及病例报告情况地点及内容:地点及内容:5 5省省2020家医院(地市级家医院(地市级9 9家,县区级家,县区级1111家家 )对对20132013年第
13、年第1 1季度季度丙肝病例报告情况进行调查实验室实验室检测丙肝检测丙肝阳性病例的报告率阳性病例的报告率丙肝病例的实际分类及分类正确率丙肝病例的实际分类及分类正确率临床医生对临床医生对现丙肝现丙肝诊断诊断报告报告标准掌握情况标准掌握情况第25页,共36页。丙肝病例疫情报告情况丙肝病例疫情报告情况病例类型病例类型抗抗-HCV检测检测抗体阳性核酸检测抗体阳性核酸检测阳性数阳性数报告数报告数报告率报告率%检测数检测数检测率检测率阳性数阳性数报告数报告数报告率报告率医院住院医院住院病人病人100857356.835635.332718055.0医院门诊医院门诊病人病人84824929.422927.02
14、097134.0合计合计185682244.358531.553625146.8第26页,共36页。报告病例的分类正确率报告病例的分类正确率分类分类报告数报告数分类正确数分类正确数分类正确率分类正确率诊断诊断分类分类疑似疑似1000临床诊断临床诊断1719052.6%实验室确诊实验室确诊4406815.5%合计合计62115825.4%急慢急慢性分性分类类急性急性800慢性慢性399348.5%未分类未分类2148539.7%合计合计62111919.2%第27页,共36页。临床医生对临床医生对现丙肝现丙肝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掌握情况掌握情况 多数临床医生不知晓该标准多数临床医生不知晓该标准 缺乏
15、专门培训缺乏专门培训 部分医生认为有抗部分医生认为有抗-HCV-HCV阳性结果即为实验室确诊丙肝病阳性结果即为实验室确诊丙肝病例例 对急、慢性分类根据经验判断,未考虑必须是实验室对急、慢性分类根据经验判断,未考虑必须是实验室确诊病例确诊病例 各地对抗各地对抗-HCV-HCV阳性筛查结果是否报告标准不一阳性筛查结果是否报告标准不一第28页,共36页。丙肝全球现状丙肝全球现状 全球HCV感染率约为 3%3%,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300-400300-400万万,约有1.51.5亿亿慢性丙肝患者 估计每年有3535万万人死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 全球HCV传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吸毒吸毒
16、和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第29页,共36页。第30页,共36页。7777个国家静脉吸毒者个国家静脉吸毒者HCVHCV感染率感染率 2525个国家的个国家的IDUIDU人群丙肝感染率是人群丙肝感染率是60-80%60-80%1212个国家的个国家的IDUIDU人群丙肝感染率是人群丙肝感染率是80%80%全球约有全球约有10001000万万IDUIDU的的HCVHCV血清抗体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第31页,共36页。部分国家部分国家HCVHCV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国家国家静 脉静 脉吸吸 毒毒输输 血血医 源医 源性 传性 传播播鼻吸食鼻吸食可卡因可卡因性 传性 传播播贫血贫血 纹身纹身 针灸
17、针灸血 友血 友病病监狱监狱意 外意 外针 刺针 刺伤伤美国美国50%63%16%64%12%40%31%加拿大加拿大58%11%0.4%澳大利亚澳大利亚93%2%2%西班牙西班牙8%67%5%6%德国德国45.5%17.4%9.0%墨西哥墨西哥2.5%72.5%2.5%2.5%伊朗伊朗42.4%6.1%11.7%巴西巴西10.8%31.3%4.8%第32页,共36页。20122012年,年,WHOWHO发布发布“病毒性肝炎预防控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全球行动框架制:全球行动框架”降低病毒性肝炎致病降低病毒性肝炎致病因子的传播因子的传播 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病率
18、和病死率,改善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关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关怀和治疗怀和治疗 降低病毒性肝炎在个人、降低病毒性肝炎在个人、社区及人群层面上产生社区及人群层面上产生的社会的社会-经济影响经济影响第33页,共36页。全球行动框架:核心策略全球行动框架:核心策略策略策略1:1:提高认知,促进合作与动员资源提高认知,促进合作与动员资源策略策略 2:2:询证政策和指导行动的数据询证政策和指导行动的数据策略策略 3:3:预防病毒的传播预防病毒的传播策略策略 4:4:筛查、关怀和治疗筛查、关怀和治疗第34页,共36页。我国目前丙肝防治策略(一)我国目前丙肝防治策略(一)一、加强和改善疫情监测,开展流调和预警工作。一、
19、加强和改善疫情监测,开展流调和预警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病例报告的质量控制工作,为掌握丙肝真实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利用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在重点人群中开展丙肝监测工作;在丙肝流行重点地区建立丙肝疫情早期预警机制,通过疫情监测、舆情监测和哨兵医生报告系统,对丙肝聚集性疫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二、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供规范的丙肝诊治服务和准确报病。二、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供规范的丙肝诊治服务和准确报病。加强对开展丙肝诊疗业务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医务人员要严格根据国家丙肝诊断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对丙肝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咨询和健康教育,并按照规定报告疫情。同时,加强医疗机构有关科室已开展的丙肝筛查工
20、作,对筛查结果阳性者要进行阳性结果告知和咨询,并提供转介服务。第35页,共36页。我国目前丙肝防治策略(二)我国目前丙肝防治策略(二)三、结合艾滋病干预工作,加强吸毒人群中丙肝防治工作开展三、结合艾滋病干预工作,加强吸毒人群中丙肝防治工作开展静脉吸毒人群中有最高的丙肝病毒感染率,是丙肝防治工作最重要的目标人群。结合美沙酮、针具交换和社区干预等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加强吸毒人群中丙肝检测、阳性告知、咨询、健康教育和转介等服务的提供。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力度,减低医源性传播。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力度,减低医源性传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开展集中整治,严格基层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准入标准,特别要严格监控不安全注射等现象的发生,严厉打击无照无证行医等违法行为。加强医疗机构透析设备、肠镜、胃镜、手术器械、牙科器械等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规范注射、静脉输液、侵入性诊断治疗等医疗行为,降低医源性传播风险。第36页,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