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第一节第一节 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理论一、古典国际分工理论一、古典国际分工理论(一)(一)技术差距论 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分成绝对技术差异和相对技术差异两种类型。最早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1776年)中指出,既然劳动分工能够提高一国企业的生产率,按照各国劳动生产率的优势差异进行国际分工,一定能够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他主张各国要加入国际分工,从国际分工中获得高效率。绝对技术差距论绝对技术差距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绝对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
2、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的生产优势不同。假设条件:(1)各国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2)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3)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产品,其中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较高,而另一国在生产第二种产品上劳动生产率较高。由假设条件可得: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优劣,各国应专业化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绝对技术差异论将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引进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劳动需要量和国内交换(比价)布(C)酒(W)国内比价英国1小时/码4小时/桶1W:4C葡萄牙2小时/码3小时/桶1W:1.5C绝对优势绝对优势
3、国内交换比率国内交换比率相对成本相对成本绝对优势法则的贸易互利图绝对优势法则的贸易互利图绝对优势法则的贸易互利图绝对优势法则的贸易互利图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绝对利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绝对利益怎么办?这种担心一直存在益怎么办?这种担心一直存在于那个时代的英国人头脑中,于那个时代的英国人头脑中,如果葡萄牙人在制造任何产品如果葡萄牙人在制造任何产品上都比他们更有效率怎么办?上都比他们更有效率怎么办?这一理论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的。大卫李嘉图(17721823)出身于伦敦商人家庭,青年时代从事股票投资,25岁已有财产200万英镑,后被选为英国下议员,未受过
4、高等教育,但是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相对技术差距论相对技术差距论 相对技术差距论是指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只要各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就会形成建立在相对技术优势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从而使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力绝对技术差异的理论成为比较优势论的一种特殊形式。李嘉图模式劳动需要量和国内交换(比价李嘉图模式劳动需要量和国内交换(比价)布(C)酒(W)国内比价英国100小时/码 120小时/桶1W:1.2C葡萄牙90小时/码80小时/桶1W:0.99C国内交换比例国内交换比例相对成本相对成本比较优势贸易互利图比较优势贸易互利图比较优势贸
5、易互利图比较优势贸易互利图 因此,在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只要在生产同种商品时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只要分工能够达到节约劳动的效果,国际分工就是必要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弊相权取其轻相对技术差异论的局限性相对技术差异论的局限性:第一,生产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与 实际不符。第二,劳动力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 门,劳动生产率不会受到影响,与现实不 符。第三,它只是从静态的角度考察国际分工,实际 上国际分工会随着要素优势的变动而改变。(二)生产要素禀赋论(二)生产要素禀赋论 生产要素禀赋论最早是由赫克歇尔在1919年提出的,之后其学生勃蒂尔奥林在1933年出
6、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在要素禀赋论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生产要素禀赋论是用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解释国际分工的原因和结构的理论。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资本比较丰裕的国家倾向于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倾向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形成了建立在要素丰裕度不同基础上的国际分工。生产要素禀赋论的局限性:生产要素禀赋论的局限性:其假定各国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素质没有差别,与实际不符。其假定生产要素的丰裕度固定不变,而实际上生产要素的丰裕度不是固定不变。(三)自然资源禀赋论(三)自然资源禀赋论 自然资源禀赋论,是指由各国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自然资源蕴藏等方
7、面的不同所导致的各国专门从事不同部门产品生产的格局。该理论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主要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自然资源的“有与无”产生分工。第二,自然资源的“多与少”产生分工。第三,一些国家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愿意使 用别国生产的资源产品。第四,一些国家自己蕴藏着不可再生资源,倾向于从国外获得这类产品。自然资源禀赋论的局限性自然资源禀赋论的局限性:仅适用于解释那种建立在自然资源条件或地质、地理条件产品生产条件下的国际分工。二、现代分工理论 现代分工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的,主要从生产要素丰裕度的转移、规模经济、技术扩散和需求变动等方面来解释现代国际分工的原因。(一)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理论(一
8、)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理论 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理论,是指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引起各部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使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机会成本:因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不得不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生产所付出的代价。如果实行完全专业化,生产要素转移会受到机会成本变化的影响:第一,生产要素的性质或素质是不同的,适合一个产品生产的要素不一定适合另一个产品生产。第二,生产要素的转移是一个过程。实行完全专业化的结果:第一,一部分难以适应新部门产品生产的生产要素会闲置下来。第二,如果全部的生产要素都利用起来,但一些生产要素的生产率还低于放弃的另外一个部门的商品生产。由此,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转移所发生的要素生产率降低
9、,使国际分工不能实现专业化。因此,国际分工是指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一国侧重于生产某种产品,另一国侧重于生产另一种产品。(二二)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分工理论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分工理论 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或生产部门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所导致的生产要素的节约或单位生产要素的节约或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的增加。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外部规模经济,即一个企业的生产会由于外部的经济条件导致生产要素的节约或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的增加;二是内部规模经济,即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之后带来的要素的节约。因此,当各国在生产同样的产品时,生产规模因此,当各国在生产同样的产品时,生产规模较大的产品要素生产率高,在一定
10、程度上就排斥较大的产品要素生产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就排斥其他国家从事该产品的生产。而且该国的生产规其他国家从事该产品的生产。而且该国的生产规模越大,效率就越高,越是排斥其他国家从事该模越大,效率就越高,越是排斥其他国家从事该产品的生产。产品的生产。差异产品是指在同一行业中由产品在设计、品种、差异产品是指在同一行业中由产品在设计、品种、档次等方面形成的差别。档次等方面形成的差别。1.1.生产者为什么追求差异化产品?生产者为什么追求差异化产品?从三个方面考虑:形成企业对市场的垄断;从三个方面考虑:形成企业对市场的垄断;推陈出新,吸引消费者;推陈出新,吸引消费者;给企业提供自主的订价权利。给企业提供自
11、主的订价权利。2.2.消费者为什么追求差异化产品?消费者为什么追求差异化产品?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趋向于消费不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趋向于消费不同于其他人的产品,以强化自己的个性。同于其他人的产品,以强化自己的个性。(三)协议性分工理论 协议分工是指两国在生产同类产品的生产效率相生产效率相近近的情况下,通过相互达成协议分别专门生产其中的一种产品,实现规模经济,造成国际分工。协议分工论是由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的。他指出,即使在两国不存在比较优势差异的极端情况下,还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协议分工。这种国际分工有两个特点:第一,从表面上看,有关国家并不存在明显的技术差异或要素生产率差
12、异;第二,从根本上看,这种国际分工是借助人为的协议引发的国际分工。(四)重叠需求国际分工理论 重叠需求国际分工理论,是指各国需求的相似性解释国际分工原因的理论。重叠需求的理论意义是:他表明了国际分工不仅有各国间的生产分工造成,也是由需求决定。因此,需求也是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1.收入水平与需求水平 2.代表性需求和重叠需求 3.重叠需求与国际分工 偏好相似区间图 商品 H G Y F E D C B A 500 4000 5000 平均收入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大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大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 偏好相似区间图 质量 Y 500
13、 4000 5000 平均收入 产业内贸易:由于差别产品的存在,可能导致一个国家既出口这种产品,也进口这种产品;一个高收入国家的低收入消费者从低收入国家进口产品,低收入国家的高收入消费者从高收入国家进口产品;这就是产业内贸易。例如4000国家和5000国家之间的贸易;500国家和5000国家之间偏好没有重叠,之间的贸易量就微乎其微。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理论 一、比较利益理论一、比较利益理论 假定:假定:第一,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第二,它们都能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第三,生产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第四,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第五,商品交换在各国之间没有障碍;第六,生产要素在一
14、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当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其机会成本保持不变。大卫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122模式:一种资源、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固定的要素禀赋水平、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商品的相对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投入量,而且生产成本是不变的,供给曲线表现为水平线;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技术的差异,技术水平是不变的;进行贸易的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完全平衡状态,出口价值等于进口价值;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限制;完美市场: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自由竞争;不考虑运输成本;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影响;二、规模经济二、规模经济 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生产
15、规模的差异是形成各国商品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而形成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第三节第三节 现代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基本格局现代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基本格局 一、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一、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 其主要表现为:1.产业内分工逐步替代产业间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2.多层次产业内部分工日趋明显 3.多种形式的部门内分工迅速发展 4.企业内部分分工和国际分工密切结合 5.国际分工结构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 6.各国生产的不完全专业化日趋明显二、当前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二、当前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 由国际分工的特征决定当前国际分工的格局和发展趋势:1.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1)经济发达国家制成品
16、生产与不发达国家初级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依然存在。(2)新兴工业化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生产的分工也比较明确。(3)发达国家之间制成品生产的分工继续深化。2.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1)从发达国家的分工趋势看,多数发达国家正在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这种转变的载体。(2)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未来的国际分工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地位可能上升,但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边缘地位”。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发展中国家原有的传统优势将进一步丧失。第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存在着继续扩大的趋势。第三,各国在农业部门的国际分工日趋模糊。第四
17、,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部门将成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激烈争夺的领域。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和贸易摩擦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和贸易摩擦一、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1.国际贸易的发展史无前例 原因:(1)科技革命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和物质基础。(2)战后生产国际化的加快,为国际贸易的发 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3)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不断出现,为国际贸易 的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好的局部发展的环境。(4)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 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2.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原因:(1)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不可再生原材料的节 约。(2)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带
18、来了制成品贸易的增 加。(3)各国消费中食品、低附加价值品所占的比重 相对下降,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3.地区贸易发展极不平衡 原因:(1)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经济发展较 快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亚洲,而拉丁美洲、非洲等国家经济发展不稳定。(2)发达国家趋向于出口高技术产品,比发展中国家的初 级产品和原材料出口具有更强的竞争性。(3)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之间存在更高的相互依赖度,对 外贸易趋向于集中在某些地区。4.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原因:(1)各国服务业本身迅速发展。(2)随着各国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 业产值在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 比重有了明显的提高。(3)现代科学技术
19、的飞跃发展。(4)经济全球化的要求。5.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增长,从而对世界 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或影响日趋增加。二是对一些国家而言,对外贸易又依赖于经济的增长。6.国际贸易秩序逐步强化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只是约束了各国在制成品贸易方面的政策和政府行为,而世贸组织不仅约束着制成品贸易政策,还约束着农产品的贸易政策、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等方面的政府行为和政策、法规。二、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与摩擦二、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与摩擦(一)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主要表现在:1.各国的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不断推出新 技术、新产品。2.借助政府的干预展开竞争。(二)导致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1.各国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日趋成为影响各 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2.从各国的角度,主要国家之间贸易收支的严 重失衡是导致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国产业结构调 整加速,引起各国之间在某些交叉部门中的竞 争。4.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或衰退的出现是激化 贸易摩擦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