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8-512022-8-52 中国佛教至隋唐而至于鼎盛,本期的佛教宗派融入了南北诸家师说,在哲学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比较重要的派别有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唯识宗、密宗、净土宗、律宗等。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渊薮,着力阐发龙树一系的中观思想,其精髓和诠释格式为诸宗派广泛采纳。玄2022-8-53 奘的唯识宗引入了印度式繁琐的名相分析体例,不适合中土社会的思想实际,故数传而绝。密、净、律诸宗,思想内涵较少。因而,本章主要探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的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2022-8-542022-8-55 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是陈隋之际的智顗,因为他的主要活动是在浙江天
2、台山,故以“天台”为宗名。该宗奉持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为主要经典,所以又名“法华宗”。在理论上,天台宗与他宗之不同在于提出了一套以“性具圆教”为核心的佛教哲学思想。2022-8-56 天台宗虽然正式形成于隋朝,但其渊源却可以追溯到北齐慧文和南岳慧思两位禅师。2022-8-57 慧文生卒年代不详,慧思从慧文那里得到“一心三观”的传承。所谓“一心三观”主要是得自鸠摩罗什所译的“般若”类经论关于“修习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智”的说法。“道种智”即通晓大小乘的修持法门,“一切智”即洞察一切法共相,“一切种智”即了达诸法自相。慧文、慧思都强调三智“一心中得”。2022-8-58 公元560年在光州大苏山
3、从慧思受禅法。又往天台山实修,完成他的“圆融实相”说,再去金陵敷演法华妙旨,留下法华文句。后在荆州当阳玉泉山,在讲经说法留下法华玄义、摩诃止观。2022-8-59 用有力的陈述来概括您对该主题的感想或看作为较受公认的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天台宗的贡献在于对汉魏以来不断输入的诸家学说和修行法门进行系统的、恰如其分的综合,既有高低浅深之别,又不失其各自独立的价值。2022-8-510 佛世尊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2022-8-5112022-8-512
4、佛教的理论,无论多么深奥玄妙,都离不开对修行的构想安排及其与涅槃境界的关系,天台宗亦莫能外。它的这种意识较诸后起的华严宗似乎更为强烈,这表现在它以“止观并重”的说法。2022-8-513 在天台宗里,“止观并重”的修持具有对南北学风折衷的意义。天台宗糅合众经论、判定诸师说形成“五时、八教”的体系。所谓“五时”,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所谓“八教”分为“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前者即顿、渐、秘密、不定;后者即藏、通、别、圆。前者是随所接引众生的根机利顿2022-8-514 与得法因缘而产生的修行体系安排上的区别。后者是表示义理上的分判与融通。摩诃止观卷首曾举其要者述云,
5、天台智顗传南岳思三种止观,即渐次、不定和圆顿止观,以为“皆是大乘,俱缘实相,同名止观。渐则初、后浅深,如彼梯隥;不定前后更互,如金刚宝置之日中;圆顿初后不二,如通者腾空。”2022-8-515 根据龙树的意见,任何事物都是因缘而生,由之而成就的事物可以从空、假、中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随后可以发现,空、假、中不是事物规定性不相统属的三个侧面,而是相互渗透的一种分析性等价关系。2022-8-516 智顗说: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总假观也;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摩诃止观卷五上)2022-8-517 从“止”的方面立论,亦有三种法门。智顗
6、解释道:一体真止者,诸法从缘生,因缘空无主,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知因缘假合幻化性虚故名为体,攀缘妄想得空即息,空即是真,故言何真止。二方便随缘止者,知空不空2022-8-518 故言方便,分别药病故言随缘,心安俗谛故名为止。三息二边分别止者,生死流动,涅槃保证,皆是偏行偏用,不会中道,今知俗非俗边寂然,亦不得非俗空边寂然,名息二边分别止。(摩诃止观卷五上)2022-8-519 摩诃止观论止观之境,凡有十种,“一阴界入,二烦恼、三病患、四业相、五魔事、六禅定、七诸见、八增上慢、九二乘、十菩萨。”(同上)据说这十境皆能使真实正见受到障碍,故须对治;其中特别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阴界入境”,因为“阴
7、界入一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余九境发可为观,不发何所观?”(同上)可见,诸境乃得以“阴界入”为前提。2022-8-520 所谓“三千”,即三千世间,由十法界、三种世间、十如是配合而成。十法界“互具”,则有百法界,而百界众生一一皆具三种世间和十如是范畴,由此有三千法界。摩诃止观卷五云:2022-8-521 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为百法界;一界又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则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2022-8-522 关于“一念三千”,智顗本人从不同角度分辨了几种情况,他说:若从心生一切法者,此则是纵;若心一时合一切法,此则是横。纵亦不可,横亦不可
8、,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故,非纵非横,非一非异,玄妙深绝,非识所识,非言所言,所以称为不思议境。(摩诃止观卷五)2022-8-523 三观玄义中有一段重要的文字:能观之观者,若观此一念无明之心非空非假,一切法非空、非假,亦不得非空、非假,而能照其中道之空、假,即是照一切法性、法界之空、假也。2022-8-524 摩诃止观时或出现的名句“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看来并不仅仅指认所观的理境,或心之体性上的契应,而是指认“一念心起”四字抒义之全体,此“一念心起”即是“法性起”。摩诃止观卷一云:2022-8-525 唯信此心但是法性,起是法性起,灭是法性灭,体其实不起灭,妄谓起灭。只指妄想,悉是
9、法性。以法性系法性,以法性念法性,常是法性,无不法性时。2022-8-5262022-8-527 华严宗,因其信奉大方广佛华严经 而得名,由于它的实际创始人法藏得武则天赐号“贤首”,故而该宗又称为贤首宗。2022-8-528 重要著作有华严探玄记、华严经旨归、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华严义海百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金师子章、华严策林和大乘起信论义记。2022-8-5292022-8-530 所谓“法界”分而言之,如华严经义海百门云:“即一小尘缘起,是法;法随智现,用有差别,是界”。(石竣等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2册第108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2022-8-531 华严策林云:佛
10、以无生空寂为身,亦以法界无起为体。但证此理,佛随理以现身,但入无生,法随智以显相,相即无相。(同上书第300页)2022-8-532 所谓“法界缘起”通常是指以法界为体,以缘起为用。华严策林云:以诸界为体,缘起为用,体用全收。圆通一际。语其所以,不出缘起,以义迴转,镕达有空。随智鑑用,即说多门,随体湛宗,即说一义。(同上书第301页)2022-8-533 法藏所说的“体”、“用”相当于“理”、“事”,如法藏有云:观体用者,谓了达尘无生无性一味,是体;智照理时,不碍事相宛然,是用。事虽宛然,恒无所有,是故用即体也。如会百川以归于海;理虽一味,恒自随缘,是故体即用也。如举大海以归百川,由理事互融,
11、故体用自在。若相入,则用开差别;若相即,乃体恒一味。恒一恒二,是为体用也。(华严经旨归)2022-8-534 “法界缘起”从它的旨趣来说,又是经由理事关系的透视而达到事事无碍的无尽缘起。2022-8-535 (1)事法界,指差别之事相。譬如从金质出师子(狮子)相等种种形,一一差别,各有分歧。2022-8-536 (2)理法界,指真如理体,诸法平等。譬如众金,其相虽异,其体则一。同理,事法虽有差殊,但皆不能逃出缘起性空义的照彻。2022-8-537 (3)理事无碍法界,指“理体”与“事用”回互交彻、圆融相即。譬如金与师子(狮子),同时成立。师子之相虽虚,却融通真金;而金体有形,亦不出师子之相等。
12、若细细考究起来,则有十门:一、理遍于事门;二、事遍于理门;三、依理成事门;四、事能显理门;五、以理夺事门;六、事能隐理门;七、真理即事门;八、事法即理门;九、真理非事门;十、事法非理门。2022-8-538 (4)事事无碍法界,即杜顺所谓的“周遍含容观”,亦凡十门:一、理如事门;二、事如理门;三、事含理事无碍门;四、通局无碍门;五、广狭无碍门;六、遍容无碍门;七、摄入无碍门;八、交涉无碍门;九、相在无碍门;十、普融无碍门。2022-8-539 “事事无碍”的另一个更为精致和微妙的理论形态,即智俨奠基而法藏绍述的“十玄门”。按法藏的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所述,其名目为: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一多相
13、容不同门,三、诸法相即自在门;四、因陀罗网境界门;五、微细相容安立门;六、秘密隐显俱成门;七、诸藏纯杂具德门;八、十世隔法异成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2022-8-540 此外,华严宗还有“六相圆融”这个重要命题,法藏云:总相者,一含多德故;别相者,多德非一故;别依止总,满彼总故。同相者,多义不相违,同成一总故;异相者,多义相望,各各异故;成相者,由此诸缘起成故;坏相者,诸义各住自法,不移动故。(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2022-8-5412022-8-542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代表性宗派,亦为大乘佛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禅”,天竺语为Dhyna,音译为“禅那”,
14、简称为“禅”,意译作“静虑”等,所谓禅定,即“安静地冥想”。后来的禅宗标榜自己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佛心宗”,与以注重经典、教法和修持仪轨的教派迥异其趣。真正意义上的禅宗是从慧能创立南宗禅法开始的。2022-8-5432022-8-544 按照宗门相沿的传说,有六祖传承的法系:初祖菩提达磨(汉译觉法)、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2022-8-545 关于菩提达磨,唐代释道宣续高僧传在评述旧、新禅法的代表人物时有云:“稠怀念处,清范可崇;磨法虚宗,玄旨幽赜。可崇则情事易显,幽赜则理性难通。”也就是说,僧稠是以偏于小乘一系的“观想持定”方法为主,有清晰的轨范可以遵从,
15、而达磨的禅法却效法“虚无”之系,更注重生活实践中的“慧解脱”。2022-8-546 慧可其人,据说曾在农历十二月九日的大雨雪天气里,站了一整夜,迟明时分积雪过膝,达磨因悲悯之心发,方始垂问,慧可为表明其追求无上菩提道的坚定决心,乃自断左臂,说:“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达磨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良久之后说:“觅心了不可得。”达磨说:“为汝安心竟”。2022-8-547 道信与弘忍,后来在湖北黄梅双峰山传法,弘忍的后学分布各地。由此形成了以慧能和神秀为代表的南北两宗的禅法体系。一般认为,南北两宗的区别在于顿悟与渐修。神秀禅法的要旨,所称“无心”颇类慧能的“无念”法门:2022-8-548
16、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问曰:今于心中作若为修行,答曰:但于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弟子于是忽然大悟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静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罣碍。(观心论)2022-8-549 慧能(638-713),或作“惠能”。2022-8-550 弘忍自知大限将至,召门人令各自呈偈,以勘验其悟境,欲传付衣钵。神秀是夜三更,书其偈于南廊壁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2022-8-551 数日后,慧能闻童子唱诵其偈,知其未悟,遂请人代书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2022-8-5522
17、022-8-553 慧能的禅法简便易行,其思想始终是围绕解脱论而展开。2022-8-554 慧能禅法核心,是所谓“无念”、“无相”、“无住”法门,他特别强调“无念为宗”,其目的正是要做到上述的“外离相、内不乱,”他说:2022-8-555 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不念;无住者,为人本性,念念不住。前念、念(今)念、后念,念念相读(续),无有断绝。若一念断绝,法身即是离色身。念念时中於一切法上无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缚。於一切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2022-8-556 (此是)明无住为本。善知识!但离一切相是无相。但能离相,性体清净。是(此)是以无相为体。於一切镜(境)上不
18、染名为无念。於自念上离镜(境),不於法上念生。莫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断即无,别处受生。2022-8-557 然此教门,立无念为宗,世人离见不起於念,若无有念,无念亦不立,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诸尘劳。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自)姓(性)起念,虽即见闻觉之(知),不染万镜(境),而常白(自)在。2022-8-558 慧能反对坐禅时起心看净,这是他的“无念”法门的运用。他说: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言不动。若言看心,心元是妄。妄如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离妄念,本性净。不见自性本净,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故知看者却是妄也。
19、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功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敦煌本坛经)2022-8-559 “自性本净”,这是慧能反复申述的一个话题,他说:善知识,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於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於善行,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2022-8-560 月常明,祗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森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青天,惠如日,智如月,智惠常明,於外著境,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识开真法,吹却迷妄,内外明彻,於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同上)2022-8-561 关于“顿悟”与“渐修”之间的
20、取舍,慧能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截然地主张顿悟,排斥渐修。他说:法无顿渐,人有利顿。迷即渐契,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性。悟即元无差别,不悟即长劫轮回。2022-8-562 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少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大地草木,根性自小者,若被大雨一沃,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少根之人,亦复如是。迷人若悟解心开,与大智人无别,故知: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故知一切万法,尽在自身中。(同上)2022-8-563 1谈谈“圆融三谛”与龙树“三是偈”的理论渊源关系。2结合“一念三千”的基本涵义谈谈天台“观心”法门的不可思议性。3为什么华严“四法界”说
21、当中最关键的是“理事互遍”关系?4试述华严“十玄门”所包含的圆融无碍思想。5达磨禅“二入四行”法门的主要内容。6试述慧能的生平与禅法大要。2022-8-564l1智顗: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摩诃止观、四教义、四念处等,载于大正藏。2杜顺:华严法界观门现存于澄观华严法界玄镜,载于大正藏。3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又名华严五教章)、华严旨归、华严义海百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华严金师子章等,载于大正藏。2022-8-565l4达磨:少室六门集,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原为昙琳所记,现存于续高僧传和楞伽师资记),载于大正藏。5郭朋:坛经对勘,齐鲁书社,1981年版。2022-8-566l6神会: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南阳和尚问答杂征义等,载于杨曾文编校神会和尚禅话录,中华书局,1996年版。7、石竣等: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共4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8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卷佛教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