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洲勢力的崛起歐洲勢力的崛起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一、近代民族國家的發展(一)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背景 1.定義:認同情感的培養絕大多數的人民有一致的國家認同感 國家主權的鞏固共同生活在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治組織之下,分享 共同的利益和希望 2.形成時問:1116世紀 3.背景:中產階級興起反對地方事權不一與貴族專政 羅馬法的復興 主要精神是尊君 認為君王有打破習俗和傳統而立法的權力 專制學說的流行 英國人霍布斯著巨靈,從社會契約的觀點來鼓吹專制 荷蘭人格勞秀士主張專制政府 十字軍東征 將東方君主專制的觀念和行政技術引介到西方 封建貴族柬征,使歐洲割據勢力減弱 步兵成為戰場主力平民為主的步兵取代
2、貴族為主的騎兵 14世紀火藥西傳摧毀封建領主的堡壘 文藝復興後民族文學興起反對拉丁主流文化 16世紀宗教改革教會國家化,不再受制於羅馬教廷 1617世紀宗教戰爭演變為民族與民族對抗 3.結果:有助民族認同情感的培養與民族國家主權鞏固(二)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 1.出現時問:中古末期以後(1516世紀)2.新興國家:英格蘭、蘇格蘭、法蘭西、西班牙、葡萄牙、丹麥、瑞典 3.代表意義:破除傳統一統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格局與一統教會(羅馬教廷)的控制 4.發展過程:特色 漸進緩慢,手段大致平和 有王權伸張的狀況,和19世紀以來民族國家(德、義、美)追求民主化制 度情形不同又被稱為民族王國 代表 西班牙
3、 A.1469年卡斯提爾公主伊莎貝拉與亞拉岡王子斐迪南聯姻,並決定合併 為一國 B.I5世紀末,將南端的伊斯蘭教勢力驅除 英國 A.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戰敗後 a.戰爭過程中促進民族認同咸 b.放棄向歐陸發展 c.著重國家發展與海外擴張 B.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代表王權統治下民族國家力量展現 法國 A.百年戰爭雖獲勝,但國內貴族所受打擊極重 B.王室藉此機會強化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二、宗教改革與歐洲的改造(一)宗教改革運動 1.爆發原因 不滿教士行為的腐化 不滿羅馬教廷對教義解釋的僵化 2.導火線教會販售大赦(即贖罪券)3.諸侯貴族響應 欲藉此機會擺脫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教
4、廷的控制 企圖鞏固自己地位,謀取政治獨立 4.先驅者布拉格神學教授胡斯 時間:1415年 主張:反對教會的腐化,並引發 波希米亞(今捷克)的民族 意識 結果:被宣判為異端,施以火刑 5.發難者日耳曼人馬丁路德 時問:1517年起 訴求:在威登堡教堂張貼九十五條論證激發信徒重新檢討基督教義與 教會作為 主要信念:聖經至上:聖經才是教義的根源而非教廷 人人皆是教士 A.所有信徒都是解經者與傳道者 B.信仰要靠自己體會和實踐 C.神職人員無特權、法力 因信稱義(因信得救)A.個人能否獲得上帝拯救不是因為其所作所為(善功)B.信徒只能憑信仰與信念,堅持真理而行 實際作為:反對中古以來教會長久提倡的作為
5、(朝聖、苦修、獨身)反對教規禮儀和神學理論 翻譯日耳曼文聖經,鼓勵信徒自行讀經,不要依附教會 結果:使基督宗教世界一分為三 基督教(新教)天主教(舊教)希臘正教(東歐地區)宗教改革後各教派分佈圖 5.新教支系 茲文利教派:與路德教派因對聖餐禮的解釋不同而決裂 路德主張聖餐禮時主親自降臨 茲文利主張聖餐禮只是一種象徵儀式 喀爾文教派:主張:上帝預選說 A.上帝在人出生時已決定誰可上天堂 B.每個人要堅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努力工作以證明自己並榮耀上帝 經商致富也是一種證明自我的方式 基地:瑞士日內瓦 分布:西歐地區(荷蘭、瑞士、法國部分地區、蘇格蘭)英國國教派(又譯為聖公會):創立者:英王亨利八世
6、 藉口:藉由教宗不同意其離婚的理由脫教 目的:強化英國的獨立地位和他個人領導權清教徒(Puritans)的由來 亨利八世過世後,瑪麗在位期間迫害英國國教徒,使其流亡歐洲大陸。流亡期間這些教徒受到喀爾文教義的影響,即成為所謂的清教徒。瑪麗過世後由伊麗莎白一世即位,她恢復了英國國教的地位,所以清教徒紛紛回國。這些清教徒相當重視信仰本質,禁止奢侈浮華的享樂,然而他們大都經營工商業,晉身為社會中產階級。6.舊教一羅馬教廷的改革 背景:新教徒出走後,為了救亡圖存 重點:針對教會內部腐化改革如教皇保祿三世 A.整頓教會財政 B.派遣高潔之士擔任主教 C.恢復異端裁判法庭,頒布禁書目錄 教義上卻重申舊論,並
7、無革新 代表:西班牙貴族羅耀拉創立的耶穌會 貢獻:重振教會形象與聲譽 遠渡重洋至美洲和東方傳教明末清初至中國的傳教士,多屬耶穌會(二)宗教改革促成歐洲改造 1.協助君權伸張:打破中古教會至尊,信仰至上的時代 延續中古後期的政教之爭神聖羅馬、西歐國家均對羅馬教廷不滿 ,14世紀初法王為展現權威,甚至迫使教宗遷居法國南部亞維農 在稅收、司法權、人民效忠的問題上,教廷對各國形成相當程度侵犯 各國君主選擇與宗教領袖合作推動改革 宗教改革家鼓吹教會應受國家管制的觀點,為君王所歡迎 2.有利民族國家形成:瓦解一統教會的權威與歐洲一統帝國的格局 3.促成歐洲現代化:造成新觀念、新階級(中產階級)、新制度的發
8、展 引發政治社會的改造風潮中下階層紛紛效法 推動歐洲經濟發展 助長資本主義與中產階級的價值 A.喀爾文教派肯定勤勞節儉與放款取息 B.路德教派強調職業的神聖 將投注於宗教信仰的資產與心力轉移到現實生計 引發對社會平等的省思否定教會與教士的權威性 提升人民教育水準強調人人需讀經,因此致力於提升人民識字率 有助於推翻君主專制或愚民政策啟蒙民智並教導人民反抗權威 4.促成歐洲列國的出現 原因:聖經被譯為各國文字信徒以母語讀經,增進民族國家的認同意識 宗教戰爭導致政治變動 一國一教原則的確立 A.英國國教的建立 B.奧古斯堡和約的訂立 a.時問:1555年 b.結果:確立各地諸侯有權規定其領地內通行的
9、合法宗教 新教徒以反宗教迫害為由,進行獨立建國的政治運動16世紀後期荷蘭 反抗西班牙 羅馬教廷對天主教國家控制力也大不如前 參與國家:歐洲主要國家 A.神聖羅馬同盟多為舊教國家,如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 B.反神聖羅馬同盟多為新教國家,如波希米亞、丹麥、瑞典、荷蘭 、英國、法國(唯一舊教國家,為了對付西班牙,選擇與新教國家站在同一陣線)結果:戰爭結束後,各國簽訂西發里亞和約 A.政治方面 a.神聖羅馬帝國境內三百多邦均享對外宣戰、購和之權,皇帝未經 帝國議會許可,不可立法、宣戰、締盟、徵稅等使未來德意志 統一的過程困難重重 b.法國擊敗西班牙後成為歐陸霸主 c.瑞典得到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兩主教區
10、鞏固在波羅的海的地位 ,並且因商業、造船業、漁業發達而國力漸強 d.荷蘭、瑞士的獨立地位獲得承認 B.宗教方面 a.喀爾文派與路德派和羅馬教會享有平等地位 b.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新、舊教各邦在帝國事務上權利平等 影響:A.進一步促進新教合法化和歐洲列國獨立性 B.促成國際社會逐漸成形 a.列國制度、外交制度形成 b.國際法出現格勞秀士的戰爭與和平法 國際法是各國相互協議而成,內容包括各國公認的各種規範 國際法的目的是維持正常國際秩序 主張在戰爭中遵守人道原則,保護婦女兒童,寬待戰俘 C.歐洲由統一轉為分裂 a.1648年後歐洲政治界線與宗教分布狀況大致相當吻合 b.使歐洲由一統的基督教世界變成列
11、國分立的國際社會 D.西方最後一次的宗教大戰宗教寬容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一、近代早期歐洲經濟的變化(一)西方商業資本主義的形成 1.時間:16世紀 2.資本主義的涵義 私有財產:由資本家提供資本,組織企業以從事各項商業活動 自由經濟: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中透過商品買賣,追求最大利潤 將利潤再投資於商業活動中 3.資本累積的途徑 交易 放貸 早期教會認為是重利盤剝 中世紀後期銀行業出現 A.義大利:麥地奇家族發跡於佛羅倫斯 a.利用其財富跨入政界與宗教界(有三位家族成員成為教宗)b.熱中贊助文藝與科學研究如長期支持伽利略的天文研究 B.日耳曼:富格爾家族以經營紡織起家,後來也投資礦業及金
12、融業 a.採礦除生利之外,可作為鑄幣原料 b.美洲流入的金銀 c.支持查理五世當選神聖羅馬皇帝因而擁有特許狀 d.運用新式商業經營技術會計制度 4.商業擴張的情形 銀行業功能不斷擴增除調度資本外,開始發行銀行券(類似匯兌)商人積極經營與投機 海路大通,遠程商業大為擴張 大城市商業活動熱絡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設有交易所,提供300多種 商品交易)、西班牙的塞維亞,吸引了商人與資本家的投資意願(二)資本主義經濟下的變化 1.股份公司出現 性質:商人合股,從事鉅額投資並具有高風險的遠距貿易 股東依比例分享紅利,也分擔債務 實例:17世紀初英、荷、法各自組成東印度公司 2.市場需求和商人左右手工製造業
13、打破中古以來行會制度 3.農業發生變化 15世紀末農民開始以貨幣繳納地租,或抵償封建勞務英國、荷蘭 英國的圈地運動 緣由:毛紡織在英國逐漸發達,使養羊有利可圖 作法:莊園領主將佃農耕地、公有地、荒地圈圍起來,闢為牧場養羊 結果:A.利潤豐厚 B.農民流入城市,尋求其他工作機會二、近代早期(明清時期)中國商業的蓬勃發展(一)西人積極東來中國貿易 1.白銀流入:解決中國貨幣供應不足問題 2.美洲作物(蕃薯、玉米、花生)引進:紓解糧食問題(二)專業化商品生產的出現(三)江南地區專業市鎮的勃興 1.地點:長江下游和大運河沿岸 2.性質:棉布、絲織(四)商幫的出現 1.緣由:商人以同鄉和宗族關係結合,形
14、成工商團體 2.著名代表:山西商人經營金融事業 徽州商人掌握農村、鄉鎮的貿易網(無徽不成鎮)(五)商人於各城鎮設立會館(六)商人地位提高三、地理大發現與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一)形成背景 1.海上交通網的建立:以西歐為中心,聯絡美洲、非洲和亞洲 2.西歐政府鼓勵向海外發展:重商主義 3.西歐主導遠洋貿易(二)發展 1.西歐與美、非兩洲的關係 西、葡以奴隸貿易為基礎,發展出歐洲非洲(黑奴)美洲 (咖啡、可可蔗糖)的三角貿易 美洲成為非洲以外,黑人數量最多的區域 中南美洲金銀大量流入歐洲、中國 2.西歐與亞洲的閱係 西歐加強與亞洲的往來 荷蘭與英國在葡萄牙建立的往來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歐洲 與印度、東
15、南亞中國沿海、日本等地的聯繫 西班牙建立美洲與中國沿海的貿易網絡 西歐人對亞洲展開多元經營 荷蘭:A.在印尼種植香料作物和咖啡 B.在台灣進行貿易活動作為與中國、日本貿易及商品轉運 C.將中國移民引進台灣與印尼 英國:A.殖民印度(17571947)B.在印度種植中國茶與鴉片解決對中國貿易的嚴重逆差(三)影響 1.西歐獲利大:吸收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源,獲得大部分利潤 2.中南美洲、非洲、印度、東南亞成為世界經濟體系的邊陲 西歐改變這些地區社會文化面貌 開啟這些地區諸民族悲慘新頁 3.唯有少數地區可保持獨立發展 中國:明清時代江南絲織品、瓷器、茶葉熱銷歐洲,造成中國對外貿 易出超 日本:鎖國政策切
16、斷與西歐的往來,僅開放長崎供荷蘭與中國商人 通商四、近代早期歐洲社會的變動(一)市民階級(或稱資產階級、布爾喬亞)興起 1.時間:1415世紀 2.成員:城市裡的商人、銀行家、工匠 3.作為:資助君主,削弱貴族 原因:為了使商業活動與產品流動更加方便 結果:有助於各國君主推動中央集權(二)家庭結構改變 1.由大家庭轉為核心家庭 2.大家族對社會影響力降低(三)婦女地位提高 1.現象:寡婦改嫁較中古容易 女性獲得離婚自由 新教主張女性在家庭、工作中都是男性平等的夥伴 16世紀中期的新教城市,女性獲得離婚自由 避孕和節制生育得到新教社會認可 2.限制:女性無法進入學校接受菁英教育包含拉丁語學校及大
17、部分大學 被控為女巫而遭受迫害 原因:A.傳統人民對女巫相當依賴特別因為黑死病的浩劫 B.女巫和巫術的盛行不利於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神聖性 結果:A.宗教改革後宗教和政府採取嚴厲手段打擊女巫 B.數十萬婦女因而喪生 3.減緩:17世紀中葉之後才慢慢消退五、近代早期歐洲社會的危機(一)宗教戰爭的衝擊 1.原因:宗教改革之後,各邦國君主無法寬容對待不同宗教 2.規模最大的宗教戰爭-三十年戰爭 時問:16181648 影響:日耳曼地區人口減少中約造成四、五百萬人喪生 義大利北部,日耳曼經濟受創深 各國開始對宗教抱持寬容態度(二)對君主集權的挑戰 1.法國15621598年問的內戰 原因:不同勢力的貴族,
18、以及貴族與國王之間,為自己的利益而引發 背景:許多貴族因長期與天主教會合作,享有許多利益 新教傳入法國後,一些對君主專制不滿的貴族,開始利用改信新教與 統治階層對抗引爆一連串衝突 結果:1579年起激起農民反抗新、舊教貴族,並引發王位爭奪戰 1589年亨利四世取得勝利,即位為王,建立波旁王朝 1598年亨利四世頒布南特詔令,結束內亂 A.申明天主教是法國的國教,但給予新教徒信仰的自由 B.廢除內戰期間農民積欠的稅款,並調降部分地區的稅額 都鐸王朝(14851603)1.背景:百年戰爭結束後,英國國內兩大家族爆發玫瑰戰爭(14531485)2.建立:1485年亨利七世結束戰爭,建立都鐸王朝 3.
19、重要統治者:亨利八世建立英國國教派 伊莉莎白一世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1.背景:伊莉莎白一世終身未婚,過世後由血緣關係最接近的蘇格蘭國 王詹姆士六世即位,即英王詹姆士一世 2.重要大事:清教徒革命、光榮革命 2.17世紀英國的清教徒革命 主因:詹姆士一世之子查理一世深信君權神授,不斷與國會發生衝突 背景:查理一世的專制自為 1628年國會提出權利請願書,規定英王非經國會同意,不得徵收 租稅,不得隨意拘捕人民查理一世雖然簽字,但在隔年解散國會長 達11年 企圖將英國國教恢復為天主教,造成人民反感特別是長期遭受迫害 的清教徒(希望完全按照聖經的原則生活,順服聖經教導的改
20、革者)蘇格蘭叛變,只好重新召開國會,卻與議員意見相左而爆發內戰 A.擁護國王騎士黨,以貴族和鄉間仕紳為主 B.擁護國會圓顱黨,以城市居民和清教徒為主 結果:查理一世被處死 A.克倫威爾所領導的國會軍隊戰勝,1649年查理一世被國會處死 B.清教徒出力最多,故稱清教徒革命 國會廢除君主制 克倫威爾成為英國護國主 後續政局發展:1660年查理二世於克倫威爾去世後回國復辟相信王權,要求恢復天 主教,再次形成另一波政黨對立 A.支持國王:托利黨 B.支持國會:惠格黨 1688年查理二世之弟詹姆士二世即位後發生光榮革命 A.國王被迫逃亡出國,由詹姆士二世長女瑪麗及其夫婿荷蘭王子威廉 即位即英王威廉三世
21、B.通過權利法案國會以未流血方式取得勝利,掌握最高統治權 a.英王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創制或廢除任何法律、不得建立常備軍、不得徵收任何稅捐 b.國會議員享有言論自由權第三節 近代早期的思想與學術一、十六至+八世紀東亞世界思想與學術的變化(一)中國 1.儒家思想的發展 新儒學 形成背景:A.唐代中期韓愈開啟一波儒學復興運動 a.抨擊佛、道 b.認為儒學不應只限於政治與家族的領域,也應該是個人心靈生活 的指導原則 B.宋代儒者開始新一波經典詮釋工作 a.周敦頤研究宇宙問題,由宇宙現象轉論人生(人道本之天理)b.二程重視心性的修養 程顥:重視持敬理存在人的心中,只要以敬的態度 涵養自己的內心,便可以體認
22、天理 程頤:重視致知光是持敬並不足夠,例如行孝道,除了要 涵孝心以外,還要設法去知道為何要行孝的道理 盛行時期:宋、元、明 分歧:南宋時期 A.朱熹:繼承程頤 a.為學重在致知,致知必先格物 b.格物就是窮理推究萬事萬物的根本 c.窮理之法在於讀聖賢書論語、大學、中庸、孟 子 d.元朝以四書集註為科舉考試範圍,影響深遠 B.陸九淵:繼承程穎 a.偏重存心養性,重視持敬的內省功夫 b.明代王陽明繼承後才逐漸盛行主張心即理、致良知 經世致用思想 形成背景:A.面對明末清初時局的不安 B.反省陸王心學的空泛 崛起:17世紀前期 代表:A.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進行社會調查,研究實際問題 B.黃宗義明夷
23、待訪錄探討我國歷代,尤其明朝政治制度之得失 利弊 式微:17世紀後期因為清初大興文字獄 復興:A.時問:19世紀之後,中國面臨內憂外患 B.重點:力圖振作,從事政治改革 考據學 興盛:興起於17世紀初(明末),鼎盛於清代乾、嘉時期 形成背景:A.為解決儒學內部紛爭 B.修正宋明新儒學的空洞玄虛 C.清初大興文字獄 特色:用心於儒家經典的考據 2.西方學術思想傳入中國 媒介:西方傳教士 背景:天主教熱切向中國擴展特別是耶穌會 傳教士假藉西學,說服中國士人皈依基督宗教 A.作法:a.強調基督宗教與傳統中國社會共同點 b.借重歐洲科學知識長處 B.實例:明朝萬曆年間利瑪竇以儒生姿態與中國士人交往 內
24、容:數學、物理、天文 影響:中國士大夫知曉、學習西學徐光啟強調理論的重要,認為數學 是科學發展的基礎 清朝任用西洋教士主持曆局如湯若望修時憲曆),被任命為欽天 監監正 清朝康熙皇帝愛好西學 中斷:1705年起教宗不准中國教友祭祖、祭孔 1723年雍正皇帝頒布全面禁教今 A.中西文化交流告終 B.中斷西方自然科學的傳入(二)日本 1.儒家思想的發展 時問:17世紀初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後即透過儒家思想來教化人民 情形:朱子學成為幕府的官學 A.強調君臣、父子之別,重視上下秩序 B.設立儒官 民間出現反朱子學的聲浪 A.古學主張回歸孔、孟精神,鑽研儒家原始經典 B.陽明學著重實踐致良知、知行合一 結果
25、:1790年幕府下令禁止異學,古學與陽明學只能在民間流傳 2.西方學術思想傳入 時間:16世紀中葉 傳入:葡萄牙人抵達後,逐漸由耶穌會傳教士傳入(沙勿略成為第一位踏 上日本的傳教士)正值日本戰國時代,統治階層只對槍砲感興趣 鎖國時代:主要媒介:荷蘭人 A.荷蘭是一個新教國家,他們只對貿易往來感興趣,並向幕府保證絕 不進行傳教活動 B.荷蘭商人曾經支持幕府對農民叛亂進行鎮壓,博得了幕府一定的好感 西學內容:A.因為不容許傳教活動,故排除西方形而上學與人文科學 B.只容許荷蘭人傳授自然科學的技術醫學、天丈曆法、地理、兵學 具體措施:A.18世紀初為振興產業,允許輸入與宗教無關的漢譯西歐科學書籍 B
26、.下令儒學學者學習荷蘭語,藉此研究西方學術思想稱為蘭學 (即經由荷蘭人傳播到日本的西方學術)二、十六至十八世紀的西方歐洲一從科學革命到啟蒙運動(一)科學革命的發展 1.中古前期至文藝復興時代歐洲科學研究的進展 中古前期:大部分學者致力於神學的探討 對物理世界的觀點大略沿襲希臘羅馬時代,缺乏批判觀念 傳述的過程中又屢有失誤科學的發展不進反退 中古後期:對調和聖經的教義與科學觀點愈來愈關心 文藝復興後期 科學研究的價值獲得人文主義學者的肯定 1543年 A.哥白尼的論天體之運行1616年被禁,1835年解禁 a.批判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 b.隨後克卜勒不僅證明哥白尼理論正確,還將地球繞日的軌道修 正
27、為橢圓形 B.凡沙里斯的論人體之構造 a.推翻古希臘名醫蓋倫的理論 b.親自以人類屍體為解剖對象 2.科學革命 現代科學的內涵:傳統工藝技術、新興科學理論與科學方法三者結合的 結果 特色:發現科學新知 提出新人生觀與新宇宙觀 A.摒棄中古以來守舊尊古、強調理論與堅持基督宗教宇宙觀的傳統 B.改採講究理性、重視實用、視宇宙為機械性物理世界的觀念又被 視為知識革命或思想革命 成就:逐漸重視實驗,並力圖將科學知識數理化 科學儀器有重大發明及改善望遠鏡、顯微鏡的出現 科學方法提出使科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更高,即理性精神的表現 A.培根:歸納法 a.主張:強調知識的唯一來源乃是經驗 b.方法:大量蒐集
28、有關某一事物的具體事實訊息 根據此資料分析歸納,最後建立通論或法則 c.代表作:新論理學 清楚區別純科學與應用科學 結合理論與實用,且著重後者 d.影響:1860年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成立宗旨之一即在推廣培根的 科學方法 B.笛卡兒:演繹法 a.代表作:方法論 b.主張:理性論的知識觀 知識是由理性推演而得,不必仰賴經驗歸納 認為道理是先於事物而存在 學者對於其探討的問題應先持全面性的懷疑,然後發揚理性能 力,從事物的本質本性去思索真理 強調我思故我在認為只有當我懂得運用理性思考時,我 才是真正存在 反對盡信古書 重視數學,認為數學具有真正科學的條件和達到真理的方法 C.結論:a.都強調理論與應用
29、的配合或一致性 b.與中古學風重論理而輕務實的知識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科學大師的出現 A.代表人物:牛頓 B.代表作:1687年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C.重點:a.提出萬有引力和運動三大定律奠定近代力學的基礎 b.影響日後人文學界 影響:導致科學的人生觀認為創造世界的上帝講求理性;上帝創造的 人類必也賦有理性,且應依理性行事 提供批判與改革傳統文化的理論依據成為18世紀啟蒙運動的原動力(二)啟蒙運動 1.流行地區:興起於法國巴黎,擴及西歐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英國)及美國 2.涵義:指人能以理性判斷是非 反獨裁暴政、愚民政策、社會不公、巫術迷信 3.理念或作為:強調理性主義 接受培根所說知識就是
30、力量 強調理性(非感情)是是非對錯判定的憑藉和標準相信有一套放諸四 海皆準的法則 成立科學研究機構 堅信進步史觀駁斥崇古論、對未來充滿樂觀,認為歷史是向上發展 致力於教育大眾 學者非專業的研究人員,而是大眾教育家 如伏爾泰的著作皆在啟蒙一般人的心智 A.著有英國通信集大力推崇培根、牛頓等人學說 B.批判教會的妄自尊大 C.強調寬容和個人自由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維護你說話權利 提倡自然神論建立合理的上帝信仰或理性的基督宗教 提出改革社會的學術理論興起社會科學的觀念 特色:A.以科學觀點研究社會 B.找出人事運作的通則定律 代表學者:A.英國學者亞當斯密 a.代表作:國富論 b.主張:自由放
31、任的經濟政策 強調自私的作用個人自私將有助於整體社會福利 應任由個人基於自我利益從事經濟活動國家不必多作干涉 市場規律(看不見的手)會調和各種利益社會整體將得到最 大好處 強調教育的重要性自由國家,政府安定依賴有力的輿論 B.英國學者馬爾薩斯 a.代表作:人口論 b.主張:人口數量增減的科學定律 人口成長(等比級數)遠超過糧食等生活資源的成長(等差級數)積極抑制(戰爭、疾病、飢荒)和道德抑制(晚婚、節育)使人口 不至過度增長 4.影響:留下許多具有革命性的政治觀念 終極目標:企圖以理性原則重建政治秩序 著名政治學者:身分著作學說洛克英國政治思想家政府論攻擊任何形式的專制政體特別是 君權神授講求
32、人的自然權利,包括生命、財 產、自由強調政府的權力是出於人民委託 有限政府應依從大眾所託行事人民有權反抗不義的統治者其思想後來成為美國獨立宣言和憲 法的依據孟德斯鳩法國思想家論法的精 神認為行政(君王)、立法(資產階級)、司法(獨立的專門機構)三權的分立與制衡,是防止政治專制的好方法盧梭法國哲士社會契約論人雖非生而平等,但在法律之前 應該人人平等強調政府基於社會契約成立 君權非神授,而是人民給予政府乃是公共意志和公義的體現法國大革命的聖經論科學與藝術、懺悔錄認為不能完全依仗理性,開浪漫主義先河 愛彌兒提倡自由主義的教育觀提出女子教育的改革模式 開明專制的形成絕無推動革命的意思,寄望的乃是在位君
33、王自發性 的改革 著名君主:普魯士腓特烈大帝、俄國凱薩琳二世 A.腓特烈大帝 a.常宣稱自己不是國家的主人,只是國家的第一個僕人 b.實施部分的改革 廢止對被控的罪犯實施酷刑 設立小學 促進工業與農業繁榮 c.對伏爾泰甚為欽佩,曾在宮中款待他一段時間 B.凱薩琳二世 a.即位後四年(1766年)頒布上諭,部分內容係抄自孟德斯鳩之 論法的精神 b.西化以法國為師,邀請許多法國學者訪問 c.雖有開明之名,卻無開明之實 加強對中央政府參政院(senate)的權限 對邊區及新近征服領域,加強俄化政策 取消烏克蘭等地之自治權利 加強農奴制度之推行 回應:A.並不符合學者的期望理想 a.讚美孟德斯鳩,卻無
34、分權制衡的心意 b.表揚宗教寬容的目的不在實行信仰自由而在削弱教會力量 c.主張改革,但認為改革必須是由上而下的 B.中產階級對貴族主政仍感不滿 影響:掀起革命風潮 A.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爆發 B.19世紀成為革命的時代(三)中國風與啟蒙運動 1.成因:來華傳教士的積極介紹 寫下將中國介紹給西方人的著作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利瑪 竇日記 翻譯介紹儒家經典如四書、五經 2.內容:在歐洲掀起蒐集仿製中國工藝品的狂熱 中國風成為高雅品味的象徵 盛行中國式園林建築 推崇儒家思想 狄德羅:編著百科全書,曾高度評價儒家的四書、五經 A.五經是一部最神聖、最權威、最可信且備受尊崇的文采橫溢 的巨著 B.四
35、書是評論五經並使其更加完美的重要文集 伏爾泰:A.推崇中國傳統哲學 B.將元曲中的趙氏孤兒改編在巴黎公演 學習中國科舉取士的文官制度 產生了洛可可風格的藝術原來指一種波紋山石或貝殼形的裝飾品,後 指模仿當時清代中國的流行風潮 趙氏孤兒 晉靈公時,大臣屠岸賈設計陷害大臣趙盾,趙盾全家因此被滿門抄斬,僅有其子駙馬與公主得以倖免。駙馬自殺後,被囚的公主生下一子託付給趙家門客程嬰,亦自縊而死。程嬰攜嬰兒投奔趙盾老友公孫杵臼。屠岸賈為搜出孤兒便要將半歲以下一月以上的嬰兒殺絕。程嬰與公孫杵臼商議,獻出程嬰的親生兒子以保全趙家命脈。後程嬰便向屠岸賈告發公孫杵臼私藏趙氏孤兒,屠岸賈信以為真,殺死程嬰親子,公孫杵臼自盡。屠岸賈收程嬰為門客,將其子(實為趙氏孤兒)當作義子。二十年後,趙氏孤兒長大成人,程嬰告知其身世,趙氏孤兒決意報仇。此時悼公在位,欲除屠岸賈,便命趙氏孤兒暗中捉拿屠岸賈,酷刑處死,滿門抄斬。趙家大仇得報,趙氏孤兒被賜名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