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高考,考点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 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1.(2011北京文综,23,4分)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 确的是 ( ) 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 四月提纲 人民宪章 A. B. C. D.,答案 D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于1867年,第二、三卷分别 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四月提纲发表于1917年,人民宪章起草于1837年,因此D项符 合题意。,命题评审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应的知识点是国际工人运动,难度较 小。考生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国际工人运动中重要历史文献发表的时间。,答
2、案 (2)参考答案要点: 转折点及理由: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 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 传播: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报刊;出现了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解析 (2)主要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依据问题,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历史意义作答。 需要运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进行阐述。联系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 的宣传活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活动思 考作答。,命题评审 博物馆是历
3、史文化的载体,也是都市文化生活的内容之一。本题以马克思故居博 物馆两个展室的主题切入,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和传播情况的理解和掌握。试题要求 考生从两个设问中任选一个回答,这种选题方式给考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发挥特长的余地。 该题以博物馆的展览入题,提醒考生注意将课内知识与日常文化生活相结合,学会从现实与历 史对话的角度思考问题。,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江苏单科,18,3分)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 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
4、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答案 C 本题以马克思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 史材料、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体现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经典理论的特 征,增强对先进文化的认同感。 材料“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故C项 正确。材料强调对旧世界的批判,不是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也不是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 合,A、D两项错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表明是马克思主义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不 是简单的否定,B项错误。,2.(2018课标,33,4分)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
5、全世界无产者,联合 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 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 A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材料信息看,共产主义者同盟强调全世界无产者 的联合,以实现财产公有和人类的解放为目标,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故选A项。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故B项错
6、误;C项中“开始”表述有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命题评审 本题以历史文献为背景材料,考查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试题呼应马克思诞辰200周 年大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应分析材料信息,联系基础知识解答。,3.(2018天津文综,7,4分)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 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 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 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 )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
7、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答案 D 材料表明,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危机期间大量破坏生产力,反映出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进步,故D项正确。材料揭示的是资产阶级克服经济危机的一 般方式,而非对经济危机的预见,A项错误;材料表明,消灭生产力只是资产阶级缓解经济危机的 方式之一,B项错误;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文明过度发展的危机,C项错误。,概念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是资 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具有周期性。,4.(
8、2015上海单科,25,2分)右侧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 A.俾斯麦 B.马克思 C.圣西门 D.列宁,答案 B 由“发表共产党宣言”一项信息就可知答案为B。,5.(2019浙江4月选考,34,10分)读马克思,感受其伟大思想与人格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上中学时,启蒙运动的精神已在学校传播。校长是他的历史老师,也是他家庭 的朋友,被称为“康德哲学专家”。毕业时,马克思在一篇作文中写道:要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 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 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马克思认为,康德哲学乃是与法国革命相呼应的思想革命。在 康
9、德的哲学世界中,一个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使其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 的立法原则。面对时代的转形移步与思想的起承转合,马克思借助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 经济学,试图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错误起点拯救出来。 摘编自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等 材料二 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 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 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得到。欧 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现在和将来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攀登最高点, 把现代社
10、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 引自恩格斯卡马克思 第一卷书评为作 (1)结合所学,概述材料一中康德的思想观点,归纳马克思与启蒙思想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资本论的理论贡献。综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用一句话概 括马克思矢志不渝的思想准则。(4分),答案 (1)观点: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关系:受启蒙思想影响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对启蒙思想予以批判继承。 (2)贡献:提出剩余价值学说,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准则:为人类工作。,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个人不论做
11、什么,总应该使其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 遍的立法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德的思想,即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 断。归纳马克思与启蒙思想的关系,应说明启蒙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以及马克思对启蒙思想 的批判继承。 (2)结合所学,资本论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即提出剩余价值学说;二是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马克思 矢志不渝的思想准则,是立志献身于人类最大多数的幸福事业并准备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做出 个人的一切牺牲。,6.(2019天津文综,14,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
12、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 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 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 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 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 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 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
13、的报纸 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 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 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 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 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 这
14、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 因。(4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4分),答案 (3)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茵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 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 (4)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 历史进步。,解析 第(3)问,根据材料中“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和 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的信息并
15、结合所学新 莱茵报是1848年革命的机关报等知识回答。 第(4)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报纸在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要、传播思想、推动历史进步 等方面的作用评价。,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4广东文综,21,4分)“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 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答案 B 本题的题眼是“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据此可知此文件是指导 国际工人运动的文献,故B项符合题意。A项虽然也是指导工人运动的文献,但仅局限于俄国, 而
16、材料中的“某国”不仅仅指俄国,故可排除A项。C、D两项均不是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文 献,排除。,2.(2011课标,28,4分)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 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 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 图是 ( )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答案 D 结合材料中“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等信息,可知巴黎公社渴望通过鼓励宣传 获得农村群众的支持,D项为正确答案。从“1
17、871年4月”这一时间上看,A项错误;巴黎公社并 未建立起工农革命联盟,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废除财产私有,排除C项。,考点二 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7江苏单科,17,3分)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 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 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 C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材料中
18、“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 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论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任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 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论述的是十月革命的方式,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指 出起义条件是否成熟,A项错误;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体现的是列宁的思想,B 项错误;“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表明和平夺权 已不可能,D项错误。,2.(2018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 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
19、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 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 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 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 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 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5分) (
20、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5分),答案 答案要点: (1)观点: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 的渠道;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尊重市场规律。 (2)简评: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 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 建设中得以坚持);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解析 第(1)问,据材料“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可归纳出共产主义不排斥 商品货币关系;据“商业是千百万小
21、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可归纳出商 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据“国营企业要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可归纳 出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据“要健全货币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 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可归纳出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据“要掌握市场规 律”可归纳出要尊重市场规律。第(2)问,据材料“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 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并结合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特点及影 响进行评价即可。,教师专用题组 1.(2014四川文综,12,4分)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 带来了什么”
22、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 ),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 B. C. D.,答案 B 从表格可以看出,在19902006年的所有调查项目中,认可某一项咨询答案的人数 比例是在不断变化的,说明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并不是长期保持一致的,故错误。表 格中认为十月革命推动或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数并不占绝对优势,可见俄罗斯人并不是主 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故错误。均可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故B项正确。,2.(2010课标全国,32,4分)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 水兵、赤卫队和铁
23、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 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答案 B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形势。从材料中“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 粮”可以看出当时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是因为当时苏俄 面临严峻的形势,故B项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粮荒并不是因苏俄的战争政策造成的,故A项 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并未出现工人、士兵到农村征粮的情况,故C项错误。德国法西斯 进攻苏联时,苏联已成为欧洲强国,不会出现大
24、规模缺粮的情况,故D项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 景。,考点三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 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 (2010北京文综,22,4分)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 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 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答案 D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题干中的“1971年”“五年计划”信息提示此时苏联正 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代,斯大林体制虽有触及,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
25、治体制仍然存在,这一点 为五年计划报告内容所证实,其中“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现 了触及原有体制,“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是对原有体制 坚守的体现,A、B、C三项与材料明显不符,D项正确。,评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苏联体制改革的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史实的掌握及对材料的 理解能力。对苏联体制改革问题认识模糊是本题易失分的地方。,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天津文综,8,4分)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 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
26、 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答案 C 本题考查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旨在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 力。试题以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外交为背景材料,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引导学 生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 从材料信息看,苏俄通过签订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 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被一些史学家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是指苏维埃政权向资 本主义妥
27、协,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这说明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 根本利益,故选C项。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故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苏维埃 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的方式处理内政,而非武装对抗,故B项错误;1918年,苏俄正值巩固政权和恢 复经济时期,并未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故D项错误。,2.(2019课标,35,4分)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答案 A 本题考查苏联的经济改革,通过数据对比,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信息和运用判断
28、、比 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发 展中的问题,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表格数据显示,1970年,苏联钢、煤、肉、蔬菜与瓜类的实际产量均低于1961年的预测或计划 任务,尤其是肉、蔬菜与瓜类的生产缺口更大,这反映出苏联经济建设中经济结构失调等问题 积重难返,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苏联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涉及具体经济政策、 经济改革重点的信息,B、C两项错误;1970年苏联肉、蔬菜与瓜类的实际产量远远低于1961 年的预测或计划量,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不能满足社会生活需求,不能说明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 化,D项错误。,易错
29、警示 本题易错选B项,主要原因是将经济体制与具体的经济政策混为一谈。,3.(2018课标,35,4分)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 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 A 七年经济计划仍然将经济发展重点集中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上,体现出鲜明的斯 大林模式的特征,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结束,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 是经济发展的计划性,与新经济政策注重市场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材料表明七
30、年经济计划延 续了此前的一贯做法,没有体现出国家对经济控制的加强,D项错误。,4.(2018江苏单科,18,3分)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 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 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 C 把撤销的全联盟部管辖的企业移交给地方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体现出地方经济自 主权的适度扩大,故C项正确。1957年是赫鲁晓夫
31、执政期间,当时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 式,也没有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故A、B两项错误;当时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公 有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5.(2017课标,34,4分)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 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 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 A 本题以苏共中央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材料表明,苏联将集
32、体农庄劳动报酬的发放期限缩短,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 度,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利用物质刺激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这一措施只 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内部进行调整,并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B项错误;该措施的提出主 要是针对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和农业落后的状况,并不是为了消除城乡差别,C项错误;20世纪 30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D项错误。,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所述措施的使用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6.(2016课标,34,4分)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 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
33、黎明俄国今日:我们 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 B 题干中的“4年以后”,即1932年以后,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 机期间,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苏联正在实施五年计划,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美 国人关注苏联,故答案为B项。,评析 本题创设情境,从时代特征角度考查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宏观运用时 代背景,迁移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提示,迁移20世 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苏联工业化
34、建设的相关知识分析思考。,7.(2016浙江文综,22,4分)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答案 C 图片显示,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个体农户大量减少,集体农庄农户和工人大量增加, 这体现的是斯大林模式确立后的社会结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个体农户的大量减少与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符,A、B两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前资产阶级和地主 就已消失,D项错误。,8.(2016江苏单科,19,3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 站配
35、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 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 C 材料表明,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并未带来农业的明 显增产,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表明生产者即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抵消 了生产工具进步带来的优势,故C项符合题意。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会造成机械闲置,不会带 来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相对于个体经营能 有效促进农业发展,不是导致农业增产不
36、明显的因素,B项错误;集体农庄拥有土地所有权,D项 错误。,评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状况,考查考生准确把握历史现象的能力,难度适中。解 题的关键是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9.(2015广东文综,22,4分)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 )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 C 本题考查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题干中“1920年苏俄”可知当时实行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禁止粮食买卖,故C正确;私营企业涌现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才出现 的现象,故A错误;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是勃列日涅夫改革中出现的现象
37、,故B错误;农业 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故D错误。,10.(2015江苏单科,19,3分)“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 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 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答案 B 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连续铸钢法”专利技术被28个国家购买,而自身的 采用率却很低,这与苏联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有关。计划经济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来
38、管理和 调节国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技术的转化,B项正确。,11.(2019课标,41,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 (单位:万吨),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 分),答案 (1)趋势: 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 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 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 中国:快速增长。 原因: 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 日本
39、: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 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解析 (1)第一小问,作答时要仔细观察表格数据,掌握其变化的规律。第二小问,需要联系教 材知识,逐一分析各国钢铁产量变化的原因。,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4课标,34,4分)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 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 D “由德国公司
40、负责”体现了当时苏联将部分企业以租让制的形式转给外国资本家 经营的思想,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建设初期采用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故选D项。题干 信息并不能说明苏联缺乏基本的技术基础,排除A项;此时,苏联刚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计划经济模式尚未形成,故B项表述不确切;C项中的“依赖”表述与“一个由苏联自主建 设”不符。,2.(2014安徽文综,20,4分)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 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41、,答案 B 1921年春的“严重的失败”是苏俄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的不足就是不顾苏俄现实状况而企图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故B项符合题意。当时 苏俄未向农民征税,而是实行余粮收集制,A项错误;实物配给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 一,排除C项;此时苏俄国内革命战争已经胜利,敌对势力已基本被消灭,D项错误。解题的关键 是准确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足,正确把握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3.(2014江苏单科,15,3分)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 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
42、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答案 B 从1921年开始,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民年平均税 款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实行固定粮食税,故B项符合题意。1921年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和实物配给制不复存在,A、C两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29年,D项错误。解 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苏俄(联)历史上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演变。,4.(2014福建文综,22,4分)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 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
43、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答案 D 提高谷物和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属于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故D项符合题意。农业 集体化主要推行于斯大林执政时期,A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在20世纪80年 代末提出的,B项错误;当时在冷战格局下,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对苏联影响不大,C项错误。,5.(2014大纲全国,21,4分)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 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 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
44、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答案 C 题干中“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 济”的含义是把农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与工业生产资料相同的公有制,以巩固“苏维 埃制度”,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着眼于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造,因此A、B、D三项不符合 题意。,6.(2013课标,35,4分)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 B “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
45、离”,体现了苏联急于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愿 望。受此思想的影响,苏联集中国家力量发展经济,促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项 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C、D两项与史实不符。,7.(2013课标,33,4分)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 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 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 一论断 (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答案 D 材料充分肯定了苏联1952年的
46、农业成绩,并认为以前最严重的谷物问题已得到彻 底解决,故D项符合题意。这一论断与实际情况不符,A项错误;1952年以前苏联已实现工业化, B项错误;1952年,苏联并未进行农业改革,C项错误。,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三年模拟,考点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 1.(2019北京海淀期末,30)共产党宣言提出:“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 还要快。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以上言论 ( ) A.促进了早期工人运动兴起 B.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47、C.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 D.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答案 B 材料“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 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体现了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揭示了无 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故选B项。早期工人运动兴起于共产党宣言发表前,为共产党宣 言奠定阶级基础,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排除C项;资本论揭露资本 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排除D项。,2.(2019北京昌平期末,2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 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上述材料出自 ( ) A.独立宣言
48、B.人权宣言 C.民法典 D.共产党宣言,答案 D 根据所学可知“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 个联合体”指的是推翻资产阶级,是马克思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张,D项正确。A、B、C三 项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件。,3.(2019北京朝阳期末,2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A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马 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和实践基础,故选A项;第一国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 相结合的产物,排除B项;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排除C项;巴黎公社
49、是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D项。,4.(2018北京顺义二模,21)某政治家评价一本著作时写道:“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 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 级。”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四月提纲,答案 C 根据材料“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 的无产阶级”可知,这部著作是指导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因此C项符合题意。大 宪章是13世纪英国贵族限制王权的文献,排除A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指导资 产阶级斗争的纲领性文件,排除B项;四月提纲是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