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9027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一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A组 课标卷题组 (2015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五年高考,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 评分说明: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 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 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2、;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 首先找到解题角度,然后看变化趋势。从法定假日总体数量看,从少到多;从结构看,成 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分析原因时要注意节假日属于民生问 题,它必然受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体制、政治理念与思想的影响。,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9江苏单科,7,3分)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 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 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观念变化已致脚

3、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答案 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试题以清末卖宁波脚带歌谣为背景材料,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 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材料“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反映了当时脚带畅销,说明女子缠足仍然普遍存在, A项错误,C项正确;妇女普遍解放是在新中国成立后,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清末卖宁波 脚带歌谣,无法说明废止缠足成为社会共识,D项错误。,2.(2018江苏单科,7,3分)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 的私

4、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 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 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答案 D 清朝末年,上海张园门前既有黄包车、电线杆、洋楼等新式景象,又有传统的交通 工具马车,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新旧杂陈。故选D项。该年画属于写实画,无法体现 以形求神,排除A项;年画仅涉及上海一个地区的个别情况,无法说明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排除 B项;年画中并未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交通工具汽车,排除C项。,3.(2017课标,29,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

5、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 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 B 本题以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 力。材料中新郎着蓝袍黑褂和新娘穿粉色旗袍体现了中国元素,新娘头披白纱和乐队演奏钢 琴曲体现了西方元素,这反映了当时上海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 及婚礼中的配偶是否出于自愿及当时的择偶标准,无法说明民众是否实现了婚姻自主、门当 户对观念是否已

6、被颠覆,A、C两项错误;仅从举办集体婚礼无法说明政府主导整个社会习俗 演变,D项错误。,知识拓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 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C组 教师专用题组 1.(2016江苏单科,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 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 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

7、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 C 材料表述的是成都妇女,并非所有妇女,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成都警察厅反对妇 女剪发齐眉、梳男士发型,没有体现男女平等,B项错误;“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 表明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C项正确;“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无法体现民国 法治精神,D项错误。,评析 本题以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的通令切入,考查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难度中等。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全面理解。,2.(2015四川文综,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 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

8、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 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 B 从题干看,这位新潮社社员为新式青年,但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仍然看重八字、 命书,且认为命书是人生重要的纪念品,故选B项。材料无法反映出A项;题干中新潮社某社员 的行为只是个例,题干也未体现国人不认同西式婚俗,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排除。,3.(2014课标,28,4分)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 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9、。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宋恕认为“易西服”是“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前提,即 “易服”可以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旨在强调“易服”与变革之间的 关系,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排除D项。,名师指导 本题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进行分析。19世纪末的中国人民绝大多数尚未觉悟, 社会上存在因循守旧的风气。而西服代表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因此维新思想家提倡“易服”, 旨在为变法运动营造求新求变的社会氛围

10、。,4.(2014安徽文综,13,4分)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 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 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答案 D 题干文章指出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日常行为的模仿和日常用品的 争购上,而忽视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体现出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分析, D项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只是一部分“新少年”的行为,并不能得出西装普遍化、西方生 活方式已成

11、为都市生活主流的结论,B、C两项错误;文章已经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核心 “利权”意识,说明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并不是过于肤浅的,A项错误。,评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以报刊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 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通读材料,抓住国人对西方文化“重”与“轻”的着力点 进行分析。,5.(2014福建文综,15,4分)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 因是 (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答案 B 新式旗袍是中西合璧的

12、产物,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 装,是由于辛亥革命后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城市女性着装, 不具有普遍性,故A项错误;仅从着装一个方面的情况,不能体现城市化的进程和女性对时尚的 引领,故C项错误;D项是旗袍本身的特点而非社会原因,不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 设问角度进行辨析。,6.(2014江苏单科,6,3分)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 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答案 C 从漫画可以看出,主人公保留一部分发辫作为国粹保存,反对将代表旧事物的发辫

13、全部剪掉,表明当时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的旧有观念根深蒂固,C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保存 国粹”的信息;B项没有体现“崇尚西法”的信息;D项与题干要求不符。,7.(2014北京文综,17,4分)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 会生活变革的有 ( ),墙上画作的风格 人物的发型 照明手段 饮食方式 A. B. C. D.,答案 B 本题以图画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应注 意“民国时期”这一时间,同时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造型、家具摆设等细节,然后进行解 读。图画中人物的发型各异(有长辫和短发),室内有电灯。这些都能反映出这一时期社会生 活的变化

14、。图画中的饮食方式及墙上画作的风格未能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由此分 析,B项正确。,8.(2014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 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 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5分)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 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

15、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 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 分)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 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 (4)综上,你认

16、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分),答案 (1)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 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 (2)西方式生活时尚。 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3)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 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 (4)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解析 (1)据材料中“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得出“扬气”的含义是一种 奢靡的生活风气。影响应着眼于其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及俭朴的生活观念的冲击。 (2)据材料可知“洋气”指的是“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即生活方式的

17、西化。分析 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应注意材料中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天津通商后不出十 年”。结合所学,从西方列强的侵略、通商口岸的开辟、西方商品和文化的入侵等角度分 析。 (3)应将材料二、三进行比较,主要从时代的变迁、文明的演进中认识到中国从被动卷入世 界、效仿西方文明到主动融入世界、丰富世界文化的转变和进步。 (4)综合三则材料,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应从时代特征的角度入手,从经济的发展、政治形 势的变化、西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归纳。,9.(2014山东文综,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 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

18、论。 材料 甲:下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 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 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 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 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

19、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 (2)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8分),答案 (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 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 (2)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

20、 可。 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 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 社会的保守。 (3)材料丙。 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 (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 放的缩影。,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 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

2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 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 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 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 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解析 第(1)问解答时注意运用史学研究理论,紧扣“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 主题。观察历代节妇烈女人数柱状图,解读出与主题紧密相关的信息,从而分析其原因。第(2) 问观察和解读材料中乙、丙的图文信息,迁移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化的有关史

22、实,概括 说明结论,言之有理即可。第(3)问运用史料的分类与鉴别等历史学科理论判断和说明选择 的材料及选择的理由,注意从史料分类与真伪、史料价值等角度分别说明。第(4)问解读材料 丙,迁移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变化的史实来阐述“社会进步是女性 解放的重要前提”即可。,考点二 中国近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7江苏单科,7,3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 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 ( )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

23、.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答案 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由材料信息可知,从1880年到1907年,万国 公报上发表的禁止女子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逐渐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的 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选D项。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故A 项排除;B项中“实现了言论自由”的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 使清政府革除陋习,故C项错误。,2.(2017北京文综,19,4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C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属于传统科技的总结性著

24、作,且这仅 是医学方面的成就,无法体现出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排除A项;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西 方自然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兴趣,并不能由此得出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排除 B项;电影的发明是近代科技进步的结果,京剧被拍成电影,体现了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 的传播形式,因此C项正确;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把它作为解决粮食短缺 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成功解决,排除D项。,教师专用题组 1.(2014课标,30,4分)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 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

25、51甚至61。上海与 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中国电影拷贝 流通税费较重,这会造成国产影片在上海以外地方放映时成本大大增加,而外国影片拷贝到中 国并放映,其成本并无大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京津地区外国片与国产片放映比例远高于上海地 区的情况。故选C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京津地区民众对外来事物 是否更具热情,也不能推知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是否更加开放,故排

26、除B、D两项。,名师指导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北京和天津外国片所占比重特别大的深层次原因。外国 影片是直接购自外商,而中国影片需要从上海拷贝并运送到京津地区。京津地区的电影院宁 愿购买外国影片也不愿从上海拷贝国产影片,这说明国内电影的拷贝流通税费重。,2.(2014浙江文综,17,4分)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 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答案 D 本题利用20世纪初的报纸截图,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该截图可 以作为当时出版业发展的直接史料,故A项不符合题意。报纸刊登的求婚信息,反映了当时婚 姻礼俗

27、的变化,同时登报求婚也体现了广告业的进步,故B、C两项也不符合题意。一幅报纸 截图及其中的信息并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世界文明的演进,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3.(2014四川文综,14,10分)(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 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图片中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 现。(10分),答案 (2)整理:材料二图片中所示新

28、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 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 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 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10分),解析 (2)材料三中的观点,一是整理历史知识,二是探讨因果,实质上是要求对图片中出现的 新事物进行归类,并探讨这些新事物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即可。,考点三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A组 课标卷题组 1.(2017课标,31,4分)19

2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 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 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 C 本题以中国高校发展的相关数据作为背景材料,考查现代中国的教育这一主干知 识点,同时考查学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本题中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增 加,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这就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所需的人才,

30、从而适应 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据此分析C项正确。21世纪,中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尚有缺口,尚未得 到完全解决,故A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及“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因此并未体现高等教育与 生产劳动的结合,故B项错误。直到今天,我国尚未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故D项错误。,方法点拨 解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要过文字关:绝大部分历史选择题都是以文字叙述的方式 展现出来的,要想正确解题必须先过文字关。过“文字关”并不是咬文嚼字,而是结合设问方 向来解读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或者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引发对设问的联想或推理。例如原 因类试题可以结合题干中的“缘”“由于”“因为”等来寻找目标,事实类试题则需找到关 键词句。

31、,2.(2015课标,31,4分)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 D 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在教育上广 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故D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底,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 立,故B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改革,C项错误。

32、,方法技巧 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中思考。建国之初,新中国一穷二白,如何才能迅速改变 落后面貌呢?结合新中国初期借鉴苏联经验发展生产等知识不难得出正确答案。,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9课标,31,4分)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 数他劳动强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答案 D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和经济建设,旨在考查考生了解历史事实、分析 历史结论的能力。试题以年画作品切入,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关

33、注现实,热 爱劳动。 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人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经济建设中。从材料信息看, 年画数他劳动强突出对劳动的宣传,引导人们热爱劳动,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 新风,故选D项。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年画数他劳动强属于写实画,故A项错误;中国社会 主义制度于1956年基本确立,故B项错误;1956年,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C项与题干时间不 符,排除。,解题思路 时空定位法。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953年”,结合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状况回 答即可。,2.(2018江苏单科,13,3分)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 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

34、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 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 B 根据题干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以来”,迁移所学可知,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 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1970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均属于改革开放前取得的科技成果,故排除A、C、 D三项。,3.(20

35、17课标,31,4分)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 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 C 本题以婆媳上冬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准确解读图片有效信息、发现历史本 质的能力。婆媳上冬学描绘的是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上学的场景,画家以质朴的表现手 法,歌颂了新社会的新道德、新风尚,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C项正确。传统文人画注重 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与图片特征不符,A项错误;同期西方 流行画派是现代主义,使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与图片特点不符,B项错误

36、;该画注重 表现现实而非艺术想象,D项错误。,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不同画派的特征及流行时段。,4.(2016浙江文综,19,4分)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 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 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答案 B 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 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故选B项。,5.(2015山东文综,19,4分

37、)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 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 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 C 19491978年,中国史学研究受意识形态影响,呈现出颂扬革命、否定资产阶级改 良的倾向,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研究较多,论文数量也多,戊戌变法主张改 良,容易受到当时中国史学界的轻视,故C项符合题意。,评析 本题以史学研究的方式考查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的思想状况,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 力,

38、难度较高。解题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特点。,6.(2019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 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 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 略。,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以对文学作品的介绍为 载体,考查唯物史观、

39、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多种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 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故事梗概与中国的翻译与改动情况进行比较,根据 不同的时代特征思考翻译与改动的原因,选好角度拟定论题;其次结合材料信息,联系不同时期 的中国社会状况对论题进行阐释。注意论题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7.(2016北京文综,37,10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 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

40、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 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 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 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

41、;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 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 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解析 (2)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二中严复、蔡元培的教育主张或宗旨及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 针、教育法的规定中概括,并注意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二小问应结合清末、民国初年、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四个历史阶段面临的历史主题进行分 析。,C组 教师专用题组 1.(2014天津文综,9,4分)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

42、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 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 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 B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判断此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 恢复,新中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 学”等信息可判断新中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因此B项符合题意。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 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并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 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

43、的经济建设,排除D项。,2.(2013课标,31,4分)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 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 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答案 A 材料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特点。各高校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 程中的作用为指定教科书与文化部举办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 览会,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教育,构建适应新

44、中国政权的意识形态,故选A项。B项中的“全 党”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并非主要目的;D项中的“全新形式”表述不当。,名师指导 教育为社会服务,体现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进入一个 新阶段。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中国初期的教育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等 多种因素影响,新中国初期的教育被打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的烙印。,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 考点一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19吉林长春质测二,27)清末至民国,大量汉人涌入东北地区。满人对汉人的习俗加以优 化整合,形成了既不完全同于中原地区又具有鲜明中原色彩的风俗习惯,使得东北地

45、区文化习 俗由民族性向地方性转化。这说明 ( ) A.满族全盘接受了汉族风俗习惯 B.中原文化比东北文化更加优越 C.满汉文化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D.当时政府的民族政策较为开明,三年模拟,答案 C 由材料“满人对汉人的习俗加以优化整合”可知并非全盘接受,故A项错误;文化 各有特点,不存在哪种文化更优越,故B项错误;由材料“清末至民国”“形成了既不完全同于 中原地区又具有鲜明中原色彩的风俗习惯,使得东北地区文化习俗由民族性向地方性转化” 可知满汉文化融合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满汉文化 融合而非政府的民族政策,故D项错误。,解题思路 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是满汉文

46、化的融合,这种文化的融合使东北地区形成既带有 中原色彩又有本地区特色的风俗习惯,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利于加强满汉人民的团结,增强整个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从而有利于国家统一。,2.(2019东北三校联考一,30)据于根元、刘一玲主编的汉语新词语编年本(自1991年起始 编),新词语以每年数百条乃至上千条的速度递增,如下岗、炒家、个体户、农民工、股民、 巴士、迷你裙等。这反映了 (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时代变迁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答案 B 新词语的出现是时代变迁的必然产物,而下岗、炒家、个体户等新词是在改革开 放大潮的推动下才出现的,因此可以

47、说改革开放推动了时代变迁,故B项正确。新词汇的出现 属于新观念的范畴,并不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 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新词既有生活方面,也有生产方面,D项只提到了社会生活 方面,故D项错误。,3.(2018陕西榆林一模,10)沪江商业市景词描述20世纪初的上海:“各行贸易待评量,借作 茶楼聚会场。每至午申人毕聚,成盘出货约期忙。”这反映出此时的上海 ( ) A.生活习俗已经完全西方化 B.消费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C.市民的消费方式发生质变 D.商业活动中奢侈之风大肆增长,答案 B 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初上海商人聚集在茶楼协商贸易,没有体现出上

48、海生活习俗 完全西方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商人利用茶楼消费的机会进行贸易的状况,体现出 一些日常消费具有功利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商人的日常消费,不能体现市民消费方 式发生质变,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商人在茶楼交易,没有体现出商业活动中奢侈之风增长, 故D项错误。,4.(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二,32)近代以来,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 内容之一;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婚,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和汉人;中华 民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这说明 ( ) A.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 B.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

49、C.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D.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答案 B 本题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维新派的呼吁,不属于政府行为,故A项错 误;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和中华民国建立都属于政治运动,在这一过程中都伴随着社会生活的 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社会变革是一个前后相续、渐进的过程,题干没有提到突发性这一特征, 故C项错误;社会的变革不一定都是由政治变革所引发的,故D项错误。,5.(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33)民国建立后,强调服制的“整齐划一”,规定“自大总统以至 平民其式样一律”,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褂外,另一种为西式。这一举措 ( ) A.体现了职位身份的差异 B.增强了传统服饰的西化色彩 C.提高了西方服饰的地位 D.实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平等,答案 C 据材料“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可知,体现了职位身份的差异不符合题 意,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二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科技、文化、教育.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