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9064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X 页数:95 大小:59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一 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五年高考,1.(2019江苏单科,18,3分)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 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答案 C 本题以马克思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 史材料、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体现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经典理论的特 征,增强对先进文化的认同感。 材料“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说明马克思主义的

2、诞生是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故C项 正确。材料强调对旧世界的批判,不是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也不是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 合,A、D两项错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表明是马克思主义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不 是简单的否定,B项错误。,2.(2018课标,33,4分)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 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 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

3、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 A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材料信息看,共产主义者同盟强调全世界无产者 的联合,以实现财产公有和人类的解放为目标,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故选A项。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故B项错误;C项中“开始”表述有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3.(2018天津文综,7,4分)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 “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 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

4、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 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 )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答案 D 材料表明,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危机期间大量破坏生产力,反映出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进步,故D项正确。材料揭示的是资产阶级克服经济危机的一 般方式,而非对经济危机的预见,A项错误;材料表明,消灭生产力只是资产阶级缓解经济危机的 方式之一,B项错误;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文明过度发展的危机,C项错

5、误。,概念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是资 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具有周期性。,4.(2015上海单科,25,2分)下侧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 A.俾斯麦 B.马克思 C.圣西门 D.列宁,答案 B 由“发表共产党宣言”一项信息就可知答案为B项。,5.(2019天津文综,14,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 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 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

6、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 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 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 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 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 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 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

7、尔世界报刊史,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 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 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 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 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 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

8、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 因。(4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4分),答案 (3)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茵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 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 (4)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 历史进步。,解析 第(3)问,根据材料中“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和 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新 莱茵报是1848年革命的机关报等知识回答。 第(4)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报纸在适应时代

9、发展、满足社会需要、传播思想、推动历史进步 等方面的作用评价。,6.(2017北京文综,40,8分)(节选)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 化内涵。联合国规定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历史文化名城特里尔。1947年,他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两个展室的主 题分别为“转折点1848年”和“卡尔马克思思想的世界影响”。 (2)在和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8分) 为什么1848年是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简要说明理由。 简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情况。,答案 (2)转折点及理由: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 的

10、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发 展趋势。 传播: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报刊;出现了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解析 (2)主要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依据问题,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历史意义作答。 需要运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进行阐述。联系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 的宣传活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活动思 考作答。,教师专用题组 1.(2014广东文综,21,4分)“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 运动

11、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答案 B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据此可知此文件是 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文献,故B项符合题意。A项虽然也是指导工人运动的文献,但仅局限于 俄国,而材料中的“某国”不仅仅指俄国,故可排除A项。C、D两项均不是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的文献,排除。,2.(2014上海单科,18,2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 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 ) A.政府论

12、 B.共产党宣言 C.乌托邦 D.共同纲领,答案 B 材料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和“每个人的自由发 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符合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人的自由发展等观点,故 B项正确。,3.(2012广东文综,20,4分)“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 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 是 ( )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 D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开始挑战“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即资产阶级自 由主义,由此可知“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是

13、指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学说,“乌托邦式的以及 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指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 实践活动,紧随其后的“大炮”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故D项符合题意。启蒙思想属于19世纪正 统的自由主义,是“小排炮”和“大炮”轰击的对象,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资产阶级自由 主义学说的挑战,属于人文学说,不是自然科学理论,B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属于“小排 炮”,C项错误。,4.(2012浙江文综,21,4分)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 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 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

14、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答案 B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 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 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 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故 选B。,5.(2012上海单科,16,2分)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

15、“我们自身的完美” 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 成果是 ( ) 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B.出版资本论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答案 D 1847年底,马克思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接受大会委托起 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故选D。,6.(2012大纲全国,20,4分)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 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

16、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 于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答案 D 通过分析材料可知,“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是专制的、不合 理的、专横的集权,这显然是对资产阶级政体的反对和否定,体现了人民政权的思想。巴黎公 社属于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政权,故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未确立资产阶级议会 制政体,A项排除;美国内战期间并未建立“帝国、君主政体”,排除B项;俄国二月革命反对的 是沙皇专制政权,不是资产阶级议会制政体,C项错误。,7.(2011课标全国,28,4分)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

17、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 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 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 要意图是 ( )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答案 D 结合材料中“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等信息可知,巴黎公社希望通过鼓励宣传 获得农村群众的支持,D项为正确答案。,8.(2013浙江文综,39,11分)(节选)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

18、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 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 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 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 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 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 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 参考材料一、二,

19、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 征。(11分),答案 (2),解析 第(2)问给出了“五位一体”的研究历史的角度,材料一、二所述为18世纪的西方历史, 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概括其历史发展特征,解题时注意史论结合。,考点二 俄国十月革命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2017江苏单科,17,3分)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 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 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20、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 C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材料中“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 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论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任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 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论述的是十月革命的方式,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指 出武装起义条件是否成熟,A项错误;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体现的是列宁的思 想,B项错误;“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表明和平 夺权已不可能,D项错误。,教师专用题组 1.(2014海南单科,19,2分)1917年3

21、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 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 )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答案 A 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 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彼得格勒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 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题干时间是二月革命后,当时临时政府还存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具有无 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B项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是在七月流血事件

22、之后,故C项错误; 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2.(2014上海单科,21,2分)“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 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他”是 ( ) A.列宁 B.拿破仑 C.彼得一世 D.斯大林,答案 A 据“秘密回到彼得堡”“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 的是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故A项正确。,3.(2013江苏单科,19,3分)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 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 苏维埃组

23、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 C 题干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 底打碎”“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B、D两项与建立政权无关;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了苏 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苏维埃组织未掌握实权,故排除A项。C项正 确。,4.(2012大纲全国,21,4分)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 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列宁提

24、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 )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答案 A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农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 面。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 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项与史实不符。,5.(2012江苏单科,16,3分)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 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 命。”这表明列宁 ( ) A.强调两个政权并

25、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答案 B 从材料看,列宁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说明列宁重视由哪 个阶级掌权的问题,故B项符合材料的本意。A、C、D三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6.(2012海南单科,20,2分)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 同年9月,俄国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 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 同结果是 (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

26、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答案 B 1917年7月俄军与德军作战损失惨重,这对临时政府来说是不利的,叛乱军队被瓦解 后,临时政府的支柱军队陷于瓦解,使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故B项正确。,7.(2012上海单科,21,2分)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 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 )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答案 B 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为了解决广大群 众最关心

27、的问题即和平与土地,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向 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就公正的和约进行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 和平。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故选B。,1.(2019天津文综,8,4分)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 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 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

28、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考点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C 本题考查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旨在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 力。试题以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外交为背景材料,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引导学 生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 从材料信息看,苏俄通过签订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 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被一些史学家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是指苏维埃政权向资 本主义妥协,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这说明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 根本利益,故选C项。

29、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故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苏维埃 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的方式处理内政,而非武装对抗,故B项错误;1918年,苏俄正值巩固政权和恢 复经济时期,并未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故D项错误。,2.(2016课标,34,4分)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 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 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 B 题干中的“4年以后”,即1932年

30、以后,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 机期间,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苏联正在实施五年计划,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美 国人关注苏联,故答案为B项。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3.(2016江苏单科,19,3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 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 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 C 材料表明,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31、但并未带来农业的明 显增产,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表明生产者即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抵消 了生产工具进步带来的优势,故C项符合题意。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会造成机械闲置,不会带 来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相对于个体经营能 有效促进农业发展,不是导致农业增产不明显的因素,B项错误;集体农庄拥有土地所有权,D项 错误。,4.(2015课标,34,4分)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 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

32、.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 A 19301931年,苏联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仍然扩大出口,其目的是换取外汇支持工 业化建设,说明人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奉献,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 都没有涉及。,5.(2015山东文综,21,4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 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答案 A 19291938年,由于受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经济呈持续下滑趋势;苏联在这一时期, 大力发展重工业,工业总产值呈持续上升趋势,但仍落后于美国,故A项正确。19

33、291933年,美 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呈持续上升趋势,B、D两项错误。这一时期,苏 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总产值呈持续上升趋势,并非没有任何变化,C项错误。,6.(2015广东文综,22,4分)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 C 从题干中“1920年苏俄”可知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禁止粮食 买卖,故C正确;私营企业涌现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才出现的现象,故A错误;国营企业的经营自 主权扩大是勃列日涅夫改革中出现的现象,故B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

34、林时期的经济政 策,故D错误。,教师专用题组 1.(2015海南单科,17,2分)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 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 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答案 B 根据材料中“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反对扼杀社会主义 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中 没有体现

35、恢复经济任务的完成,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反对新经济政策,因此不可能 认为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D项错误。,2.(2015天津文综,9,4分)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 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答案 A 本题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开放政策。哈默与苏俄进行贸易活动得益于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哈默应邓小平

36、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得益于中国实行开放政策。 选A。,3.(2014安徽文综,20,4分)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 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答案 B 1921年春的“严重的失败”是苏俄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的不足就是不顾苏俄现实状况而企图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故B项符合题意。当时 苏俄未向农民征税,而是实行余粮收集制,A项错误;实物配给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 一,排除C项;D

37、项明显错误。,4.(2014大纲全国,21,4分)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 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 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答案 C 题干中“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的主旨是要把农业的生产资料 私有制改造成与工业生产资料相同的公有制,以巩固“苏维埃制度”,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 主要着眼于农

38、业生产关系的改造,因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5.(2013课标,35,4分)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 B “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体现了苏联急于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愿 望。受此思想的影响,苏联集中国家力量发展经济,推动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项 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C、D两项与史实不符。,6.(2013课标,33,4分)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

39、告中指出:“今年谷物 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 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 一论断 (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答案 D 材料充分肯定了苏联1952年的农业成绩,并认为以前最严重的谷物问题已得到彻 底解决,故D项符合题意。这一论断与实际情况不符,A项错误;1952年以前苏联已实现工业化, B项错误;1952年,苏联并未进行农业改革,C项错误。,7.(2013福建文综,38,10分)(节选)阅读下列材料

40、,回答问题 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 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 绝借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 资金的。(10分),答案 (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 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解析 (2)从当时苏联采取的工业化措施中归纳为工业化打基础的表现;结合斯大林体制的特 征归纳筹集资金的途径。,1.(2018课标,35,4分)1959年,苏共二

41、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 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A组 课标卷题组,考点四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 A 七年经济计划仍然将经济发展重点集中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上,体现出鲜明的斯 大林模式的特征,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结束,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 是经济发展的计划性,与新经济政策注重市场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材料表明七年经济计划延 续了此前的一贯做法,没有体现出国家对经济控制的加

42、强,D项错误。,2.(2017课标,34,4分)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 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 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 A 材料表明,苏联将集体农庄劳动报酬的发放期限缩短,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 资制度,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利用物质刺激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这一措 施只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内部进行调整,并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B项错误;该措施的提 出

43、主要是针对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和农业落后的状况,并不是为了消除城乡差别,C项错误;20 世纪30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D项错误。,1.(2019课标,35,4分)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A 本题考查苏联的经济改革,通过数据对比,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信息和运用判断、比 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发 展中的问题,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认

44、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表格数据显示,1970年,苏联钢、煤、肉、蔬菜与瓜类的实际产量均低于1961年的预测或计划 任务,尤其是肉、蔬菜与瓜类的生产缺口更大,这反映出苏联经济建设中经济结构失调等问题 积重难返,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苏联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涉及具体经济政策、 经济改革重点的信息,B、C两项错误;1970年苏联肉、蔬菜与瓜类的实际产量远远低于1961 年的预测或计划量,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不能满足社会生活需求,不能说明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 化,D项错误。,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B项,主要原因是将经济体制与具体的经济政策混为一谈。,2.(2018江苏单科,18,3分)1957年,苏联进

45、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 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 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 C 把撤销的全联盟部管辖的企业移交给地方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体现出地方经济自 主权的适度扩大,故C项正确。1957年是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当时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 式,也没有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故A、B两项错误;当时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公有 制经

46、济依然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3.(2017课标,35,4分)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 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 D 本题以赫鲁晓夫回忆录在不同年代出版内容的不同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回忆 录这种史料的史学价值。本题属于典型的史料鉴别与应用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史料的特点 和史学价值。根据题干描述,这本回忆录不同年代的版本在内容上有所不同,说明这本书受到 了外部因素的干扰

47、,并没有展示出全部真相。这也就证明了时代对历史叙述会产生一定的影 响,故D项正确。题干明确指出该回忆录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有所不同,因此它不能够准确记 述作者的事迹,故A项错误。回忆录作为史料,主观色彩浓厚,与其他相关研究著作相比,其可信 度并不高,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提到回忆录的内容因年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不能确定版本 越新越真实,故C项错误。,4.(2015江苏单科,19,3分)“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 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 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

48、准确的是 (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答案 B 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不存在所谓的制度变革,连续铸钢法的 发明不是制度变革的结果,而是苏联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结果,A项错误;冷战期间,两大阵营尖 锐对立,“连续铸钢法”“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说明冷战背景下科技之间的交流是存在的, 但认为“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C项错误;科研方向本质上是由生产 力发展和时代潮流决定的,而不是由经济模式决定的,D项错误。苏联科技人员在工业制造领 域的发明没有能够充分地转化为生产力,显然与计

49、划经济体制有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但 经济缺乏活力,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也不强。故选B项。,1.(2014福建文综,22,4分)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 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C组 教师专用题组,答案 D 提高谷物和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属于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故D项符合题意。农业 集体化主要推行20世纪二三十年代,A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在20世纪80年 代提出的,B项错误;苏联粮食收购价格的变化是内部经济改革的结果,与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