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9065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X 页数:76 大小:68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五年高考,A组 课标卷题组 (2018课标,26,4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 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 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 B 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明时期,政府制定、颁行了许多药物学著作,这说明我国古 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故A项错误;材料中药 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关联不大,故C

2、项错误;材料中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唐本草 的制定与宋明理学无关,排除D项。,1.(2018课标,24,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 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C 墨家学派多数为“农与工肆之人”,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且注重对生产实践经验的 总结和科学研究,其成就和活动主要记载在墨子一书中。墨子一书记载了几何学、 力学、声学、光学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

3、学成就,这些科学成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选 C项。材料只反映了墨子对科学成就的记载,排除A项;中国古代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 系,排除B项。墨子中的科学成就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探索出来的,不是贵族阶层的贡献, 故排除D项。,2.(2016天津文综,4,4分)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 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 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 )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答案 B 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欧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是东西方经济文化 交流的使者,故

4、B项符合题意。,3.(2017课标,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 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 示例: 论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阐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均发生在15世纪,前者比后者早近100年。郑和的船队 船只多,船体大,比较先进;哥伦布船队船只少,船体小,相对落后。郑和下西洋与所到之国和平 交往,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在美洲进行屠杀和掠夺。这反映出当 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欧

5、;明朝着力以和平的方式处理对外关系,西欧国家则更多采 用暴力和战争。同一时期的两种航海产生了不同的历史影响。,解析 1417世纪可以说是人类走向近代化的初始,东西方文明都在经历着不同轨迹的变化 过程,表中所列的各项就是这些变化的反映。解答此题,首先分析三个时间阶段(1415世 纪、16世纪、17世纪)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层面提 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拟定论题;其次围绕论题,迁移所学知识进行阐述。,4.(2016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

6、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 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 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 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 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

7、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 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根据题目设问要求,灵活作答。解答时,首先应阅读图文材料, 从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或中西文化交流等角度提炼观点。再依据 选定的观点,迁移相关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5.(2016天津文综,1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 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

8、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 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 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 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 的关系。(6分)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 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

9、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 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 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 实践效果怎样?(6分)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4分),答案 (1)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2)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 创立温病学说。 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

10、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3)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解析 (1)从材料信息可知,印刷术的应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 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说明其满足了教育的需要,据此可回答第一小问。阅读 材料信息可知,印书种数多的地方科考中进士的人数亦多,说明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据此回答 第二小问。 (2)根据材料中的“伤寒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为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根据材料中“创 立了温病学说”可回答“新发展”。结合材料中乾隆、光绪年间对瘟疫等疾病的治疗情况 可回答“效果”。 (3)注意审题“相互作用”,从材料中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及科技发展推动社

11、会进步角度回 答。,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4江苏单科,3,3分)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 “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 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 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自五代至宋朝,用雕版印刷的书籍数量很多,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 精雕细校,这说明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选C项。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

12、版印刷术,故排 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从材料信息看,雕版印刷不仅用于官方刻书,也用于民间书坊刻书, 故D项错误。,2.(2014北京文综,13,4分)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 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答案 B 解答本题应抓住“东汉”和“大秦”两个关键信息,其中“大秦”指的是罗马帝 国。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古代数学成就的著作,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 进的数学运算方法;罗马法是古罗马对人类文明的突出贡献。由此可知

13、,B项符合题意。活字 印刷术最早出现于宋代,万有引力定律是17世纪英国的科学成就,故A项不符合题意;日心说是 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白尼提出的,不符合题干要求,故C项错误;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所 著,理想国是古希腊柏拉图所著,D项错误。,3.(2014天津文综,2,4分)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 强调 (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案 A 题干材料的前半部分意在强调古人对农业的重视,后半部分突出儒家经典诗 书中重视农业发

14、展对社会安定的重要意义,因此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内容在材 料中并没有体现。,4.(2010全国,13,4分)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 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 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答案 D 材料信息表明,北宋时京城出现了议论时政的雕印文集,欧阳修深恐流传开来对朝 廷统治不利,因此上疏请求政府规范管理。这反映了宋代由于文化

15、传播方式的变化影响到政 府管理,因此D项符合题意;宋代虽然已发明了活字印刷,但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活字印刷的普及, 由此排除A项; 材料能体现出政府管理书籍出版,但不能体现出“有效”管理,由此排除B项;材 料的中心思想并非民族关系,因此排除C项。,5.(2010全国,15,4分)宋人刑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 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答案 C 由材料中“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可知雕版印刷技术有利于儒家经典的

16、 传播及文化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不正确,材料中“士庶之家皆有之”并不能说明人 们以藏书为时尚;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儒者地位变化,故B项不正确;D项表述不全面。,考点二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A组 课标卷题组,1.(2018课标,27,4分)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 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明朝中期以后

17、,京城及江南地区,个人出版著作之风盛行,士大夫间也 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说明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故选D项。出版个人著作和士大夫之 间以书为礼并不能说明学术文化水平提升,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士人地位的变化,排除 B项;材料信息未涉及经世致用思想,排除C项。,2.(2017课标,24,4分)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 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 A 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图中“车”“马”二字由繁到简,说明从西周到战国,文字 的频繁使用促使人们简化字形,以利

18、于书写,故A项正确。西周至战国,人们把文字刻在甲骨上, 或镌刻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地使用竹片、木简和帛做书写材料,但未必会影响文字字形的变 化,B项错误;各国变法主要是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对字形的变化影响不大,C项错误;“书同文” 推行于秦统一六国以后,时间不符,D项错误。,3.(2016课标,26,4分)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 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 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

19、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 C 唐太宗认为萧子云书法“无丈夫之气”,崇尚王羲之书法的“尽善尽美”,促使社 会上形成竞相模仿王羲之书法的风气,这与唐代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有关。由此表明,王羲之 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除了其自身较高的艺术水平以外,还与时代选择有关,故应选C 项。皇帝的好恶可以“影响”但不能“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排除A项;B项说法太绝对; D项并非材料主旨。,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课标,26,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 “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

20、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 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 C 本题考查唐代社会风尚,旨在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试题以 唐代“拔河”风俗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 从材料信息看,唐代“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中的诗句描绘了拔河时人们的 英勇气概和争胜精神,据此分析可知,在唐代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故选C项。唐玄宗时期,北方 是经济重心也是文化中心,江南文化并未成为主流,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战”,无法体 现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民间风俗而非宫廷生活,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新课标Ⅲ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