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9147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69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20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20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20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20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年高考,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A组 自主命题天津卷题组,1.(2019天津文综,12,15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 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 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

2、,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 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 的成败。(7分),答案 (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 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 不再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 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 了统一多

3、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孔子称赞霸诸侯,一匡天下企望周之复 兴”“孟子提出定于一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归纳相同点; 据“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孟子尊新王”归纳不同点。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 时代背景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 功”“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2015天津文综,14,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 切

4、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 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 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 抱负。(6分),答案 (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应注意材料中“不仅而且”提到的两方面内容。第二小问 结合所学简述即可。,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北京文综,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

5、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 C 孟子认为“凭借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凭借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才可以 使天下归服”,强调以德服人,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因此C项符合题意。“王”字 在甲骨文中象征着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与孟子观点相左,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 张,可排除B项;宗法制度形成于商周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D项。,知识拓展 何谓王道和霸道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以

6、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是指君主凭借武力、刑罚、权势等进 行统治的政治主张。,2.(2015课标,24,4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 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 C 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 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符合题意。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并提出自己的目标,不能说明 儒者不适应现实政治,也不能说明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儒者期望实现古代 曾经达到的贤良政治的高度,并不是要求

7、复古,D项错误。,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D项,主要是由于个别考生认为称颂“三代”之美就是复古。事实上, 儒家学者批评现实,希望统治者效法先贤,并不是要求复古。,3.(2015四川文综,1,4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 是 (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答案 B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道、法等学派各执主张,互相诘难、批 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题干关键信息为“融合倾向”,礼法兼用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的融合倾向,故B项正确。A、C两项为儒家主张,D项为墨家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2015海南单科,1

8、,2分)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 是 (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答案 B 儒家强调“仁”和“礼”,主张德治和仁政,希望建立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法家主 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法治,因此B项符合题意。法家主张重农抑商;儒家思想 “厚古薄今”、重视道德与人伦,故A、C、D三项错误。,5.(2015安徽文综,12,4分)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 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 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9、 (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 A 田子方感到骄傲的原因主要是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说明当时各 诸侯国非常重视士人,故A项正确。,6.(2017课标,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 “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 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 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

10、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 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 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 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 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答案 (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

11、”契合;拒绝继 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 文化认同。,解析 第(1)问,从季札个人的儒学造诣,践行儒家信、礼义观念的行为等角度分析说明。第 (2)问,结合材料信息,从文化传播、文化认同、文化认识等角度分析。,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6浙江文综,12,4分)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 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 近上述思想的是 ( ) 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 A. B. C. D.,答案 A 根据

12、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 的全面发展,故正确;墨家学派讲求实际功利,并不注重“培养善人”,故错误;斯多亚学派 主张“人生而平等”,主张“至善”,故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错误。因此选A项。,2.(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 的思想是 (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答案 C “当于民监”即以民为镜,体现出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兼爱”是要求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尚贤”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反 对任人唯亲。“主权在民”

13、是近代民主政治思想。“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 然。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3.(2014山东文综,13,4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 A 在孔子兴办私学之前,只有贵族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孔子招收的学生来自 士农工商各阶层,这就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春秋时 期教育领域的变化,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4.(2014海南单科,1,2分)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

14、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答案 D 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国君们所需要的民众,一要战时能为国君卖命,二要平时能为国 君效力。这显然与主张实行严刑峻法、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法家思想相吻合。A、C两项 主张与材料主旨相悖;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5.(2010北京文综,13,4分)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 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演化历程中的代表人物

15、。根据题意强调的 “先秦法家奠定”“汉朝儒生发展”可知D项正确。荀子和孟子都是先秦儒家代表, 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6.(2017课标,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 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 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 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16、”汉代以后, 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 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 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答案 (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 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解析 本题考查

17、教材外的历史人物颜回,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合理 解读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由“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可得出道德品行高 尚;由“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可得出天资聪颖,领悟力强;由“颜回尊敬老师,曾 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可得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由“他践行 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可 得出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2)据材料“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 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可得出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据材料“汉代以后”并结合所学可得 出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18、据材料“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自唐代起配享 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可得出统治者的推崇;弘 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方法点拨 评价历史人物要弄清历史发展规律与个人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任何历史人 物的活动都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 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 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无论是英雄还是群众,只有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 推动历史发展。,7.(2012北京文综,37,6分)(节选)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

19、智慧,影响着人 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 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 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 分),答案 (1)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 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

20、子权威下 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概括两则材料的中心思想,概括时要迁移所学知识;第二小问要从 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命题评审 本题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水的认识出发,体现出“水启迪人类智慧”的命题意图, 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原始材料与综合概括的能力。该题的特点是要求考生整合所学三个必修 模块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综合描述。,考点二 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A组 自主命题天津卷题组,1.(2019天津文综,12,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 吾其为东周乎”

21、。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 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 也。” 韩非子,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 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 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22、 之通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 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4分),答案 (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 世产生深远影响。,解析 第(3)问,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等角度回 答。,2.(2018天津文综,1,4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 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

23、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 B 朱熹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君之尊”依赖于国和社稷的存亡,这体现的 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从维护“君之尊”的视角肯定了“民之贵”,借此 告诫君主应该重视百姓生活,关心民心向背,而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 欲与天理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没有体现儒学的新发展,D项错 误。,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课标,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 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

24、想上呈现这种特 征的主要因素是 (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 C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旨在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试题以道家学说和董仲舒新儒学 对其他思想的吸收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 释。 西汉初年,国力贫弱,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 家学说精髓的道家思想适应了统治的需要;到汉武帝时期,倡导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不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家、法家、道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 了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据此可

25、知C项符合题意。,2.(2019北京文综,13,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 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答案 C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并 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所示,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诗书等到汉代时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 志第一大部类,这与当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关,C项正确。,3.(2019课标,25,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

26、身,面 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答案 D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佛教造像的表情、服饰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素养,旨在引 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礼义廉耻。佛教造像由早期的衣衫单薄、面部表情生动到后来的 服饰整齐、表情庄严,表明后来的佛教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权力干预不会

27、直接引起佛教造像面部表情和服饰的变化,A、C两项错误;材料中佛教造 像风格的变化与绘画技术进步无关,B项错误。,知识拓展 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 (1)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 (3)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4.(2019课标,26,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 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 现的主旨是 (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28、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 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试题以程颢 诗句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 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的诗句体现的主旨是天地万物都蕴含道理,人与万事万物皆同 理,故选B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张扬自我和无为 而治,排除C、D两项。,5.(2018江苏单科,2,3分)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 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

29、猴”“侯”同音。这类 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 )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 B “射爵射侯”即取得爵位侯位,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反映了当时人们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选B项,排除A项。“射爵射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政治诉求,故 排除C、D两项。,知识拓展 西汉武帝“推恩”之后,诸侯的权力进一步被剥夺,他们不再拥有封地内的政治权 利,只能衣食租税,诸侯对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威胁逐步解除。本题中“射爵射侯”,虽然在当时 可以取得爵位侯位,但这与“推恩”之前的诸侯已不可同日而语

30、了。,6.(2017江苏单科,4,3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 D 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 于礼。朱熹按照自己的理学思想将“克己”理解为战胜自己的私欲,这种理解带有强烈的个 人主观色彩,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朱熹的思想正好相反。“完 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7.(2016课标,24,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31、,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 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 C “五经”中的尚书出现时间远早于论语,汉代尊为儒学经典的“五经” 不包括记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言论的论语,说明汉代人认为儒学来源于远早于孔子的 久远历史传统,故C项符合题意。“五经”中尚书的出现远早于论语,A项错误;汉代 儒学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汉代儒学对儒学传统的追溯,说明秦始皇 焚书并未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8.(2

32、016上海单科,8,2分)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 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答案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了探究万物、领悟其理的认识论,这属 于程朱理学的认识方法,故应选D项。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9.(2015江苏单科,3,3分)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 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

33、不正确的是 (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答案 C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 气势恢弘的汉赋适应了统治者的需求,故A、B两项理解正确。结合材料中司马相如的赋的特 征可知D项理解正确。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反映了当时恢弘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 神,与道家无为思想不符,故C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10.(2015北京文综,15,4分)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 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

34、项正确的 有 ( )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B. C. D.,答案 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是理学思想的两大流派,二者都是 对儒学的发展,故表述错误,可排除,正确选项为C。,11.(2018北京文综,37,12分)(节选)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 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 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1)

35、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 汉社会状况。(12分),答案 (1)不同之处: 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 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 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 族等群体的历史。 简述社会状况(答案要点示例): 高祖本纪: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 于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 儒林列传: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

36、学成为国家正统思 想。 大宛列传: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解析 (1)第一小问,可从两部史书的编写体例,记载的时间范围、内容等方面比较得出答案。 第二小问,可根据篇目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作答时要着重关注括号中 的提示信息,根据提示来归纳。,12.(2016北京文综,37,8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 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 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

37、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 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 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答案 (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 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解析 (1)解读材料一,提取董仲舒和昆体良关于教育的主张或认识,从教育的对象、学校教育 的地位、教育的目标等角度归纳其相同点。,13.(2015课标,40,10分)(节

38、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 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 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 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 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 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答案 (1)不同之

39、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 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孟儒学主张仁政和民本思想以及教化,而汉代董仲舒改造了儒 学,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回答“不同之处”。结合宋代儒学家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回答 “发展”。,14.(2015江苏单科,21,6分)(节选)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 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 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

40、时最后重新组成。中 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 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 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 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 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 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 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

41、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 因。(4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2分),答案 (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3)特质:延绵不断(尊重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解析 (2)第一小问注意关键信息“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第二小问要结合理学产生的 背景分析。(3)回答时注意要高度概括,

42、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15.(2015山东文综,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 分),答案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 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 了“存天理

43、,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 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考查学生论证、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1)首先依据材 料信息,概述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再联系宋代理学的主要内容,抓住宋代理学重建儒学、规范秩 序、突出封建伦理道德等关键点与材料所述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2)属于开放性设问, 所选材料应与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有关,言之成理即可。注意表述言简意赅。,C组 教师专用题

44、组,1.(2014课标,26,4分)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 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 D 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 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理学家认为,人性本善,但由于后天环境 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就会产生过度的私欲,即人性本善,但习相远,因此人们只有战胜后天的私 欲才能恢复本善之性。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分别属于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认识,而非 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新认识”,排除;C项与理学思想不符,排

45、除。,2.(2014课标,25,4分)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 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 D 秦、晋时期的法律对待亲子、养子的态度由不同到一致,说明非血缘关系的亲情 关系也得到认同,这是儒家伦理发展、强化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仅从私拿养子财物是否 有罪的变化不能得出亲子、养子权利相同的结论,A项错误;视养子如亲子,并未淡化血缘亲情, 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宗族利益的保护,C项错误。,3.(2014江苏单科,1,3分)在对天、君

46、、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 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但董仲舒则认为人民应服从君 主统治,君主应顺从天意。据此可知,董仲舒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故选B项。A项中的 “全部”表述不当;C、D两项与史实及材料信息均不符。,4.(2014海南单科,2,2分)“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 法反映出当时 ( ) A.礼制观念淡

47、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答案 B 由所学可知题干中“礼”与“刑”分别对应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材料认为,礼 与刑罚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道德教化所不能完成的应用刑罚来补充。这表明儒法两家 结合加深。故选B。,5.(2014课标,25,4分)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 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 C 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48、从材料信息可知,唐 高祖时尊道、武则天时礼佛、唐武宗时“灭佛”,但儒学的地位并未动摇,这说明儒学的政治 地位最为稳固,故选C项。皇帝的好恶会影响宗教发展,但A项中“决定宗教兴亡”的表述过 于绝对;从“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可知B项表述不当;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 从反面说明佛教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排除D项。,6.(2014广东文综,15,4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 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 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 A 题干材料显示贾宝玉之父非常重视“四书”,而“四书”是理学的经典文献,也是 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当时理学居于统治地位,故而“四书”备 受知识分子的重视,A项正确。当时孔子权威地位并未动摇,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无 关。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清代生活,故D项错误。,7.(2013北京文综,15,4分)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 家思想的著作是 ( ) 春秋繁露 四书章句集注 儒林外史 孔子改制考 A. B. C. D.,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