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遗传育种繁育学动物遗传育种繁育学 祝同学们:祝同学们:掌握技能掌握技能 学有所成学有所成 人生壮丽人生壮丽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绪绪 论论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二、学科发展概况二、学科发展概况三、对畜牧业的意义和作用三、对畜牧业的意义和作用四、我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工作的成就四、我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工作的成就五、内容与任务五、内容与任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动物(禽)、动物(禽)2、遗传学遗传学3、育种学育种学4、繁育学繁育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遗传学 育种学 繁殖学 野生动物 家 畜 (禽)体形外貌体形外貌生存环境
2、生存环境生产性能生产性能采食类型采食类型性情特征性情特征人工管理人工管理风土驯化风土驯化 驯化驯化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家家 畜(禽)畜(禽)专专 用用 品品 种种肉用品种肉用品种乳用品种乳用品种毛用品种毛用品种观赏品种观赏品种兼用品种兼用品种役用品种役用品种其他品种其他品种育种技术育种技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专专 用用 品品 种种 品品 系系家 系纯 系杂 交 系近 交 系配 套 系合 成 系单 系现代遗传育种繁育技术现代遗传育种繁育技术动物:是有古代野生动物驯化而来,与人类 生活及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具有一定 生产性能或社会经济价值的人工培养 的动物。遗传学:指研究动物本身性状
3、通过自身繁殖 传递给后代规律和特点的学科。育种学:利用遗传和繁育原理实现对动物性 状控制,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二、发展概况二、发展概况 2020世纪动物生产的巨大成就反映了动物遗传育种学世纪动物生产的巨大成就反映了动物遗传育种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效果。动物遗传育种学发展的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效果。动物遗传育种学发展的每一阶段,无不吸纳其他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诸每一阶段,无不吸纳其他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诸如如育种值育种值选择取代表型选择,构建动物遗传图谱、寻选择取代表型选择,构建动物遗传图谱、寻找与数量性状座位(找与数量性状座位(QTLQTL)紧密连
4、锁的)紧密连锁的DNADNA标记进行标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记辅助选择(MASMAS)、转基因克隆技术使快速改良经济)、转基因克隆技术使快速改良经济性状、提高畜禽抗病力、生产非常规动物产品等方面性状、提高畜禽抗病力、生产非常规动物产品等方面已初见成效。可以预言,在已初见成效。可以预言,在2121世纪世纪,生物技术、计算机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将对动物遗传育种产生划时代的影响,技术等高新技术将对动物遗传育种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使动物生产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动物生产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三、对畜牧业的意义和作用三、对畜牧业的意义和作用 动物遗传育种学是动物科学的一门重动
5、物遗传育种学是动物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动物遗传育种学是用遗传学理要分支。动物遗传育种学是用遗传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从遗传上改良动物,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从遗传上改良动物,使其向人类所需的方向发展的科学,是使其向人类所需的方向发展的科学,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的理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的理论和方法。和方法。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遗传学的原理用于育种规划主要有两大任务遗传学的原理用于育种规划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基于对遗传性状的预测,选择最理想一是基于对遗传性状的预测,选择最理想的种畜;的种畜;二是通过育种规划和交配系统生产最好二是通过育种规划和交配系统生产最好基因型的商品动物。育种所需
6、的相关学科除基因型的商品动物。育种所需的相关学科除遗传学外,还包括统计学、生物化学、生理遗传学外,还包括统计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经济学和其它学科。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学、经济学和其它学科。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更使育种工作如虎添翼。更使育种工作如虎添翼。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 由于动物生产是一种与经济直接相关的产业,由于动物生产是一种与经济直接相关的产业,因此动物育种的优势不仅从遗传方面考虑,而因此动物育种的优势不仅从遗传方面考虑,而且要用经济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衡量,动物育且要用经济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衡量,动物育种的种的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提高动物生产的效率,是通过是提高动物生产的效率,是通过遗传上的改良增
7、加产品的数量,提高质量和降遗传上的改良增加产品的数量,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低成本。P =G +E 表型值表型值 基因型值基因型值 环境值环境值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四、我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工作的成就四、我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工作的成就 奶牛经选育可以达到群体平均产奶量奶牛经选育可以达到群体平均产奶量9000kg9000kg以以上,椐报道,最高产的母牛,上,椐报道,最高产的母牛,365365天,每日两天,每日两次挤奶次挤奶,可产奶可产奶25-28kg25-28kg,没有人工选择和培,没有人工选择和培育,自然界中不会产生这种高产奶牛。育,自然界中不会产生这种高产奶牛。19401940年肉鸡上市需年
8、肉鸡上市需1212周,体重周,体重1.6kg1.6kg,而现今,而现今仅需仅需6 6周,上市体重达周,上市体重达2kg2kg以上。饲料转化率由以上。饲料转化率由3.53.5:1 1下降到下降到1.71.7:1 1。这种改进除营养和管理。这种改进除营养和管理因素外,遗传育种因素是不可忽视的。据世界因素外,遗传育种因素是不可忽视的。据世界范围的考证,遗传育种对动物生产总的贡献率范围的考证,遗传育种对动物生产总的贡献率超过超过40%40%。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五、内容与任务五、内容与任务 遗传有基本原理和育种原理两大部分。遗传原理部分主要研究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群
9、体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基础及分子遗传学基础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 动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主要研究动物动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主要研究动物家禽品种的形成,动物遗传资源的调查、家禽品种的形成,动物遗传资源的调查、开发利用和保存,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开发利用和保存,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生产性能测定,培育新品种、品规律、生产性能测定,培育新品种、品系的理论和方法,杂种优势机理和利用,系的理论和方法,杂种优势机理和利用,保证育种工作有效进行的规划,育种组保证育种工作有效进行的规划,育种组织、措施和必要法规等。织、措施和必要法规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职业发展状态 国际上衡量社会发展和经济发达程度要看国际上衡量社
10、会发展和经济发达程度要看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率高低。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率高低。大多数发达国动物牧业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大多数发达国动物牧业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50%50%以上,例如美国占以上,例如美国占70%70%,英国占,英国占76%76%。我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达历史高峰。农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达历史高峰。农业结构调整,使畜牧业产值由业结构调整,使畜牧业产值由19781978年约年约13%13%提提高到约高到约36%36%,在经济发达地区已达,在经济发达地区已达50%50%左右。动左右。动物生产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动物遗传育种的重物生产仍有很大发展空
11、间。动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了。要性则不言而喻了。动物繁殖学动物繁殖学繁殖原理繁殖原理繁殖技术繁殖技术公畜的繁殖生理母畜的生殖生理生殖与性发育人工授精(AI)发情鉴定发情控制胚胎移植妊娠诊断动物繁殖动物繁殖动物优良性状动物优良性状遗遗 传学传学育种学育种学繁殖学繁殖学性状遗传参数选择优良性状扩大优良性状动物繁殖动物繁殖生殖生理生殖生理现代繁殖技术现代繁殖技术繁殖力评价繁殖力评价配子发生性成熟发情与受精妊娠与分娩人工授精冷冻精液发情控制妊娠诊断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卵母克隆胚胎性别鉴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海南地方畜牧职业领域突破点海南地方畜牧职业领域突破点:1 1、东山羊近交退化问题、东山羊近交退
12、化问题2 2、五指山猪保种、五指山猪保种3 3、文昌鸡育种(产业化问题)、文昌鸡育种(产业化问题)4 4、海南小黄牛提纯选育问题、海南小黄牛提纯选育问题5 5、热带奶牛品种培育问题、热带奶牛品种培育问题6 6、优质猪肉生产问题、优质猪肉生产问题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小 结1、动物、遗传学、育种学的概念2、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学的内容3、对动物生产的作用4、遗传的基础是基因 育种的核心是选择 繁殖的重点重点是选配5、职业应用领域与重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作作 业业1、请简要说明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内容。2、请简要说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一个典型的染色体包括哪些部分?4、一个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13、各阶段又分为哪些时期?动物遗传育种繁育动物遗传育种繁育1、遗传学2、育种学3、繁育学 良种繁育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动物优良性状动物优良性状遗遗 传学传学育种学育种学繁殖学繁殖学性状遗传参数选择优良性状扩大优良性状 育种中心种猪繁育体系的建设育种中心种猪繁育体系的建设 猪现代育种新技术猪现代育种新技术 性能测定性能测定 外貌评定外貌评定 遗传评估遗传评估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 配套系配套系 动物繁殖动物繁殖生殖生理生殖生理现代繁殖技术现代繁殖技术繁殖力评价繁殖力评价配子发生性成熟发情与受精妊娠与分娩人工授精冷冻精液发情控制妊娠诊断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卵母克隆胚胎性别鉴定第三节 选种方法 选种选种 选优去劣选
14、优去劣选优良基因型个体 淘汰有害基因个体繁殖技术扩大优良基因频率在群体中的含量 新新 品品 种种选选 择择 方方 法法单性状多性状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个体育种值估计合并选择间接选择综合选择指数约束选择指数最宜选择指数综合育种值估计顺序选择独立淘汰个体本身信息个体本身及亲属信息个体信息亲属信息个体+亲属复合育种值估计绪 论一、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二、遗传育种的发展简史三、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的意义四、我国动物遗传育种工作的成就五、动物遗传育种的内容与任务一、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1、动物:动物是由野生动物训化而来,是人类长期辛勤劳动的产物。它上随着人工选择的加强而不断改进提高。2、遗传与
15、变异:子代通过繁殖过程获得的与亲代完全相同的性状称遗传;子代与亲代性状在繁殖过程中因发生变化而出现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变异。一、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3、动物育种:动物育种就是提高畜种品质,增加良种数量,改进畜产品的质量。即 是不断扩大和改良提高现有动物品种,创造新的品种、品系以及利用杂交优势 等工作。二、遗传育种发展简史1、遗传学发展简史 (1)奠基阶段 1866年孟得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分离和重组假说;1900年得到验证并确认该年为遗传学建立和发展的一年。(2)染色体理论和基因概念的确立 1903-1910年 (3)现代遗传学的发展 二、遗传育种发展简史2、动物育种学发展简史 开始
16、于动物的驯养与驯化,选种技术应用(近亲交配、良种登记等)发挥了长期作用、现代育种技术(遗传学、细胞学、基因工程等)推动了动物育种的加速发展。三、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的意义一、提高优良种畜,保证畜群生产力的提高二、通过育种可以改变动物的生产方向三、培育杂交亲本以大幅度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四、培育适合工厂化生产的动物品种,以发展商 品生产四、我国动物遗传育种工作成就一、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地方品种270多个二、引进国外优良种畜三、培育了一批新的畜禽品种四、建立了良种基地五、培养了畜禽育种队伍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 高等动物的有性生殖 卵子 精子子代(合子)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
17、细胞的结构与遗传1、细胞膜(脂类、蛋白质)2、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内含物)3、细胞核(核膜、核质和核仁)4、染色体 指细胞分裂中具有一定形态的染色质 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质的概念: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称为染色质(chromatin)。染色质可以分为常染色质(euchromatin)和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两大类:常染色质呈较松散状态,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细胞核内,染色较浅,具有转录活性;异染色质在整个细胞周期都处于高度螺旋化状态,在细胞核中形成染色较深的团块,存在于异染色质中的基因是没有转录活性的。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的数目和组型绝大多数高等动物
18、都是二倍体(2n)每一体细胞中有两套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动物细胞动物细胞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植物细胞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前前 期期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间间 期期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中中 期期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后后 期期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减减 数数 分分 裂裂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一、遗传和基因的概念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简练而又朴素的语言真切地反映了生物界物种代代相传的普遍规律。人们早就发现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乃至人类)的性状可从上一代传至下一代,这就是遗传现象,也是为什么儿女的肤色、像貌、高矮等总是与父母相像的原因。普遍存在于色彩斑斓的生物界中,神秘的遗传
19、现象必定有其物质基础,它就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核酸。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核酸又和蛋白质一起组成了核酸又和蛋白质一起组成了染色体染色体,人体的每一个成熟细胞的核中含有人体的每一个成熟细胞的核中含有23对或对或46条染色体,人体拥有数以条染色体,人体拥有数以万计的遗传信息就蕴藏在这无法用万计的遗传信息就蕴藏在这无法用肉眼直接见到的极其微小甚乎其微肉眼直接见到的极其微小甚乎其微的染色体中。的染色体中。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早在18世纪60年代,作为遗传物质的核酸在脓细胞核中被发现。19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现从一种具有夹膜、致病性的肺炎球菌中提取的核酸,可使另一种无夹膜、不具致病性的球菌的
20、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变成有夹膜和致病性的肺炎球菌,其中的奥秘不言而喻,核酸将携带有夹膜和致病性等的遗传信息传至另一种球菌中,因此,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也是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高等生物的遗传性状错综复杂,信息量极其庞大。存在于46条染色体中的核酸分子怎么能包容如此之大的信息量,这曾是困惑人类的千古之谜。1953年科学家发现了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一种核酸分子)的结构后,此奥秘的谜底才水落石出,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不仅赢得了诺贝尔奖,更重要的是给生命科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通常说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体或准确无误地复制出
21、一套新的染色体,其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和结构及母细胞的完全相同,所以父母代的遗传信息全盘且正确地传递至子代。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因此基因就是位于染色体中的DNA片段,不同的基因可决定生物体的不同性状,也可以说某一特定基因携带着某一特定性状的遗传信息,因此基因实际上就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科学家于1985年提出了旨在阐明人类46条染色体上10亿个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这就是震憾全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已于1990年启动,至今已取得巨大成就,使人们对该计划提出的2005年完成人类基因组全部测序工作,以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
22、全面认识自我。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基因决定人体的遗传性状,个体的各种性状又是通过各种蛋白质而显现的。不难想像,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必须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样蕴藏在基因中的住处才可传达至蛋白质,以维持特定的遗传性状。因此如果说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的话,蛋白质就是遗传性状的发现者。蛋白质分子量是由成千上万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连接而成。人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氨基酸在蛋白质分子中的排列顺序不同就形成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它们各自执行着特定的功能,代表着特定的生物性状。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这样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就准确无误地传递至mRNA分子中,这一过程被称为转录。一个特定基因的
23、DNA片段,通过转录可将遗传信息传至mRNA分子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中。mRNA分子中3个相邻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被称为密码子,每个密码子是1种氨基酸的代码,20种氨基酸有各自的密码子,因此mR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即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可严格地指导蛋白质分子中20种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也就是说mRNA上携带的遗传密码使氨基酸依次排列,连接为蛋白质,这一过程被称为翻译。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mRNA分子中的遗传密码排列顺序相当于电报中电码的排列顺序,mRNA分子中的密码子的排列经翻译后变成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而电报中的一连串电码可翻译成具有确切含义的文句。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人类在漫
24、长的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生存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基因不知不觉中进行着极其缓慢的演变、进化和完善,因此,遗传的稳定性和基因演变是生物界物种进化的原动力。如人体某些基因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往往与人终生相随。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血友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病人因缺乏某一个凝血因子而得病,病人器官组织一旦受轻微的损伤,就会出血不止。由于缺乏凝血因子,使血液在伤口处不易凝聚成块而止住流血。有的遗传性疾病,仅1个基因中的1个脱氧核苷酸丢失或更换就导致整个基因功能的丧失而酿成终生疾病。除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外,后天性的疾病也可由基因突变引发。化学致癌剂进入人体后,会结合到人体的DNA分子上,这
25、样就干扰了遗传信息的正常传递,导致细胞恶变,引发人体产生恶性肿瘤。第四节 基因工程简介 随着分子生物学尖端技术的崛起和迅猛发展,科学家已经可以应用“分子刀”对连在高倍显微镜都看不到的基因进行剪切、修补和更换。因此,征服许多遗传性疾病或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也为期不远了。科学家甚至可按人的意愿将1个外源基因种植入某一生物体内可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物种,这就是神奇的基因工程基因工程。这在防止农作物病虫害、改良畜牧品种、生物制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有关名词:性状(character):生物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统称为性状 显性性状:在杂合子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在杂合
26、子状态下不表现的性状。基因型(genotype):个体的基因组成。表现型(phenotype):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等,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纯合子(homozygote):带有两个相同等位基因的个体。杂合子(heterozygote):带有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显性基因:在杂合子状态下表现出特征的基因,用大写字 母表示。隐性基因(recessive gene):在杂合子状态下不表现特征的 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1、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形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
27、。2、基因型与表现型对应关系:基因型:AA(显性纯合子)Aa(杂合子)aa(隐性纯合子)表现型: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婚配型 子代类型及比例AAAA AA(100%)AAAa AA(50%),Aa(50%)AAaa Aa(100%)AaAa AA (25%),Aa(50%),aa(25%)Aaaa Aa(50%),aa(50%)aaaa aa(100%)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RR圆形r r皱形皱形 X圆形圆形圆形皱形配子配子 分离形成配子 自由组合形成合子(胚胎)X一对性状一对性状:3:1规律规律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 YYRR(黄圆)X yyrr
28、(皱绿)YRyr Y y R r(黄圆黄圆)YRYryRyrYRYryRyrYYRRyyrrYYrrRRyy黄圆黄圆 9绿圆绿圆 3黄皱黄皱 3绿皱绿皱 1配子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在生殖细胞形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不成对的基因自由组合。AaBb X AaBb 生殖细胞 AB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两个双重杂合的个体婚配,其子代的表型分离比为A-B-:A-bb:aaB-:aabb=9:3:3:1。二、自由组合定
29、律二、自由组合定律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规律概括分离规律概括:1、遗传性状由相应的等位基因所控制。等位、遗传性状由相应的等位基因所控制。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本,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母本。2、体细胞内成对等位基因虽同在一体,并不、体细胞内成对等位基因虽同在一体,并不融合,各保持其独立性。在形成配子时融合,各保持其独立性。在形成配子时 分离,分离,每个配子只能得到其中之一。每个配子只能得到其中之一。3、在、在F1产生不同配子的数目相等,即产生不同配子的数目相等,即1:1。由于各种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即具有同由于各种
30、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即具有同等的机会,所以等的机会,所以F2中等位基因组合比是中等位基因组合比是1RR:2Rr:1;显隐性的个体比数是;显隐性的个体比数是3:1。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要点:自由组合规律要点:1、在形成配子时,一对基因与另一对基、在形成配子时,一对基因与另一对基因在分离时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不同因在分离时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不同对基因之间的组合是完全自由的、随机对基因之间的组合是完全自由的、随机的;的;2、雌雄配子在结合时也是自由组合的、雌雄配子在结合时也是自由组合的、随机的。随机的。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多对性状杂交基因型
31、与表型的关系多对性状杂交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相对性状的数相对性状的数目目子一代的性细子一代的性细胞种类胞种类子二代的基因型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种类显性完全时子二显性完全时子二代表型种类代表型种类子二代表型比例子二代表型比例12=213=312=21(3:1)124=229=324=22(3:1)238=2327=338=23(3:1)3416=2481=3416=24(3:1)4n2n3n2n(3:1)n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三、伴性遗传定律(law of sex-linked inheritance)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染色体一起分离。婚配型 子代基因型 XAXA XAY XAXA,XAY
32、 XAXA XaY XAXa,XAY XAXa XAY XAXA,XAXa,XAY,XaY XAXa XaY XAXa,XaXa,XAY,XaY XaXa XAY XAXa,XaY XaXa XaY XaXa,XaY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四、连锁互换定律(四、连锁互换定律(linkage and recombination)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如果它们相距越近,一起进入同一生殖细胞的可能性越大;如果相距较远,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 四、连锁互换定律四、连锁互换定律 人类的染色体是人类的染色体是23对,而基因数目对,而基因数目
33、大约有大约有3万个左右,这都说明基因的数目万个左右,这都说明基因的数目大大超过了染色体的数目。因此,每个大大超过了染色体的数目。因此,每个染色体上必然带有许多基因,显然凡位染色体上必然带有许多基因,显然凡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将不能进行独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将不能进行独立分配,它们必然随着这条染色体作为立分配,它们必然随着这条染色体作为一个共同的行动单位而传递,从而表现一个共同的行动单位而传递,从而表现了另一种遗传现象,即连锁遗传。了另一种遗传现象,即连锁遗传。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 四、连锁互换定律四、连锁互换定律 1、完全连锁: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完全连锁:同一条染
34、色体的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它们在遗传的过程中构成一个连锁群,它们在遗传的过程中不可能独立分配,而是随着这条染色体不可能独立分配,而是随着这条染色体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传递到子代中去。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传递到子代中去。2、不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指的是、不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指的是连锁的非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连锁的非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换,这样就出现了和完全连锁发生了交换,这样就出现了和完全连锁一同的遗传现象。一同的遗传现象。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性别是动物中最易区别的性状。有性生殖的动物群体中,包括人类,雌雄性别之比
35、大都是1:1,这是一个典型的一对基因杂合体测交后代的比例,说明性别和其他性状一样,是和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前面已提到,在染色体组型中有一对特殊的性染色体,它是动物性别决定的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性染色体类型:动物的性染色体类型常见的有XY、ZW、XO和ZO型四种。(1)XY型:硬骨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如牛、马、猪、羊、兔等)等的性染色体属于这种类型。(2)ZW型:全部鸟类(如鸡、鸭、鹅、火鸡等),若干鳞翅类昆虫,某些鱼类等的性染色体属于这种类型。(3)XO型和ZO型:许多昆虫属于这两种类型。第二章第二章 遗
36、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2、性别决定:生物类型不同,性别决定的方式也往往不同,多数雌雄异体的动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它们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的差异决定的。3、性别的分化:指受精卵在性决定的基础上,进行雄性或雌性性状分化和发育的过程。影响因素:(1)外界条件对性分化的影响;(2)激素对性分化的影响。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4、伴性遗传:性染色体是决定性别的主要遗传物质,也有某些控制性状的基因,它们所控制的某些性状表现总是与染色体的动态连在一起,这种与性别相伴随的遗传发生叫做性
37、遗传,也叫伴性遗传。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当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可以形成AB,ab、Ab 和aB四种不同的生殖细胞,前两种与亲体类型一致,称为亲组合,后两者与亲体类型不同,称为重组合。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一起遗传,称为连锁连锁(linkage),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因为交换而进入不同生殖细胞,称为交换(crossing-over)。四种生殖细胞分别与ab生殖细胞受精,形成4种类型子代。重组合子代在全部子代中所占的比例称为交换率(或重组率)。两个基因相距越远,它们之间的重组率越高。因此,可以用基因之间的重组率来衡量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第
38、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综上所述,四个遗传规律分别讨论一对和两综上所述,四个遗传规律分别讨论一对和两对及两对以上基因的传递规律。对于一对基对及两对以上基因的传递规律。对于一对基因而言,如果位于常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因而言,如果位于常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如果位于性染色体上,遵循伴性遗传定律;如果位于性染色体上,遵循伴性遗传定律;对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而言,如果它律;对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而言,如果它们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遵循连锁互换定律;们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遵循连锁互换定律;如果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如果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律。第三节 遗传规律的发展 一、不完全
39、显性现象(在不同部位表现非等量显性)1、镶嵌性显性:短角牛毛色遗传 WW(白毛)X ww(红毛)Ww(沙毛)X WwF1WW Ww ww1 :2 :1F2第三节 遗传规律的发展 一、不完全显性现象 2、中间型 地中海的安达鲁西鸡DD(黑羽)X dd(白羽)F1 Dd(蓝羽)X DdF2 DD(1/4)Dd(2/4)dd(1/4)F1的表型是两个亲本性状的综合,开不到完全显隐性的表型是两个亲本性状的综合,开不到完全显隐性第三节 遗传规律的发展 二、等显性 指一对等位基指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显示出来,合体中都显示出来,彼此没有显性和隐彼此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性的关系
40、如人的如人的MN血型系统。血型系统。第三节 遗传规律的发展 三、致死基因三、致死基因 指某个基因重合指某个基因重合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可以发生在生长发育可以发生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阶段。第三节第三节 遗传规律的发展遗传规律的发展 四、复等位基因 在一个群体内,有比两个基因比两个基因更多的基因占据同一位点更多的基因占据同一位点,因此就把在群体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两个以上的基因定义为复等复等位基因位基因。一个个体某一同源染色体只能是一对。第三节第三节 遗传规律的发展遗传规律的发展等显性的复等位基因等显性的复等位基因 A IAIA,IAi B IBIB,IBi
41、 AB IAIB O ii血型血型 基因型基因型第三节第三节 遗传规律的发展遗传规律的发展 五、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五、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的某些性状是被一对基因决定的,但也有的性状是被两对或两对以上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决定的。这些非等位基因在控制某一性状上表现了各种形式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称为基因互作。第三节第三节 遗传规律的发展遗传规律的发展 五、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五、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1、互补作用、互补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显性基因相互作用出现新性状叫做互补作用。具有互补作用的基因叫互补基因。第三节第三节 遗传规律的发展遗传规律的发展 五、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五、非等位
42、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2、累加作用 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形状,单独存在时分别表现出两种相似的性状。第三节第三节 遗传规律的发展遗传规律的发展 五、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五、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3、上位作用 在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基因互作时,其中一对基因抑制或掩盖了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种不同对基因间的抑制或掩盖作用称为上位作用,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上位基因,被抑制的基因称下位基因。第三节第三节 遗传规律的发展遗传规律的发展 五、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五、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1)显性上位 (2)隐性上位 一对基因中的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阻碍作用时叫作隐性上位。第三节第三节
43、遗传规律的发展遗传规律的发展(3)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显性基因相互作用,出现新性状,叫做互补作用。(4)重叠作用:两个显性基因都能分别对同一性状的表现起作用,亦即只要其中的一个显性基因存在,这个性状就能表现出来。隐性性状出现的条件必须是两个隐性基因都是纯合的,既双隐性。F2的分离比是15:1第三节第三节 遗传规律的发展遗传规律的发展六、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1、多因一效:指许多基因控制一个性状2、一因多效:一个性状受到若干基因的控制和影响。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在亿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孕育出了天姿孕育出了天姿多态的生命,丰富多彩的有机世界多态的生命,丰富
44、多彩的有机世界汇集着生机勃勃的遗传信息,既基汇集着生机勃勃的遗传信息,既基因。因。这种基因这种基因遗传信息的传寄将遗传信息的传寄将永远继承下去,世世代代,直到很永远继承下去,世世代代,直到很远,很远的未来。远,很远的未来。请看请看动物情趣动物情趣,增加对大自,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加对生命的理解。然的热爱,增加对生命的理解。第三章第三章 变变 异异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第二节第二节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第三节第三节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第三章第三章 变变 异异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1、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
45、在的现象的现象 不仅表现在外部和内部不仅表现在外部和内部的变异,而且在生理生化、的变异,而且在生理生化、新陈代谢及性格和本能等方新陈代谢及性格和本能等方面。面。第三章第三章 变变 异异二、变异的类型和原因1、变异的类型 (1)遗传变异 (2)表现型的变异2、变异的原因 遗传+环境 基因型变化有性杂交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第三章第三章 变变 异异第二节 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 1、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的概念 就是一个基因变为就是一个基因变为其它的等位基因其它的等位基因,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发生了化学结构的变化位点内发生了化学结构的变化,所以也称所以也称为
46、为“点突变点突变”。基因的突变与环境条件间无对应关系基因的突变与环境条件间无对应关系第三章第三章 变变 异异第二节第二节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2、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突变的原因 一般认为是由于内外因素一般认为是由于内外因素引起基因内部的化学变化或位置效应的结果,引起基因内部的化学变化或位置效应的结果,也就是也就是DNADNA分子结构的变化。分子结构的变化。一个基因仅是一个基因仅是DNADNA分子的一个小片段,如分子的一个小片段,如果某一片段核苷酸任何一个发生变化,或在果某一片段核苷酸任何一个发生变化,或在 这这一片段中更微小的片段发生位置变化、既所
47、谓一片段中更微小的片段发生位置变化、既所谓发生位置效应,就会引起基因突变。发生位置效应,就会引起基因突变。第三章第三章 变变 异异二、基因突变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二、基因突变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1、自然突变自然突变 由外界环境条件的自然作用或生物体内的生理和生化变化而发生的突变。2、诱发突变诱发突变 在专门的诱变因素如化学药在专门的诱变因素如化学药剂、辐射线、温差巨变或其它外界条件剂、辐射线、温差巨变或其它外界条件影响下引起的突变(影响下引起的突变(P60)。)。第三章第三章 变变 异异三、基因突变的特性三、基因突变的特性1 1、突变的频率、突变的频率 (1010万至万至1 1亿分之一)亿分之一)
48、2 2、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体、性细胞)(体、性细胞)3 3、突变的多方向性、突变的多方向性(ABOABO血型)血型)4 4、突变的重演性、突变的重演性5 5、突变的可逆性、突变的可逆性6 6、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第三章第三章 变变 异异四、基因突变的应用四、基因突变的应用 1、诱变育种、诱变育种 2、培育优良菌种、培育优良菌种 3、动物诱变的局限性、动物诱变的局限性第三章第三章 变变 异异第三节:第三节: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 在细胞分裂进程中,如果染在细胞分裂进程中,如果染色体活动异常,在数量和结色体活动异常,在数量和结构上发生变化,称为染色体构
49、上发生变化,称为染色体畸变。畸变。理化因素理化因素和和自然因素自然因素。第三章第三章 变变 异异第三节:第三节: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 1、结构的变异、结构的变异 (1)缺失)缺失 (2)重复)重复 (3)倒位)倒位 (4)易位)易位第三章第三章 变变 异异第三节:第三节: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整倍体变异)整倍体变异 生物体内含有多于两个染生物体内含有多于两个染色体组称之为多倍体。色体组称之为多倍体。(3n、4n)(2)非整倍体变异非整倍体变异 单体单体 2n-12n-1 多体多体 2n+12n+1 缺体缺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全部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全部
50、缺失 2n-22n-2第三章第三章 变变 异异三、染色体数目变异在育种上的意义育种意义:三倍体无三倍体无籽西瓜、多倍体小黑籽西瓜、多倍体小黑 麦,但多麦,但多数不育。数不育。疾病诊断:第四章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数量性状的遗传一、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一、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二、数量性状的遗传力二、数量性状的遗传力三、数量性状的重复力三、数量性状的重复力四、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四、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第四章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数量性状的遗传第一节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1、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 (1)可度量性)可度量性 (2)连续性变异)连续性变异 (3)易受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