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9272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X 页数:96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年高考,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9课标全国,6,6分)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 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 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 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 A 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羊的数量远少于第一营养级牧草的数量,其数量 金字塔为金字塔形,而森林生态

2、系统中,第二营养级昆虫的数量远多于第一营养级乔木的数量, 其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故A正确,B、C、D错误。 素养解读 本题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题目通 过对比不同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体现了对科学思维素养中的分析与判断要素的考查。,2.(2018课标全国,6,6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 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

3、 B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成分与功能等相关知识。农田生态系 统中的趋光性昆虫属于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信息,该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以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也可以 探究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C、D正确。 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对趋光性昆虫的调查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通过基础判断形式考查科学思维。 知识归纳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分为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作为生态系统的 功能之一,可以保证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也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3.(2016课标全国,5,6分,0.98)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 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 B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态 系统重新利用,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的特点,

5、B错误。 素养解读 本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背景信息,通过基础判断形式考查社会责任。 审题方法 解题时要注意找到“题眼”,如根据本题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即可采用直选 法解题。,4.(2016课标全国,5,6分,0.801)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 C 根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

6、延长了食物链,使 能量消耗的环节(营养级)增加,但没有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D错误;鹰的迁入使黄雀的 数量减少,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大 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 素养解读 本题以“螳螂捕蝉”为信息,通过基础判断形式考查生命观念。 思路梳理 题干信息显示鹰捕食黄雀,所以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5.(2019课标全国,31,8分)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 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 。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

7、是 。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 。 (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 。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 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 ,导致 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答案 (1)果树AC C (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 (3)化学信息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解析 (1)本题中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果树,且后续提到“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 所以该食物链是果树AC。鸟(C)以果树害虫(A)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 (2)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 象。(3

8、)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利用其诱杀B种群的雄性个体,可以 破坏B种群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产生后代,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明显降低。 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 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种间关系及害虫防治方法,体现了生命观念中的稳态与平衡观。 知识归纳 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 碱、有机酸等物质)和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 物与环境之间,并不一定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

9、递。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 物的种间关系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6.(2018课标全国,31,11分)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 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 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 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

10、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 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 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 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 (答出两点即可)。,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 量较少 (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 统的数量比乙多 (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解析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11、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 量较少,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所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 一般不超过5个。(2)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且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 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根据“恐惧生态学”知识可推测,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 比乙高,引入顶级肉食性动物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 森林中出现后,会减轻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可能是因为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从而减 少了野猪数量,也可能是因为野猪因恐惧该大型肉食性动物而减少了对农作物的采食量。 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恐惧生态学

12、”对猎物生存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形式考查生命观念。 解题指导 解答第(2)小题时,应注意不是顶级肉食性动物直接捕食造成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 失,要根据“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7.(2018课标全国,32,10分)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 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

13、、转化可产生N ,通常植物根系对N 的吸收是通过 运 输完成的。,答案 (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 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主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活垃圾的处理、物质运输等知识。(1)蚯蚓为 异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 机物。蚯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2)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需考 虑分解者的种类、待分解垃圾的性质以及分解者分解垃圾时所处环境的理化条件等。(3)植 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K+、 N 等无机盐离子。

14、,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中物质循环再生途径,通过实例分析形式考查科学思维。,8.(2016课标全国,31,8分,0.475)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 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 。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解

15、析 (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冻原生态系统中,环境温度低,分解者的数 量少且分解能力弱,导致土壤有机物质分解量少,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因能量沿食 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 素养解读 本题以“冻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为信息,通过实例分析形式考查生命观念。 评分细则 (1)只要答出关键词“物种数目”“生物种类” 即可得2分。回答“个体”“种 群”等都不得分。 (2)只要回答出关键词“低温、分解作用低”或“低温、分解(降解)酶的活性低”等皆可得3 分。错别字不得分。回答“冻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冻原生态系统的成分少”等都不 得分。 (3)

16、只要答出关键词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即可得分。只答“单向流动”不得 分。,9.(2015课标全国,31,8分,0.584)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 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 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

17、同化的能量。,答案 (1)2.2头km-2 2头km-2 (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 种植物数量的增加(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大于,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1)乙种动 物的种群密度为550头250 km2=2.2头km-2。当乙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为K/2,即种群密度为500 头250 km2=2头km-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造成乙种动物被丙种动 物捕食增多,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减少了对甲种植物的捕食,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 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

18、的特点,所以处于第二营养级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要大于丙种 动物同化的能量。 素养解读 本题以某生态系统食物链及某种群数量为信息,通过实例分析形式考查生命观 念。 易错警示 注意区分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1.(2015天津理综,1,6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 D 由图可知,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

19、群落,丁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 群(乙),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 解题关键 判断出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解题关键。,2.(2015海南单科,23,2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 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营养级判断等知识。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 级

20、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 菌属于分解者,A、B、D错误。 方法技巧 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3.(2019江苏单科,26,8分)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 。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 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 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 。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 的 (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

21、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 (填序号)。 空间分布 迁入率 互利共生 物种丰富度 种群密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 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 (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 表示为 (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图2,答案 (1)生产者 二、三、四 (2)大型真菌、跳虫 无机盐、CO2、H2O (3)水平 (4) (5)c a-b,易错警示 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 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流

22、入下一营养级及被分解者分解。,4.(2017江苏单科,26,8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 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 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 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 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 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 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

23、图 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 。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 。,答案 (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类、杂 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等的相关知识。(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 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 演替,该公园生物群落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由于昆虫和杂食性鱼类都捕食水草,又存在捕食 关系,

24、故它们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声音属物理信息,因为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所以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其卵块的密度。(4)水草腐烂后,一些浮游生物 会对其进行分解而最先快速增殖。(5)蛙类可被蛇类和肉食性鱼类、鼠类等生物捕食,同时猛 禽又可捕食肉食性鱼类、蛇类和鼠类等生物。 易错警示 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看出在岸边最好用等距取样法调 查卵块密度;水草腐烂后,最先快速增殖的生物应是水中属于分解者的一些浮游生物。,5.(2015海南单科,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

25、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 的价值属于 (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 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E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 表示初级消 费者。,答案 (1)间接 (2)CO2 生产者 分解者 C,解析 (1)红树林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2)双向箭头两端分别为生产 者和大气中的CO2(无机环境),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CO2,E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 消费者。 解题关键 根据箭头判断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CO2是解题关键。,考点2 生态系统的功能,

26、1.(2019天津理综,5,6分)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 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 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答案 C 本题通过植物的抗虫反应,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7、以及作出合理判 断的能力,体现了对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 植物体遭受虫害后可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 关系,A正确;由题意可知,多数植物被昆虫蚕食后可启动抗虫反应,而烟粉虱可产生Bt56蛋白抑 制植物的抗虫反应以便蚕食植物,说明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 化的结果,B正确;抑制Bt56基因的表达可使植物的抗虫反应顺利发生,从而使昆虫数量减少,所 以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慢,C错误;Bt56 蛋白会抑制植物的抗虫反应,故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以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 治措施,D正确。

28、 知识归纳 从不同角度理解共同进化 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 可以通过不同生物间的种间互助(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或种间竞争(如猎豹与斑马)实现。,2.(2016天津理综,3,6分)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 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 D 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

29、机环境之间,具有全球性,A错误;只统计成虫数量计算 出的是成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 误;由于乙捕食甲,因此乙数量的增加使甲种群数量减少,从而使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减少,D 正确。 易错警示 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3.(2015福建理综,4,6分)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 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

30、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 B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 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 780 Jm-2a-1+ 4 200 Jm-2a-1)31 920 Jm-2a-1100%=25%;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共计1 483 Jm-2a-1-126 Jm-2a-1=1 357 Jm-2a-1;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有生产者 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4.(2015海南单科,25,2分)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

31、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 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 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 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易错警示 除最高营养级生物外,每一营

32、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呼吸消耗、流向下 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被利用。(定时定量),5.(2018江苏单科,28,8分)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 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 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 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 。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 ,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

33、向还有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 (在“大 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 。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 (1)水草甲丁 (2)丙和丁 捕食和竞争 (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 散失 (4)大于 (5)丁 (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解析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图中第二营养级中的甲的能量可以流向 第三营养级丙、丁,图中遗漏的能量流动途径是水草甲丁。(2)次级消费者

34、属于第三营养 级,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丙、丁。(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初级消费者(乙)的能量 有三个去向,一是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二是流向下一营养级(丙和丁),三是被分解 者分解利用。(4)第二营养级包括甲和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甲+乙) /25 000,甲同化的能量未知,乙同化的能量为1 900 kJ,故第一、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大于7.6% (1 900/25 000100%)。(5)被生物富集的农药在最高营养级中的含量最高,即丁中农药含量最 高。(6)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其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河流的污染物超过 生态系统能自我调节的

35、范围时,就会造成河流水质恶化。 知识拓展 生物富集 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的某种元素或化合物如果难以排出或分解,就会使生物有机体 中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当更高营养级的生物捕食该生物后,难以排出 或分解的物质继续在体内累积。,1.(2019北京理综,5,6分)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 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 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考点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 的生

36、态影响是 ( )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答案 C 本题借助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 的能力;通过解决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体现了社会责任素养中的保 护环境要素。 依据表格数据可知,投放植物a和c,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效果最佳。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 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若投放植物a和b(均为浮水植物),由于a和b增多,群落的水平结构将 会改变,A错误;由于生物种类没变,所以该水体中食物链

37、长度一般不变,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一 般也不变,B、D错误;若投放植物a和c,由于这两种植物处于不同水层,相互之间竞争较少,且两 者均能吸收较多N、P,因此,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C正确。,2.(2019江苏单科,15,2分)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 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答

38、案 C 本题借助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解释、推理能力;通过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等内容的设问,体现了对生命观念中稳态与平衡观的考查。由题意知,锁阳从其依附的小果白刺根部获取营养,说明锁阳与小果白刺为寄生关系,A错误;该地区为生物多样性较低的沙漠地区,故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错误;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的固沙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干旱环境对锁阳长期的选择使其产生的适应性突变被保留下来,D错误。 方法技巧 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判断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潜在价值是指目前

39、人类尚不清楚但可能存在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能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起调节功能等方面的价值;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建材等实用意义的价值,以及旅游、科学研究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3.(2017海南单科,19,2分)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 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 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

40、竞争增强,答案 D 该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这说明种群数量增大,保护区内食物资 源不足,种内竞争增强,D正确。,4.(2017江苏单科,9,2分)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 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 D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生态工程建设能够显著提高物种的多样性,使生 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化。该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 样性

41、的间接价值,D符合题意。,5.(2016江苏单科,20,2分)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 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 B 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 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了残留

42、农药进入农作物,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 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 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 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土壤中加入的复合菌剂可以分解农药,有利于其他动物 的生存,降低害虫的优势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2018北京理综,31,16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 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 放以藻类和浮游

43、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 。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 成 。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 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 捕杀鲢、鳙的 。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下图 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 ,引起该变化的 原因是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

44、 ,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 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答案 (1)生产者 (生物)群落 (2)捕食对象/食物 捕食者/天敌 (3)明显下降 鲢、鳙与银 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 (4)比例 (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 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解析 (1)引起水华的藻类植物主要是蓝藻类,蓝藻类为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为确定

45、鲢、鳙的投放量,应调查投放区上一营养级 的生物积累量;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应捕杀鲢、鳙的天敌。(3)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鲢鱼和鳙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由图中数据可知,将鲢、鳙鱼苗以 一定比例投放后,银鱼生物积累量减少,这可能与鲢、鳙鱼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有 关。(4)通过人为调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的比例,可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根据以上分析,若要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定期适度捕 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天敌);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 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易

46、错警示 赤潮与水华不同 水华是指淡水中由N、P等营养成分增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是指海水中由N、P等营 养成分增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1.(2015四川理综,4,6分)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 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光强大于140 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 255 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

47、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C组 教师专用题组,答案 D 光强大于140 molm-2s-1,马尾松幼苗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叶肉细胞中产生的 O2有部分逸出细胞;光强小于1 255 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有光强和 CO2浓度等;森林中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在群落演替 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光强减弱,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较低的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 加。,2.(2014天津理综,3,6分)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 意图。下列叙述

48、正确的是 ( )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 A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图 示两个生态系统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所有生态系统均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城市生态系统自 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城市生态系统生产者较少,需外界输入大量能量,故流经 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外界输入的能量。,3.(2014海南单科,18,2分)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 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突破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