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1 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016江苏单科,26,8分)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 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 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氏液成分(g/L),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 ,其Na+/K+比与体液中 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 是因为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 。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
2、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 、 。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 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 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 。,答案 (8分)(1)NaHCO3、NaH2PO4 细胞外液(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1.(2019江苏单科,8,2分)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和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与结合使
3、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考点2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答案 D 图中分别为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和受体,突触前膜和突触后 膜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图中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胞吐过 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并发挥作用后会马上被清除,C正 确;神经递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只有兴奋性神经递质才可使突触后膜的电 位变为内正外负,D错误。,2.(2018江苏单科,11,2分)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4、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 C K+的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bc段Na+大量内流,运输方式 是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阶段,Na+通道多 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需要达到阈值的刺激,在 受到阈值以上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且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D错误。,素养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机理,主要考查考生利用科学思维,通过模 型与建模、推理与判断,获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思
5、路点拨 本题以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兴奋传导知识的掌握和识图获取信 息的能力,主要涉及静息电位的产生,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动作电位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关 系。,3.(2017江苏单科,8,2分)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 D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由突触结构示意图可知,、 、分别为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结构线粒体为神经递质分泌到 突触间隙提供能量,递
6、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静 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即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的转运,以胞 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错误;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与其对K+、Na+等离子的选择透过 性密切相关,D正确。,4.(2015江苏单科,18,2分)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 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
7、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机理的相关内容。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 泡内,可因突触小泡膜的保护而避免被细胞内水解酶等破坏,A正确;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 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根据题图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可 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离子通道开放,C正确;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引起Na+通道开 放,Na+内流,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引起Cl-内流,D错误。,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B、C选项。由于受突触处信号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固有知识的影响,在审题时稍有疏忽就会出错。选项B只问到神经递质释放时
8、引起的信号变 化;选项C只问到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的信号变化。,考点1 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北京理综,2,6分)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 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 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 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 )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答案 B 本题借助神经系
9、统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对 影响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因素分析,体现了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演绎与推理要素。 根据“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推知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 育和增加神经元间的联系,A、C错误;根据“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推知规律且适量的运动可促进学习记忆且有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B正确,D错误。,2.(2018天津理综,1,6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
10、知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 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神经调节可受激素影响,如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B错误;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错误;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的系统是免疫系统,D 错误。,3.(2017课标全国,5,6分)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反射的种类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 关系。
11、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A正确;膝跳反 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后条件反射不能完成而膝跳反射可以正 常完成,B错误;甲状腺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C正确;胰腺的生理活动 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D正确。,4.(2019课标全国,30,8分)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 向的,其原因是 。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
12、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 。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 ,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5.(2017北京理综,29,16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 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 作用于突触后 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 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 HFS使H区神经细
13、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 方式进入胞内。Ca2+与 共同作用,使C酶的 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 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 (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 证据。 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 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 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 。
14、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 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 。 (4)图中内容从 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 基础。,答案 (16分)(1)神经递质 (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 钙调蛋白 空间结构 (3) C、B 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 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 (4)
15、细胞和分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及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1)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谷 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膜电位变化。(2)分析图示可知:突触后膜上 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通过离子通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胞内,进而与钙调蛋白共同作 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 后,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但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发生了图 中的过程,即胞内的A受体转移到了细胞膜上。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 则,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但序列相反(C酶正常磷酸化胞内
16、肽段T),实验组 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C酶磷酸化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的短肽,从而干扰 C酶对T的磷酸化)。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为验证假设,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用 HFS处理的对照实验,并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4) 图中内容从细胞水平(神经细胞)和分子水平(蛋白质分子)揭示了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三看验证(实验结果的验证目标、验证方法是否得当); 四看材料(生物学材料、实验器材、药剂选择是否得当); 五看条件(是否需要搅拌、加热等)。,规律总结 实验方案评价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 一看对照(有无对照及对照设计是否合理); 二看步骤(步骤
17、的顺序是否合理,是否完整);,1.(2016课标全国,4,6分)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考点2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答案 B 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产生ATP,A正确;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 属于细胞外液,神经递质通过扩散的方式在突触间隙中移动,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 合成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有K+外流和排钠吸钾(钠 钾泵)过程,其中后者为逆
18、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ATP,D正确。,2.(2016课标全国,30,9分)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 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C”或 “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 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 ,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答案 (9分)(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解析 本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
19、,B表示ADP和Pi,E表示ATP。据 图可知,A-C在突触间隙中,被D酶催化分解成A和C,其中,C又被突触前膜吸收回突触小体中,重 新与A反应生成A-C,由此可知C能循环利用。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 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 因使D酶失活,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A-C将无法分解,会导致受体持续受A-C刺激,从而 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考点1 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4江苏单科,11,2分
20、)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答案 B 神经元受到的刺激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神经元的兴奋,A错误;神经递质与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 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内K+外流有关,D错误。,2.(2011江苏单科,13,2分)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
21、分,、 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 A 正常机体内,兴奋从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单向传导;由图示知d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 神经,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 度;为突触后膜,可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1.(2009江苏单科,2,2分)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
22、,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考点2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答案 D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仍有离子进出,但不改变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组 织液中Na+浓度增大,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不变。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 合完成兴奋的传递。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化学 信号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递。,2.(2014重庆理综,6,6分)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 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
23、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答案 B 突触小泡的运输所消耗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A正确;神经元与其他体细胞一样含 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B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是由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的,C正 确;突触小体产生兴奋时,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才会由突触前膜释放,D正确。,3.(2012江苏单科,29,8分)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 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
24、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 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 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 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 (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 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 处的传输
25、。 (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 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答案 (1)稳态 (2)延长 (3)大脑皮层和脊髓 (4)突触 (5)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析 此题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稳态等知识。(1)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能够在较短时间内 下降至较低水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稳态的结果。(2)饮酒后,神经行为能力指 数相对值明显降低,这说明乙醇可能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 应速度和判断能力。(3)对视觉信号作出初步反应的低
26、级中枢位于脊髓,作出复杂分析、判断 和进一步反应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4)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 应受体的结合,从而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输,这是饮酒后机体反应速度变慢的可能原因。 (5)本实验研究的是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是测量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所用 时间的长短,因此只有反射弧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的人才能作为测试对象。另外甲亢患者由 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也不宜作为受试者。,4.2016天津理综,8(1)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如图表示了光暗信号 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 据图回答: 光暗信号调节的
27、反射弧中,效应器是 ,图中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 信号到 信号的转变。,答案 松果体 电 化学,解析 根据图中反射弧可以看出,脑部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 此过程中松果体属于效应器;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伴 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考点1 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三年模拟,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1.(2019江苏南通、连云港等七市三模,23)下列关于人体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不能合成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都是大分子物质,以胞吐方式释放 C.同一神经元可释放不同
28、的神经递质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导致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2.(2018江苏南京、盐城三模,13)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表示相关结构。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 A.是效应器,指肌肉或腺体,刺激引起反应不能称为反射 B.分别电刺激、,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C.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在突触间隙中扩散及作用于突触后膜均需消耗ATP D.若乙为抑制性神经元,丙释放兴奋性递质后,乙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答案 B 分析题图,根据图中上的神经节或中的突触,可判断兴奋传导方向为,由 此判断是效应器,而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错误;由于兴奋
29、在 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分别电刺激、,观察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不同,以此可以 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B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若乙为 抑制性神经元,丙释放兴奋性递质后,乙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而乙释放的抑制 性神经递质会抑制甲膜电位的变化,D错误。,1.(2017江苏扬、通、泰、淮、宿、徐二模,21)如图表示神经细胞膜上Na+、K+的两种运输方 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方式1为自由扩散 B.方式2为主动运输 C.方式1是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生理基础 D.方式2对维持细胞内外两种离子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考点2 神经冲动的产
30、生与传导,答案 BCD 分析题图,方式1中Na+、K+进、出不消耗ATP,但需要膜通道蛋白协助,由此判断 方式1为协助扩散,A错误;方式2中K+、Na+进、出需要载体协助且消耗ATP,说明方式2是主动 运输,B正确;方式1中K+外流维持静息电位,Na+进入细胞维持动作电位,C正确;方式2能逆浓度 梯度运输,这对维持细胞内外两种离子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解题关键 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与K+外流有关,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2.(2019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3)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甲、乙为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 A.兴奋在图示三个突触中传递
31、时,信号转换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适当降低周围环境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减小 C.给e点一个适宜刺激,甲、乙两个电流计的指针都不会发生偏转 D.若e和d点间有抑制递质分解的药物,刺激f点,d点可能将持续兴奋或抑制,答案 BC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及科学思维中的模型分析和逻辑推理 等。兴奋传递时,突触处的信号转换均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A正确;Na+内流与动作 电位的形成有关,因此适当降低细胞外Na+浓度,会使细胞内、外Na+浓度差变小,造成动作电位 减小,但不影响静息电位,B错误;给e点一个适宜刺激,甲电流计下面一极处会兴奋,上面一极处 不会兴奋,故甲偏转
32、一次,乙电流计的两极处均不能兴奋,故乙不偏转,C错误;神经递质分为兴 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若e和d点间的递质不能分解,则会一直作用于突触后膜,刺激f点,d点可 能会持续兴奋或抑制,D正确。,疑难突破 关于降低周围环境中的Na+所引起电位变化的分析时,可以避繁就简,具体分析是 Na+内流动作电位降低细胞外Na+浓度神经细胞内外浓度差变小动作电位降低。,3.(2019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联考,15)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 元细胞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 A.阻断了部分K+通道 B.阻断了部分Na+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
33、作用,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中模型分析、逻辑推理等。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曲线为动 作电位形成和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而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进入神经细胞内有关。使用 一种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峰值变小,说明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答案选B。,知识贮备 正常状态下,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状态 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机理。 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4.(2019江苏泰州一模,30)肌肉的运动是受传出神经支配的,传出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 位类似
34、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肌细胞中肌丝的滑行导致肌细胞的收缩、舒张,肌 浆网(特化的内质网)具有储存、释放和回收Ca2+的功能,触发和终止肌丝滑行的关键是肌浆中 Ca2+的浓度高低。图1是“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其中表示有关结构,图2是肌浆网Ca 2+释放的两种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1,图2 (1)图1中“神经肌肉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的 ,属于神经元的 。 (2)兴奋传导到图1中处时,储存在 的神经递质释放,与肌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 结合,导致肌细胞兴奋,此时肌细胞膜电位变化是 。 (3)研究发现,当肌浆中Ca2+的浓度高于阈值时,将刺激肌丝滑行,导致肌细胞收缩。图2甲中,刺 激肌丝引起
35、肌细胞收缩的Ca2+来源有 、 。 (4)将离体的骨骼肌细胞放在无钙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的刺激,骨骼肌细胞能正常收缩,由此 可推测,骨骼肌细胞的肌浆网Ca2+释放机制是图2中 类型。,答案 (1)效应器 轴突 (2)突触小泡 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3)肌浆网释放 细胞外 通过钙通道内流 (4)乙,B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专题综合题组 时间:35分钟 分值:35分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多选每题3分,共16分),1.(2019江苏常州一模,23)如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 的有(多选) ( ) 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B.气味分子
36、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大量外流 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调节功能 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答案 AD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模型分析与归纳。分析题图,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激活腺苷酸活化酶,腺苷酸活化酶使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 cAMP分子可开启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引起大量的Na+内流,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导到嗅 觉中枢形成嗅觉,A正确、B错误;据图可知,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 输功能,没有体现调节功能,C错误;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故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 嗅觉,D正确。,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
37、信息来自题图,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而掌握细胞膜的 成分和功能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保障。,2.(2019江苏盐城中学模考,11)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 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答案 D 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 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
38、流表两极没有电位差,不发生偏转,A 正确;刺激a处时,兴奋传到甲电流表处时,指针偏转一次,兴奋传至乙电流表两极时,乙电流表发 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B正确;刺激b处时,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无法向左传 递,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 右侧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疑难点拨 关于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及偏转次数的问题,在分析时,一是看电极处的电荷分布 情况,若两电极同为正电荷或同为负电荷,则指针不偏转;二是看兴奋是否能先后经过两电极, 若两个电极处先后均有兴奋经过则偏转两次,若只经过一个电极,则偏转一次,
39、若都不能经过, 则不偏转。,3.(2019江苏苏州一模,11)-氨基丁酸存在于突触小泡,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前 膜释放-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Cl-通道开放,提高膜对Cl-的通透性(如图 所示)。Cl-进入膜内,持续时间约10毫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氨基丁酸是一种神经递质 B.Cl-通过离子通道进入膜内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C.-氨基丁酸作用后,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变大 D.-氨基丁酸作用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科学思维中的推理与判断。-氨基丁 酸存在于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
40、膜的受体,故它是一种神经递 质,A正确;Cl-通过离子通道进入膜内,不需要消耗能量,其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氨基丁 酸作用后,使Cl-内流,膜内负电位更大,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变大,膜内负电位更大,膜内外电 位仍是外正内负,由此判断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抑制,C正确,D错误。,名师点睛 关键要理解-氨基丁酸作用于后膜,使Cl-通道打开,Cl-内流,膜内负电位更大,使外 正内负的电位差的绝对值变大,导致下一个神经元抑制。,4.(2017江苏苏北四市一模,25)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表示相关结构。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 A.为传入神经,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零 B.为神经中枢,
41、可对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 C.为突触,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 D.刺激引起的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活动,答案 ACD 分析题图,上有神经节,属于传入神经,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不为零,A错误;为 神经中枢,能对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B正确;为突触,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 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刺激引起的收缩,该过程反射弧不完整, 不属于反射活动,D错误。,方法技巧 判断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可有两个依据,一是神经节,二是突触。反射的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不完整的不能称为反射。,5.(2018江苏徐州一模,17)如图为某反
42、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a、b、c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 A.从结构a到结构c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兴奋在结构b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C.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可在结构a上测到电位变化 D.结构a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兴奋在结构c上的传导是单向的,6.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 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 ) 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 mV B.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 C.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答案 D 神经纤维上
43、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由图可知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 mV,A正确;由图可以看出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电位上升,可能是阳离子内流造成的,B正确;由 图分析可以得出,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C正确;突触传递兴奋时有延迟现 象,D错误。,解题关键 本题的关键信息来源于题图,仔细审读题图、获得有效解题信息是正确答题的保 障。,7.(2019江苏六合高级中学2月检测,30)(11分)图1为人体的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示 意图;图2为某人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时形成的神经反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图1相关部位的影响下,细胞处产生兴奋,兴
44、奋通过 (结 构)传递给细胞,使其兴奋;比较A血管和B血管,B血管中含量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其最终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图中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二、非选择题(共11分),激素的血管有 。 (2)如果人体头部遭受创伤导致图1中细胞处的细胞体大量破坏,使得E处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减少,人体将出现明显的 现象。 (3)下丘脑中神经细胞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 具有分泌物质的功能 核DNA分子复制 代谢中产生水与消耗水 DNA分子的解旋过程 (4)图2中,传出神经元是 。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其原因是b1 和b2的 是不同的物质。某人抬手之后,说:
45、“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 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 中枢以及言语区的 参与调节。,答案 (1)突触 促甲状腺激素 A、B、C (2)多尿 (3)(2分) (4)c1和c2(2分) 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 感觉 S区(运动性语言区),解析 (1)由图可知细胞均为神经细胞,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 加。B血管中的血从垂体出来,所以含量明显增加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由于激素是通过 体液运输的,因此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所以在A、B、C处的血管中均会检测到 甲状腺激素。(2)抗利尿激素能促进
46、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如果人体头部遭受创 伤导致图1中细胞处的细胞体大量破坏,使得E处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人体将出现明显的 多尿现象。(3)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所 以具有分泌物质的功能,正确;神经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增殖,所以不会进行核DNA 分子复制,错误;活神经元能够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会产生水和消耗水,如细胞呼吸、氨基酸 脱水缩合等,正确;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能够合成蛋白质,所以在基因表达过程中有DNA分 子的解旋过程,正确。(4)图2中,传出神经元是c1和c2。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 制,可推测其原因是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不同的物质。某人抬手之后,说:“我 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以及言语区的S区即运动性语言 区参与调节。,方法技巧 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的判定方法: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元;看 突触结构;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 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