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9392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A组 自主命题天津卷题组,五年高考,考点1 种群,1.(2015天津理综,1,6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 D 由图可知: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 群,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2.(2013天津理综,8,16分)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

2、形成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 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 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 (2)25 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 。 (3)15 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 ,促进了光反应; ,促进了暗反应。 (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 条件下提高的比例最大。 (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 下

3、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 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答案 (1)互利共生 (2)高 (3)叶绿素相对含量高,利于吸收光能 气孔导度大,CO2供给充分 (4)5 (或低温) (5)平均 优质牧草A 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种间关系、光合作用以及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相关知识。 (1)从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菌根真菌和玉米是互利共生关系。(2)通过25 条件下对有菌根 与

4、无菌根玉米的对比,可以看出在有菌根的情况下,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而细胞间CO2浓度低, 因此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5 条件下,有菌 根玉米叶绿素相对含量较高,能充分吸收和利用光能,促进了光反应,使光合速率提高;15 条 件下,有菌根玉米气孔导度较高,CO2供给充足,促进了暗反应,使光合速率提高。(4)在5 、 15 和25 条件下,菌根提高玉米光合作用速率的比例分别为(4.0 mol CO2m-2s-1-1.4 mol CO2m-2s-1)1.4 mol CO2m-2s-11.86、(6.4 mol CO2m-2s-1-3.8 mol CO2m-

5、2s-1)3.8 mol CO2m-2s-10.68、(8.8 mol CO2m-2s-1-6.5 mol CO2m-2s-1)6.5 mol CO2m-2s-10.35,因此 在5 的条件下提高的比例最大。(5)略。,考点2 群落,1.(2019天津理综,7,10分)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 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 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据表回答: (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 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

6、 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 (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 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 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 。 (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 。,答案 (共10分) (1)人工乔木林 人工灌木林 互利共生 (2)间接 (3)围封禁牧 (4)强,解析 (1)弃耕地的土壤含水量为0.26%,人工乔木林的土壤含水量为1.37%,二

7、者相差最大,所 以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乔木林样地。与弃耕地土壤全氮相比,增加最明显的是人 工灌木林样地。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2)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 能的价值为间接价值。(3)据题可知,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 样性,采取围封禁牧措施,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4)在中温带 半干旱区,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物种的数量较多,自我调节能力更强。,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 力;试题通过对三片弃耕土地的恢复措施体现了社会责任素养中的保护环境要素。肛,2.(2

8、017天津理综,7,12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 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 复杂的 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 ,主要原因是它们与 乔木竞争时获得的 。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 ,以加快 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 方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 最小样方面积是 。,答案 (共12分)(1)次生 垂直 (2

9、)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 (4)S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特点及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1)火烧迹地保留了原有的 土壤条件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该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相比,垂直结构更复 杂,对光的利用更充分。(2)题图显示,火烧15年后,随乔木数量增多,草本、灌木物种数减少,最 后趋于稳定,主要原因是草本、灌木在与乔木竞争阳光过程中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针叶植 物叶较阔叶植物叶难分解,火烧后最好补栽阔叶植物,以加快氮磷循环。(4)草本、灌木均较乔 木植株个体小,故图示的三条曲线中,选取的各样方面积对应物种数最少的曲线表示的是乔木 物种数随样方面积变化的规

10、律。样方面积为S3时,乔木物种数不再随样方面积变化而变化。 故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3。,方法技巧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辨别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 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 火灾过后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等。,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1 种群,1.(2019课标全国,6,6分)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 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

11、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 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答案 D 本题借助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对试题中设置的细菌连续 培养模式的分析,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的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 异养生物细菌甲可将培养基中的有机

12、物分解为无机物,A正确;更换培养基可提高培养基中营 养物质的相对含量,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由图示曲线 a变化规律知,在培养到23 h之前,细菌数量以较大的速率增长,说明此阶段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 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正确;在刚开始培养时及培养基更换后,细菌的生存环境理想,在 较短时间内,种群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2.(2019江苏单科,14,2分)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 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

13、较多的乙醇 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答案 B 本题借助酵母菌两批次培养生长曲线的差异,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两 条生长曲线的对比分析,体现了科学探究中的讨论与分析要素。 K值大小取决于环境。两条曲线均为“S”型增长曲线,且K值相同,说明两批次培养的环境条 件相同,A错误;b曲线达到K值所需时间较短,可能的原因是b批次接种量高于a批次,B正确;因为 对酵母菌进行通气培养,所以t1时两批次都不会产生较多乙醇,C错误;因a、b两批次培养达到K 值时间不同,故两批次培养到K值时消耗的营养物质的量不同,即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 剩余量不同,D错误。,3.(2018课标全

14、国,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 D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种群密度 就会制约种群数量增长,A、B正确;当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单位水体 该鱼的产量均会下降,即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 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种

15、群密度的增加,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制约作用逐渐 增强,D错误。,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涉及对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规律方法 影响种群密度因素分析 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凡是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 因素均影响种群密度,如食物、天敌、空间、气候、传染病及种群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4.(2018海南单科,25,2分)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 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 趋势,则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答案 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

16、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正确。,5.(2018江苏单科,19,2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 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 B 据题干“某种松鼠”可知,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C项错误;据题干“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

17、中”可知,农田的存在,减 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项错误;据“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 用”可知,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B项正确;林木密度相同而斑块不同时,松 鼠的种群密度可能不同,D项错误。,审题方法 该题干以文字形式呈现试题情境,准确获取信息关键词“某种”“分隔”“连 接”是解题关键。,6.(2017江苏单科,5,2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

18、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答案 B 本题考查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其数量及代谢等相关知识。在培养初期,酵母种群密 度较小,其种内竞争较弱,生长缓慢是其为适应环境而调整的结果,A错误;由于是在摇瓶中培 养,其环境资源条件有限,转速150 r/min时,种群增长曲线应呈“S”型,B正确;酵母计数应采用 显微计数法,C错误;酵母的呼吸场所只在胞内,D错误。,易错警示 在有限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 增长曲线呈“J”型。,7.(2017课标全国,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 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

19、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 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 D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种群增长曲线的理解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为了合理地利 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 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图中甲、乙、丙点时的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2,丁点时超过K/2, D正确。,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模型分析的形式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模型与建模能力。,8.(2017课标全国,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

20、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 合理的是 (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 度时需要对个体进行标记,而样方法只统计其数量即可,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错 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做到随机取样,因该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在随机取 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使样方的数量足够多,以保证所测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值,B正确;在用 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数量或面积过小,可能导致所测数据误差较大,因

21、此在种群的个体数量 较少时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错误。,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问题探讨的形式考查科学探究中方案实施与问题解决能力。,审题技巧 抓住题中“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这一关键信息,利用样方法调查种 群密度等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合理判断。,9.(2019课标全国,31,8分)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 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 线为 型,且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

22、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 容纳量(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 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答案 (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解析 本题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为 载体,考查考生基于所给的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探讨、阐 释生命现象及规律的能力,属于对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固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由于受到营养物质和空间的限制,种群数量增 加到一定值后趋于稳定的菌种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

23、型,在种群数量为K/2=a/2时,种群增长最 快。(2)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 数量,也就是说,种群的K值大小由其生存的环境决定。若将该菌生存的液体培养基的量减少, 其K值减小。若增加该菌的接种量,其K值不变,但到达K值的时间减少。,易错警示 K值的易错点解读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 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 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

24、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 纳的种群数量最大值;种群数量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最大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 境已遭到破坏。,考点2 群落,1.(2019江苏单科,6,2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答案 A 本题借助种群、群落知识,考查考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与判断能力;通过对选 项的判断,体现了

25、科学思维中的分析与判断要素。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等 之后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个体之间的食物和空间的 竞争越激烈,越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C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争夺配偶(吸引异性)争相开屏 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不属于种间关系,D错误。,方法技巧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辨别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 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26、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 火灾过后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等。,2.(2018海南单科,22,2分)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 常会发生 (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答案 B 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正 确。,3.(2018江苏单科,13,2分)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

27、定性最强,答案 D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 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阶段由阶段演替而来,两个阶段沙丘上生 长的植物种类部分相同,C错误;和阶段、相比,阶段沙丘上的群落结构复杂,对外界干扰 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名师点睛 本题以群落演替为背景,对群落演替类型、群落空间结构、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 进行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群落相关生物学核心概念的透彻理解。,4.(2017海南单科,18,2分)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

28、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 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 D 由于间作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所以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 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解释合理;农作物 乙可抑制害虫A,而害虫A不能抑制乙,所以乙和害虫A不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故选D项。,解后反思 解答本题要善于利用题干的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 以推测出间作农作物乙后形成的群落空间结构与种间关系都

29、不利于害虫A。,5.(2016海南单科,22,2分)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答案 D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 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B正确;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包括 无机环境,不同物种之间存在捕食、竞争等关系,C正确、D错误。,6.(2015海南单科,22,2分)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

30、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群落种间关系及群落结构等相关知识。物质循环 中C、N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A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 分层现象,B错误;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C正确;群 落中绿色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所利用,D正确。,易错警示 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在不同层次的配置情况, 不同层次的生物为不同的种群。,7.(2015课标全国,4,6分)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

31、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 D 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灌木阶段物种的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A错 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 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C错误;与上一个阶段相比,草本阶段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幅度 增加,导致异养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 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从而为灌木阶段

32、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D正确。,知识拓展 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依次为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各阶段群落竞争阳光 等资源的能力依次递增。,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6浙江理综,5,6分)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 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蝉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一般34年繁殖一代,在夏季部分蝉发育成 熟羽化后进入生殖期,夏末和秋初产卵后会在一周内死亡。所以蝉的生殖前期(卵和若虫阶 段)特别长,生殖期特别短,生殖后期等于0。据此判断A项符合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2.(2015广东理综,4,4分)如图表示在一个10

33、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 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答案 D 酵母菌种群在培养初期需经过一段的调整适应,故增长缓慢,A错误;在封闭培养体 系中培养的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长,不适用“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B错误;酵母菌的计数 方法是抽样检测法,C错误;由图知,K值为121 00010=120 000(个),D正确。,易错易混 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密闭培养体系中的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长。培养液中酵 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用抽样检测法。,3.

34、(2015浙江理综,5,6分)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 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种内斗争、种群空间特征等方面的知 识。该灌木群落随生长进程空间分布会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群落水平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 确;演替是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而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

35、重要 特征,该灌木群落中物种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不是演替所致,而是该灌 木群落内的种内斗争、种子的传播等因素引起的,B项错误;一个种群种内竞争(斗争)加剧,不 利于集群分布,而均匀分布能降低种内竞争;沙漠干旱缺水,大灌木种内竞争加剧,易形成均匀 分布,C项正确;植物通过风吹、动物携带等方式传播种子,如果种子传播能力弱,不能远离母 株,易造成集群分布,D项正确。,知识拓展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群落演替的结果,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4.(2014课标,6,6分,0.962)某种植物病毒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 田中青蛙数

36、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A 分析题意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二者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水稻和青蛙不是竞争 关系,B错误;植物病毒V与水稻是寄生关系,C、D错误。,5.(2014海南单科,19,2分)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 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

37、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 D 该种鱼的幼体可以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也可以捕食浮游植物,所以 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幼体可捕食动物和藻类,但成体仅捕食 动物,可见该种鱼幼体和成体所处的营养级有区别,B正确;水体中不同物种的分层现象属于群 落的垂直结构,而该种鱼的成体和幼体属于同一种群,其分层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 确,D错误。,6.(2013课标,5,6分,0.887)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 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

38、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 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 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标志重捕法以及食物链营养级与所含能量 关系等相关知识。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下降;设该农 场黑线姬鼠总数量约为x,则 = ,x=14 000,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

39、 100(只/hm2);群落的丰富度强调的是物种的数目,而不是种群密度;食物链中的营养等级越高,物 种所含能量越少。,7.(2012课标,6,6分)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 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 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 D 由图示分析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

40、为 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 性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 导致衰老个体减少,使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 比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三年模拟,考点1 种群,1.(2018山东德州期末,19)下列表述不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 ) A.某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B.某森林中杨树的数量最多 C.2040年,我国将进入超老龄社会 D.

41、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达到2 000多万,答案 B 某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属于种群的性别比例特征,A正确;某森林中杨树的数量 最多,杨树可能有很多种,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2040年,我国将进入超老龄社会,说明了种群的 年龄组成,C正确;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达到2 000多万,说明了种群的出生率,D正确。,2.(2019江西南昌一模,4)狭长峡谷中某陆生植物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最正确的是 ( ) A.进行随机取样,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B.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C.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D.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答案 D 样方法调查种群

42、密度时要随机取样,若调查对象个体数量不多,需适当扩大样方面 积、增加样方数量,A错误;狭长峡谷适于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常用于方正地块,C错误,D正 确;将样方内个体标记后再计数为标志重捕法的描述,B错误。,知识储备 样方法注意要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一般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 本1 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为网状);常用五点取 样法和等距取样法。,3.(2019广东肇庆二模,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描述错误的是 ( ) A.某丛生植株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 C.某趋光性小昆虫可以

43、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D.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答案 A 丛生植株难以辨别个体数目,不宜选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标志重捕法适 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B正确;对于有趋光性的小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 它们的种群密度,C正确;季节的变化会影响某些种群的数量,所以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 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正确。,易错辨析 种群密度常见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 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双子叶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以 及虫卵等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4.(2019河北名校联盟一模,6)

44、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 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4060 h时,1(=t时种群数量/t-1时种群数量) B.种内斗争导致010 h酵母细胞数量增长缓慢 C.调查酵母细胞种群密度时,应用抽样检测法 D.70 h后,该体系中酵母细胞活菌数将一直维持稳定,答案 C 图为酵母细胞种群增长的“S”型增长曲线,4050 h时种群数量仍在增大,1;50 60 h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1,A错误。010 h的初始阶段增长缓慢可能是由于种群数量太少, B错误。常用抽样检测法调查酵母细胞种群密度,C正确。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代谢产 物的积累,70 h后,该体系

45、中酵母细胞活菌数很可能会下降,D错误。,5.(2019福建福州一模,5)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志重捕法研究期间,种群最好没有迁入和迁出 B.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两者的样方大小必须一致 C.标志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D.进行湖泊中水禽的数量调查时,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水草丰富的区域,答案 A 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为保证准确度,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最好没 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A正确;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根据植物类型确定合适的样方 面积,乔木体积大,选取的样方面积要大一些,B错误;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

46、密度调查时,要求标 记个体在种群里分布均匀,不是指在整个调查区域内均匀分布,C错误;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 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D错误。,知识拓展 标志重捕法注意要点: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寿命和行为 的伤害;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个体出生和 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标记个体在种群要均匀分布。,考点2 群落,1.(2019安徽六安一中二模,6)某林场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 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桉树和菠萝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B.桉树和菠萝会竞争

47、阳光、水和无机盐,但竞争不明显 C.桉树和菠萝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存在能量流动 D.菠萝可以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 D 桉树和菠萝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桉树和菠萝 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但由于生存空间的差异,竞争不明显,B正确;桉树和菠萝之间不存在 捕食和被捕食关系,不存在能量流动,C正确;菠萝可以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 值,D错误。,易错辨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 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都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而对生态系 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如

48、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价值皆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2019河南信阳高中一模,21)某池塘中甲、乙、丙和丁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如图1所示; 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图1,图2,A.森林火灾引起的变化属于图2中Q曲线代表的群落演替 B.图1中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C.图2中d点绿色植物每年的净光合产量大于0 D.图1中甲鱼的有机物可用于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答案 A 图2中P、Q对应的演替类型分别为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森林火灾引起的变化在群 落演替上属于次生演替类型,对应图2中P曲线,A错误;图1中甲

49、、乙、丙、丁四种鱼分布于不 同的水层,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图2中d点生物多样性处于增长趋势,此时植物每年的净 光合产量大于0,C正确;甲鱼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 育和繁殖,这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D正 确。,3.(2019广东中山期末,21)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 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如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演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 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地群落演替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 B.常绿阔叶林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草丛 C.常绿阔叶林抵抗力稳定性比针叶林更强 D.演替过程中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突破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