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科学、技术、管理-PPT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599426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6.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型糖尿病-科学、技术、管理-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1型糖尿病-科学、技术、管理-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1型糖尿病-科学、技术、管理-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1型糖尿病-科学、技术、管理-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1型糖尿病-科学、技术、管理-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型糖尿病-科学 技术 管理2-8 原则2-8 原则:多数糖尿病新技术首先应用于1型糖尿病研究CGMCSII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闭环人工胰双激素仿生胰-细胞功能量化评估胰岛素替代治疗患者管理/支持免疫学发病机制肥胖胰岛素抵抗机制大样本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和预防多重心血管因素干预GWAS扫描胰岛素的发现/应用- 1921/1922口服药治疗胰岛素补充治疗强化降糖的血管保护作用-DCCT/EDIC 1993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化测定 - DCCT2015 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管理提升 技术进步 科学发现 T1DM分子遗传学 T1DM免疫学机制 T1DM启始病因1型糖尿病发病的三大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遗传

2、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T1DM发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自身抗体数量显著相关DQB1*0301、DQA1*0101-DQB1*0501等单体型与胰岛自身抗体风险显著相关Wenzlau JM, et al. Diabetes Care. 2015 Oct;38 Suppl 2:S14-20.GADA抗体IA-2A抗体ZnT8A抗体多种基因与T1DM的发生显著相关除HLA基因外,PTPN22基因、IL10基因、IFIH1基因、CTLA4基因、IL2基因、BACH2基因等均与胰岛自身抗体阳性风险有相关性Wenzlau JM, et al. Diabetes Care. 2015

3、Oct;38 Suppl 2:S14-20.T1DM自身免疫机制的三个主要阶段环境触发与急性炎症耐受失败(细胞破坏与高血糖)慢性期A. 病毒感染产生反应B.微生物作用C. 胰腺内的CD8+树突状细胞(DC)D. pDCs:胰腺内1型IFNE.TLRL能预防糖尿病F.cDC1CD8+DCs表现出耐受受损G. 增加NF-B信号H. pCDs与IDO产生I.cDC2CD11b+DCs抑制Teff细胞产生J.维持Treg细胞功能失败(moDCs或cDC1内可能缺乏)K.新发病患者增加IL-1信号L.单核细胞产生更多的促炎细胞因子Price JD,et al. Front Immunol. 2015 J

4、un 15;6:288. 树突状细胞(DC)递呈抗原肽到T细胞,这是形成免疫反应的关键。在NOD鼠,它们是胰腺炎症过程中首先出现的细胞之一自身免疫机制-T淋巴细胞与1型糖尿病发病根据T细胞表面CD分子表达情况及功能特点,可将T细胞分为CD4+T和CD8+T淋巴细胞CD4+T细胞可分化为Th1/Th2细胞,Th1细胞分泌白介素(IL)-1、 IL-2、IF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介导细胞免疫,对胰岛细胞具有损伤作用CD8+T细胞与l型糖尿病发病相关证据来源于对糖尿病患者胰腺的研究,组织学研究显示,新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有显著的CD8+T细胞浸润Kenefeck R, et al. J Cl

5、in Invest. 2015 Jan;125(1):292-303.Roep BO, et al.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 2012 Apr;2(4):a007781. 毛佳; 杨涛, 等.江苏医药 2013; 39(3) : 342-344 T1DM发病机制细胞凋亡与凋亡细胞清除细胞死亡增加和/或吞噬作用缺陷基因易感因子(CASP7、PTEN、SUMO、NOS2、APOC3、PTPN2、CTSH、BACH2、GLIS3)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细胞凋亡疾病状态下生理状态下免疫干预APC耐受APC活化耐受自身免疫炎症“fnd me”(CX3CL1,ICAM-3

6、,ATP,UTP)“eat me”(磷脂酰丝氨酸)“stay away”(转运蛋白)凋亡细胞清除作用(efferocytosis)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Ag 表达(MHC class ii)可溶性介质(TGF-、IL-10、NO、PGE2)其他(IDO、PD-L1)Tregs无反应状态消耗中性粒细胞Vives-Pi M et al. Apoptosis. 2015 Mar;20(3):263-72.凋亡细胞坏死胰岛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清除不利首先凋亡的细胞是T1DM自身抗原的重要来源,病理状态下(左图红虚线),因多重因素导致的细胞死亡增加和/或吞噬作用缺陷,致使凋亡的细胞凋亡细

7、胞清除作用不利,从而造成细胞进一步坏死,坏死的细胞可使抗原呈递细胞(APC)活化,活化后的APC可引起自身免疫炎症,诱发T1DM病毒感染是1型糖尿病发病的潜在因素基线细胞质量不足临床糖尿病触发事件病毒胰岛炎B和T淋巴细胞外分泌腺炎症病毒一直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发病的一个潜在环境因素(如柯萨奇病毒)Brorsson CA, et al. Diabetes Care. 2015 Oct;38 Suppl 2:S8-13. 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 -暂无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支持关于病毒感染与T1DM的关系,多为间接的研究,TEDDY研究从T1DM一级亲属随访到新发病人,结果未发现病毒感染与1型糖

8、尿病发病有相关性TEDDY研究纳入的8677例儿童受试者主要结局:355例诊断有胰岛自身免疫研究终点:86例发展为1型糖尿病感染史研究24例患者:72例对照测序研究14例患者:14例对照在胰岛自身免疫出现后的6个月内进展为1型糖尿病的24例儿童采集14例患者在自身免疫前和自身免疫后的血样所有(100%)快速发病的1型糖尿病和97%的对照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至少发生过1次感染1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在胰岛自身抗体阴性期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5% vs. 74 % ),血清转化期为(71 % vs. 72 % )和进展期为(71 % vs. 67 % )对照为TEEDY研究中所有(3个)胰岛素自身抗体为阴

9、性的受试者Lee HS, et al. Diabetologia. 2013 Aug;56(8):1705-11. 2015 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管理提升 技术进步 科学发现 T1D预测技术 T1D人工胰岛 T1D双激素仿生胰 T1D免疫治疗:免疫抑制剂、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如Treg) T1D血糖监测技术基因、家族史和胰岛自身抗体可用于预测1型糖尿病风险Bonifacio E. Diabetes Care. 2015 Jun;38(6):989-96.HLA基因的DR和DQ位点和1型糖尿病家族史可用于预测刚出生或出生不久的婴儿的胰岛自身免疫风险胰岛自身抗体也可用于预测1型糖尿病风险预测

10、1型糖尿病风险的模型新生儿基因测试: T1D家族史HLA DR-DQ基因型全套微效基因加权风险评分高风险免疫预防试验中等风险生活方式干预试验低风险3岁时-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抗体数1抗体数=1无抗体代谢评估高风险低风险血糖异常二级预防试验血糖正常终止随访抗体类型第一阶段风险评估第二阶段风险评估未来用于人群预测1型糖尿病的模型Bonifacio E. Diabetes Care. 2015 Jun;38(6):989-96.2016 NICE:泵治疗系统帮助T1DM血糖管理Diagnostics guidance Published: 12 February 2016季荔、杨涛,等.中华糖尿病杂志

11、2014;(5):285-287MiniMed Paradigm Veo系统 Vibe and G4 PLATINUM CGM系统 胰岛素泵减轻患者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痛苦,同时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泵根据给药位置可分为植入式泵、连续静脉输注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集成的增强传感器泵治疗系统结合连续血糖监测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连续测定间质组织的血糖水平。若血糖水平过低或过高,系统会发出警报允许患者上传数据,以便临床医师评估血糖控制、注意变化趋势,从而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包含3个组件:Enlite葡萄糖传感器、胰岛素泵、迷你型非植入型发送器 对于血糖较低的报警无反应时,系统自动暂停胰岛素注射

12、2小时 包含3个组件:Vibe连续血糖监测系统、G4 PLATINUM传感器、非植入型发送器 该泵治疗系统非常有前景,但需有力证据支持其临床的有效性T1DM患者对人工胰腺期望高,潜在优势较大近几年,人工胰腺在技术上取得显著进步。人工胰腺最大的优点在于能最理想地模拟人体内胰岛细胞的工作程序,迅速控制高血糖,使之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针对潜在用户关于人工胰腺未来的使用与期望,研究者对T1DM患者及T1DM儿童患者的父母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针对1个月期间266份调查进行分析31.9%20.7%15.8%14.3%12.4%体积小考虑周全/外观/无套管有效患者干预最低/维护少仅有一个设备患者对人工胰腺期

13、望35%23.7%11.7%10.5%花费尺寸/外观等缺乏精确度与可靠性无理由患者终止使用人工胰腺的原因 此外,大多数患者认为整体血糖水平控制提高、血糖水平过高更少、日间血糖水平波动更小等是人工胰腺的潜在优势Barnard KD,et al. Diabetes Technol Ther.2015 May;17(5):311-5.季荔、杨涛,等.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5):285-287人工胰腺增强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事件2项随机多中心交叉研究,纳入58例T1DM患者,比较闭环胰岛素给药系统(家用人工细胞)与传感器增强泵治疗,结果显示,相较于胰岛素泵治疗系统,闭环系统增强血糖控制,降低低血

14、糖事件步骤123456内容用户血糖较低报警无反应时,泵关闭当胰岛素给药降低或终止低于最小阈值,预测低血糖原因报警同2,增加允许胰岛素剂量高于最高阈值(如200mg/dL)自动化餐食/混合闭环系统全自动胰岛素闭环系统全自动多激素闭环系统2015年现状全球商业化除美国外,注册审批;澳大利亚发现商业可用性正在进行商业发展正在进行商业发展概念验证阶段正在进行商业发展数据支持案例降低(严重)低血糖,维持A1C降低中重度低血糖降低门诊低血糖或高血糖时间占比,增加目标范围时间降低门诊低血糖或高血糖时间占比,增加目标范围时间降低门诊低血糖或高血糖时间占比,增加目标范围时间降低门诊低血糖或高血糖时间占比,增加目

15、标范围时间针对人工胰腺发展进程,研究者推出系统发展路线图,使具有临床意义的系统商业化,从而满足糖尿病患者需求。人工胰腺系统的每一步发展均有相关案例数据支持其安全性与有效性Thabit H,et al. N Engl J Med. 2015 Nov 26;373(22):2129-40.Kowalski A,et al. Diabetes Care.2015 Jun;38(6):1036-43.双激素仿生胰腺实现良好血糖控制优于胰岛素泵Russell SJ,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16 Feb 2. 一项开放性随机交叉研究,纳入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1

16、9例青春期前期T1DM儿童,随机接受5天的仿生胰腺(n=9)或常规胰岛素泵治疗(n=10)作为第一次干预治疗,3天洗脱期后,两组患者分别交换接受5天的干预治疗,评估第2-5日平均连续血糖监测测定的血糖浓度与低于3.3mmol/L的时间比例第2-5日平均血糖浓度第2-5日血糖低于3.3mmol/L时间比66.577.588.599.5仿生胰腺对照P=0.00037平均血糖浓度(mmol/L)00.511.522.53仿生胰腺对照P0.0001血糖低于3.3mmol/L时间比(%) 中高等酮类浓度,常规泵治疗5例患者出现7次,仿生胰腺治疗未出现(P=0.063)单胰岛素闭环系统双激素仿生胰腺 8项

17、典型研究中,每个门诊至少接诊了5次夜间低血糖常规胰岛素泵相比,双激素仿生胰腺可实现目标HbA1c的患者比例更高,且能更好地维持夜间血糖4项代表性研究中,平均HbA1c为7.0%,血糖3.9mmol/L时间比1.5%-2.8%双激素闭环系统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单胰岛素闭环系统Buckingham B,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6 Feb 2.闭环系统包含三个组件:一个连续葡萄糖传感器、一种确定胰岛素或其他激素注入量的算法、注射泵进行激素给药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患者接受闭环系统依赖于血糖控制 、使用方便性、实用性成本效益双激素闭环系统与单胰岛素闭环系统

18、均能使大部分患者达到目标HbA1c水平且低血糖事件最小双激素闭环系统除胰岛素外,同时能给予胰高血糖素,获得较单胰岛素闭环系统更低的低血糖发生率vs.自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T1DM的新方法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T1DM2. AHSCT治疗疗效 增加了81%的患者的胰岛素释放且会稳定存在能改善所有患者的A1C水平能暂时抑制细胞损害机制1. 自体干细胞移植 (AHSCT)是早期 T1DM的潜在治疗 策略治疗T1DM的原理是免疫复位3. AHSCT治疗安全性无严重并发症,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发热和脱发门诊配置简易的AHSCT是可行的、安全的及潜在的干预治疗早期T1DMCant-Rodrguez OG,

19、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6 Feb 9:jc20152776.新型免疫抑制剂-抗CD3单克隆抗体在T1DM治疗中的应用Skyler JS. Diabetes Care. 2015 Jun;38(6):997-1007. 抗CD3单克隆抗体teplizumab可一定程度上增加T1DM患者的C肽水平,并未使所有患者受益,仅对仍保留有中度健康胰岛素生产的患者有益,这一现象提示,越早地诊断糖尿病前期,并及时的给予单克隆抗体治疗,将有可能保护更多的患者免受自身免疫的攻击调节性T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Bayry J, et al. Cell Metab. 201

20、6 Feb 9;23(2):231-3.成人1型糖尿病调节性T细胞(Treg )治疗方案Treg分离Treg治疗和随访Treg扩增扩增好的Treg表型TCR谱系Foxp3甲基化抑制试验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性的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可分为天然产生的自然调节性T细胞和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其分泌效应,通过以下过程达到降糖效应:减轻慢性炎症,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M2型巨噬细胞转变,通过外泌体中的miRNA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细胞自噬,促进细胞向细胞转变,保护细胞,促进细胞再生母义明,

21、等.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5; 40(7) : 515-518Li L, et al. Cell Tissue Res. 2015 Dec 9.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可以从成熟的骨髓、脂肪、胎盘、头皮和多种胎儿组织中获得糖尿病免疫治疗研究众多,但结果差异大研究名称干预结果DENIS烟酰胺No differenceTrialNet abatacept阿巴西普(Abatacept)数据尚未公布French cyclosporine环孢素BenefitAzathioprine, adults硫唑嘌呤BenefitDEFEND-1Oteli

22、xizumabNo differenceGAD TrialNet GAD-alum 抗原No difference众所周知,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细胞自身免疫炎症所导致的细胞破坏,因此,关于免疫抑制干预的研究层出不穷:Skyler JS. Diabetes Care. 2015 Jun;38(6):997-1007. 1型糖尿病血糖监测技术随着1型糖尿病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为防止低血发生的血糖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动态血糖监测(CGMS)可以分为两类:回顾式CGMS和实时CGMS,如今,实时CGMS已成为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主流下图为2015年美国两种新的血糖监测产品:Forlenza GP,

23、et al. J Pediatr. 2016 Feb;169:13-20.品牌传感器寿命(天)插入的角度(度)初始化时间,h校准血糖显示频率,Min定向趋势显示远程监控Dexcom(G4系列和G5系列)7452每12小时5是Dexcom 共享Medtronic Enlite6902每12小时5是Care Link 连接1型糖尿病 管理提升 技术进步 科学发现 指南更新 流行病学现状 血糖管理现状 非胰岛素治疗2015 NICE 成人1型糖尿病指南-更新2015年8月,NICE发表成人1型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相较于2004年版,更新如下:1型糖尿病的诊断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无减少趋势、不以C

24、肽和特异性自身抗体滴度确诊T1DM患者教育改善血糖水平相关的胰岛素和胰岛素治疗方案推荐基础-餐时治疗方案,而非预混胰岛素胰岛素注射时注射针的长度血糖监测和胰岛素给药的新技术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且每日应至少监测4次快速的血糖控制相关的急性痛性神经病变及勃起功能障碍和胃轻瘫心血管疾疾风的一级预防不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一级预防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Centre (UK).Type 1 Diabetes in Adult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2015 NICE 成人1型糖尿病指南-更新除更新外,指南还有如下内

25、容新增: 新的胰岛素制剂 识别、量化和管理低血糖 监测甲状腺疾病 通过血酮测量从而预防和监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生活方式干预(碳水化合物计算和血糖指数的饮食) 移植疗法转诊标准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Centre (UK).Type 1 Diabetes in Adult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澳大利亚NDSS:T1DM影响患者寿命一项澳大利亚的队列研究,分析T1DM对患者寿命损失年(YYL)的影响与正常人群相比,T1DM患者平均存活年龄减少了12.2年(95% CI 11.8, 12.7),对患者寿命影响最大的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

26、占总体死亡37.5%,总YYL的50%)T1DM患者死因的年龄分布Huo L, et al. Diabetologia. 2016 Jan 21.T1D exchange:30岁以前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一项T1D exchange注册登记数据更新,20132014的注册数据与20102012数据比较,总体平均HbA1C%有所上升(8.4% vs. 8.2%)各年龄段患者近期HbA1c%情况此次更新数据30岁的年龄段平均HbA1c水平低于8.0%,与20年前DCCT/EDIC研究数据相比有所降低Miller KM, et al. Diabetes Care. 2015 Jun;38(6

27、):971-8. 中国T1DM患病儿童人数高于预期估计中国3C研究调查发现,北京15岁以下T1DM儿童分别为126名,据此推测,中国15岁以下T1DM儿童可达1.5万;此次调查中北京15岁以下T1DM患病人数高于以往报道发病率所得结果中国浙江的调查发现,近年19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逐年上升北京T1DM患者年龄分布浙江T1DM儿童发病率增长趋势Coverage, Cost and Care of Type 1 Diabetes in China-Final ReportWu H, et al. Diabet Med. 2015 Oct 26. 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28、共纳入1659例T1DM患者,随访7年,分析患者饮食及生活方式对HbA1c的影响饮食对HbA1c的影响植物蛋白摄入(g/d)膳食纤维摄入(g/d)虚线为95%置信区间结果显示,植物蛋白(29 g/d)、膳食纤维(18g/d)低于基线摄入量与高HbA1c水平相关Balk SN, et al. Eur J Clin Nutr. 2016 Feb;70(2):229-36. 不同饮食模式对HbA1c的影响一项旨在分析饮食模式对T1DM患者代谢中国的横断面研究,研究不同饮食模式(A,B),将模式饮食评分,其中A模式高三分变量组较低组显著升高HbA1c、LDL-C水平,而B饮食模式无显著差异且有降低LD

29、L-C趋势A模式中评分占比最高两项为:脂肪含量较高的蛋糕(36%)、小麦制品(33.2%)B模式中评分占比最高两项为:茶或咖啡(32.9%)、鱼类或贝类(21.3%)*p0.05 vs.低三分变量组Jaacks LM, et al.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15 Apr;29(3):343-9.HbA1c与血糖波动正相关一项采用CGM技术旨在分析T1DM患者动态血糖与患者年龄、病程、HbA1C相关性的研究HbA1C散点图与CGM描述血糖信息,实线为最佳拟合非参数曲线,阴影部分为95%置信区间HbA1c(%)HbA1c与MAGEHbA1c与血糖相关性MAGE:血糖

30、波动值P=0.0385结果表明,HbA1c与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正相关Ferenci T,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5 Apr;108(1):38-44.患者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的自我调整指征推荐胰岛素剂量调整调查者胰岛素剂量调整不变:血糖稳定每分钟变化1md/dL不变不变 缓慢上升:血糖每分钟上升12md/dL增加10%上升:血糖每分钟上升23md/dL增加20%增加111%迅速上升:血糖每分钟上升3md/dL增加20%增加140% 缓慢降低:血糖每分钟下降12md/dL减少10%降低:血糖每分钟下降23md/dL减少20%减少40%迅速降低:血糖每分

31、钟下降3md/dL减少20%减少42%为了解CGM对T1DM患者对自我血糖变化的应对情况,对222例使用CGM的T1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患者根据血糖监测的应对与推荐存在较差异Ferenci T, Endocr Pract. 2015 Jun;21(6):613-20.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辅助治疗FDA批准普兰林肽用于辅助治疗1型糖尿病T1DM最常见的辅助治疗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是必要的,国外关于1型糖尿病非胰岛素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已明确的T1DM辅助治疗新的T1DM辅助治疗SGLT1和SGLT2抑制剂可降低A1C、减轻体重和减少胰岛素剂量等双靶点SGTL1/ SG

32、TL2抑制剂 GLP-1 激动剂可减少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相关风险Bode BW, et al. Endocr Pract. 2016 Feb;22(2):220-30.二甲双胍减轻患者体重和减少胰岛素用量能有效辅助治疗T1DM10%0024681012二甲双胍安慰剂A1C7.5%的患者比例(%)P=0.01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140例青少年T1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安慰剂组,旨在评估二甲双胍辅助治疗超重青少年T1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Libman IM, et al. JAMA. 2015 Dec 1;314(21):2241-50. 24%7%0510152025二甲双

33、胍安慰剂体质量指数z-评分下降10%患者比例(%)P=0.0123%1%0510152025二甲双胍安慰剂胰岛素总日剂量减少25%患者比例(%)P=0.003二甲双胍可降低A1C水平,同时能减轻体重和减少胰岛素用量利拉鲁肽辅助治疗T1DM能改善多方面症状一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100例超重成人T1DM患者,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和安慰剂组,旨在评估利拉鲁肽辅助治疗超重成人T1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A1C(%)利拉鲁肽安慰剂时间(周)*P0.05利拉鲁肽能降低A1C水平,同时能减少低血糖事件、减轻体重、减少总胰岛素剂量和增加心率1.386.562.8801.893.374720102030405

34、060708090100低血糖事件(次/天)体重(kg)总胰岛素剂量(IU/天)心率(次/分钟)利拉鲁肽安慰剂Dejgaard TF,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5 Dec 2. pii: S2213-8587(15)00436-2. 总结1型糖尿病的科学发现分子遗传机制有较大进展,多种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发生相关自身反应性反应使得存在于胰岛细胞内的自身抗原释放,从而产生胰岛自身抗体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的已得到证实1型糖尿病的技术进步基因、胰岛自身抗体等可用于1型糖尿病预测人工胰岛和双激素仿生胰使1型糖尿病治疗的未来充满希望免疫治疗如免疫抑制剂、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开创了1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领域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技术不断创新1型糖尿病的管理提升1型糖尿病管理现状不理想生活方式干预有利于1型糖尿病的管理动态血糖监测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非胰岛素治疗的研究较为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型糖尿病-科学、技术、管理-PPT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