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讲内力作用和地貌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学会分析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区域认知)2.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综合思维)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并会解释各种宏观地形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及成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4.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1.以示意图、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考查频率低,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2.以景观图、剖面图等为背景,考查某地地质构造类型、构造地貌及其成因。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2、结构读下图,回答问题。(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两个界面:A莫霍面,B古登堡面。(3)三个圈层:圈层名称特征地壳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固态,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下地幔地核C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内核呈固态【疑难辨析】地壳和岩石圈有什么区别?提示虽然岩石圈和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但其范围不同,岩石圈不仅包括全部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二、内力作用(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3)变质作用岩石变质作用变质岩三、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构造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板块划分:地球表层的
3、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两种边界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读褶皱示意图,回答问题。褶皱: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使岩层发生弯曲,有两种基本形态。
4、类型代号名称对地貌的影响原因甲背斜一般成山中间岩层向上隆起有时成谷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乙向斜一般成谷中间岩层向下凹陷有时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2)断层读断层示意图,回答问题。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对地貌的影响代号名称对地貌的影响原因丙地垒形成陡峻的山峰断层中两侧岩层陷落,中间岩层突起丁地堑形成盆地或谷地中间岩层相对下沉(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火山喷发: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貌。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考点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组成特点【例1】(高考全国卷)组成下图所示山体岩石的矿
5、物直接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尝试自解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D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图表所示:点拨软流层又称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019河北衡水中学月考)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
6、是()包括地壳和地幔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位于软流层以上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 B.C. D.解析A、B、C分别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D、F、G为地球内部的地壳、地幔和地核。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D和E。答案(1)C(2)B素养一综合思维:以景观图形式考查地球圈层结构1.(高考经典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
7、圈大气圈解析火山灰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凝后经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终了圈层是岩石圈。正确选项为A项。答案A素养二综合思维: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2.(2016江苏地理,21)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选)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所致,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答案
8、AC考点二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例2】(高考全国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尝试自解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C1.板块特点与两种边界(1)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2)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该地区为板块
9、的生长边界。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消亡边界。具体如下图所示:2.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2019武汉外国语学校月考)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1)(3)题。(1)上图中板块共有()A.1块 B.2块 C.3块 D.4块(2)上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A.冰岛 B.非洲东部C.太平洋西岸 D.大西洋西岸(3)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无关的是()A.喜马拉雅山 B.马里亚纳海沟C.日本岛弧 D.安第斯山脉解析第(1)题,从图中板块的运
10、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海沟和海岭可以判断图中板块共有3块。第(2)题,图中虚线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区,属于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形成岛或岛弧,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第(3)题,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褶皱山。答案(1)C(2)C(3)A素养一区域认知:板块分布判断及应用1.(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 B.风
11、能 C.水能 D.太阳能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排列判断:图中的纬度为北纬,经度为东经。所以图示半岛位于北太平洋,具体为堪察加半岛。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该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属于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所以本题选择D项。第(2)题,该岛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地热能资源丰富。可以联系冰岛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地热能解答本题。所以本题选择A项。答案(1)D(2)A2.(2014海南地理,17)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P地位于()A.
12、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解析P地位于日本附近,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相关知识可知,P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所以A正确。答案A素养二区域认知:板块运动与火山活动3.(2016北京文综,4)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解析由图可知,平顶海山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由岩浆岩构成,A、B项错误;由图中阶段到阶段变化可知,平顶海山的相对高度变小,顶部面积变大,是风浪侵蚀造成的,是外力作用塑造,C项错
13、误;由图中阶段到阶段变化可知,岩石圈下降导致平顶海山没入水下,D项正确。答案D考点三内力作用与地形【例3】(2015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砂岩 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灰岩 D.安山岩玄武岩尝试自解(1)_(2)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岩层层理结构明显,为沉积岩,且其年代由老到新。第2步从
14、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C(2)A1.褶皱与断层的比较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5、。3.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1.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背斜谷 B.背斜山C.向斜谷 D.向斜山解析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X地的岩层是
16、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从X地的河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其为山谷,故A项正确。答案A2.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下题。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壳运动产生的,与内力作用有关,C、D项错误;结合图片可知该山为块状山地,岩层并未产生弯曲变形,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答案A素养一综合思维:地质构造的判断1.(2017天津文综,3)读下图,回答下题。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
17、皱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该属于沉积岩。图中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应该是岩层受力挤压所致,因此,其地质构造应该为褶皱。故本题选B。答案B2.(2017江苏地理,5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乙甲 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 C.3 D.4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乙断层只切断了最下边一个侵蚀面的连续性,而岩浆活动穿过了下边两个侵蚀面,说明乙形成早于丙,而甲形成于图中三个侵蚀面后,甲形成晚于丙,故
18、B项正确。第(2)题,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所以在图示地质演化过程中,共形成了两次褶皱,故选B。答案(1)B(2)B素养二综合思维:地壳运动对地貌影响3.(2018全国卷,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
19、湖泥沙增多解析第(1)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一般保留有完整的锥形火山山体和封闭的中部洼地,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后,一般在堰塞体的下方保留原来的河道,图中信息均不符合。河流改道不会形成较深的湖泊。第(2)题,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主要是由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湖中沉积形成的,若入湖径流增多,则输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沉积物增加使湖床抬高,湖泊变浅,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的特征不相符。贝加尔湖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降水量的加大不会对湖水深度产生明显影响。由于断层中部继续下陷,湖盆在加深,尽管外力作用使沉积物不
20、断加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答案(1)A(2)C4.(2018海南地理,1415)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2)题。(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解析第(1)题,要求考生推测X区和Y区产生分异的主要原因,容易题。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
21、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故D选项正确。第(2)题,要求考生推测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的原因,难度中等。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选项正确。答案(1)D(2)C考点四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常考20类基础图示之十二)【例4】(
22、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尝试自解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甲处为沉积岩层,在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挤压作用后形成了褶皱。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D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岩层位
23、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
24、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
25、图1中左侧岩层的存在。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下图示意某地垂直于构造线(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大的断层线等)方向所作的地质剖面,图中数字为岩层编号。读图完成(1)(3)题。(1)图中a、b、c三处()A.a、c两处地质构造线都呈东南西北走向B.a处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C.b处附近多泉水出露,不宜建设大坝D.c处向斜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成谷(2)可能是()A.喷出岩 B.变质岩C.沉积岩 D.侵入岩(3)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
26、发生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侵入 B.断层C.沉积作用 D.褶皱隆起解析第(1)题,b处位于断层附近,为地下水出露地带,岩层不稳,不宜筑坝,C正确;a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c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a、c两处地质构造线垂直于图示剖面方向,故呈东北西南走向,A错误。a处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变得坚硬,难以被侵蚀,形成山岭,B错误。c处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D错误。第(2)题,位于侵入岩和沉积岩接触带,是沉积岩在岩浆侵入过程中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的。第(3)题,图示地区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岩浆侵入侵入接触带岩石变质作用断层。答案(1)C(2)B
27、(3)C素养区域认知:地质剖面图判读1.(2018江苏地理,56)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 B.石炭系C.二叠系 D.第四系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可判断从甲至乙,海拔先升高后降低,为凸地形,C、D错;从地层分布看,从甲至乙地层分别是C、P、C,其地层时代分布是老、新、老,属于向斜构造,岩层应该向下弯曲,A对、B错。第(2)题,据图可知,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东南翼,丙处地表岩层为D,因而从丙处
28、向下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应该比D老(参见下图,箭头指示钻探方向),最可能是S1和S2地层,对照图例可知为志留系,A对。答案(1)A(2)A2.(2016浙江文综,56)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1)(2)题。(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 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 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
29、金属矿物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1)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C项符合题意。第(2)题,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B项符合题意。甲处离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答案(1)C(2)B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本卷共25个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30、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湖南长沙一中期末)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代表地球不同圈层结构),完成12题。1.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属于内部圈层B.圈层密度最大C.圈层属于外部圈层D.圈层厚度有818 km2.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A. B. C. D.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表示岩石圈,表示水圈,表示大气圈。圈层属于外部圈层,A错误;表示岩石圈,密度最大,B错误;圈层属于外部圈层,C正确;圈层厚度大于18 km,D错误。第2题,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地球表面的岩石,主要来源于岩石圈。答案1.C2.A(2019昆明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
31、值线图,据此回答34题。3.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 km处可以表示()A.海平面 B.莫霍面C.岩石圈底面 D.古登堡面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该地地壳厚度从中间向南北两侧减小,A错;图中显示地壳厚度最大的地方不在喜马拉雅山上,B错;断层是断裂下陷形成的,不是板块消亡边界,C错;两地相对高差是指海拔的差值;地壳厚度是莫霍面之上的高度,而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则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第4题,莫霍面平均深度约17 km
32、,大陆部分平均深度约33 km,海洋部分平均深度约6 km。则10 km处可以表示莫霍面。答案3.D4.B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56题。5.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C.剧烈的火山活动 D.外力的强烈侵蚀6.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第5题,由甲图可知,景观悬崖壁立(我国著名的华山景观),突出反映了地壳岩层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的地貌。第6题,由乙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褶皱一般埋藏在地下,只有经外力侵蚀或地壳上升后才出露地表。答案5.B6.
33、A(2019济南一中高三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A.断层形成时间早于地层B.形成的内力作用相同C.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8.图中区域()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断层形成时间晚于地层,形成的内力作用不同,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地,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所以D正确。第8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处形成玄武岩而非花岗岩;c处位于断层处,不适宜建坝蓄水;d区的石
34、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所以D正确。答案7.D8.D(2019保定模拟)读某矿区地质剖面图,回答910题。9.图示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说法正确的是()A.ab含煤层 B.含煤层dceC.含煤层bae D.abe含煤层10.大旱年份深挖机井抗旱最适合的地点是()A. B. C. D.解析第9题,结合图中岩层的上下分布关系可知,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为含煤层ba,cd含煤层,含煤层ba,含煤层ba,由于e岩层侵入到上面弯曲的岩层中,因而其形成时间晚于图中各岩层。第10题,图中处为向斜构造,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适合挖机井。答案9.C10.A(2019河南洛阳第一次统考)我国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
35、相差500米的甲、乙、丙三地,对某沉积岩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黏重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岩层埋藏深度是指岩层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1112题。地点甲乙丙海拔(米)500250600沉积岩岩层埋藏深度(米)421641211.该区可能属于()A.向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谷 D.背斜山12.该区域最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 D.江南地区解析第11题,从三地的海拔分析,该地为谷地;从沉积岩岩层埋藏深度分析,该段沉积岩岩层向上拱起,表明该区地质构造为背斜。第12题,根据文字信息“当地潮湿、黏重的红色土壤”可以判断该
36、地位于江南地区。答案11.C12.D(2019江西十校联考)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1314题。13.甲处可能位于()非洲板块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A. B. C. D.14.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B.附近的板块边界处会出现深海沟C.海底可能形成海岭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处不同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大洋洋底岩层年龄由中部向西侧增加,说明中部为生长边界,且板块边界大致呈南北向延伸,说明甲处所在板块西部为生长边界,且位于大洋洋底;结合地球岩石圈板块分布可知,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西部属于生长边界,位于大西洋中部,印度洋板块西部属于生长边界,
37、位于印度洋中部;而太平洋板块西部为消亡边界;美洲板块西部虽然为生长边界,但板块边界紧邻美洲西部海岸线;综上可知,D选项正确。第1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处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A选项错误;大洋底部的该类边界处一般会出现海岭,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陆地上的板块生长边界处一般会形成裂谷和大的断层,如东非大裂谷,D选项错误。答案13.D14.C15.(2019北京海淀模拟)下图是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A.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B.甲地是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谷地C.乙地貌是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D.丙地貌的地质构造与泰山相同解析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可判断出甲地为背斜构造,其成为谷地的原因是背斜
38、顶部被侵蚀;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乙地貌是岩层受挤压作用后不易被侵蚀形成;泰山为断层构造,与丙处的地质构造不同。答案B(2019山东菏泽一模)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1617题。16.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A.褶皱沉积断层 B.沉积断层褶皱C.沉积褶皱断层 D.断层褶皱沉积17.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岩层挤压拱起形成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岩浆喷发冷却成山A. B. C. D.解析第16题,图示岩层有明显的分层现象(T、J两层、地层界线),则岩层为沉积层;图示地层界线发生弯曲,说明有褶皱现象;J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说明褶皱后发生断层。故先
39、后顺序为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层,然后挤压形成褶皱,断裂错位形成断层。第17题,由等高线数值及分布,可判断为山地;地层界线向上弯曲说明有挤压拱起过程;挤压出现断裂,使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图示信息不能体现岩浆喷发。答案16.C17.B(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地区进行考察,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1819题。18.图中甲处最可能是()A.堰塞湖 B.断块山C.火山口 D.鞍部19.图中最高处岩石特性,可能为()A.层理构造 B.含有气孔C.颗粒粗大 D.含有化石解析第18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示为山地地形,山顶甲处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部低,说明甲处最可能是火山口。第
40、19题,图中最高处是火山口,岩石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岩浆岩。岩石特性为一般含有气孔。答案18.C19.B(2019辽宁鞍山一模)2017年3月27日晚,下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完成2021题。20.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D.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21.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来自地球内部的()A.地壳 B.地核C.岩石圈 D.软流层解析第20题,图示地区为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41、,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选择D项。第21题,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为软流层,故选择D项。答案20.D21.D(2019山东泰安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2223题。22.图中()A.断层形成时间晚于地层B.形成的内力作用相同C.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上升23.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A.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解析第22题,图中断层将地层切断,说明形成时间晚于地层;形成的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是变质作用;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山地;岩层位于断裂
42、之后相对下降的一侧。第23题,图中a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多气孔;c处是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d处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答案22.D23.A(2019辽宁抚顺3月模拟)下图为某地甲、乙、丙、丁沿线地形剖面图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据此完成2425题。24.读该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示意图可知()A.甲处沉积岩出露地表B.乙处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约为32米C.丙处沉积岩遭受侵蚀D.岩层埋藏深度曲线即为岩层形态25.大致位于背斜顶部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24题,甲处沉积岩的埋藏深度为0米,故其出露于地表;乙处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约8米;丙处沉积岩层未出露地表,不可能遭受外力侵蚀;岩层埋藏深度曲线并非岩层形态。第25题,甲处海拔为10米,岩层的埋藏深度为0米,说明沉积岩层的海拔为10米;乙处海拔为23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约8米,因此沉积岩层的海拔约15米;丙处的海拔约15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约4米,因此沉积岩层的海拔约11米;丁处的海拔约11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约12米,因此丁处沉积岩的海拔约1米。由此判断,乙处的沉积岩层海拔最高,说明乙处沉积岩层向上拱起,故乙地大致位于背斜顶部。答案24.A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