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教学目标】1.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创建同盟会和提出三民主义学说的史实,了解孙中山先生追寻救国之路的艰辛历程及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了解宣传民主民族革命的著作和革命团体,体会当时国内革命形势的高涨。2.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3.通过了解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活动,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培养学生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
2、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教学难点】三民主义。【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与材料)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江泽民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胡锦涛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
3、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习近平教师:以上是新中国四位领导人对孙中山的评价,他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0世纪中国的这位先行者孙中山。【新课探究】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教师:阅读教材中的“人物扫描”,说说孙中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是什么?后来有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大家从孙中山的职业选择中得到什么感悟?学生:(讨论)从“医人”到“医国”,时势造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大家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和心路历程)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
4、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1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方法和目的而言)有何变化?学生:(讨论,回答)(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富强。(2)变化:材料一希望清政府改革,材料二决定采用革命的方式建立民国。教师:那孙中山接下来怎么做了呢?学生:成立兴中会,发动广州武装起义。教师: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和宗旨。学生:189
5、4年11月,美国檀香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教师:广州起义最后失败了,孙中山就此放弃革命事业了吗?学生:没有,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教师:对,孙中山胸怀祖国,不懈奋斗。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教师:谁来说一说辛丑条约的影响?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当时国内的革命情绪高涨的表现。学生:(整理)(1)出现了许多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2)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华兴会、光复会等。教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
6、逐渐得到了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革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党,孙中山先生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表。(展示表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领导人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机关报民报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教师:什么是“三民主义”?教师:(解释)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
7、迫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课堂小结】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先行者。他一生努力,“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无人怀疑,他的名声和威信也正是靠人格魅力建立起来的。孙中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真诚的爱国者,他的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革命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教学后记】第9课辛亥革
8、命【课标要求】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2.认识到革命志士的不懈奋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最终实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3.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辛亥烈士愈挫愈勇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的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奋进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课导入】教师:(诗歌导入)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百年前的中国,帝国主义耀
9、武扬威的占领着我们的土地,贪婪而蛮横的掠夺着中国的财富,而统治中国的又是一个封建专制腐朽软弱的满清政府。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界。正是这个时候,无数仁人志士用血的代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和“振兴中华”的道路这节课我们走近孙中山,学习辛亥革命,重温辛亥精神。【新课探究】一、革命志士的奋斗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革命志士掀起武装斗争的概况。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起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时间1906年冬1907年夏1907年1910年人物刘道一蔡绍南徐锡麟秋瑾孙中山黄兴孙中山黄兴赵声结果失败失败失败失败意义同
10、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教师:(补充)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她的事迹激励着许多人走向革命。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即将被处死的事实,她挥笔写下这样的遗书:“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就义前他所留下的与妻书字字泣血,情感充沛,读来令人心痛不已又热血澎湃,“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表明了“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的悲壮情怀,惜哉!痛哉
11、!二、武昌起义教师:革命志士掀起的一次又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们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教师:(展示武昌起义形势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形势图,叙述武昌起义的时间和经过。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叙述)(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地点:湖北武昌。(3)主力:湖北新军。(4)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教师:(总结)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来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
12、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配合等。如果说武昌起义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那么武昌起义后不久,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纷纷独立就是一种必然。这是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教师: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它具有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呢?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形势图。材料二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
13、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学生:(观察材料一中形势图,体会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的土崩瓦解。阅读材料二体会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学生:(讨论,归纳)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教师:(提问)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教师:(讲解)封建制度包括封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只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的统
14、治,仅仅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教师:大家算一下封建帝制的起止时间,即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存在了2 000多年的时间。【课堂小结】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这节课我们把思绪拉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副英雄的面孔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和丰富的思想资源,成为激励后人继续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精神动力。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国家为人民,不惜流血牺牲奋斗的理
15、想,今天已成为现实。辛亥革命的先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教学后记】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课标要求】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2.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4.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
16、值和进步意义。5.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新课导入】教师:(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斗争,终于在辛亥年发动了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全国一半的省份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接下来革命形势如何发展?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事件?下面,让我们走进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新课探究】一、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简述中华民国建立相关史实)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整
17、理)(1)时间:1912年1月1日。(2)地点:南京。(3)结果: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4)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教师:假如当年你在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现场,你的心情如何?学生:(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亲身体验历史,感悟历史)教师:(展示材料,并提问)材料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
18、(讨论)教师:南京临时政府向帝国主义妥协并向其寻求庇护,推行“和平主义”外交政策。随后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以期获取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它提不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不能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进行革命,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历史证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下列表格找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学生:(讨论、填写)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国家性质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体现原则资产阶级民主
19、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政治体制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行政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司法权法院行使教师:(展示材料)材料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教师:比较中国封建政体,思考下列问题:(1)第一章主权归属有何特点?否定了中国古代何种体制?(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
20、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否定了哪种观念?(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原则?否定了中国古代制度中的哪种原则?(4)请你说一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直接目的和意义。学生:(阅读材料,讨论、比较、分析)(1)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2)自由平等。否定封建等级制度。(3)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及“人治”观念。(4)目的:限制总统独裁,维护民主共和。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教师:结合教材并查找相关资
21、料,探究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革命果实。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讲解)帝国主义的支持:帝国主义对南京临时政府采取了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当时同盟会十分涣散,几近瓦解状态,南京临时政府中的旧官僚等对革命派施加压力,甚至同盟会中的汪精卫也对孙中山说,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孙中山在此形势下被迫妥协退让,他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拥护共和,可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袁世凯是觊觎政权多年的政客和野心家,善于使用政治手腕,对革命党人和清政府都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腕,对清政府加紧逼宫,指使段祺瑞等部将通电拥护共和,又许诺
22、清政府以优待条件,终于迫使宣统帝于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清帝退位后,孙中山于2月13日向参议院提出辞职,但同时孙中山又提出了让位的三条件:南京为中华民国的首都、新大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新大总统必须遵守参议院即将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革命性的双重表现。15日,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唆使部下制造事端,继续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袁世凯最终在北京宣誓就职。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之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南京临时政府解散。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教师:历史上将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是否可以理解为武昌起义就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就
23、是武昌起义?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革命政党的建立、历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至袁世凯窃权,辛亥革命的结束。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的建立,把这场革命推向高潮,因武昌起义发生在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同时又把孙中山领导的这场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广义上称为辛亥革命。孙中山的革命运动推动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又使孙中山的革命运动达到高潮。教师:(展示材料)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材料1912年3月5日,时报上
24、刊载了一篇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学生:(阅读教材及上述材料,讨论,各抒己见)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次革命既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且革
25、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这些都说明辛亥革命失败了。认为辛亥革命胜利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辛亥革命的成果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因此,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认为辛亥革命既有它成功的地方,又有它失败的地方。(结合上述两方面阐述)教师:(总结)看待历史事件要辩证地看待。有同学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能从辛亥革
26、命成败得失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讨论、分析)教师:(点拨)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施压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课堂小结】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的阴谋和压力,再加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教学后记】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27、。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对袁世凯一系列独裁活动,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教学重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教学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军阀割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宋教仁遇刺身亡,年仅3
28、1岁。他为什么会被刺杀呢?这是由于袁世凯企图建立独裁统治,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二次革命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同盟会会员宋教仁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2.“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二、
29、袁世凯复辟帝制1.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2.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
30、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三、护国战争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2.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四、军阀割据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31、滇系军阀唐继尧占据着云南、贵州等地,桂系军阀陆荣廷占据广东、广西等地。2.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条件。结论:(1)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革命果实反被袁世凯窃取。因此,复辟封建君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尚存。(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处心积虑复辟帝制,他用最高统治地位及兵权加强独裁统治。其地位、兵权和实力是他得以复辟帝制的主要原因。(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
32、顾,日本为独霸中国,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4)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的涣散导致反袁斗争软弱无力,致使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得不到有效遏制。此外,袁世凯上台后,为制造复辟的思想舆论,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也起了一定作用。【探究二】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结论:(1)尽管袁世凯手握大权和北洋军,但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3)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
33、支持护国运动。(4)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的支持。总结归纳提升能力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时间主要人物结果军阀割据达标测评巩固新知1.“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A)A.宋教仁被刺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C.袁世凯称帝D.张勋拥溥仪复辟2.1912年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C)A.孙中山B.李烈钧C.宋教仁D.黄兴3.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A)A.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B.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4.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B)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B.国民党力量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5.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B)A.封建军阀垮台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教学后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