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1.2m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C. 人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是37D. 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m/s【答案】B【解析】【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B符合题意;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我国高速公路一般限速120km/h,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
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B.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让医生听得更清楚C.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D. 用棉花堵住耳道,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C【解析】【详解】A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频率太低,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故A错误;B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所以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不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故B错误;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D用棉花堵住耳道,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故D错误。故选C。3.有甲、乙、丙三列火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东行驶,看到丙车向西行驶,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甲车一定静止不动B. 丙车可能静止不动C. 乙车可能向西行驶,但速度比丙车慢D. 甲车可能向东行驶,但速度比乙车慢【答案】A【解析】【详解】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东行驶,有以下情况:甲车静止不动,乙车向东行驶;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向西行驶,有以下情况:甲车静止不动,丙车向西行驶;甲车向东行驶,丙车向西行驶;甲丙两车都向西行驶,甲车的速度小于丙车的速度;甲丙两车都向
4、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若丙车静止不动,则甲车一定向东运动,此时乙车也向东运动,但速度比甲车快。综上分析可知,A错误,符合题意,B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对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芳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在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变小B. 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的C. 小猫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 侧面看到白纸很亮,是因为光照到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答案】B【解析】【详解】A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故在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不变,A选项是错误的B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即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的,故B选项是正确的
5、C小猫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选项是错误的D侧面看到白纸很亮,是因为光照到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强造成的,D选项是错误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初春,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属于升华现象B 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属于液化现象C. 深秋,树叶上形成“霜”属于凝固现象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属于汽化现象【答案】B【解析】【详解】A、初春,湖面上的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故A错误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D、
6、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6.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A. 甲瓶液体质量较大B. 乙瓶液体质量较大C. 乙瓶液体密度较大D. 两瓶液体密度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由图可知液体的体积不同,天平平衡,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甲瓶液体的体积大于乙瓶液体的体积,由可知,甲瓶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故只有选项C正确7.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
7、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 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 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 3s时甲在乙的前方【答案】C【解析】【详解】此图像为s-t图像,先明确甲乙的运动状态,甲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A24s内,乙是静止状态,故A错误;B4s时甲有一定的速度,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B错误;C04s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平均速度为=2m/s,故C正确;D3s时,乙运动的路程是8m,甲运动的路程是6m,乙在甲前方,故D错误8.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
8、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 如图所示的 m-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量杯质量为 40gB. 40cm3 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 该液体密度 1.25g/cm3D. 该液体密度为 2g/ cm3【答案】B【解析】【分析】与纵轴的交点液体体积为0,此时所对应质量为量杯质量【详解】由图像可解出图像与纵轴交于20g处,此时液体体积为0,则可知量杯质量为20g;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为20cm3时,总质量为40g,则液体质量为20g,密度,则40cm3的该液体质量9.对下列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A.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B.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
9、,用凹透镜矫正C. 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 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答案】B【解析】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正确;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相
10、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本题还考查了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B. 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C. 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D. 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答案】ACD【解析】【详解】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使气温降低,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
11、冰晶,落到地面形成雨。故A正确;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加快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感动凉快,不能降低气温。故B错误;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使菜窖内气温不至于太低。故C正确;D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是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达到体温下降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ACD。11.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密度小B. 甲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C. 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D. 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均无关【答案】AB【解析】【详解】A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
12、乙的质量,根据可知,甲物质的密度比乙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B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D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象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B。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B. 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10cmf20cmC. 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看到正立的像D. 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近视镜片,应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答案
13、】A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与投影仪原理相同,故A正确;B由图可知物距u20cm,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则像距v30cm大于2倍焦距,即2f20cmf,30cm2f,解得:10cmf15cm,故B错误;C透镜右移,物距大于焦距,不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不能看到正立的像,故C错误;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近视镜片,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折射光线延迟会聚,光屏要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AD。二、填空及简答题13.在“5.4”联欢
14、会上,张强同学用力击鼓,是为了提高鼓声的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主持人接着播放一段乐器独奏音乐,同学们马上说出这是笛子独奏,他们是根据声音的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判断的。【答案】 (1). 响度 (2). 音色【解析】【详解】1擂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2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特点是不同的,即音色不同,故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14.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_;成实像的是_(以上两空均填序号)。【答
15、案】 (1). (2). 【解析】【详解】12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15.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 (1). 液化 (2). 汽
16、化 (3). 熔化【解析】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镜片的温度低,而室外的温度高,所以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汽化是吸热过程,所以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汽化(蒸发)吸热所致;熔化也是吸热过程,所以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熔化吸热所致点睛:重点是物态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除了要记清楚六个物态变化的过程谁吸热、谁放热,还要多了解一些物态变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6.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她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向镜子走近1.5m,这时镜中的像离小红_m;由于大厅内
17、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选填“衣领”或“平面镜”)。【答案】 (1). 1 (2). 衣领【解析】【详解】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向镜子走近1.5m后,距离镜子0.5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0.5m+0.5m1m;2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17.如图所示,是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是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实验操作中,要先后将小瓶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并注意观察_,这个自制温度计是根据_来测
18、量温度的。【答案】 (1). 水柱的位置 (2). 液体热胀冷缩【解析】【详解】12如果将瓶内装满水,把瓶子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瓶内水的体积也会由于热胀冷缩而相应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玻璃管内的水柱高度发生变化,其工作原理和液体温度计相同,即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18.一个容器盛满水总质量为450g,若将150g小石子投入容器中,溢出水后再称量,其总质量为550g,求:(1)小石子的体积为多大?(2)小石子的密度为多少?【答案】(1)50cm3;(2)3g/cm3【解析】【详解】由题意知溢出水的质量是m=450g+150g-550g=50g;所以,水的体积;所以,石子的密度答:(
19、1)小石子的体积为50cm3;(2)小石子的密度为3g/cm319.一列高铁列车车长200m,以32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5740m的高架桥需要_s,当高铁通过高架桥时,列车上的旅客发现桥上的路灯向后“跑”,这是以_为参照物的【答案】 (1). 66 (2). 高铁(合理即可)【解析】【详解】列车完全通过该高架桥所行驶的路程:s=L车+L桥=200m+5740m=5940m;列车的速度v=324km/h=90m/s,则列车全部通过赶高架桥所用时间:乘客觉得两侧的路灯向后“跑”,说明高铁外的路灯相对于高铁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以高铁为参照物,高铁外的路灯是运动的三、解答题20.小亮用实验的方法
20、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1)在图中的甲、乙两种方案中,小亮选择了乙方案,其优点是_。(2)实验方案选定后,开始实验,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5min末,试管里的海波处于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答案】 (1). 使物质受热均匀 (2). 固液共存态 (3). 保持不变【解析】【详解】(1)1探究晶体熔化实验中,我们用水浴法给试管内物质加热,在图中的甲、乙两种方案中,甲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物质受热不均匀,乙是水浴法加热,这样使物质受热均匀;(2)2由图象可知,海波熔化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从第
21、3min开始熔化,直至第7min熔化结束,在第5min末,试管里的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3)3由图象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三、实验探究题21.在图中,画出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答案】【解析】【详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22.如图所示,光线A、B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答案】【解析】【详解】将A、B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相较于S,则S即光源S在平面中的像。连接SS,取中点并过中点作SS连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
22、置。平面镜与A、B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点,最后连接光源S与两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并标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23.如图甲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9498989798(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_;(2)小明3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为_;(3)有一组同学的实验如甲图所示,请指出甲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_;(4)小红和小兰同学也在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问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_。【答案】 (1).
23、 6 (2). 水沸腾后吸热但温度不变 (3). 96 (4).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5). 水的质量不同【解析】【详解】(1)12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第4min开始,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6min时的数据是错误的;(2)3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是96;(3)4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实验存在的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4)5观察图丙中的图象可知,a升温快、b升温慢,在实验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且a实验中水的质量更小。24.小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
24、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象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_cm,凸透镜A的焦距_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2)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若把蜡烛向左移动,要想光屏上还能接收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如果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5cm刻线处,烛焰的像是放大的_像(选填“实”或“虚”);(
25、3)如图丁,在甲图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答案】 (1). 10 (2). 小于 (3). 靠近 (4). 虚 (5). 凸透镜 (6). 远视眼【解析】【详解】(1)1根据乙图,A透镜uv图象,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uv20cm2f,所以A透镜焦距是10cm;2根据甲图和丙图,物距相同,A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30cm2f,v60cm2f,
26、所以15cmf30cm,故凸透镜A的焦距小于凸透镜B的焦距;(2)3若把蜡烛向左移动,增大物距;由于物距的增大,导致了像距的变小,所以要同时使光屏靠近凸透镜;4如果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5cm刻线处,则u10cm,因为30cmfB15cm,所以此时uf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烛焰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3)56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把光线会聚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25.小欣为了测量酱油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27、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端移动(2)将酱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_cm3(3)将量筒中的酱油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_g(4)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80g,则烧杯中酱油的密度为_g/cm3(5)小明认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你认为上述方法测量酱油的密度会_(选填“偏大”或“偏小”)(6)实验中,小红的量筒打碎了,她用天平、小瓶子和足量的水也测出了酱油的密度请帮助他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已知水
28、的密度为水):a用天平测出空瓶子的质量,记为m0;b用天平测出小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记为m1;c_;d酱油密度的表达式酱油_(用测量量和已知量的字母表示)【答案】 (1). 右 (2). 60 (3). 152 (4). 1.2103 (5). 偏小 (6). 用天平测出小瓶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记为m1 (7). 【解析】【分析】(1)在天平的调平过程中,指针左偏,说明左盘低,右盘高哪端的盘较高,平衡力螺母便向哪端调节(2)在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量筒的分度值(3)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4)根据公式进行计算酱油的密度;(5)根据公式,分别分析质量和体积的
29、偏差,即可得出结论;(6)由图知瓶子容积不变,即装满水和装满酱油的体积相等,水的质量除以水的密度等于酱油的质量除以酱油的密度,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酱油的密度【详解】(1)图甲指针偏左,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2)量筒的分度值为0.5mL,酱油的体积为60cm3;(3)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100g+50g+2g152g;(4)空烧杯的质量为80g,则酱油的质量为m152g80g72g酱油的密度为:1.2g/cm31.2103kg/m3;(5)当将量筒中的酱油倒入烧杯中,会有酱油沾在量筒壁上,因此所测的质量会偏小,根据公式得,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小(6)b、a两
30、步之差是水的质量,还需要知道酱油的质量,所以c步骤是:测出小瓶装满酱油的总质量m2;水的质量:m水m1m0,由得,酱油的体积:V酱油V水酱油的质量:m酱油m2m0,酱油密度:酱油水四、计算应用题26.一个空心铜球质量为445g,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545g。(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1)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是多少?(2)若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525g,注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答案】(1)150cm3;(2)800kg/m3。【解析】【详解】(1)铜球内注入水的质量:m水m总m铜球545g445g100g,铜的体积:V铜50cm3,水的体积,即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心V水100cm3,空心铜球的总体积:VV铜+V空心50cm3+100cm3150cm3;(2)液体的质量:m液m总m铜球525g445g80g,液体的密度:液0.8g/cm3800kg/m3。答:(1)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是150cm3;(2)若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525g,注入液体的密度是800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