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州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在图所示的物体中,质量有可能达到5kg的是( )A. 一个大西瓜B. 一支钢笔C. 一个鸡蛋D. 一瓶550mL的矿泉水【答案】A【解析】【详解】A一个大西瓜质量约5kg,故A符合题意;B一支铅笔质量约20g,故B不符合题意;C一个鸡蛋约60g,故C不符合题意;D一瓶55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50g,故D不符合题意。2.在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切蛋器钢丝做的很细B. 农用拖拉机装有宽大的履带C. 羊肉串的签子一端磨得很尖D. 吸管一端做成斜口【答案】B【解析】【详解】压强指单位面
2、积受到的压力大小。可以用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钢丝做的很细、签子一端磨得很尖、吸管一端做成斜口都是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了压强的;农用拖拉机装宽大的履带是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的。故选B。3.变声期特指青少年在13岁至16岁之间声音发生变化的时期。变声期时,女孩的喉部变得狭小,声带较短、较薄、振动频率高,声音变的比较尖细;男孩子的喉腔变大,声带较宽、较厚,振动频率低,声音变的比较低沉而粗。根据以上描述,变声期发生最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声音的( )A. 大小B. 音调C. 音色D. 响度【答案】B【解析】【详解】振动发声时,发声体越短越薄时振动频率就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所以青少年
3、男生、女生变声期发生最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声音的音调变化。故选B。4.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B. 力只能让物体发生形变C.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 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能产生力的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A力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有力存在得有两个物体。故A错误;B力两个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C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说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正确;D产生力的两个物体可能接触,也可能不接触,有压力存在的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有斥力存在的两个磁体就没有接触。故D错误。5.在图中,关
4、于车辆行驶警示,不是针对惯性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 开车必须系好安全带B. 过桥车辆不许超过限制重量C. 禁止行车抛洒物品D. 前方弯道,减速慢行【答案】B【解析】【详解】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A行驶汽车刹车时,驾驶员由于惯性继续向前会受到汽车撞击,所以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伤害。故A不符合题意;B过桥车辆不许超过限制重量与惯性无关。故B符合题意;C行车中向外抛洒物品时,物品由于惯性也会随车向前持续运动,有可能对路人造成伤害,所以禁止行车抛洒物品。故C不符合题意;D拐弯时由于惯性车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导致机动车滑出路面。故D不符合题意;6.关于实验中的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
5、正确的是( )A. 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 错误无法消除C. 用同一个测量工具,无法减小误差D. 误差虽然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减小【答案】D【解析】【详解】ABD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确,操作方法不够科学原因引起的,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错误是错误的操作引起的,可以消除。故AB错误,D正确;C用同一个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错误。7.如图所示,一个苹果挂在枝头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假定某一时刻所有外力都消失了,用频闪照相(每隔0.2s拍摄一次)的方法记录下苹果的运动轨迹。在图中(黑色圆点代表苹果),能正确描述所有力都消失后苹果运动轨迹的是( )A. B. C. D.
6、【答案】A【解析】【详解】由于苹果挂在枝头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时,外力全部消失,不受外力时苹果将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原来苹果静止,所以苹果将一直静止在A位置,故选A。8.在一次职业培训学校组织的学员砌墙比赛中,老师们利用重锤线分别对学生作品“1号墙”和“2号墙”做了检验,如图所示。关于这次比赛和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号墙与地面一定垂直关系B. 2号墙与水平地面一定是垂直关系C. 1号墙砌的比2号墙更接近竖直D. 1号墙、2号墙均是竖直的【答案】C【解析】【详解】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与重锤线平等的线或面都是竖直的。1号墙与重锤线平行,2号墙与重锤线不平行,所
7、以1号墙比2号墙更接近竖直。故选C。9.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大气也受到重力作用B. 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C. 越往山顶爬,大气压强越大D.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不竖直会影响水银柱的竖直高度【答案】A【解析】【详解】A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故A正确;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存在,故B错误;C气压是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的,所以越往山顶爬,大气压强越小,故C错误;D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高度指竖直高度而不是水银柱的长度,所以玻璃竖直不竖直不会影响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即不会影响大气压强的测量,故D
8、错误。10.下面是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参照密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水干松木汽油铜密度/kg. m-31.01030.51030.751038.9103A. 常温常压下,表中四种物质,干松木最轻B. 常温常压下,液体的密度都比固体小C. 常温常压下,能装5kg水的塑料桶一定也能装下5kg的汽油D. 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情况下,实心干松木一定比实心铜块的体积大【答案】D【解析】【详解】A常温常压下,表中由于干松木密度最小,这四种物质同体积时干松木最轻,故A错误;B常温常压下,水和汽油的密度比干松木的密度大,所以液体密度不一定比固体小,故B错误;C常温常压下,同质量的汽油比同质量
9、的水体积大,所以能装5kg的塑料桶不一定能装下5kg的汽油,故C错误;D常温常压下,等质量情况下,因为,由公式可推知,故D正确。11.小明洗水果时,发现不同的水果在水中静止时所处位置是不一样的。葡萄在水中下沉后静止在容器底部;苹果漂着,大约有体积露出水面;青枣也漂着,约有体积在水中,如图所示。他的四个小伙伴看到后,一人说了一句话,其中正确的是( )A. 小刚说“苹果漂浮在水面上,说明苹果受到的浮力比苹果受到的重力大”B. 小华说“葡萄沉在容器的底部,葡萄受到的浮力不一定比葡萄受到的重力小”C. 小强说“青枣和苹果相比,青枣的密度更接近水的密度”D. 小峰说“苹果密度比葡萄密度大”【答案】C【解
10、析】【详解】A苹果漂在水面上时静止,苹果受力平衡,即向上的浮力等于向下的重力,故A错误;B葡萄沉在容器底部,葡萄此时受力平衡,它受向上的浮力、支持力和向下的重力。所以向上的浮力与支持力之和与向下的重力相等,即浮力一定小于重力,故B错误;C青枣和苹果都漂浮,由得:,。由此可知,青枣更接近水的密度,故C正确;D当物体漂浮时:,。因为,所以,当物体沉底时:,因为,所以,由此可推知,故D错误。1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底面积不等的圆柱形薄壁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液体,液体对两个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相等。现将完全相同的两小球分别放入甲、乙液体中,液体未溢出,静止时,甲液体中的小球漂浮。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液体质量比乙液体质量大B. 小球在乙液体中静止时沉在容器底部C. 投入小球之后,A、B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相等D. 投入小球之后,A、B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不相等【答案】D【解析】【详解】A因为甲、乙液体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相等,圆柱容器中液体压力等于重力,甲液体压力等于乙液体压力。所以它们的重力也相等,质量也相等,故A错误;B因为,所以,小球在甲中漂浮,那么放到密度更大的液体乙中也是漂浮,故B错误;CD投入小球之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桌面上物体的总重,因为容器、液体和小球总重两图相等,所以压力也相等。由于受力面积,所以A容器压强小于B容器压强,故C错误
12、,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13.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轴承中装有滚珠B. 汽车轮上装有防滑链C. 用起瓶器夹紧瓶盖D. 给机器加润滑油【答案】AD【解析】【详解】A用滚动代替滑动从而减小摩擦,故A符合题意;B汽车轮上装有防滑链使接触面更粗糙从而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C用起瓶器夹紧瓶盖是靠增大压力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故C不符合题意;D给机器加润滑油使机器摩擦隔开,从而减小摩擦,故D符合题意。14.如图所示装置,蓄水槽与一根粗细不均匀的管道相连,在管道的不同部位分别装有底部连通的竖直管A、B,管道的另一端是一个阀门。若在蓄水槽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3、)A. 当阀门关闭,水处于静止状态时,A、B管中的水柱高度相同B. 当阀门关闭,水处于静止状态时,A、B管中的水柱高度不相同C. 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A管中水柱比B管中水柱要高一些D. 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A、B管底部水流的速度相同【答案】AC【解析】【详解】ABAB管构成连通器,当阀门关闭,水处于静止状态时,A、B管中的水柱高度相同。故A正确,B错误;CD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B管下方水流速度大于A管下方水流速度,B管下方压强较小,所以B管水柱高度要低于A管,即A管中水柱比B管中水柱要高一些。故C正确,D错误。15.关于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是s(y)-t(x)图像,则甲
14、、乙两物体都做匀速运动,且甲物体运动速度比乙慢B. 若是m(y)-V(x)图像,则可以看出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的2倍C. 若是G(y)-m(x)图像,则某一组实验数据肯定是错误的D. 若是p液(y)-h深(x)图像,则甲液体密度要比乙液体密度大【答案】BCD【解析】【详解】A若是s-t图像,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且相同时间内s甲s乙,所以甲、乙物体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故A错误;B若是m-v图像,v甲=v乙时,m甲=2m乙,由可知:。故B正确;C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一个物体的重力与质量图像只能是甲或乙,不可能同一质量对应两个重力,故C正确;D由可知,同一深度时液体压
15、强越大,说明液体密度也越大。由图可知,同一深度时,所以,故D正确。16.如图所示,甲、乙是两只高度不同、底面积相同的圆柱形薄壁玻璃杯,两只杯里装有不同质量的水,分别静止在上、下两级水平台阶上,此时水面恰好相平。甲容器水中A点和乙容器水中B点到水面的距离h相同,甲容器水中C点和乙容器水中B点到甲、乙容器底部的距离h也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所受水的压强比C点小B. 所受水的压强B点与C点相同C. 所受水的压强A点与B点相同D. 所受水的压强B点比C点大【答案】AC【解析】【详解】A由液体压强公式可知,若相同,h越深时,压强越大,所以A点水的压强小于C点水的压强,故A正确;BD在中,
16、h指液体深度,由于C点比B点深度深,所以C点水的压强大于B点水的压强,故BD错误;C在中,由于相同,h相同,所以A点与B点受到水的压强相同。故C正确。三、实验解答题17.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cm。【答案】2.75【解析】【详解】长度测量时需要估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读数结果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所以A的长度为2.75cm。18.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N。【答案】3. 6【解析】【详解】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超过3N向下3格,所以读数为3.6N。19.在图中,利用A组器材,_(选填“能”或“不能”)准确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利用B组器材,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研究连
17、通器的特点;利用C组器材,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答案】 (1). 不能 (2). 可以 (3). 可以【解析】【详解】1A组器材中U形管内两液体液面不平,所以它不能准确测量液体压强。2B中器材符合上端开口底端相连的连通器特点,所以通过B可以研究连通器的特点。3C图中,吸盘吸附墙面,我们向外拉伸拉手,只要测力计有示数,就证明大气对吸盘有压力,即可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20.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小芳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1)对比实验甲和实验乙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2)对比实验乙和实验丙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答案】 (1). 压
18、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2).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解析】【详解】1甲、乙对比可知,甲、乙中受力面积相同,乙压力大,乙的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所以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2乙、丙对比可知,乙、丙中压力相同,乙受力面积小,乙的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所以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21.在测量某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金属块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金属块取下用细线系好,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
19、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请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回答下面问题:(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节横梁水平位置平衡时,指针静止后若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则平衡螺母应该向_(选填“左”或“右”)侧调节;(2)金属块的质量为_g;(3)金属块的密度为_kg/m3。【答案】 (1). 右 (2). 74 (3). 7.4103【解析】【详解】(1)1天平调平时,左侧下沉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2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就是所测物体质量,所以金属块的质量为74g;(3)3由密度公式得:。22.某实验小组在研究弹簧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簧伸长量l与所受拉力大小F
20、的关系式:l_F/N24681012123456【答案】(0.5cm/N)F【解析】【详解】弹簧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而且比值为固定值:,所以=(0.5cm/N)F。23.某实验小组在探究“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与这两个力其中一个力大小的关系”时,实验步骤如下:将一块薄木板水平固定,在木板中央开一小孔,将一根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木板上,如图甲所示;在弹簧的上端系一根细线,细线的另一端穿过木板小孔后挂1个重力为2N的钩码,在弹簧的上端挂弹簧测力计,并竖直向上提,当弹簧被拉长一定长度后,保持静止。读出并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为7N,钩码对弹簧的拉力F2为2N,用刻
21、度尺量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如图乙所示;取下钩码和细线,只用弹簧测力计挂在弹簧上端,并竖直向上提,使弹簧被拉伸后的长度仍为L,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记为F,如图丙所示;取下弹簧测力计后,弹簧恢复原状。请你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1)此实验中,之所以可以用力F代表F1、F2两个力的合力,是因为在实验中保证了同一根弹簧_,使得F与F1 、F2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是等效的。(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猜想F、F1 、F2三个力之间存在的数学关系是:F=_(用上述测得量的字母表示)。(3)若想证明这个数学关系是普遍适用的,应保持钩码重力不变,改变F1的大小至少再做_(选填“2”、“3”或“5”)
22、次实验。【答案】 (1). 两次拉伸(形变)的长度(程度)相同 (2). F1-F2 (3). 5【解析】【详解】(1)1两次拉伸弹簧长度相同,拉力才相同,即第二次拉力5N才是第一次拉伸弹簧的力;(2)2测力计挂钩受到向上的拉力为F1,挂钩同时受下面弹簧向下的拉力为F和钩码向下拉力F2,测力计挂钩静止时,三力平衡,所以F1=F+F2F=F1-F2;(3)3证明数学关系式存在,应多次测量找关系,所以改变F1的大小至少再做5次实验。24.如图所示,某小组“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如图甲所示);将物体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住从溢
23、水杯里被物体排开的水,水不再流出时,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F(如图乙所示);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1(如图丙所示);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2(如图丁所示);分别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用G排G1 G2得出,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用F浮_得出。(用上述测得量的字母表示)(2)小组成员发现算出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相差较大,请你指出本实验误差较大的原因和改进方法(不能添加实验器材):误差较大的原因:_。改进方法:_。(3)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_(选填“能”
24、或“不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答案】 (1). G-F (2). 小桶里有残留的水,测排开水的重力不准确将步骤 (3). 调整到步骤或前 (4). 能【解析】【详解】(1)1乙图中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F和F浮、向下的重力G,物体静止受力平衡,所以F浮=G-F;(2)2称量小桶重力时,小桶中有残留的水将使测量结果不准确;3为了使结果更准确,应先测小桶重,再用小桶接溢出的水,所以将中测小桶重放在步骤前。(3)4物体没有完全浸入水中时,拉力增大,排开的水的重力也增大,照样有F浮G-F,所以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时也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25.某实验小组研究“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且处于平衡状
25、态,这两个力的大小存在什么关系”时,设计并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在图乙中的虚线方框内,画出A物体所受外力的示意图。( )(2)请你针对探究的题目,分析一下此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_。(3)请你根据该小组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选用图丙中提供的实验器材,对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提出改进建议:_。【答案】 (1). (2). 研究只受两个力的情况,实际却受三个力,不符合实验要求 (3). 用半张纸片替代物体A。【解析】【详解】1 物体A受到左上绳的拉力、右上绳的拉力和重力三个力。2此实验研究二力平衡情况,而A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不符合实验要求。3用比较轻的纸片来代替A物体,重力尽量小到可以忽略重力
26、对实验的影响。26.请你利用六个质量不同的小物块、天平(带砝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和细线,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1)实验步骤;(2)实验数据记录表。【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详解】实验步骤: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平,用天平分别测出六个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在表格中;把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并用细线绑住小物体,挂在测力计挂钩上,分别测量六个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 实验数据记录表。物体1物体2物体3物体4物体5物体6质量m/kg重力G/N四、科普阅读题27.阅读漏刻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在机械钟表传
27、入中国之前,漏刻是中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隋书天文志中记载:“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其后因以命官,周礼竿壶氏则其职也。”竿壶氏,即为掌漏刻的官员。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入初静”,其中“漏”就是指漏刻,可见唐宋时期人们使用漏刻计时已经很普遍了。漏,指漏壶。刻,指箭刻,箭上有刻度,是放置在漏壶内以标记时刻。漏刻通常使用铜壶盛水,又称为漏壶,滴漏以计时刻,故又称为“铜壶滴漏”。铜壶滴漏使用原理,是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计时的准确度取决于水流的均匀程度。漏壶有泄水型的沉箭漏和受水型的浮箭漏两种。沉箭漏古老而简单,只有单壶,壶的底部
28、有小孔,壶中有箭刻,箭下以一只箭舟相托,浮于水面。使用时,壶中的水由小孔流至壶外,箭刻随之逐渐下降,以显示时间。图甲所示,就是一个出土于河北省满城的西汉铜漏(满城铜漏),制造于公元前113年之前,图乙是它的原理图。这种漏刻,滴水速度受到壶中液位高度的影响,液位高,滴水速度较快,液位低,滴水速度较慢,先后流量不一,故其计时精度不会高,只能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粗略的时段计时工具。浮箭漏发明晚于沉箭漏,但功能优于前者。它分供水的播水壶、及置放箭刻的受水壶两部分。使用时,播水壶的水经小孔不断注入受水壶,箭刻便逐渐随之上浮,以显示时间。后来发现计时准确度并未得到大幅提高,于是在前面的播水壶上方再加一只播水壶
29、,用来保证第一只播水壶的水位稳定,使水流速度均匀。后来也有加多个播水壶,形成多级漏壶。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的元代多级浮箭漏,图中的4号壶即为受水壶。浮箭漏是史上记载使用最多、流传最广的计时器。不管是用哪种铜壶滴漏计时,主要是通过观察水位上升或下降时,箭刻上所显示的刻度来推算时间。如果泄水型漏壶,壶内装满水,水从底部小孔滴出,一天一夜刚好滴完。说文解字中就有:“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节。”之说。将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均分在箭刻的一百个刻度上,一个刻度就等于十四分二十四秒。自东汉以来,历代都曾改革漏刻制,改百刻为十二倍数,如九十六、一百零八、一百二十。到清初时宪书施行后,正式将一昼夜百刻改为九十
30、六刻,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分八刻,一小时为四刻,而一刻就是十五分钟,一直沿用至今。古人利用“圭表”辨别南北方位、确定节气和时刻;使用 “圭表”辨别南北方位、确定节气和时刻;使用“日晷”观察日影方位变化来推算一天的时间;改良圭表、日晷观察日影方位变化来推算一天的时间;改良圭表、日晷的缺点,运用漏壶中水位高低变动来计量时间。古代这些简单而有效的计时仪器,充分展现了先人的智慧。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漏刻是利用_来计量时间的;(2)漏刻中的箭舟随着水位高低而升降,它所受浮力大小是_(选填“变化”或“不变”)的;(3)如图所示,多级漏刻的四个铜壶中,保持_(选填“1”、“2”、“3”或“4
31、”)铜壶中水位的稳定,是提高计时准确度的关键;(4)用沉箭漏计量时间,主要问题是随着水位降低水滴流速变慢。从物理角度来看,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_。【答案】 (1). 滴水多寡 (2). 不变 (3). 3 (4). 水位越低,出水口水的压强越小,水流越小【解析】【详解】(1)1根据材料可知漏刻是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2)2不论水位高低,漏刻中的箭舟一直在漂浮,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由于它的重力没变,所以它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变的;(3)3置放箭刻的受水壶,箭刻上所显示的刻度来推算时间,多级漏刻的四个铜壶是为了保证播水壶的水位稳定,所以保证受水壶之前的3号播水壶稳定是提高计时准确度的关键
32、;(4)4由可知,h越小,p越小,所以水位越低时,出水口的压强越小,水流也越小。五、计算题28.物块A是一个质量250g,边长为5cm的正方体。物块B是一个质量2000g,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把A放在水平桌面上,B放在A的正中央上方,如图所示。求物块B对物块A的压强。(g取10N/kg)【答案】8000Pa【解析】【详解】B对A的压力:,B对A的压强:。答:物块B对物块A的压强是8000Pa。29.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个装满水的溢水杯。将用细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实心铝球A缓慢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4N。求:小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铝=2.7103 kg/m3,g取10N/kg)【答案】2N【解析】【详解】小球此时受力分析可得: ,。答:小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是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