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六国国论论苏苏 洵洵作者作者 苏洵,字苏洵,字明允明允,号,号老泉老泉,四川眉山人,四川眉山人,北北宋宋著名著名散文家散文家,据说,据说27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佑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佑元年元年(1056)(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所著文章2222篇篇:几策几策2 2篇篇,权书权书1010篇篇,衡论衡论1010篇,谒见翰林学士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欧阳。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
2、大夫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策论,主张,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因其子苏轼苏轼、苏辙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老苏”,将他三人合称,将他三人合称“三苏三苏”,均列入,均列入“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著有。著有嘉祐集嘉祐集,本文选自,本文
3、选自嘉祐集嘉祐集权书权书。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8 8篇。篇。当年苏老泉,年已二十七。当年苏老泉,年已二十七。方知需用功,发奋读书籍。方知需用功,发奋读书籍。并同儿与女,思究圣人语。并同儿与女,思究圣人语。寒窗多少年,青丝根根白。寒窗多少年,青丝根根白。父子同进京,三人皆中举。父子同进京,三人皆中举。皇城咸震惊,争诵苏洵名。皇城咸震惊,争诵苏洵名。读书从不晚,辛勤为第一。读书从不晚,辛勤为第一。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韩魏楚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年韩割武遂予秦前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
4、上庸予秦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前275年魏割温予秦年魏割温予秦前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年魏割南阳予秦。秦灭六国时间表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前230年灭年灭韩韩前前225年灭年灭魏魏前前223年灭年灭楚楚前前222年灭年灭赵赵和和燕燕前前221年灭年灭齐齐,统一全国。,统一全国。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前前269年赵将年赵将赵奢赵奢击秦,大破之击秦,大破之前前257年魏年魏信陵君信陵君救赵,救赵,秦兵解去秦兵解去前前247年年信陵君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前233年秦攻年秦攻赤丽和宜安,被赵将赤丽和宜安,被赵将李牧李牧击退击退前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年秦攻番吾
5、,又被李牧击退。退。远交近攻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各个击破 赂赂ll秦秦 六国互六国互丧丧sngsng 率率shuishui赂秦耶赂秦耶yy 小则获小则获邑邑yy 思思厥厥juju先祖父先祖父 暴暴pp霜露霜露 无无厌厌 yn yn 草草芥芥jiji 下咽下咽 ynyn 与与yy嬴而不助五国也嬴而不助五国也 洎洎jj牧以谗诛牧以谗诛 革灭革灭殆殆didi尽尽 当当tngtng与秦相较与秦相较 或未易或未易量量lingling 悲悲夫夫 f f 为为w w i i秦人积威之所劫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日削削xuxu月割月割 苟苟gugu以天下之大以天下之大注注意意字字音音六国破灭,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弊在赂秦
6、(1)赂秦而力亏赂秦而力亏(2)不赂者以赂者丧不赂者以赂者丧结构?结构?总总分分总总第第1段段提出中心论点,从提出中心论点,从“赂赂”与与“不赂不赂”两个方面论证。两个方面论证。语气坚定,观点鲜明。语气坚定,观点鲜明。对对 比比攻取所得攻取所得受贿所得受贿所得得百倍得百倍失百倍失百倍数量上数量上得难得难献易献易有限有限无厌无厌态度上态度上道理上道理上赂秦力亏,破灭之道赂秦力亏,破灭之道引证法、喻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第第2段段韩、魏、楚三国以地事秦的危害和必然后果。韩、魏、楚三国以地事秦的危害和必然后果。赂秦所亡赂秦所亡战败而亡战败而亡兵至兵至奉繁奉繁侵急侵急安寝安寝不赂者不赂者以赂者丧以赂者丧齐
7、灭亡原因齐灭亡原因与嬴不助五国与嬴不助五国燕灭亡原因燕灭亡原因赵灭亡原因赵灭亡原因洎牧以谗诛洎牧以谗诛第第3段段齐、燕、赵三国灭亡原因齐、燕、赵三国灭亡原因以荆卿为计以荆卿为计智力孤危智力孤危(外在原因)(外在原因)假设论证:胜负存亡,尚未可知假设论证:胜负存亡,尚未可知第第4段段针对六国灭亡的教训,提出图存之道:针对六国灭亡的教训,提出图存之道:重用谋臣重用谋臣 礼贤下士礼贤下士 六国联合六国联合赂秦根源:赂秦根源:得出教训:得出教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第第5段段把宋王朝与六国作比较,告诫北宋统治者切勿重把宋王朝与六国作比较,告诫
8、北宋统治者切勿重蹈覆辙,点明主旨。蹈覆辙,点明主旨。借古讽今借古讽今领悟作者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坚决抵领悟作者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坚决抵抗的思想。抗的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代背景时代背景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中央专制集权制度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边防空虚。北宋建,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边防空虚。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60余次,败多胜少。余次,败多胜少。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作者生于真、仁、英宗
9、三世。10041004年,大辽举兵攻宋,当时年,大辽举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并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势如此有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并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势如此有利,北宋统治者却一味求和,订下利,北宋统治者却一味求和,订下“澶渊之盟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向,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辽进贡银1010万两,绢万两,绢2020万匹,自此,抗敌卫国士气锐减,委曲求万匹,自此,抗敌卫国士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宋均慨然答应。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宋均慨然答应。10441044年,西夏元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却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却
10、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为国者”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眼见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眼见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六国”赂秦而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果将不堪设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果将不堪设想。苏洵为此心忧,忧而思救,于是写下了这篇醒世文章,以想。苏洵为此心忧,忧而思救,于是写下了这篇醒世文章,以“六国破灭之道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覆辙。六国论六国论苏辙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
11、,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籍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籍之以蔽其西,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12、以四无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事之国佐当 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下出身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如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可不悲哉!课堂训练:课堂训练:解释古今异义词解释
13、古今异义词其实其实百倍百倍思厥先思厥先祖父祖父始始速速祸焉祸焉可谓可谓智力智力孤危孤危 而从六国破灭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故事那实际情况那实际情况/实际上。实际上。祖辈和父辈祖辈和父辈/指父亲的父亲。指父亲的父亲。招致招致/指速度快。指速度快。智谋和力量智谋和力量/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例、旧事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事情。课堂训练:课堂训练:解释词类活用词解释词类活用词不能独不能独完完故不故不战战而强弱胜负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已判矣以
14、地以地事事秦秦义义不赂秦不赂秦始始速速祸焉祸焉(6)(6)李牧连李牧连却却之之(7)(7)惜其用武而不惜其用武而不终终也也(8)(8)以事秦之心以事秦之心礼礼天下天下之奇才之奇才(9)(9)日日割割月月削削“日日”“”“月月”,名词作状,名词作状语。语。“事事”,用作动词,侍奉。,用作动词,侍奉。“义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完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却却”,使动用法,使,使动用法,使退却退却“礼礼”,名词作动词,礼遇,礼待。,名词作动词,礼遇,礼待。“终终”,形容,形容 词作动词,坚词作动词,坚持到底持到底“速速”,形容,形容 词作动词,招致
15、词作动词,招致“战战”,名词作动词,作战,打,名词作动词,作战,打仗仗 解释下列多义词解释下列多义词 诸侯之所诸侯之所亡亡,与战败所,与战败所亡亡者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亡以荆卿以荆卿为为计计邯郸邯郸为为郡郡而而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为为国者无使为国者无使为-六国破六国破灭灭薪不尽,火不薪不尽,火不灭灭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并力西向向而秦而秦兵兵又至矣又至矣斯用斯用兵兵之效也之效也以地事秦,以地事秦,犹犹抱薪救火抱薪救火良将良将犹犹在在丧失,丢失,动词丧失,丢失,动词灭亡,动词。灭亡,动词。作为,动词作为,动词成为,动词成为,动词被,介词被,介词治理
16、,动词治理,动词灭亡,动词灭亡,动词熄灭,动词熄灭,动词如果,连词如果,连词朝着,动词朝着,动词名词,军队名词,军队名词,军事、战争名词,军事、战争动词,好象动词,好象副词,还副词,还 或或曰曰 或或未易量未易量 以地以地事事秦秦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 燕赵之君,燕赵之君,始始有远略有远略 始始速祸焉速祸焉 终终继五国迁灭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惜其用武而不终终也也 故故曰曰“弊在赂秦也弊在赂秦也”从六国破亡之从六国破亡之故故事事 强弱强弱胜胜负已判矣负已判矣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胜之之势之之势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也许,或许,连词也许,或许
17、,连词事奉,动词事奉,动词事情,名词事情,名词起初,副词起初,副词才,副词才,副词终于,副词终于,副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所以,因此,连词所以,因此,连词旧,形容词旧,形容词胜利,名词胜利,名词战胜,动词战胜,动词 较秦之所较秦之所得得 此言此言得得之之 诚不诚不得得已已 暴秦之暴秦之欲欲无厌无厌 则秦之所大则秦之所大欲欲 暴暴霜露霜露 暴暴秦之欲无厌秦之欲无厌得到,获得,动词得到,获得,动词适宜,得当,形容词适宜,得当,形容词能,能够,动词能,能够,动词想要,追求,动词想要,追求,动词欲望,名词欲望,名词同同“曝曝”十寒暴露,显露,动词十寒暴露,显露,动词凶暴,凶恶残
18、酷的,形容词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4)洎牧以谗诛)洎牧以谗诛(5)举以予人)举以予人(6)至丹以荆卿为计)至丹以荆卿为计(7)赵尝五战于秦)赵尝五战于秦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宾语省略句,省略宾语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 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日割月削、以地事秦、义不赂秦、不能独完、李牧连却之“暴”同“曝”。读p,晒,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厌”同“餍”。读yn,满足。“无”通“毋”,读 不,不要。()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日”“月”,名词作状语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