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霜和露科学观念:知道不同的天气现象,是由于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形成的。科学思维:学会用表格把收集到的温度数据和罐壁的变化一一对应,结合实验数据和现象,能推导出霜和露的形成原因。探究实践:能够做霜形成的模拟实验。态度责任: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愿意和小组成员合作探究霜和露和的成因。教学重点:知道不同的天气现象,是由于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形成的。教学难点:能够做霜的形成模拟实验。教学准备:易拉罐、毛巾、冰、食盐、温度计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1.提问:深秋的早晨,我们时常会在树叶、草叶上看见一层白白的霜。它是如何形成的呢?2.学生比较霜和雪的特点,猜一猜霜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生
2、:霜,在寒冷的早晨才有,地面上形成的。雪,冬天下雪时可见,天上落下的。两者都是固态的冰。生:霜和雪出现的时间差不多,都是比较冷的时候出现的。生:我猜霜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和雪一样,都需要在0以下,二是空气要湿润,水蒸气足够多。3.谈话: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做霜的形成的模拟实验来验证证同学们的猜想。板书课题:霜和露二、做霜形成的模拟实验1.学生阅读书本第24面,参考书中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补充完善。3.教师下发实验材料,提示学生:在碎冰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可以降低罐内的温度。4.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三、处理信息1.学生汇报实
3、验现象和实验数据。2.引导分析、讨论:把收集到的易拉罐内温度数据和罐壁的变化一一对应,描述我们观察到的现象。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我发现当罐内温度低于0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很高,就会附着在罐壁表面形成小冰晶,罐壁表面就形成了“霜”。4.讲解: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过高,就会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并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四、迁移应用1.分析、推理:霜和露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我们能根据霜的成因及出现霜和露时的天气来解释露是怎样形成的吗?2.学生汇报推理结果。生:在环境温度高于0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过高,就会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并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五、反思1.小组合作,分析比较云、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的联系与区别,讨论水与这些天气现象的联系。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它们都和水有关。水遇热蒸发变成水蒸气,再上升遇冷集结成云,然后再聚集下降,0以下是固态的雪(霜、雪、雹),0以上是液态的雨(雾、露、雨)。生:云、雾、雨、雪、露、霜、雹等不同的天气现象,是由于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形成的。六、 板书设计 霜和露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过高,就会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并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在环境温度高于0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过高,就会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并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