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教会学生听“懂”音乐?兼谈高中音乐课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内容:引言一、从音乐的本质特性谈起二、欣赏音乐的三个层次三、教学策略结语结语 1、如何听懂音乐始终是一个 值得探讨的问题引言要说这样几点:2、懂与知道的区别 即understand vs.know 3、解读听懂音乐的三个层次 关于音乐的表现意义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音乐具有明确的表现意义一种认为音乐不具有明确的表现意义 而音乐欣赏恰恰要解释这种表现意义,这使得音乐欣赏处在两难境地。一、从音乐的本质特性谈起 我们知道,在所有艺术类型中,只有音乐是最难表现确定含义的,这也是为什么只有音乐才常常会引起懂不懂的争论。1、音乐语义的模糊性 比如
2、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始的主题动机通常都解释为命运在敲门。其实敲门也有多种可能性:房东来敲门,催缴房租 邻居来敲门,抗议屋里太吵 警察来敲门,搜查逃犯 以上的各种解释尽管都与约定俗成的解释不相符,但我们却并不能仅仅通过音乐语言的检验来证明这些解释错了。音乐语义的模糊性也就是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并不能描写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比如要描绘一座山,一朵云,一条河,一位少女等。可是偏偏有作曲家要冒险,他们非要尝试做一下不可。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德彪西在这首乐曲中不仅要描绘一位少女,还要描绘她头发的颜色,有谁能听得出来吗?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用各种音型的组合,以及各种乐队的音色搭配,描绘了沃尔
3、塔瓦河水随着河床变化的各种流动姿态。这些作品并非确切地描绘出少女与河流,对它们的想象,功劳主要归功于文字。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用文学、绘画等工具来解释音乐,因为没有别的办法啊!这种解释是需要的,但我们必须记住,这种解释不能完全代替对音乐本身的直接体验,理由是这种直接体验其实比文学的、绘画的、以及其他外在工具的解释更为丰富。那么,为什么在文字的帮助下,音乐可以做到呢?这就要谈到音乐的联想性了。音乐的语义虽然模糊不确定,但音乐中的音调、节奏却与人的生活以及大自然中的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所谓的联想性。联想就是一种转换,比如音调起伏可以联想到(即转换成)语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可以联想
4、到行为动态的快慢等。2、音乐语言的联想性 由于语调的高低和行为动态的快慢又与人的喜怒哀乐形成联系,因此它们又可以继续联想到人的情绪的变化,即从造型模拟进入到情绪渲染,从而使音乐产生了表情达意的效果。音乐创作就是从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的声音开始的,如中国的古琴曲流水。外国的早期音乐发展也与此相同,我们今天听到的大多是早期西方宗教音乐,它的音乐特点最初就如同信徒们祈祷诵经时发出的声音。我们来听一首7、8世纪左右的古罗马素歌一首,这种素歌出现在格里高利圣咏之前。而非洲的音乐则显得与此不同,但其说话语调式的音调与西方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的联想性除了是音乐本身(即作曲家)所希望引起的一种听觉反映,也是需
5、要听者做出积极互动的。这种互动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即听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文化修养,以及对声音造型的想象能力,亦称“联觉能力”。联觉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最常见的联觉是“色-听”联觉,即对色彩的感觉能引起相应的听觉,反过来,听到声音后产生颜色的视觉联想。当然,也可以产生形象的视觉联想。音乐中的各种要素都可以使人产生相应的联觉,如旋律线与语调的联觉,和声与色彩的联觉,节奏与运动形态的联觉等。我们可以比较下面两首乐曲给我们带来的不同联觉,莫扎特的第四十一交响曲第一乐章与西贝柳斯的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莫
6、扎特第四十一交响曲第一乐章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 音乐通过联想使得其模糊性有所改善,音乐的意义也变得稍微具体了,至少听者可以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这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听懂了。在标题的引导下,这种联想会更加直接、清楚和具体。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肖邦的摇篮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舞会”圣.桑斯的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钢琴家”、“化石”、“天鹅”3、音乐语言的符号(风格)指代性 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不同的音乐,反过来,不同的音乐也会反映出不同的历史印迹,这种印迹就形成了所谓的“风格”,或“风味”。不同作曲家也有不同的个人风格,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瓦格纳、柴可夫斯基、马勒
7、、德彪西、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他们的音乐语言都带有各自性格和文化背景的烙印。由此,形成了六个断代: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音乐。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号、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瓦格纳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圣者登场”、勋伯格钢琴组曲作品25之1“前奏曲”。二、欣赏音乐的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是“直觉、理性、超越”,它们是针对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欣赏目的而划分的,但不论什么样的欣赏者或欣赏目的都应有受过基本音乐教育的前提,懂得音高、节奏、和声、乐队效果等常识,大致了解音乐史的发展等。1、直觉欣赏 直觉欣赏是一种最为重
8、要和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一种欣赏方式,它不借助乐谱和文字资料,主要以聆听为主,听者以他的听觉经验和能力,以及之前所储备的相关的知识,来对所听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从而进一步解释作品。尽管每个人都有耳朵,但聆听音乐并非简单,首先要具备的是听觉记忆,然后要对听到的音响作出快速分析,以区分相同的与不同的声音材料,最后梳理它们的关系,获得音乐发展的逻辑感与整体感。直觉欣赏要达到的目的就是,通过听觉体验,尽可能把握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是很难的。中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大部分是靠聆听来完成的,因此这种欣赏方式对中学生很重要。那么,如何进行一次完整的直觉欣赏呢?由于人的记忆力有限,因
9、此仅靠聆听来欣赏大型作品是有一定困难的,对于没有经验的听者来讲,应从小型作品(大型作品片段)的聆听开始,逐渐扩展至大型作品。聆听时要设定一些任务,下面是通过聆听需要捕捉的信息:作品的体裁形式、时代风格、作曲家、主题特征、主题段落与非主题段落、调式、和声语言、结构布局等。听两首作品: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 圣.桑斯骷髅之舞 2、理性欣赏 所谓理性欣赏就是要通过分析的方法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即音乐分析。分析就是要拿出一些数据来,这是我们在大学音乐专业学习时常用的方法。不过大学时所学的音乐分析主要是曲式分析,我这里所说的分析要涉及到构成音乐作品的所有要素。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 分析的对象:构成
10、作品的各种音乐要素都可成为分析的对象,如旋律线条、调式、和声、节奏、织体、乐句长短、段落安排、整体布局等。1)体裁:无词歌2)整体结构:可看作两大部分,加上引子和尾声3)旋律:起伏如波浪,节奏舒缓有致,整个音乐效果如 同悠扬的歌声4)调式:两段有变化前段f小调,后段短暂转入A大 调,然后再转回去5)织体:为主调织体,低音如吉他拨弦音型,衬托着高 声部悠扬的旋律。旋律在全曲发展中有时单音,有时 双音,显示出有独唱和重唱的变化6)和声语言:并不复杂,但在乐曲关键处,用不协和和弦 表现水波粼粼,很有效果 二部曲式还是三部曲式?关键在于对再现部和连接句的确定。曲式结构的确定结构图式:A B 引子(1-
11、6)a a1 b 扩展句 a1 尾声 7 15 23(31-36)43 44-55 通过技术上的理性分析,我们不仅感受到全曲所表现出的舒畅、平静、悠扬的整体效果,还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做出了分析,这比直觉欣赏深入了一步。简单的音乐需要分析(如上例),复杂的音乐更需要分析,比如下面这个片段: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告别引子3、超越 所谓“超越”,就是探索音乐作品背后隐藏的意义,超出对作品所进行的表面理解,如果说直接与理性解决了作品“是什么”,那么,超越就是要解决作品“为什么这么写”的问题。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理解音乐,归根到底就是要追索音乐的这种意义。超越是把直觉与理性结合起来,通过聆听与分析,
12、从对音乐音响与形式的“知其然”,提升到“知其所以然”。对于音乐形式的分析与理解,应当注意区别形式完整与形式完美之间的差别。我们说音乐有一种自律的对于形式的要求,这种形式的完整,就是要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形式自律的要求,如结构的有序、布局的匀称、对比统一之间的协调。但是形式完整不等于形式完美。什么叫完美?完美就是说它有了美的价值,有了意味和意境。这里我们可以举一首民歌的例子。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道没有深藏某种意义?仅仅从调性上来看,斯特拉文斯基已经非常有意识地表达了他的用意因为%春之祭&描述的是俄罗斯先民祈祷春天来临的仪式在这个祭祀仪式上,要用一个少女的死亡献祭,换取一个好的年头的到来那么这里面就有
13、一个生与死的冲突的故事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个作品会发现,且不说这部作品其他方面,仅仅从调性安排上,斯特拉文斯基就已经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设想了这就是以1大调代表!生,代表创造(8:/,0 7;-,创造(造物);2小调用来附会!死(2/,0,死亡)1跟2的冲突,最后是以一个少女一直跳舞到死来结束这是很富有象征意义的,这种象征性也就是作曲家的!道,作曲家的!神作曲家通过这种手段,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达他的!道和!神分析音乐(理解音乐,就是要追索音乐的意义但音乐的意义不是凭空捕捉得到的,而是一定要从外部形式入手,通过细致的形式分析,逐步深入探究而得以领悟音乐分析与音乐欣赏一样,也是一种接受音乐的方式但音乐
14、欣赏是通过对音乐音响文本的直接聆听来感受音乐,对音乐音响形式的实现结果做感性的!知其然的把握而音乐分析则要通过对谱面及相关材料的深入研究,将感性的!知其然提升到理性的!知其所以然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有意义有意味的形式,是人类为了实现对其内在生命的表达与交流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此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对音乐进行释义,探究其潜在的意义,并进而获得理解的过程所谓释义与理解,包含形式与精神两个层面音乐的形式本身,也是一种意义,即形式意义形式分析是以技术分析为基础的在全面的技术分析中,曲式结构的分析又具有统摄与整合的作用,因而显得特别重要通过结构分析,我们得以理解音乐形式的自律意义,对其
15、结构中由匀称的比例(恰当的对比与统一,以及进程的连贯性等要素构成的形式得以把握对于音乐形式的分析与理解,应当注意区别形式完整与形式完美之间的差别我们说音乐有一种自律的对于形式的要求,这种形式的完整,就是要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形式自律的要求,如结构的有序(布局的匀称(对比统一之间的协调满足了这些要求我们可以说它形式很完整而这种形式的完整与合理,就是要满足人类音乐结构思维普遍性的要求(这种人类音乐结构思维普遍性规律与具体作品的结构独特性的关系,正是音乐结构分析学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但是形式完整不等于形式完美什么叫完美?完美就是说它有了美的价值,有了意味和意境这里我们可以举一首民歌的例子四川民歌%槐花
16、几时开&这首民歌大家都很熟悉前=小节完成了一个乐段的结构,后面的对比是另一个乐段大家注意后段两句之间,有一个!哎字所在的小节如果去掉这一小节,形式依然是完整的,但是不完美为什么?我觉得,这一小节!要超越作品本身来理解作品,需要更多地去接触相关历史信息、文化信息和作曲家的精神世界,这对于中学教学来说当然是不必要的,但是,对于教师来说,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教师只有了解的更多,才能做到对学生深入浅出地施教,教学效果才能真正达到。三、教学策略1、欣赏教学不能“授人以鱼”,要“授人以渔”欣赏教学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音乐作品,更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解读这些作品,甚至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这些作品
17、。因此,教师不能只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那样就叫“授人以鱼”,而是要教会他们根据“直觉、理性、超越”三个层次,如何去找到解释任何音乐作品的钥匙,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真正理解音乐的学生。2、从聆听开始,再回到聆听 聆听体验联想聆听,这个学习音乐的四个过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合适的。因为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上,没有时间让学生去查找各种文字资料和对乐谱进行细致分析来了解藏在音乐作品背后的信息(不过这种信息教师应该尽可能掌握)。因此,他们主要是从听开始,教师根据对乐曲掌握的信息给学生做出一定的引导,以启发学生的体验和联想,但最后要回到聆听上来,从聆听开始,以聆听结束,这也才符合欣赏的目的
18、。3、不要把教材上的标准答案当作惟一答案 学生是否听懂音乐,其标识不是以说出所谓“标准”答案为衡量的,而是看他们能否运用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听觉体验和联想,做出属于自己的解释,这样,每一次的解释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真正的探索。当然,标准答案也需要让他们知道,但教师要跟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答案,得出这个答案经过了哪些方面的考虑,而不是把答案丢给学生就完了。结语 音乐欣赏是一门既基础又很难教好的课程,基础是指它的知识普及性质,难教好是指一方面教师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对课程中涉及的这类音乐都要有相当的熟悉,这种熟悉的程度越深,教学的效果才会越好。另一方面,要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
19、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建立对音乐的正确观念。现在一些学生对音乐的看法,认为只是一种娱乐,甚至只是一种消费,上欣赏课当作放松休息一下,当然这也有我们的教育环境的原因。在这里,我想引用几段话,它们或许对我们不无启发。音乐不是奢侈品,不是我们钱包鼓了的时候才来消费的多余物,音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是让人类生活得有意义的方式之一。语言穷尽之处,音乐可以表达;思想无法触及之处,音乐能够揭示心灵深处的情感。音乐让我们发现深藏于内心的那些虽然丰满,却不可见的情感,帮助我们调整状态。音乐就如同一位出色的疗伤专家,发掘我们的潜意识,让我们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建立对音乐的正确观念,那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就会变得非常愉快和有意义了!讲座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