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具体措施上,他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法,充实、发展了中医学的气血理论,并为后人治疗出血病证开辟了新的途径。丁甘仁与同仁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中医专门学校,现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有“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之称,首任“上海和江苏的中医学会”副会长,民国大总统孙中山曾赠予“博施济众”金字匾额。第三阶段:中西医结合学派的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始)创立“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深得业内人士的肯定。有机地 将中、西医的精华结合起来,向纵深发展,由新鲜到陈旧,由四肢到躯干,由骨干 到关节内,由闭合到开放感染骨折,治疗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也更加提高。现任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
2、(外科)学科带头人,人事部博士后流动站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负责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所长。暮年返回家乡,在彭县故世。小小的孟河古镇这里名医云集,医事之盛,冠绝东南,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中医药学流派文化,这里孕育着当朝中医药学史上驰名全国的“孟河医派”,这就是至今仍名扬中外的孟河医派文化。清代医学家,中西医汇通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赵健雄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导。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1933年前后任中央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委员。有机地 将中、西医的精华结合起来,向纵深发展,由新鲜到陈旧,由四肢到躯干,由骨干 到关节内,由闭合到开放感染骨折,治疗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也更加提
3、高。曾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主盟复社,裁量人物,讽议朝局,人称“四公子”,以文章誉望动天下。其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左少卿,治易经、礼记,著述宏富。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三甲第35名进士,授礼部主事。学习西医炼制技术,获释后,他即易服为僧,改名弘智,字无可,别号大智、药地、浮山、愚者大师等。在清朝中晚时期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杰出代表的孟河医派的中医药创造了祖国中医药学文化的盛行时期。历任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教研室主任、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卫生部中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暮年返回家乡,在彭县
4、故世。有机地 将中、西医的精华结合起来,向纵深发展,由新鲜到陈旧,由四肢到躯干,由骨干 到关节内,由闭合到开放感染骨折,治疗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也更加提高。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特别是首次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并将主要调节枢纽定位在下丘脑,对中医向现代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44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医学院,留校 任外科助教,1946年任南京陆海空军总医院住院及总住院医师,1949年医院迁台,留在大陆,先后任天津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主任。恽铁樵(18781935),名树珏。现任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名誉所长、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副主编等。此后,十七世纪初,日尔曼人邓玉函 的泰西人身说概,意大利人罗 雅谷的人身图说,法国人皮理 的人体解剖学等相继传入中 国。马培之为清朝慈禧皇太后治病,慈禧皇太后康复后赐三品衔赠赐金字匾额“务存精要”和“福”字匾两块。有机地 将中、西医的精华结合起来,向纵深发展,由新鲜到陈旧,由四肢到躯干,由骨干 到关节内,由闭合到开放感染骨折,治疗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也更加提高。恽铁樵(18781935),名树珏。曾师事名医恽铁樵探究医学、问学章太炎深研古文,并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第一阶段:个别影响阶段(16、17、18、19世纪中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