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说 课 稿串联和并联串联和并联东宝区牌楼中学东宝区牌楼中学 王华刚王华刚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串联和并联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主要教学内容一是通过探究认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二是通过了解生活中的实际电路反过来进一步加深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其他电学知识的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活中的电路和研究电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教材的正文来看,本节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动手设计、画图、实际连接电路,知道串、并联两种连接方式;分析
2、归纳两种连接形式(串联和并联)的特点。课程教学完成后学生要能辩认实际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要能根据要求画出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教材的“想想议议”来看,要求学生能理解两种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或者说要能根据电流的路径分析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教材的练习来看,要求学生弄清开关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第1-3题),还应该要尝试设计简单的电路(如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5题)。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因此这节课的教学
3、应该达到这样的目标: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应该达到这样的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初步尝试设计简单的电路。、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串、并联电路的连接、设计和画出电路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串、并联电路,描述其主要特征;经历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电路的亲切感;促使他们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找出串并联的特点和区分办法,体会学习的成就感。一、一、教材分析:教材
4、分析: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难点:画出串并联电路图、动手连接和设计串并联电路。二、二、教法分析:教法分析:这节课通过共同探究交流、学生分组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生活中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认识,通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视野,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辩证关系。二、二、教法分析:教法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知识难度比较小。根据初中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动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绝大部分设计为学生的
5、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进行“灯泡实验”中,通过对不同连接情况下的灯泡的亮度的观察,感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不同之处,从而产生探究生活中用电器的连接情况的愿望。也因为这节课内容较多,时间紧,所以仅仅完成探究过程而不明确提出“探究的步骤”。三、三、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本节课着力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创新性设计,并抽取、归纳出本质性的结论。让学生做科学的探求者,不做被动的接受者。整节课要经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观察分析法、实验探究法。课堂交流,小组合作。归纳对比法。四、四、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4分钟)1、教
6、师展示一个小灯泡,提问:“你能画出一个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让这个小灯泡亮起来吗?”活动一:分成四人学习小组,画出电路图连接基本电路;2、教师提问,“如果想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课本“想想做做”)让学生设计电路:通过启发,尽可能在全班范围内出现两种不同方式,(让学生充分思考,将电路图进行修正)。活动二:以组为单位设计电路,画在白纸上;反思如何正确规范地画出电路图。四、四、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二、探究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的方法:二、探究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的方法:(4分钟)1、屏幕展示学生所画的电路图,鼓励学生找出自己小组与其他小组的设计在连接方式上的不同(元件位置、顺序的
7、不同可忽略,如果有学生提出,也可以经过分析归类);2、指导对展示过的所有电路图进行分类、按两种电路图分别连接电路,并观察亮度变化。(亮度问题仅让学生意识到即可,不能在这节课深究)活动三:小组成员合作,按各自小组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并与其他小组比赛速度;思考两种连接方式的不同.观察灯泡亮度。(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两种设计在效果上的不同和为什么效果不同。)四、四、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三、探究两种电路在连接特点和电流路径上的不同,三、探究两种电路在连接特点和电流路径上的不同,提出串联、并联的概念提出串联、并联的概念(5-7分钟)1、提问:“在你们所连接的电路中,试着取下其中一个灯泡,你发现了
8、什么?”活动四:从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中,试着取下其中一个灯泡,观察现象;活动五:讨论交流:从“连接特点”方面区分串、并联电路;2、要求学生思考108页“想想议议”;学生画出图5.3-1乙、5.3-2乙中电流的方向,从“电流路径”方面区分串、并联电路。四、四、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四、讨论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控制四、讨论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控制开关的作用开关的作用(8分钟)1、要求学生做课本10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一题;(再发给每个小组一个或两个开关)活动六:分小组讨论自己的想法,合作解决(设计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体会开关在串联电路的控制作用和并联电路不同位置控制作用的不同);(小组
9、长领开关)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2、提问:在开关作用和用电器之间关系上,串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四、四、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五、总结对比,强化理解五、总结对比,强化理解(3分钟)多媒体展示串并联电路区别表格,让学生整理思路,记录笔记。活动七:通过填写表格,总结探究的结论。定义电流路径有无节点各用电器间是否影响开关个数开关作用能否随位置改变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四、四、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六、串、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六、串、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5分钟)1、多媒体展示节日小彩灯、天安门城楼上灯泡勾画的轮廓、城市马路两旁成行的路灯等图片,问:根据所学,猜猜他们是并联还是串
10、联?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对每幅画面上灯泡的连接方式作出判断,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相互交流、评论。2、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电路无论多复杂,都可以用串联、并联的知识去识别它。四、四、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七、应用所学知识,练习识别电路、连接电路和设七、应用所学知识,练习识别电路、连接电路和设计电路计电路(10分钟)活动八:按要求判断图5.3-7甲(“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的连接方式和各开关的作用,并连接实物;活动九:全班交流,说出图5.3-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中哪些是串联,哪些是并联;(用串并联的知识分析整个电路和电路的局部);活动十:引导学生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设计简单电路。(“
11、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通过讨论画出电路图(视学生掌握情况适当提示;必须强调实物连接要按电流的路径完成,是并联电路的,要找到电流“分支”和“会合”的节点。)四、四、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八、课堂小结八、课堂小结(1分钟)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板书,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知识活动十一:观看多媒体,说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知识。四、四、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九、拓展(课后任务)九、拓展(课后任务)布置课后任务:1、思考:教室前面的两盏灯是由一个开关控制的,怎样检验这两盏灯是串联还是并联?2、阅读“科学世界”3、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五、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2、:三、串联和并联一、串联电路:1、定义: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2、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流过其他元件。3、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作用不改变二、并联电路:1、定义: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2、特点: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成两部分,分别流过两条支路中的元件。3、开关的作用: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所在的支路。六、六、课后反思:课后反思:1、本节教学注重了科学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将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的研究活
13、动和创造活动。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的电路和电路图),帮助学生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六、六、课后反思:课后反思:2、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电学部分的第一次探究,除弄清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识别、连接串并联电路、能进行简单的设计外,也要为后两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为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课堂。通过设问、讨论、解疑,循序渐进,让学生达到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体会了科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方法;通过放开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简单实际
14、电路等,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学习成就感。六、课后反思六、课后反思:3、教学基本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在进行,但也出现了一些意外。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实验室电池盒的结构(如图)不清楚,有部分实验小组实际上只用了一节电池(上节课的实验就是一节电池),串联的两个小灯泡因分不到足够的电压而不能发光,学生又找不到原因,拖延了时间。后来为了纠正此错误和避免以后的实验中其他小组也出现类似问题,教师花了2分钟或更久的时间来教他们怎样正确在电池盒上接线(接线柱的螺帽该拧在什么位置)(提前让他们接受了“电流的方向和路径”这个词)。另外在探究开关的作用(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题)的时候用时过长,因此,虽然设计时间为40分钟,而每节课时间是45分钟,但实际教学时仍然拖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