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脏象学说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学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614286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8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行脏象学说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五行脏象学说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五行脏象学说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五行脏象学说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五行脏象学说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西医结合结合基础研究室 雷 磊l中医基础理论 l是中医学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来解释人类生命的起源,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基本理论知识、在指导临床实践及医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对经典理论的引申和理论探讨l2.对中医传统理论开展实验证明,并用现代的观点方法予以解释l3.对中医理论概念、证候等进行客观化、定量化、微观化等研究 l4.对中医临床方法的机理进行实验和理论思维的探讨总体思路 l研究的基本原则 l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进行选题和设计,运用多学科、多途径及多层次探讨中医基础理论的实质。对整体观、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

2、病因病机学说、证实质、气血相关理论、诊法及治法等进行了客观的、科学的研究,使基础理论有一定的突破和发展。l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阴阳”二气推动物质世界的孳生与发展;“五行”(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元素,并在相互资生、制约的运动中存在、变化,发展着。它成为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支柱,成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l阴阳学说研究阴阳学说研究 l从对立统一到拮抗平衡协调探讨阴阳学说 l这是典型的生命活动对偶平衡现象,与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规律非常吻合;“对偶平衡”理论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观点实是殊途而同归 l可以认为,上述“对偶平衡”现象

3、与中医的“阴阳平衡”必定有其共同基础和共同规律。于是,对阴阳的现代研究已在应激学说,环核苷酸、核酸、生物节律、细胞膜系结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阴阳离子、体内生化反应等方面,研究其“拮抗平衡”规律;还可从蛋白体活性状态相对平衡上探讨阴阳学说,有希望在分子水平上形成中西医结合阴阳学说的理论观点。从对立统一到拮抗平衡协调探讨阴阳学说 l对“阴阳相对立而存在”的物质基础的研究 1.从分子生物学探讨阴阳的物质基础减减慢慢强强l从分子生物学探讨阴阳的物质基础堃堃l对“阴阳相对立而存在”的物质基础的研究 l对“阴阳相对立而存在”的物质基础的研究 秘秘(形形维维时时阳阳l对“阴阳相对立而存在”的

4、物质基础的研究 经经器器l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l对事物属性(人体自然)的五行归类 l以五行生克说明事物资生制约的常序规律与以五行乘侮说明事物变化的反常现象。以五行规律来说明脏腑生理病理关系、指导临床诊疗原则方法 l应用控制论、信息论来探讨五行学说生克制约规律五行系统是一个闭环自动控制系统 l所谓“控制系统”,是指有组织的系统,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进行调整,不断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不稳定趋势),保持系统的稳定状态,反馈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即输入信息作用于被控制系统后,产生的输出信息通过一定的途径反送回施控系统(输入端),从而对输入与再输出施加影响,达到加强输出(正反馈)或减弱输出(负反馈)

5、的调节结果。其中:正反馈倾向于加剧系统的不稳定性;负反馈倾向于拮抗稳定偏高,使系统趋于稳定。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输出输出生生生生克克克克输入输入l有研究认为:机体内环境的重要调节系统激素调节系统存在的负反馈机制,如下丘脑(促皮质素释放因子)垂体(促皮质素)肾上素皮质(糖皮质素)。使激素水平始终保持稳定态,与五行调节相类似。因此设想通过激素调节来探讨五行规律,并试图对生、克、乘、侮状态进行定量描述。但目前尚未有实质性成果提出。l应用系统论与协同学探讨五行整体性与其类比方法的科学性 l五行系统与外部自然环境亦类比相通。故五行系统原理与现代系统论原理合拍。故可以应用系统方法研究五行系统的规律。l五行

6、大系统是由大量系统所构成(如:心、肝、脾、肺、肾等系统)。彼此协调配合,成为一个有序行为的大系统。l协同学的研究是以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为主要内容,其描述的是由于大量子系统所形成的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行为;其方法是确立随机过程概率分布随时间变化的确定方程(Master方程),以方程解来描述随机过程。由于协同学确定方程中需处理的量是(描定型系统宏观有序度的参数)序参量,而众多不同系统的序参量所遵循的演化方程的形式很相似,因此,根据协同学原理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不同现象这间的共同性与类比性,从而横向研究各种临界现象的共同特征。l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有脏(腑)于内,必象于

7、外,其生理病理都有外象表现。l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医的脏腑 l探讨脏腑实质l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有何区别与联系l脏腑生理病理的临床外象特征等 内容l研究的途径 l是文献研究,在已有资料上统计分析 l是动物实验,通过动物模型研究脏腑实质 l是从临床入手,以病象反推脏腑生理 l一、以脏象学说为指导,从临床入手研究脏腑实质 l“异病”既然可以“同治”,必有其共同的物质与功能变化基础。只要能找到某些反映这些基础的特异性指标(如脾虚唾液淀粉酶活性,木糖吸收率等;肾阳虚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减少等),就可以求得“证”的某些客观依据。从脏腑病理出现的“证”实质,可以推导出某脏腑的实质。l是把中西医结合的成功临床

8、实践(疗效)上升为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或者直接应用现代科技方法使中医基础理论上升到现代中医学理论水平,指导中医临床。l(一)肾的研究 病、病、l补肾法防治哮喘治则:发作治肺,平时(缓解期)治肾。治法:温补肾阳右归丸加减:附子、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苁蓉、补骨脂、菟丝子、陈皮。或:温肾阳片:附子、生地、熟地、山药、淫羊耆、补骨脂、菟丝子等。机理探讨:(A)补肾治疗后尿中17-OHCS显著,ACTH试验呈延迟反应者恢复正常反应。长期使用激素者,补肾治疗后半数以上病人可撤除激素,ACTH试验复正。因此可以认为:补肾作用可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并提高外源性激素抑制的“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

9、兴奋性,由替代疗法转变为调整疗法,获远期疗效。(B)补肾治疗后病人血清中IgE(引起I型变态反应的主要抗体,发病时明显)不再呈季节性升高抑制性T细胞(Ts)功能提高,控制IgE。因此认为:温肾法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反映肾阳虚与免疫异常有关)。(C)温肾治疗获效同时,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低下获得改善组织胺介质释放率明显下降。l补肾法防治哮喘l综合治愈原理:温肾法可提高哮喘患者低下的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轻患者对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依赖性;提高抑制性T细胞功能以监制IgE的季节性升高。上述作用提示,温肾法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发挥多环节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自稳能力;并可通过整体调节而对受体发生保护并改

10、善其功能,从而预防哮喘发作。l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l病情:儿童肾病综合征应用激素后达临床缓解。但同时由于血浆激素对“HPA轴”的负反馈而致皮质功能低下,停药后复发率很高,远期效果差。l治法:应用激素开始1周时,辅以滋阴泻火药(生地、知母、生草、玄参、丹皮、泽泻、夏枯草等);等激素获效后减半量时,改用益气温肾药(黄芪、淫羊藿、补骨脂、锁阳、菟丝子);用至激素停服后36个月,同时用环磷酰胺。l疗效:完全缓解率90%,部分缓解4%,总缓解率94%(激素依赖仅6%),26年后随访,复发率20/100。l说明:合用滋阴泻火、益气温肾治疗能减轻激素副作用,提高近期缓解率,降低复发率。l肾病综合征的

11、中西医结合治疗 3、l1、脾生理的基础研究 l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l70年代开始,中西医结合研究把探讨脾本质作为重要课题,力求阐明脾的生理功能与病理机制作为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理论基础。l80年代以来,对脾虚证的实验研究发展较快,根据中医学理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复制成功多种模拟脾虚证动物模型,设立过70多个实验观察指标,涉及消化系统、植物神经系统、能量代谢、免疫、内分泌、肌肉功能及造血功能等多个方面。l1、脾生理的基础研究 l 脾主运化包括现代医学消化、吸收、排泄功能脾虚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差/消化腺分泌的贮备不足;脾气虚患者血清蛋白含量降低(肝合成蛋白质下降);脾虚患者2

12、4小时尿量减少代谢有紊乱。l l脾统血生血:吸收养分、铁质以资造血l 行血:涉及心血管功能l 摄血:涉及血小板功能l脾虚模型:心血管组织细胞线粒体现变、心肌糖原、脂类、酯酶活性,血小板功能l 不良/毛细血管脆性l1、脾生理的基础研究 l脾主四肢肌肉消化吸收以营养肌肉l 脾虚模型:肌糖元减少,肌内贮能,消瘦。l脾窍口荣唇脾虚病人口味、唾液的质与量大多异常,唇失荣润。l脾旺四季不受邪形质厚实,免疫调节、屏障功能正常,抵抗力强。l脾虚模型:脾与淋巴结重量l 淋巴细胞激活并增殖能力减弱l E玫瑰花环形成率降低l 白细胞介素效应降低l 血清IgG含量减少l 胃粘膜屏障破坏(粘膜糜烂)l2、实验研究:l2、实验研究:l2、实验研究:l3、脾虚证动物模型制作 l3、脾虚证动物模型制作 l 4、初步制定了脾气虚、脾阴虚的辩证标准:l 1、肝郁(脾虚):l“肝气郁结”是肝病基本病理变化。l肝郁病机特点:初病在气,属实;后期累及血气阴阳,致虚;l兼血瘀、痰饮则虚中挟实。其证多变。l 1、肝郁(脾虚):2 1、肝郁(脾虚):腹腹l2、肝阳上亢 l2、肝阳上亢 2、肝阳上亢 3、肝肾阴虚(一)关于心的研究(二)关于肝的研究濡濡脉脉骸骸肤肤(二)关于肝的研究谢谢欣赏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五行脏象学说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