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章 呼吸道病毒第一节 正黏病毒第二节 副黏病毒第三节 冠状病毒第四节 风疹病毒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常见呼吸道病毒种类及引起的主要疾病;流感病毒生物学性常见呼吸道病毒种类及引起的主要疾病;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及微生物学检查法;麻疹病毒致病性状及微生物学检查法;麻疹病毒致病性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与防治原则;腮腺炎病毒、副流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与防治原则;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风疹病毒致病特点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风疹病毒致病特点冠状病毒等其它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冠状病毒等其它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正黏病毒正黏病毒 Orthomyxoviridae第一节(一
2、)形状(二)结构1.核衣壳 由8个核酸节段和核蛋白及RNA聚合酶复合体组成2.包膜3.刺突(1)血凝素(2)神经氨酸酶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一、生物学性状(biological characters)结构 糖蛋白,三聚体 每条单体被蛋白酶消化成HA1、HA2二个多肽 HA抗原结构易发生变异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功能 凝集红细胞 能与人、鸡、豚鼠等多种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即出现血凝现象 吸附宿主细胞 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结合并有膜融合活性,是病毒引起感染的关键 抗原性 其抗体既可抑制血凝现象,又可中和病毒,是主要的保护性抗体血凝素(
3、hemagglutinin,HA)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结构 糖蛋白,四聚体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功能 参与病毒释放 促进病毒扩散 具有抗原性 1.根据NP和MP的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被分为甲、乙、丙三型。2.根据病毒表面HA和NA抗原性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又分为若干亚型,迄今发现HA有16种(116)、NA有9种(19)抗原。(三)分型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1.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2.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四)变异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1)编码表面抗原(HA、NA)基因点突变累积导致抗原位点的
4、改变,属量变,变异幅度小,即亚型内 变异。(2)引起小规模流行,与人群免疫力选择有关。(1)由于基因组重配导致病毒一种或两种抗原发生变异,属质变,变异幅度大,形成新亚型。(2)由于人群完全缺少对新亚型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引起大流行。1.鸡胚接种(1)初次接种羊膜腔(2)再次接种尿囊腔2.细胞培养 猴肾原代、狗肾传代(MDCK)(五)培养特性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1.弱、不耐热、56 30 min杀灭2.对干燥、紫外线等敏感(六)抵抗力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一)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被感染动物(二)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间接接触(三)机理1.在呼吸道柱状上皮增殖,不引起病毒血症。2.NA
5、可降低细胞表面粘度,使细胞表面受体暴露,便于病毒侵袭。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二、致病性(pathogenicity)(一)体液免疫(二)细胞免疫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三、免疫性(immunity)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四、微生物学诊断(microbiological diagnosis)(一)病毒的分离与鉴定1.标本:口腔含漱液2.培养:鸡胚尿囊腔3.结果: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二)血清学诊断 补体结合实验查病毒可溶性抗原(三)快速诊断:IF、PCR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五、防治原则 prevention principles(一)灭活病毒疫苗,定期注射(二)病毒亚单位疫苗:HA/NA(
6、三)对症治疗,防止细菌性并发症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甲型流感病毒的H1和H3亚型较易感禽流感的流行,可通过与人类毒株互换基因片段,发生人类流感病毒的遗传重组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传染源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野禽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目前还没有发现人感染的隐性带毒者,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监测及控制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禽流感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副黏病毒副黏病毒 Paramyxoviridae第二节(一)生物学性状1.-
7、ssRNA,不分节段2.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3.病毒抵抗力弱,一般消毒即可灭活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一、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二)致病性1.传染源(1)急性期患者(2)出疹前6天和出疹后3天都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1)飞沫传播(2)也可通过玩具或密切接触传播3.所致疾病:麻疹(三)免疫性1.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2.麻疹发病期间免疫系统受到抑制3.终生免疫(四)微生物学诊断1.病毒分离2.血清学诊断3.快速诊断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五)预防1.隔离患者2.人工自动免疫3.被动免疫(一)一个血清型(二)人是唯一自然储存宿主(三)飞沫传播(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五)病后免
8、疫力持久(六)可用减毒活疫苗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二、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一)流行于冬季、早春,传染性强,是医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二)经飞沫传播,也可经手和物体表面传播(三)潜伏期45天,排毒可持续15周(四)引起6个月以下婴幼儿的严重呼吸道感染: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五)免疫力不强(六)无有效预防疫苗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三、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一)球形,不分节段-ssRNA(二)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三)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严重哮喘、支气管肺炎和肺炎(四)诊断:病毒分离和免疫荧光查抗原 医学微生物学(
9、第九版)四、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一)是近年发现的人畜共患的副粘病毒(二)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在动物以及动物与人之间传播,果蝙是主要的中间宿主(三)亨德拉病毒主要引起人和马的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感染,马是主要传染源(四)尼帕病毒主要引起人和猪的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五)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和疫苗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五、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一)在青年和成人中广泛传播(二)引起广泛呼吸道病症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六、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冠状病毒
10、 coronavirus第三节(一)229E(二)OC43(三)SARS冠状病毒(四)人肠道冠状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一)60130nm,包膜表面有明显突起(二)+ssRNA,29.7KB,编码20多个蛋白(三)在Vero细胞上有明显CPE(四)感染灵长类动物,出现典型的SARS症状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一、生物学性状(biological characters)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 Coronavirus,SARS-CoV)(一)传染源 SARS病人(二)传播途径 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三)易感者 人类对SARS冠状病毒无天然免疫力,患者家庭成员和
11、医护人员等密切接触者是本病高危人群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二、致病性(pathogenicity)(四)机理1.病毒在呼吸道粘膜上皮内复制,引起病毒血症。侵袭的细胞包括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2.弥漫性肺泡损伤和弥漫性肺实变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所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常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一)主要依靠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二)病原学1.病毒分离2.RT-PCR3.免疫荧光、ELISA(三)实验室要求严格生物安全资格(BSL-3)(四)病原学诊断尚不成熟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三、微生物学诊断(microbi
12、ological diagnosis)(一)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环节(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三)就地隔离,就地治疗,避免远距离传播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四、防治原则(prevention principles)风疹病毒风疹病毒 rubella virus第四节(一)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风疹病毒属(二)一个血清型,人是唯一自然宿主1.儿童是主要易感者2.呼吸道传播3.发热、皮疹4.可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1)孕妇妊娠早期(2)胎儿畸形、死亡、流产或产后死亡(3)畸形有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三)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后可获持久免疫力1.母亲抗体可保护胎儿2.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组成的三联疫苗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本章主要涉及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及引起疾病、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法,以及麻疹病毒致病性和风疹病毒致病性等重要知识点,还需要了解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