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3624585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古诗专项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 _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_ 3、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

2、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5、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6、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 7、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8、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二、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分)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2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

4、特色。 三、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分)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3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句诗的画面加以描绘。(2分) 四、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从传说落

5、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

6、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3、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之感。(1分) 4、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2分 5、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3分) 五、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下面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了诗人一生的主要经历,即科举入仕与勤王抗元,从纵向追述,起

7、笔不凡。 B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从横向着笔,渲染气氛。 C颈联“惶恐滩”“零丁洋”对仗工整,以地势之险暗示诗人处境之艰,表现忧愤悲苦之情。 D尾联慷慨激昂,借景抒情,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 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

8、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诗的第二联用“”和“”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2分) 4、本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5、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 6、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哪里?(2分) 7、本诗尾联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六、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人名)。(1分) 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 3你认为这首诗

9、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七、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

10、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每章的开头都以景起兴,渲染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下文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B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又或许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的幻觉。 C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地点的转换。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显示出主人公的情感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11、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5、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6、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述。(2分) 7、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8、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9、“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4分) 八、关雎(诗经.周南)

1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和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2分) 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B诗歌五节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词句的反复,节省了诗歌的创作时间。 C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如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这种

13、手法能使表情达意含蓄委婉。 D“辗转反侧”用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君子对淑女思念之深,抒发了“求之不得”的苦恼。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分) 4、请简要概括本诗中心。(3分) 九、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

14、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 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 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

15、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3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才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4.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

16、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5、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阙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

17、粗犷、豪放的风格。 6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

18、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7、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8、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 9、从词风上看,本词属于派。 10、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打猎时的,下阙抒发了作者企望为国杀敌的。 1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下阕重在。 12词的上

19、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 13、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2分) 14、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 15、“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 16、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狂”? 17、作者引用“射天狼”的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18、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

20、怜白发生! 1、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

21、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3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

22、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4.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2分)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本词作者是_(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词中的“天下事”是指_。(2分) 6.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从语言风格上看是。所以,词作者在题目

23、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3分) 7.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3分) 8、请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表达效果。(3分) 9、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0、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2分) 参考答案 一、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1分)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2分) 3、D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5、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7、千寻(见日升

24、)铺垫 8、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二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 4、(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5、“古人”

25、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6、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7、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三、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1.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思乡评分:每空1分,共2分。 2.“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评分:本题共3分,表现手法

26、、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1分。 3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四、黄鹤楼(唐.崔颢) 1、C 2、C 3、孤独寂寞、失落惆怅。 4、其一: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其二: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意象“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其三: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茂盛,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其四: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27、 5、诗歌的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交融,由景生情,抒发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五、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1、D 2、B 3、风飘絮、雨打萍 4、科举入仕、抗元四年 5、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意思对即可。修辞方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共3分) 6、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伶仃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他日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7、直抒胸

28、臆,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六、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1.(1分)龚自珍(有错不给分)2.(2分)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3.(3分)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答出比喻修辞方法给1分,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给1分,答出总体评价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七、蒹葭(诗经.秦风) 1、D 2、C(“地点的转换”错误,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3、D 4、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

29、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5、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6、(2分)这首诗抒发了求而不得的惆怅和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理想)的追求、向往。(答到一方面,意对即可) 7、(2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8、(共2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分)。 9、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反复吟咏,

30、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4分,特点、作用各2分) 八、关雎(诗经.周南) 1、比兴、重章叠句。 2、(3分)B。 3、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4、(3分)表现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慕、爱恋之情(追求过程中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达了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九、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 1、C表达了自己愿效命朝廷的愿望。 2、D李清照的作品语言清丽,词风婉约,不属于豪放派。 3、B4、B5、6C(2分)7、B 8、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9、豪

31、放10、壮观场面报国情怀11、叙事(描写)抒情(2分)12、倾城.13、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1分)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1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5、(2分,每空l分)词牌名题目 16、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7、表达了作者要亲赴边疆,抵御外侵,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18、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19、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共2分) 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

32、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1、(3分)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2.C(2分)3.A(3分)4.D(2分) 5.南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6.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国激情、雄壮、悲壮、壮志难酬);刚健(豪放壮美、壮丽)(3分 7、动作描写(神态、细节描写)(1分),写出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1 分),表达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1分)。 8、示例:作者运用刘备与的卢马的典故以及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自己希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9.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忐难酬的悲愤。(2分) 10、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比人心惊不已。(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