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三).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3625786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三) 知识点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复习目标(1)掌握环境描写的手法(2)掌握并灵活运用环境描写的作用 复习重点区分不同类别的环境描写;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复习难点根据不同的文本描写找出环境描写的手法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2014年山东卷高考试题)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筐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

2、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她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烧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

3、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

4、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发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

5、圆荷。草堂简朴却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

6、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藻,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太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

7、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答案】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引出浣花草堂。 【解析】关键词“为什么”可以判断是作用题角度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可以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回答。内容上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和从手法的角度分析,结构上要看位置,在开头一般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0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2分)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

8、许境界。(2分) 【答案】 (1)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凸现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解析】句子的含义题可以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进行概括,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解释,理解句子的意思,还需围绕文章的中心主旨来回答。 21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4分) 【答案】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

9、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答出其中的任意4点即可) 【解析】此类概括内容的题目,答题思路是:要根据题意确定要概括的内容所在的范围,然后逐条概括写清序号答题,使之条理。题目中“对杜甫”“新的认识”,“新”相对于其他人或自己过去的“旧”,原文中“新”体现不明显,所以考生应该将作者对杜甫的所有认识逐一概括出来。答题范围可以排除作者写自己行踪和景物的语段,从作者议论分析抒情的句子找相关的信息。概括题一般是4分题,概括四点的可能性最大(个别有两条或三点的),为了保险能,应该尽量多的找全面,但要避免重复同一点。写清序号会使卷面更清晰。 22要全面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答案】反复

10、研读诗人的作品。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客观认识历史上的名人,具有现实意义,“杜甫很忙”曾经在网络上影响颇大,因此这个探究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正确是非判断能力,客观认识问题能力,而不应该人云亦云,或跟风起哄调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此题为探究题,这类题一般要求学生既要关照原文,又要有所提升,不能就原文分析原文。在这片文章中要从全文多个角度分析把握,注意题目中“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两个关键词。此题6分,

11、一般分条答题(分三点的可能性最大,为了周全答出四点较稳妥,当然不可机械套用此规律),思路才显清晰,而且阅卷标准更好把握。因此备考中要养成条理答题的习惯。 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考点1.环境描写的含义、分类、手法 1.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万物的描写,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3.鉴赏环境描写手法

12、的方法 (1)描写技巧角度看:(手法) 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手法) 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特点)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观察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外内结合等; 考点2.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1.描写的环境,交代事件、地点和背景,以及人物活动的场景 2.渲染氛围,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3.烘托人物情感 4.表现人物性格/品质 5.推动故事发展,为后文做铺垫 6.深化文章主题 三、典例剖析思

13、维拓展 考点1环境描写的含义、分类、手法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回家啰! 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

14、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母亲说:“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

15、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那饭碗,越窑盌。”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

16、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

17、,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

18、,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1.文章以为叙事线索;第3自然段在文章的记叙顺序上属于。 【答案】盌(碗)插叙 【解析】本文主要按照“忘带盌等盌、得盌失盌”来安排故事情节,所以本文的线索是“盌(碗)”。本文节选部分主要写回家的情况,其中第3自然段回忆之前敷衍度日、读书的情景,所以这些叙述是插叙。 2.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5分) 【答案】运用比喻(碧波像大匹软缎)、反衬(橹声、水声

19、、语声反衬“异样地宁适”)等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动静相宜。从听觉(橹声、水声)、触觉(风“又暖又凉”)、视觉(碧波、山色苍翠、水中倒影鲜活闪袅)描写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解析】对于此类题,首先要分析语段所用的手法。该段除了运用了比喻、反衬的修辞手法外,还从听觉、触觉、视觉的角度来描写景物。其次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运用比喻、反衬写景,生动形象,动静相宜;运用多种感觉写景,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3.“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理解。(6分)

20、 【答案】母亲的话含意丰富:美好的东西要珍惜,但未必要占有;即使失去,也要以平常心对待。母亲的话是深谙世事的感喟,这句很轻很轻的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解析】答题时要挖掘母亲的话的丰富含意。“有人会捞得的”“只要不碎就好”,母亲平淡的劝慰的话是在告诫“我”:美好的东西不一定要自己占有,即使失去了,也要以平常心对待。学生还可以根据下文“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来理解,说明母亲的这句很轻的感叹,影响了“我”的一生。 4.综合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6分) 【答案】兴奋地回家,登船时发觉忘带心爱的盌,固执而任性的“我”执意要取回,不肯妥协。等盌时,心生懊悔,

21、得盌后,心怀感激,“我”有了自省。失盌后,“我”觉得难以面对母亲与船夫,既惋惜又自责;母亲的劝慰与教诲,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解析】要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本文以“忘带盌等盌、得盌失盌”为线索叙事。然后分析“我”的心理变化。“忘带盌”后,“我”执意要取回,不肯妥协。“等盌”时,心生懊悔,“得盌”后,心怀感激。“失盌”后,“我”觉得难以面对母亲与船夫,既惋惜又自责;母亲的劝慰与教诲,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易错点】学生在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时,容易片面,不能全面的考虑,答题容易失分。 【方法点拨】分析写景所用的手法,主要有修辞手法,表现技巧,感官描写和写景的角度等方面,

22、综合分析。 考点2.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胜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

23、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

24、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杨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

25、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语。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为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逃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

26、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 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有删改) 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

27、满的特点;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的能力。文章开头段落的作用通常为点明主题,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等。本文开头这三个段落中的“依恋”“神交”等词明白地告诉了读者作者对大河家的感情,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解释划线的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答案】(1)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 (2)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

28、任自流;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1)解答此题,首先要将句子放在语境中理解,“沟通”照应前句的“枢纽”,这是地理上的“沟通”。从全文看,大河家还是甘青两省、回藏两族的连接点,还是身居国外的作者心中的眷恋。 (2)首先看关键词是“随波逐流”,从全文看,作者随手用的是其常见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在世俗中的放任自流。其次,“与其不如”句式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作者写大河家,重点塑造了韩三十八老汉的形象,到大河家去,与这样“经过险境的人一块”,这是作者的期待,可从此两个角度思考

29、。 3.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 【答案】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立足全篇,可以先在全文中将有关“客”的句子找出。此句在“船客子扳牢大舵”之后,可见有解释作用;之后又有“逃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起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从形式上看,上下段叙述大河家渡口用语豪气壮观,此句语言平和,节奏富有变化。 4.(1)

30、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 (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第(1)问: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第(2)问: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韩三十八老汉是作者在文中塑造的唯一一个突出的人物形象,可结合他的经历去理解,找到文中的关键句:“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他从来不提当年见识过的血腥

31、沙场”“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然后概括表述出来。韩三十八老汉不过是众多大河家人的一个代表,作者写老汉的经历,正是为了突出黄河与当地人的依存关系。结合文中的语言看,这块土地,这里的人丰富了作者的对人生的认识,可结合“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进行分析概括。 【易错点】学生在分析环境描写时,容易忽略环境描写的位置,照搬硬套模板,无法得到高分。 【方法点拨】写景的位置:1.在开头写景,渲染某种气氛、交待故事背景,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2.在文中写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在文末写景,升华主题、使作品具有无限的思考空间。注意,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

32、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原文分析。 四、举一反三成果巩固 考点1环境描写的含义、分类、手法 万里长城一红柳 梁衡 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上,将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符号一一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夕阳西下,一抹红霞为烽火台、戍楼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苍凉。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一棵

33、红柳树。 那天,我沿着长城一线走到犁辕山头,一抬眼就被这棵红柳惊呆了。心中暗叫:好一个树神。红柳是生长在沙漠或贫瘠土地上一种灌木。极耐干旱、风沙、盐碱。因为生在严酷的环境下,大部分枝条只有筷子粗细,披散着身子,匍匐在烈日黄沙中。为减少水分的流失,它的叶子极小,如不注意你都看不到它的叶片。这红柳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它的枝叶煮水可治小儿麻疹,它的枝条鲜红艳丽,韧性极好,是农民编筐、编篱笆墙的好材料,但它最大的用途是防风固沙。红柳与沙棘、柠条、骆驼刺等,都是黄土地上矮小无名的植物,最不求闻达,耐得寂寞,许多人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眼前的这棵红柳却长成了一株高大的乔木,挺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

34、树干,遒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后的凝聚。我知道这是烈日、严霜、风沙、干旱九蒸九晒、千难万磨的结果。而在这些筋结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开满紫色的小花,劲如钢丝,灿若朝霞。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一幅古典的风景画。而奇怪的是,这庙门上还挂着一块牌子:长城保护站。 站长姓刘。我问保护站怎么会设在这里?他说:这是佛缘。说是保护站,其实是几个志愿者自发成立的团体。老刘当过兵,他总说军队是长城,退下来后就回到了长城脚下。看着这些残破的戍楼土墙,心里说不清是什么味道,就想保护长城。他每次走到这里,就在这棵红柳树下歇歇脚,四周少林无树,就只有这一点绿色。放眼

35、望去,茫茫高原,沟壑纵横,万里长城奔来眼底。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一开始为了巡视方便,他就借住在寺里。后来身边慢慢聚集了五六个志愿者,就挂起了牌子。 保护站已成立五六年,慢慢地与寺庙成为一体。连僧带俗共十来个人,同一个院子,同一个伙房,同一本经济账。志愿者多为居士,所许的大愿便是护城修城;僧人都爱树,禅修的方式就是栽树护树。早晚寺庙里做功课时,志愿者也到佛堂里听一会儿诵经之声,静一静心;而功课之余,僧人们也会到寺下的坡上种地、浇树、巡察长城。不管是保护站还是寺上都没有专门经费。他们自食其力,自筹经费维持生活并做善事。几年来老刘

36、他们在这儿打了一眼井,栽了三百亩的树,为站里盖了几间房。他还率领他的“僧俗大军”走遍沿长城的村子,收回了一万多块散落在民间的长城砖,在文物局指导下修复了一个长城古戍楼。 正说着,人们回来了,几个僧人穿着青布僧袍,志愿者中有农妇、老人、学生,还有临时加入的游客,手里都拿着锄头、镰刀、修树剪子,一个孩子快乐地举着一个大南瓜。大山深处,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上的一所小寺庙里聚集着这样一群奇怪的人,过着这样有趣的生活。山外的世界,正城市拥堵、食品污染、种族战争等等,这里却静如桃源,如在秦汉。只有长城、古寺、志愿者和一棵红柳。 采访完我要下山,老刘送我到寺门口。香客走了,志愿者晚上回城去住,归鸟在寺庙上空盘

37、旋着。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夕阳又给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我问老刘:“这么多年,你一个人守着长城,守着寺庙,是不是有点孤寂?”他回头看了一眼红柳,说:“有柳将军陪伴,不孤单,胆子也壮。” 这时夕阳已经给红柳树镀上一层厚重的古铜色,一树紫花更加鲜艳。 1.文章开头对长城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写出了长城的气势浩大、雄壮苍凉,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歌颂和赞美,为犁辕山上这株红柳提供了一个宏阔的背景。由面及点,由长城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红柳的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对于句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文章开头描写了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

38、连绵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上”的浩大雄壮,再依据标题“万里长城一红柳”,这样的写法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为了引出下文对红柳的描写,为红柳提供背景。 2.文中的红柳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生长环境严酷,极耐干旱、风沙、盐碱;历经千难万磨,坚韧顽强;舍身济世,用途广泛;不求闻达,耐得寂寞。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考生要注意题干的提示,概括红柳的特点而不是分析。由原文第二段看,红柳生长环境恶劣,坚韧顽强,舍身济世,耐得住寂寞等都可作为红柳的特点。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

39、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 (2)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夕阳又给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 【答案】运用想象、拟人和对比手法,表现了长城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残破,表达了老刘的无奈与失落。 从声音和色彩上着笔,以声衬静,描写了人去鸟归后寺庙的宁静,烘托出人们淡然、充实、平静、安宁的内心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第一句,“一闭眼”“一睁眼”是对比,“闭眼听到”的内容是想象,“相依为命”是拟人;“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写出了长城昔日的辉煌,“残破的城墙”写出了长城今日的残破,老刘作为退伍军人,与“红柳相依为命”,表现了他的无奈与失落。

40、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上描绘了傍晚寺庙的宁静,以声衬静,再结合老刘的回答,表现了人们平静安宁的内心世界。 4.综合全篇,探究本文以“万里长城一红柳”为题的用意。 【答案】用“万里长城一红柳”构成组织全文内容的线索。文章从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写到对人物内在精神的揭示,都是围绕红柳展开的。用“万里长城一红柳”具体显示文章中的典型环境。红柳生长在严酷的环境中,这里也正是志愿者们工作生活的地方。用“万里长城一红柳”象征老刘等志愿者的形象。文中由物及人,以物喻人,红柳与人的形象在文中是合二为一的。用“万里长城一红柳”形象化地揭示文章的主旨。文章赞扬了志愿者们顽强坚韧、默默奉献、甘于寂寞的精神,长城红柳是这种

41、精神的生动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考生的思考角度要全面,以“物”作为题目,首先考虑线索的用意;红柳生长在严酷的环境中,也象征了老刘等志愿者的形象;同时,联系“长城”的形象,“红柳”的精神,用“万里长城一红柳”为题有揭示文章主旨的用意。考生围绕这些要点答题即可。 五、分层训练能力进阶 【基础达标】 寒夜生花 迟子建 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七八度。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过年。 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是霜花! 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

42、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要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婴儿,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

43、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 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也是最黑暗的时刻。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花,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却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今天

44、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三).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