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从容说课 诗两首包括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和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两首诗。望舒先生的雨巷是先生的成名之作,发表于1928年。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他重游当年求学之地英国剑桥大学后的返国途中,诗中缠结着诗人难以挥去的万千离愁。 这两首诗都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蕴悠长的唯美之作,称得上中国新诗的唯美的典范。因此,教学上,重点在品味诗歌的“美”,品味纯美的意境、绝美的语言、唯美的情思,尤其应品味语言所呈现出的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一定要紧扣语言本身去感受,通过反复诵读、潜心品读等手段,辅之以音乐的效果,调动联想、想象的能力,感受诗歌意境之美
2、。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简介两位诗人及其创作的相关背景,然后通过听录音范读,学生以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并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品析诗中最优美的语言,借助音乐的力量,运用配乐朗诵的方法,进一步感悟诗歌之美,并最终达成背诵的目的。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美之所在、美之真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 1.学习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方法,仔细揣摩优美的诗句,品味诗歌语言之美。 2.理解诗歌的情感,分析情感与语言之间深刻的关系,体会优美的意境所造就的艺术效果。 3.朗读教学,以多种形式、多种手
3、段反复诵读,感受语言之美。 4.合作探究,品悟意境之美。 5.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感悟诗人的情感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获得一次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创设氛围,营造气氛 【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以徐志摩先生的诗谱上曲演唱的歌,同时多媒体展示诗作】 师怎么样,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陶醉了。 生美!实在是美! 师对,美!诗美,音乐也美。而今天我们的确要欣赏中国新诗当中两篇唯美的佳作。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首诗两遍。 师同学们都已经从感性上接触到这两首诗了,请把你的直觉告诉大家,你觉得更喜欢读哪一首呢? 生我喜欢雨巷。 师是吗?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首诗有一种让人难忘的“愁
4、”,挥之不去,印象太深了。 师原来是“愁”让你难忘啊,也难怪,你们正是多愁善感的年纪,何况你是女孩。 生我喜欢再别康桥,因为这首诗的愁没那么浓,更含蓄一些。我可不愿那么哀愁。 师男生是该坚强一些。 生我喜欢雨巷。因为,我就是在丁香花开的雨季出生的,所以,我对这首诗情有独钟。 师那你也应该喜欢时下流行的丁香花这首歌啦? 生老师真是我的知音!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理由去喜欢诗歌。那么,诗歌也应该是可以走近的,对吗? 生(齐声)对! 推进新课 师好,那就请你把认为更喜欢读的那一首诗反复再读两遍。这一次读要求边读边思考怎样读能读得更好呢? 师下面,我们每首诗分别请出3位同学来给大家范读,大家先
5、挑选自己的代表吧。 师请选出的同学,各自朗读一遍诗歌,每首诗,我们再让大家点评一下。 【两首诗都分别由三位同学范读,由学生点评其读得好在哪里,哪里是不足。教师边引导学生在点评中归纳朗读的要点,边在黑板上板书】 生我觉得王林读的雨巷最好。 师为什么? 生她在朗读时特别注意感情投入,有的地方重读,有的地方轻读,让人感觉抑扬顿挫,很有诗味。 师李丽同学提到了朗读诗歌时要注意的两点:感情投入和重读与轻读的问题。很好! 生我觉得梁敏读的再别康桥最好。因为,她在朗读时注意到了节奏快慢。好的朗诵者应该就像演唱者一样,让听众陶醉在旋律和节奏里。 师对,刘力同学又给大家归纳出了朗读的第三条注意事项:注意节奏。大
6、家还有什么看法? 生应该还要注意适当的停顿吧。刚才,我就是有几句诗的停顿上把握不好,所以,没读好。 师好,王军又总结了一条:注意适当的停顿。既然,王军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失误,我们欢迎他再为我们朗诵一遍,大家说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这次感觉怎么样? 生好多了! 师大家说呢? 生(齐声)好! 师看来,朗读诗歌真是一门学问啊。我们在合作中又有了新的收获。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归纳得也很好。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停顿、注意节奏、注意重读和轻读等。那我们现在一起再来读读,牢记刚才归纳的要点。 师同学们觉得自己读得足够好了吗?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在朗读中好像还缺了点什么? 师嗯。老师也觉得大家的朗读是缺了点
7、什么。缺什么?大家一齐想想。 生似乎还缺了点感情。 师是啊。因为我们还没体察到诗人的感情。上一课我们讲到,体察诗人的情感应透过什么去分析呢? 生诗中的意象。 师对。那我们还是分工合作,刚才你选择哪一首诗来朗读的现在还选哪一诗来分析其中的意象,及透过意象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也可以低声诵读,帮助理解。 知识拓展、提升 【学生自由发言,分析意象及其蕴涵的感情。答案不尽一致,但只要紧扣诗歌中的意象,不背离诗的感情基调,教师都给予肯定和赞许】 生我觉得雨巷中的“姑娘”这个意象很独特。 师深入分析一下。 生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
8、的雨巷”中。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的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她很神秘,很幽怨,让人难忘。 生我认为,雨巷中的“姑娘”应该不是现实中的人,这个意象应该别有含义,可我还没想出来。 师大家帮他想想吧。 生这位“姑娘”应当是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对这个意象,学生分成两派,各自说出不同的观点】 师其实,大家的理解都有道理。对“姑娘”的理解历来也像大家一样存在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只要解释符合诗歌的意境就是合理的。 师这首诗
9、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那么,再别康桥呢? 生第2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中倒映河中的景象,将柳树比喻成“新娘”,独具匠心,表现了诗人极度迷恋的感情。康河的美景,留住了诗人的心,他乐而忘返了。 师很好,还有吗? 生“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潭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第5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
10、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师作者对康桥除了留恋和热爱,还有别的感情吗? 生在第6节,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中拉回到现实,别情缕缕,离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 师没错。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原因在于它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即对逝去的美好往事,人们总是充满怀念。 师了解了诗歌的感情,剩下的时间,我们再读、再背诗歌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啦。时间交给大家! 课堂小
11、结 读诗就是感受其美。上一课毛泽东的词给我们的是壮美的情感体验,今天这两首诗给我们的是优美的情感熏染。都是美。 布置作业 明天我们要继续创造美。今天的作业是请每一位同学为两首诗当中的一首,选择一段你认为合适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诵。 板书设计 朗读的要点 2诗两首 从容说课 诗两首包括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和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两首诗。望舒先生的雨巷是先生的成名之作,发表于1928年。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他重游当年求学之地英国剑桥大学后的返国途中,诗中缠结着诗人难以挥去的万千离愁。 这两首诗都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蕴悠长的唯美之作,称得上中国新诗的唯美的典范。因此,教学上,重点在品味诗歌
12、的“美”,品味纯美的意境、绝美的语言、唯美的情思,尤其应品味语言所呈现出的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一定要紧扣语言本身去感受,通过反复诵读、潜心品读等手段,辅之以音乐的效果,调动联想、想象的能力,感受诗歌意境之美。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简介两位诗人及其创作的相关背景,然后通过听录音范读,学生以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并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品析诗中最优美的语言,借助音乐的力量,运用配乐朗诵的方法,进一步感悟诗歌之美,并最终达成背诵的目的。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美之所在、美之真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13、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 1.学习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方法,仔细揣摩优美的诗句,品味诗歌语言之美。 2.理解诗歌的情感,分析情感与语言之间深刻的关系,体会优美的意境所造就的艺术效果。 3.朗读教学,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反复诵读,感受语言之美。 4.合作探究,品悟意境之美。 5.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感悟诗人的情感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获得一次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让我们继续美的历程,把音乐之美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结合在一起。请各组派出代表展示你们挑选的配乐。 【学生播放自己挑选的音乐】 师音乐都很美,但哪一段与我们的诗是最相配呢?同学们讨论讨论,
14、要说出理由。 推进新课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 生我们觉得王军选的那首中国古典音乐很好,跟雨巷的意境很配合。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首诗很有中国古典诗词的味道,我在网上看过介绍,“丁香”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就是忧愁、落寞的象征,而且还常常与雨联系起来。王军选的古曲让人很容易就沉浸在那种幽怨的气氛里了。 师好,李立同学是从意境的角度来分析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很好。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更喜欢王林选的那首轻音乐。 师也谈谈自己的理由。 生第一,我认为,这首曲子也符合雨巷的意境;第二,从节奏上,这首曲子与诗歌的节奏更配合。王军的那首好像太慢了一点儿。 师梁亮同学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节奏
15、。为了更进一步地分析两首曲子哪一首更符合诗歌。我们就请挑选者配乐来朗诵一下,大家来做评委。 【两位学生分别配乐朗诵雨巷】 师好了,朗诵结束,哪一首更好,评判权归大家。 师结果出来了,王军选的古曲以34票战胜了王林选的轻音乐。 师雨巷有了它的“搭档”,我们也不能冷落了再别康桥啊。大家也评一评吧。 生我们觉得刘丽选的那首钢琴曲不错,符合刚才大家提的标准。 生我们都喜欢你上节课播放的人间四月天的主题曲。 师看来,又是要用擂台赛的形式解决了。刘丽选的音乐当然由她朗读;人间四月天的主题曲让谁来朗读呢? 生(齐声)老师! 师(微笑)这个擂台赛,我的身份有些尴尬啊。我应该当裁判,还是参赛选手呢? 生老师,您
16、就当一回参赛选手,让我们也来当一下裁判吧。 师也好,现在的课堂,老师与学生的地位本来就是平等的,不过,你们裁判可要公平啊! 生(齐声)一定公平! 【教师和学生各自用配乐朗诵了再别康桥】 师好了,到裁判出手的时候了。 师结果是我的人间四月天以40票战胜了刘丽的钢琴曲,谢谢大家的支持。 师通过讨论和表决,我们给两首优美的诗歌配上优美的乐曲。下面。我们就用自己选出的曲子来配合朗诵吧。大家也来感受这种诗美配乐美的意境。 【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进行配乐朗诵】 师美的音乐,美的诗,其实诗的语言本来就如音乐一般是美的。在这两首诗中选择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说说其美在哪里? 生我喜欢再别康桥的第2节里“那河畔的金
17、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一句,这句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中倒映河中的景象,将柳树比喻成“新娘”,独具匠心,表现了诗人极度迷恋的感情。康河的美景,留住了诗人的心,他乐而忘返。 师我也很喜欢这一句。 生我喜欢再别康桥里“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作者把虹与梦,这两个奇异的意象,叠加起来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潭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师分析得很恰当。 生我喜欢“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几行诗是再别康桥一诗的高潮所在。诗人在此由梦境回到现实。“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
18、去,“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别离的笙箫响起来了,夏虫也为我的离别而沉默不语。离情别绪越来越浓。“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效果。 师看来,你一定是在课下翻看了不少关于再别康桥的鉴赏了。 生我很喜欢这首诗,也因此喜欢上了徐志摩,还看了一些关于他的介绍。 师由一首诗而到一位作者,再到整个诗歌的世界,这是我们步入诗歌乃至文学殿堂的开始,祝贺你!以后,我们再找时间让你给大家谈谈对徐志摩的看法,怎么样? 生没问题! 师雨巷呢?谁来谈谈? 生我喜欢诗的开头一节“撑
19、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全诗的主旋律。闭上眼睛,浮现在我们脑海的是这样的情与景:情,是独自、彷徨、寂寥、愁怨;景,是纸伞、雨巷、丁香、姑娘。此情此景,水乳交融,幻化为一体,让人难忘至极。 师李立的分析一下就抓住了主题,还有其他的意见吗? 生“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也很好。作者心目中的女孩,她也撑着油纸伞,像诗人一样,彷徨在这悠长而寂寥的雨巷。她从诗人对面而来,她与诗人只是瞬间相遇,又像梦一般的飘散而去。有种难以言表的神秘和幽怨。 师很好!大家都谈到了自己的感受。诗歌的内蕴最终都是要我们
20、自己去理解的。下面的时间给大家,在音乐中,自由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歌。 课堂小结 伴着音乐,我们赏读了两首优美的诗篇。雨巷这首诗之所以流传至今,主要在于它艺术上的成功。诗人将外国的表现手法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妙意境,相当完美地融为了一体。所以,著名诗人、学者卞之琳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或者稀释。”而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艺术美,表现是多方面的: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十分注意诗的结构、形式的美和音乐美。如整首诗诗行长短构成一种参差错落、舒缓有致的声调,而诗的开头和结尾重叠、复沓,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这首诗的语言,也是独具特色的
21、。 布置作业 对诗歌美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我们的课堂毕竟有限。今天的作业是选择你最欣赏的一首诗或一句、几句诗写出自己的感受,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语言之美 拓展阅读 口供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鉴赏提示:口供是闻一多的诗集死水中的第一首诗。诗歌以铺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又一幅景象,众多的意象散发出文明古国的古色古香的气息,它们所织就的画面是那样绚
22、烂多彩,突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理想。但理想的炽热与现实的冷酷所形成的强烈的反差又使诗人的抒情中含有了些许苦涩。最后两行诗,是诗人对自身严酷的反省,对旧我的否定,对灵魂蜕变的渴望。 闻一多的诗讲究结构上的“建筑美”,语言上的韵律美,对新诗的创作有深刻的影响。 习题详解 一、命题意图:把握节奏,熟读并能背诵全诗。 参考答案:1.节奏例释: 例1: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例2: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2.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二、命题意图:分析诗中的意象,揣摩
23、诗人的情感。 答案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紧扣诗中意象分析,合理揣测诗人的感怀,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可作适当的点评。 三、命题意图:品味诗歌的美,分析诗歌表达形式上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提示:1.这一问是开放性的设问,无论回答意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结构美,只要是诗歌某一方面的特点,都是可以的。 2.最后一节诗与第1节诗在语意上同中有异,在节奏上则完全相同,以三个“悄悄的”与第1节中三个“轻轻的”回环对应,在结构上形成前后呼应的特征,体现了志摩诗的“建筑美”之特征,形成了全诗遥相呼应、一气呵成、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四、命题意图:拓阔阅读视野,进行对比阅读。 参考答案:1.
24、三首诗词中的“丁香”都是诗人“愁心”的象征。这愁心就像丁香的花蕾一样,固结不可解。而李词和王词还把丁香置于雨中的境界,使丁香更加凄艳动人。 2.第二问是开放性的题目,只要抓住诗中淡淡的愁绪展开描述即可。教师可作适当点拨。 2.诗两首 晨诵夜吟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作者:刘长卿(?约789),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河间)人,籍贯宣城(今属安徽)。以五言见长,自诩为“五言长城”。 注:上人:对僧人的敬称。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将:与、共。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时人:指世俗之人。
25、 赏析:送上人是一首送行诗。作者把出家人比作闲云野鹤,来去无踪,不为人间俗事所累,并劝友人要隐居学道,莫到名山去,这会让人们知道你的居处。此诗既是送别僧人,又是对自己不逐时俗的心绪的宣泄。 积累运用 1字音积累 寂寥(lio)彷徨(pnghung)彳亍(chch) 颓圮(p)笙萧(shngxio)青荇(xng) 2字形辨析 哀怨由衷衰落寂寥荒谬凄婉文苑 长篙艾蒿斑斓阑珊波澜笙箫潇潇 水藻浮躁 3字义辨析 圮圯 圮,是坍塌、毁坏之意;圯读y,是桥的意思。 4词语解释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斑斓:灿烂多彩。 浮藻:漂浮在水面的藻类植物。 5修辞方法 例句: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分析
26、:上面的句子除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之外,还用了一种别样的修辞手法顶真(顶针)。“沉默”一词是上半句的结束,同时又是下半句的开始。类似这样,如果上半句的结束语是下半句的开始语,那么这个句子就可以说运用了顶真(顶针)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环环相扣,联接紧密,内容表达更加集中。 6诗歌的意象 戴望舒在雨巷中沿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丁香。 (l)“梅”也是古诗人常常选用的意象。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
27、算子.咏梅) (2)“柳”在古典诗词中也经常被选作“送别”的意象。大家不妨做做下面的题目。 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工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解析: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生悠悠思乡之情时写的一首诗,全诗感情真挚,抒写自然,凄切宛转,气韵流动。“折柳”原为“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为灞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便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是从本诗“此夜曲中间折柳”一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
28、”就是“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漂泊在外,不禁引起了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了“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很重要。 当然,也许有人不同意此说,有自己的见解,但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以成立。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的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课后巩固 检查我的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倩影(
29、qin)青荇(xn)栉风沐雨(ji)呕心沥血(u) B.漫溯(s)笙箫(shn)桀骜不驯(xn)从容不迫(cn) C.彳亍(chch)颓圮(s)无济于事(j)载歌载舞(zi) D.长篙(o)瘦削(xu)荒谬绝伦(mi)味同嚼蜡(jio) 解析:A项“栉”应读“zh”;B项“溯”应读“s”;C项“圮”应读“p”。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耗费坐标系仗义执言忧柔寡断B.疏浚度假村良晨美景各行其事 C.渲染编辑室饥肠漉漉枉费心机D.弹劾协奏曲融会贯通志大才疏 解析:A项“忧柔寡断”应为“优柔寡断”;B项“良晨美景”应为“良辰美景”;C项“饥肠漉漉”应为“饥肠辘辘”。
30、 答案:D 3.下列各句的诵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我/身旁/飘过/这/女郎B.是/夕阳中的/新娘 C.她/静默地/远了,远了D.那/河畔的/金柳 解析:A项应为“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答案:A 4.对雨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丁香”自喻,表现了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自傲精神。 B.所写的“我”是一位敢于同旧世界决裂的革命者的形象。 C.所写的“我”是一个处于失恋的苦闷与失望中的青年。 D.所写的“我”是一位追求美好理想的青年的形象。 解析:A项“以丁香自喻”显然不对,分析也不妥当;B项“同旧世界决裂的革命者”之论过于拔高;C项“处于失恋的苦闷与失望中”无依据。 答案:D 5.“轻
31、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对这段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诗用了反复的手法,三次用了“轻轻的”,既增加了诗的语言美,也体现了作者恋恋不舍的感情。 B.这段诗除了用了反复的修辞格外,还用了拟人“作别西天的云彩”。 C.首句“轻轻的”修饰的是“走”,与下一句的“轻轻的来”中的“轻轻的”用法一样。 D.这段诗写出了诗人轻快、欢乐的心绪。 解析:D项写出诗人的“轻快、欢乐的心绪”与诗意相抵触,应该是“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 答案:D 6.“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对这段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
32、修辞手法。 B.将柳树称为“金柳”,比为“新娘”,是因为夕阳将其染成金色,艳丽多姿。 C.“艳影”是“金柳”的艳影,并非“新娘”。 D.这段主要写景,但景中蕴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 解析:A项这几句诗没用“拟人”的手法。 答案:A 7.填空。 (1)戴望舒,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因雨巷一诗被称为_,叶圣陶赞誉这首诗“_”。 (2)人们常把美好的称呼赋予那些成就杰出的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_”王维。徐志摩则被誉为现代“”,他共留下四部重要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_出于他自编的最后的诗集猛虎集,是诗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
33、离诗。 答案:(1)“雨巷诗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2)诗佛诗哲再别康桥 8.把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_,_。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寒雨连江夜入吴,_。洛阳亲友如相问,_。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_,_。 (李白赠汪伦) 答案:(1)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平明送客楚山孤一片冰心在玉壶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雨巷(节选) 她静默地走
34、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散了她的颜色, 消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9.“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参考答案:雨巷写于1927年的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期。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
35、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这一部分进步青年心境的反映。 10.诗中的“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参考答案: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缥缈、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阅读下面两小节诗,完成1113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11.诗人把“河畔的金柳”比
36、作“夕阳中的新娘”,你认为这个比喻好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是一个形象鲜明且极富诗意的平中见奇的比喻。首先,河畔的柳树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金黄的色彩,这与惯于穿红着绿的新娘具有形似的特征;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诗人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极为美好的时光,所以,康桥的一草一木都满注着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新娘”这一形象正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诗人对康桥及其一草一木的无限喜爱之情。 12.如果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中的“招摇”改为“摇动”,你认为效果有什么不同? 解析:拟人这一手法的使用使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更加突出,也蕴含着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望。 参考答案:摇动,只是对青荇情态的客
37、观描述;招摇,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它不仅能够写出青荇自由自在地摇动的情态,也能更好地体现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而且还能折射出诗人当时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望。当诗人再次来到康桥,面对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摇动的青荇时,诗人的感受已不仅仅是喜爱,潜意识中更有渴望摆脱尘世羁绊与生活束缚的强烈愿望,而“招摇”一词正好写出了青荇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契合了诗人当时的心理。本节后两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另外,“招摇”也与本节中的“水草”押韵,更好地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13.“甘心”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试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甘心”深刻地写出了诗人对康桥
38、的永久的眷恋之情。理解略。 综合拓展提升 14.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景色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解析:
39、D项的分析把诗的主题拔高了,其实这首诗里并没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注意鉴赏还要根据内容来品读,不能主观臆断。 答案:D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红叶 沙白 风,把红叶, 掷到脚跟前。 噢, 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我才发现 15.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句一个“风”字、一个“掷”字,写出了秋风吹拂、树叶稀疏之状。 B.轻轻的一个“噢”字,便自然顺畅地引出了诗人的一番领悟。 C.“绿色”常象征生命蓬蓬勃勃,“热血”则常使人想到流血牺牲,两者相去甚远,似乎不能相提并论,可诗人却独具慧眼,他从枫叶中发现了“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就提高了诗的思想境界,不是单纯的咏物写景。 D.“经霜”一词语涉双关,它既是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比喻诗人人生历程中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等考验。 解析:A项中“吹拂”应改为“劲吹”。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