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一上册) 小说是一种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鉴赏小说,最主要的是关注人物形象,因为小说主题思想总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达的。 欣赏人物形象,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情节往往体现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人物形象是在一系列事件、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刻画的。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人生悲剧就是由一个个事件连缀起来的,他的性格也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渐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而环境是人物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当然,在欣赏人物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2、和复杂性。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把握主题,一是要理解作品蕴涵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二是要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情节,要注意情节是怎样展开、发展,直至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此外,还要注意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这些就是这个单元总的教学目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课文主要写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
3、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学习本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课文在写作上采用了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同时又运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对于描写方法的掌握,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把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领悟文章“官逼民反”的主题。 为了改变过去主要由老师来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情节,而完全不顾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也为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设计者采用了师生互动、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
4、尊重学生的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来了解情节,领悟主题,把握人物形象。 说内容 水浒原名忠义水浒传,也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
5、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林冲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课文在写作上采用了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同时又运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对于写作方法的掌握,是我们学习这篇
6、课文的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把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领悟文章“官逼民反”的主题。 教学重点1.鉴赏“风雪”“山神庙”的景物和细节描写,并体会其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 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从情节线索走向看人物性格发展。 2.掌握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1.影碟、录像、电子光盘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幻灯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水浒的作者和内容; 2.了解与林冲故事有关的其他情节内容; 3.掌握通
7、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4.掌握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把握情节,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的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 2.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读名著的兴趣;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上网查找水浒的作者、大体的情节内容,以及一些相关的评论等。 2.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的音义知识。 (1)掌握词语 赍(j)发:资助。 赏赉(li):赏赐
8、。 玷辱(dinr):使蒙受耻辱。 迤逦(yl):曲折连绵。 官司:旧时对官吏和政府的泛称;指诉讼。 恁(nn):这么,这样,那么,那样。 浑家:早期白话小说中指妻子。 按酒:指下酒的肉菜。 理会:照料,处理;注意,理睬;交涉。 髭须:髭,嘴上胡须;须,嘴下胡须;髯,两颊上的胡须。 絮烦(xfn):因过多或重复而感到厌烦。 庇祐(byu):保佑。 掇(du):搬,挪动。 酒馔(jizhun):下酒的饭食。 (2)古今词义对照 例句: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文中含义:姑且。 现代常用义:权力、权利。 例句: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文中含义:冒犯;制造纠纷。 现代常用义:讨厌;惹事。 例句:但
9、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文中含义:只要。 现代常用义:转折连词。 例句: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文中含义:时时;/给。 现代常用义:/和。 例句:果品酒馔只顾将来。 文中含义:拿。 现代常用义:将要。 例句:有书在此,少刻便知。 文中含义:信/一会儿。 现代常用义:书本;/。 例句:你不省得。 文中含义:明白。 现代常用义: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例句: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文中含义:结束、了结。 现代常用义:长出果实或事物发展。 例句: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 文中含义:菜蔬、菜肴。 现代常用义:就着菜把主食吃下。 3.组织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四回至第六回,
10、了解与本文有关的故事内容。 导入新课 导入1:播放音乐好汉歌第一段,或者在课堂上放映电视剧第十八回“风雪山神庙”中精彩片断,调动学生情绪,切入课题。(板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导入2:“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当日在东岳庙前,奸臣高俅之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妻子,父子二人多番设计想霸占,后使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牢城。并买通董超、薛霸两个差役,在野猪林内谋杀林冲,后来得到鲁智深出手相救。但是幸免于难的林冲还反过来求鲁智深放过董
11、薛二人。从林冲一路以来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他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苟且偷生来到沧州。到了沧州后怎么样?请打开课文。(板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导入3:以介绍作者和水浒传导入。 多媒体课件显示: 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
12、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变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13、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里面的一位英雄好汉豹子头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板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推进新课 了解情节结构 一、水浒传中有关林冲的情节 禁军教头起义英雄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二、掌握课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的情节由四部分组成,请大家根据预习,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序幕 (2)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开端 (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14、发展 (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高潮结局 三、了解文章的线索 全文以林冲思想变化为线索,通过四部分情节表现了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过程。 合作探究 分析理解的重点情节段落 一、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本文是长篇小说节选,好像应该从第二段开始选起,因为第一段与本文的主要故事看起来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不从第二段开始,而非要选上第一段呢?第一段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明确:这一段实际与课文部分的故事有着直接的联系,无论对人物还是对情节都有着重要作用。 1.这段描写详细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过去的关系,为下文写李小二帮助林冲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如果没有这段描写,下文写李小二向林冲报告消息就会显得
15、突兀。林冲在街上偶遇了曾经救济的李小二,由此就走进了李小二的酒店,开始了在困境之中的常来常往,也算开始了感情的投资。而来谋害林冲的陆虞侯和富安也恰是来到了这个酒店来商议此事。而恰好李小二与林冲相好,特意留心了这好尴尬的人,让自己老婆偷听打探消息。可惜的是听得并不清楚,这正好为下文作好了铺垫。陆走后林冲进来了,李传递消息。林冲辞别也是在酒店。正是机缘巧合,正应了那句古话“无巧不成书”。李小二的出现为传递消息做了铺垫,陆、富的出现为放火做了铺垫,一步一步,徐徐铺开来。林冲得了消息,发怒寻仇人,但是没几天也就懈怠了。等到分配他去看守草料场时,虽有疑惑但是也很乐意的去了。后来到李小二的店来告别,此处李
16、小二的职责已尽,该谢场了,酒店的作用也到此为止。在酒店里为各路英雄开辟了一个战场,你来我往,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所在。在这里每个人物都露了面,出了场,开始为后文的发展埋下伏笔。此处可以列为故事的前奏,事事铺垫好,紧锣密鼓敲起来,好戏还在后头呢! 2.这段描写表明了林冲是个乐于助人、济危救贫的善良之人,也表现了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他被发配到沧州,并没有向陷害他的仇人报仇的想法,反而与李小二你来我往地过上了平静的日子,表现了典型的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第二部分(25段),讨论: 1.这一部分,情节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明确:陆谦来到沧州,密谋杀害林冲,使情节陡起波澜。 2.作品为
17、什么不直接描写管营、差拨等四人的谈话?作者通过李小二夫妻的所见所闻所疑所思来交代情节,这种手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在这一部分中,作品不是直接写出四人的谈话,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所见所闻来写他们的怀疑与推测,这就使情节若隐若现,扑朔迷离,造成了强烈的悬念,使作品情节更加曲折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三、阅读第八、九段,讨论: 1.第八段中除了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之外,还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明确:这一段中除了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外,还用了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这里的心理描写通过写林冲想等雪晴之后修理草屋,说明他是准备在这里安心长住的,这就反映了人物随遇而安的性格
18、。 2.第九段中林冲是怎样发现山神庙的? 明确:买酒的路上。英雄爱喝酒,况且天寒地冻。他们去草料场的路上,标明了“又没买酒吃处”,与老军说“你若买酒吃时有市井”,遥相呼应,使小说叙事周密,同时又为林冲出门买酒发现山神庙而躲过祸事做好铺垫。 四、阅读第十一段,讨论: 在这一段中,作品详细描写了庙外三人的对话,为什么要详细描写这些对话? 明确:这是促使林冲思想性格发生剧变的关键,因此要详加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对以前的情节进行了巧妙的补充,并交代了整个阴谋的策划过程,并由陆谦等人亲口说出,这就比别人介绍更易于使林冲认识到敌人的凶狠残忍,更易于激起他满腔怒火,从而促使他毅然做出了手刃仇敌的壮举。 提示
19、主题,深化意义 一、提问: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 明确:“逼”。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 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二、体会林冲这一文学形象的深刻意义。 引导:由林冲的被逼造反,我们不妨想多一点。林冲当时在东京是保卫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尚且被逼起来反抗自己的阶级,那地位低下的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在同样黑暗、腐败的封建社会里,那些被压在最底层
20、的百姓是怎么个活法?那么,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人又何止林冲一个?所以我们说,林冲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这一文学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方法引导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一):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阅读小说首先要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老杨同志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有着丰富的实际斗争经验的农村工作干部的形象。他具有爱憎分明、作风朴实、深入群众、热爱劳动等好的品德。又如社戏塑造了阿发、双喜等农村少年的形象。这些少年都非常能干,阿发单纯又无私;而双喜是聪明机灵,胆大心细,善解人意,做事周全和敢于负责。我们要善于用词语准确地概括出人物的品德。 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
21、段表现出来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既有概括介绍,也有具体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我们要认识这些方法及其作用。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知识拓展 水浒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水浒在艺术上最成功之处是塑造了叱咤风云、面貌各异的英雄形象。通过对英雄形象的讴歌以及对英雄斗争的描写,再现了真实的社会历史风貌,突出了重大的历史主题。水浒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至今对我们仍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人物性格
22、 水浒围绕着“官逼民反”的重大主题,分别写了一百零八名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这些人生活于社会的不同阶层,身份、地位、理想和爱好各不相同,因而在“上山”的问题上,具有不同的经历和遭遇,不同的思想与行为。而作者正是紧紧扣住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经历、遭遇来刻画人物性格。人物的生活史,也就是人物的性格史,很合乎逻辑的发展。 例如阮氏三雄与林冲的“上山”,前者态度明朗干脆,行为果断迅速,而后者则委屈忍让,一拖再拖。这种性格的不同,与双方的政治、经济地位有关系。三阮靠打鱼为生,有一身水陆兼备的好武艺,他们“义胆包天,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但生活困顿、处境艰难,在官吏们的重重盘剥下,穷得连
23、老娘头上的首饰都拿去卖了。正是在这种困境下,他们羡慕“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的梁山义军,只盼着若是有“识货的”,便把这腔热血“卖”与他。所以,当吴用一说明来意,三阮的反抗烈火便燃烧了起来,积极地参加了“智取生辰纲”的斗争,走上了“上山”的第一步。正是由于阮氏三雄处于穷困潦倒的地步,所以他们极易萌发反抗的思想,毫不犹豫地走上了斗争的前线。 与三阮相反,林冲的“上山”是被一步一步逼出来的,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地位,有“请受”,还有一位漂亮贤惠的妻子,家庭美满安逸。为了保全自己的前程和小家庭,他不敢得罪上司,凡事尽量忍让克制,如他亲眼看见自己的妻子被人调戏,正要举拳打时,认出此人原是高衙
24、内,就先自手软,满腔怒火压在心头,只能“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当鲁智深闻讯赶来,要帮林冲厮打时,林冲忙向他解释说:“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一时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虽然如此,高衙内却不肯罢休,千方百计谋夺林冲的妻子。高俅纵容儿子胡来,竟听信走狗陆谦、富安之计,以看刀为名,骗林冲误入白虎节堂,加给他一个“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的莫须有罪名,把林冲发放开封府,企图治以死罪,却不料遇上一个鲠直不苟的孙孔目,为林冲开脱,刺配沧州。于是高俅又买通解差董超、薛霸,要在路上杀
25、害林冲,多亏鲁智深设伏野猪林,在危险关头救下林冲性命。在接连不断的迫害面前,林冲始终屈辱忍让。充军路上,被差役百般折磨,也只是忍气吞声,甘愿遭罪,差役要绑杀他时,也只是说:“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的!”并且“泪如雨下”,哀求饶命。当鲁智深救下他,要杀死差役时,他反而为差役求情免死,梦想着自己能避过祸难,有朝一日还能够“挣扎得回来”。然而,迫害并没有结束,陆谦、富安追踪而至,企图火烧草料场,把林冲一起烧死(即使烧不死,也可以因为草料场被烧而判处林冲死罪),幸好因为风雪压塌了林冲的住所,林冲搬到山神庙内安身,才不致被火烧死。至此,林冲忍无可忍,终于手刃仇人,反上梁山。 生活对于性格的形成是不可或
26、缺的前提条件,复杂的生活环境决定着人物的性格特点。林冲从委曲求全、妥协忍让到敢于反抗,并且发展成为起义军中抵制招安、反对投降的坚定分子,这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彻底认识了统治阶级的虚伪和险恶本质。他的思想觉悟、他的性格特征,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二、在矛盾冲突中显示人物性格 水浒在描写人物时,往往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显示自己的性格特征。例如石秀这个“拚命三郎”,有着坦率、正直、嫉恶如仇、义无反顾但又机警沉着的性格特点。而这些特点,在促使杨雄碎割潘巧云以及“跳楼劫法场”两个事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当他第一次见到海和尚和潘巧云时,就识破了他们的勾当,在
27、他们眉来眼去时,“便揭开布帘,走将出来,那贼秃放下茶盏,便道:大郎请坐。这妇人便插口道:这个叔叔,便是拙夫新认的义兄弟。那和尚虚心冷气,问道:大郎贵乡何处,高姓大名?石秀道:我姓石,名秀,金陵人氏,因为只好闲管,替人出力,以此叫做拚命三郎。我是个粗卤汉子,礼数不到,和尚休怪。”这无疑是给海和尚、潘巧云一个当头棒喝:放尊重些吧!不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这显示了石秀的机智灵活。他曾告知过杨雄,但反而被潘巧云栽脏诬陷,使矛盾趋于复杂化,这样,石秀被迫离开杨家。为了揭开事实真相,石秀侍机在后门解决了为海和尚通风报信的胡道和海阇,促使杨雄醒悟,为自己洗刷了污名。随后又为杨雄出谋划策,促成了碎割潘巧云的事
28、件。在这场矛盾冲突当中,石秀以自己的言行,显示了正直无邪、嫉恶如仇且又机警沉着的性格特征。特别是“跳楼劫法场”一事,更能体现出“拚命三郎”石秀的胆识超人之处: 石秀在城窗外看时,十字路口,周回围住法场,十数对刀棒刽子手,前排后拥,把卢俊义绑押到楼前跪下。当案孔目高声读罢犯由牌,众人齐喝一声,楼上石秀,只就那一声喝里,掣着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从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 石秀当然知道只身劫法场的危险,但别无他法,只好破釜沉舟,声称“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闯入法场。他被捕后,义正辞严地大骂梁中书,说我哥哥“早晚
29、便引军来打你城子,踏为平地,把你砍做三截,先教老爷来和你们说知”。显然,石秀采用的是缓兵之计,既表现了敢于拚命的战斗性,又表现了机警沉着的灵活性。正是石秀的大智大勇,使敌人慑于起义军的威力而不敢贸然杀害他和卢俊义。 对于重要的人物,水浒的作者无不把他们放在矛盾斗争中,通过矛盾的发生、发展和解决去显示人物自身的性格。而对一般的小人物,作者也常常使用这种方法,如何九叔怯懦、胆小、圆滑、精明,是通过他收领武大尸首的前前后后活动表现出来的。在西门庆设酒招待他时,何九叔便已猜出“今日这杯酒,必有蹊跷”。所以,西门庆给他十两银子时,既不肯接受,却又不敢不接受,心里直疑忌:“我自去殓武大尸首,他却怎地与我许
30、多银子?”等到进入武大家,见到潘金莲时,心里即已明白了几分。一扯开白绢,辨明了武大死因后,何九叔突然“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原来,他“本待声张起来,却怕他没人作主,恶了西门庆,却不是去撩蜂剔蝎?待要胡卢提入了棺殓了,武大有个兄弟,便是前日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男子,倘或早晚归来,此事必然要发”。本来何九叔是与事件无干涉的,但由于职业关系,竟被卷进了矛盾的漩涡之中。为了应付武松回来后的追寻,何九叔伪装病发,以免负殓尸之责,并且还保留脏银,偷藏骨殖,掌握一定的证据。当武松手握尖刀胁迫何九叔时,他交出了武大中毒的实物,却还不敢说出事实真相,不敢到官府作证。在这组尖锐的对
31、立矛盾斗争中,何九叔小心翼翼地周旋于矛盾冲突的双方之间,充分显示了一个职业团头的圆滑、精细、苟且偷安的性格特征。 三、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 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丰富多样,绝不雷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在高衙内调戏林冲妻子的事件上,林冲忍让妥协,鲁智深则火冒三丈,要让高衙内“吃洒家三百禅仗”。又如在武大被害一事上,何九叔与郓哥形成了鲜明的性格对比,前者世故、机变且又胆小、怯懦,全身避祸,后者则幼稚天真、逞强好胜,打抱不平。在同一类型性格的人物当中,作者也注意以对比手法加以区别,显出其性格的差异。如同属鲁莽型的鲁达和李逵,前者在鲁莽中带有机警、豪爽、精明,而后者的鲁莽中含有
32、蛮干、粗犷甚至幼稚的成分。在同一职业的人物当中,作者也注意区别他们的不同性格。如鲁达和杨志,同是武官出身,当过都头、提辖、殿司制使,都很干练机警。但鲁达偏于豪爽、莽勇,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视功名如草芥。杨志则善于投机钻营,为搏个功名奔波劳碌。此外,作者还有意通过兄弟之间、夫妻之间、亲朋之间的对比来显示人物之间的性格差异。如阮氏三雄,熟谙水性,武艺高强,敢于斗争。但阮小二老成持重,临危不乱;阮小五精明强悍、爽快利落;阮小七急躁冒失,性如烈火。 对于水浒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明末清初的金人瑞曾评说:“水浒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序三)这个
33、说法是毫不过分的。 例题剖析 阅读小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 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工地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但是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
34、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人群里喊出一嗓子:“党员也是人。” 有人响应:“这不是拍电影。” 老汉冷冷地:“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伍,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劈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骂道:“你他妈的还是个党员吗?你最后一个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狠狠地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一边。 队伍秩序井然。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终于,只剩下了他和那小伙子。 小伙子竟来推他:“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老
35、汉似乎要喊什么,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谈歌/文) 1.概括文章叙述的故事环境。 答:_ 2.小说最悲壮的情节是哪处?(写原句) 答:_ 3.小说最感人的地方是哪处?(写原句) 答:_ 4.小说所塑造的主人公“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 5.请挑出文中你认为最好的一句,略作鉴赏。 答:_ 6.小说以“桥”为题,好在哪里?请指出两条理由。 答:_ 7.展开想象,描写老太太祭奠丈夫和儿子时的心理。(100字左右) 答:_ 桥参考答案: 1.山洪暴发,人们只有一条退
36、路:一座窄窄的木桥。 2.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3.一个老太太被人搀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4.老汉是一个在生死攸关之际,无私无畏,舍己救人,具有极强党性和亲情的党支部书记。 5.此题开放,答案不限,示例:“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挡。”这一句运用比拟,生动地写出了山洪暴发的凶狂情态。“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一句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洪水的凶暴及形势的危急。 6.桥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桥象征老汉的崇高精神,老汉的生命是一百多个群众通向生路的桥。 7.此题开放,但所写心理
37、应能从侧面烘托老汉的形象。示例: 老太太跪伏河边,膝前缕缕香烟缭绕飘散,心中滴滴鲜血迸溅流淌:“老伴啊,你就这样随着大水去了,你这一生可没有享一天福啊!儿子啊,你也撇下你的母亲去了,你未走的路还长得很呀!老伴,我知道你们是多么割舍不下我啊哎,人总会有一死,你们也值,你们听到了吗?那活下来的一百多个人都在说你们父子是他们生命的桥。那边的路,你们走好!”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熟悉各个情节部分的语言和行动描写。 2.找出所有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 推进新课 根据情节发展探究人物性格 1.请学生复述情节,注意要复述得生动。 2.从课文情节可以看出,林冲的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请学生找出各
38、个部分有代表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 明确: 开端“因恶了高太尉”,自认是“罪囚”。 发展“那泼贱贼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后来他又去买了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几街地去寻,“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低谷让林冲接管草料场,“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到了草料场,“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途径山神庙,还祈求“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 高潮和结局“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3.谁能用比较简练的句子,概括一下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变化? 明确: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奋起反抗,逼上梁山。 图示: 林冲的性格就是在这种情节的变化中,随
39、着矛盾冲突的不断加剧而发展变化的。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是水浒的突出特点,作品对人物思想性格不加任何评点,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自己随着情节的发展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对林冲的描写是如此,对其他人的描写也是如此。 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比较安定。正是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养成他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性格。当然,他的思想性格里也存在着善良、正直、刚强的一面,这两方面是矛盾的,反抗思想与委曲求全思想一直处于矛盾斗争之中。本课正是这种斗争最激烈并发生转化的关键阶段。 合作
40、探究 景物描写 我国古典小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使用其他手法,特别是单纯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如果有的作品使用了景物描写,也是运用白描手法,以极为简洁的笔墨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西游记是如此,水浒也是如此。 在这篇作品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却写得恰到好处,并且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描写。(读有关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1)请指出三处描写“风雪”的语段。 (2)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明确:“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 2.侧面衬托风雪: (1)指出哪些语句是
41、侧面描写风雪。 (2)在这些语句中能够表现风大雪猛的词语有哪些? 明确:“摇振”“压倒”“向火”“踏着碎琼乱玉”“背着北风而行”“迎风”等。 3.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明确:第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第二,暗示情节,推动发展: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
42、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另外,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