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卖家):悟卿 文档编号:365023 上传时间:2020-03-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粤教版必修1,必修2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整个东方美学,从根源上看也是一种“生活美学”。东方美学不仅是可“知悟”到的人生智慧,更是

2、诉诸“践行”的现世传统。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中国美学重“形”,日本美学重“色”,而韩国美学重“线”。真正连纵起整个东方美学的内核乃为“生活”。东方生活美学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所具有的“不即不离的亲密关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中国的生活美学就可以代表东方传统,这种传统就是一种始終未断裂的生活传统。中国古典美学作为最“原生态”的生活审美化传统,形成了一种忧乐圆融的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审美与生活的不即不离,就是一种既不接近亦不疏远的关联。中国生活美学,就是强调审美与生活之间如此的关联,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化的“美学”

3、。生活乃是“生”与“活”的合一,生与活有别,生只是生物性的,动植物均有生,但只有人才能活。每个人都要“生”。皆在“活”。在汉语的语境里面,“生”原初指出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终极则指生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波泼地,最终指向了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明末清初著名西家石涛所说“因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当中的“生活”,正是此义。中国人所理解与践行之“生活,所言说的就是鸢飞鱼跃那般的存在,有着鲜活的内涵与践履途径。人们不仅要“过”生活,要“活着”而且要“享受”生活,要“生存”。 按照法国哲人列维纳斯的主张,在西方世界,对古人来说,存在指的是“事物”,对现代人

4、来说,存在指的是“最内在的主体性”;对当今的人们来说,存在指的则是“生活”,也就是一种与自身、与事物的直接私密关系。人们不仅过日子,而且还在“经验“着他们的生活。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始终不离于感性的,列维纳斯还说过,所有的享受都是“生存的方式”,但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感性”存在。“美学”这个词原本就是感性的意思,美学作为学科之本意就是“感性学”。 但在中国,却将“感学”之维度拓展开来,从而将之上升到“觉学”之境,而这“感”与“觉”两面恰构成“不即不离”之微妙关联。因此,中国的“美学”,就不仅是西学的感性之学,而且更是一种感性之智。“生活美学”之所以指向了“幸福”的生活,是因为,过生活就是享有生活

5、,并去寻求生活的幸福与幸福的生活。幸福本身,就是一个美学问题,而非伦理问题。由古至今的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级当中来发现“生活之美”,去享受“生活之乐”。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在于将“过生活”过成了“享有生活”。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美学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得以生长,它本然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在这个意义上,东方生活美学不囿于西方的感性之学,而更是感性之智,生活美学恰恰关乎“幸福”的追求,并致力于让人们的生活过得美好。“生活美学”恰是一种研究幸福之学,也是一种实现幸福之道。(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为生活立“美之心”,光明日报2019年7月15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6、的一项是A. 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关注对象不同,前者聚焦生活,而后者更关注艺术。B. 中国美学的生活审美化传统,形成了一种中国人的忧乐圆融的生活艺术。C. 作者认为,存在对古人来说是“事物”,对现代人来说是“最内在的主体性”。D. 生活美学关注“幸福”的追求,为生活立“美之心。致力于让生活过得美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整个东方美学从根源上也是一种“生活美学”。B. 文章主体采用了层进式结构,层层推进,清晰地阐明了东方生活美学的内涵。C. 文中引用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名言,是为了阐释“活则指生命的状态”。D. 文中多处运用了因果分析法,

7、或先果后因,或先因后果,分析准确,论述清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审美与生活“不即不离”,审美注重体味生活,生活也强化了审美方式。B. 在汉语的语境里,“生”和“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的概念。,C. 中国的“美学”拓展了学科维度,不仅是感性之学,更是一种感性之智。D. 中国人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级中发现“生活之美,并享受“生活之乐”【答案】1. D 2. A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关注对象不同

8、,前者聚焦生活,而后者更关注艺术”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B项,“中国美学”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是“中国古典美学”。C项,“作者认为”错误,原文是“按照法国哲人列维纳斯的主张,在西方世界,对古人来说,存在指的是事物;对现代人来说存在指的是最内在的主体性”,这是列维纳斯的主张。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虽有中西方比较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比较,但并非正反对比。故选A。【

9、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A项,“生活也强化了审美方式”错误,文中无依据。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

10、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些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并由此引发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干扰课堂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加之青少年近视率的居高不下,使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到手机上。是全面封禁还是合理引导,是刚性约束还是柔性管理?围绕权利与秩序、规定与情理、被动与自觉,小小的手机引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

11、会的大课题。在国际上,尽管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进行立法尝试,但并未完全达成共识。是因势利导还是一禁了之,成为考验学校和教师理念与智慧的考题。应该看到,数字化、智能化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但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仍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利弊参半。其利,一目了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借由智能手机可便捷地获取各类资讯。教、学、评、测等环节均可基于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及时完成,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其弊,也清晰可见。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成了校园里的“低头族”,分散了注意力、干扰了教学秩序、影响了视力和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还有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世界导

12、致心理疾患,或受不健康内容的诱导误入歧途。(摘自赵婀娜用“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人民日报2019年2月25日)材料二:针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防沉迷系统早在2007年就已上线。2009年,“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开始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电脑上预装;2011年,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启动。此外,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等法规,也对游戏实名制、防沉迷系统做了具体规定。一些大型游戏厂商近年来也开始尝试利用人脸识别、强制公安实名校验、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宵禁”等技术手段,对未成年用户游戏行为进行管理。腾讯未成年人保护项目负责人、腾讯互动娱乐用户平台部总经理郑磊介绍说,目前腾讯未成年人

13、保护体系大致分两大产品线:一是游戏健康系统,该系统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在所有腾讯游戏产品中监测、管理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如13岁以下用户每天限玩1小时,每天21时至次日8时之间禁止玩游戏,13岁及以上未成年用户则每天限玩2小时等。二是成长守护平台,围绕“家庭守护”“师生互动”“自我管控等推出相关的游戏管理产品和工具,邀请家长、老师共同了解孩子游戏行为,商量控制游戏行为方案。(摘编自彭训文上线运行12年,“疏堵结合”咋实现?,人民日报2019年7月1日)材料三: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网络游戏更是特别容易让人上瘾。对于自觉性和自制力尚很差的中小学生来讲,尤其容易着迷,因此必须集合家长、教师和社会的

14、力量,共同为孩子营造安心读书、健康成长的环境。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专题教育、规范学校管理、推动家长履责,是堵住上瘾漏洞的关键一环。要把预防的篱笆扎紧,就需要学校和家庭无缝衔接。如今,多地集中在开学后、放假前等时段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提醒,向家长推送防范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都是值得推广的好做法。老师不埋怨家长疏于管教,家长不“甩锅”给老师,而是共同负起责任,无疑将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堵”的同时如果缺乏“疏”的举措,难免会让孩子在好奇心和冒险意识的驱使下,钻空子、想歪点子去接触游戏,适得

15、其反。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更多文体爱好,以充实美满的陪伴、健康积极向上的兴趣排挤“手机控”的时间和空间,降低沉迷的可能性。(摘编自郑海鸥疏堵结合,让孩子远离游戏瘾,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日)4. 下列不属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的一项是( )A. 分散了注意力、干扰正常教学秩序。B. 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导致心理疾患。C. 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获取的各类资讯。D. 影响视力,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各国都关注手机引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进行立法尝试,但并未完全达成共识

16、。B. 中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相对较差,使用智能手机利弊参半,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C. 针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问题,腾讯游戏健康系统和成长守护平台两大产品线构成未成年人保护体系。D. 家庭、学校、社会必须相互配合,集合各方力量,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心读书、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6. 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答案】4. C 5. A 6. 学校和教师要因势利导,用“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并与家庭配合,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更多文体爱好。游戏厂商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开发青少年网络游戏的防沉迷系统,对未成年用户游戏行为进行有效管理。教育行政

17、部门积极开展专题教育、规范学校管理、推动家长履责,堵住上瘾漏洞。【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不属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做出判断。C项,“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获取的各类资讯”不属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而是智能手机的优点。原文“其利,一目了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借由智能手机可便捷地获取各类资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本题题干

18、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扩大范围,“进行立法尝试”的国家只是“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以及中国。原文“在国际上,尽管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进行立法尝试,但并未完全达成共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等法规,也对游戏实名制、防沉迷系统做了具体规定”。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如何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要求结合材料分析。那么,作答时就要围绕“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做法进行概括

19、分析。如材料二“针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防沉迷系统早在2007年就已上线。2009年,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开始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电脑上预装;2011年,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启动。此外,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等法规,也对游戏实名制、防沉迷系统做了具体规定。”“一些大型游戏厂商近年来也开始尝试利用人脸识别、强制公安实名校验、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宵禁等技术手段,对未成年用户游戏行为进行管理。”“一是游戏健康系统二是成长守护平台,围绕家庭守护师生互动自我管控等推出相关的游戏管理产品和工具,邀请家长、老师共同了解孩子游戏行为,商量控制游戏行为方案”;材料三“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专题

20、教育、规范学校管理、推动家长履责,是堵住上瘾漏洞的关键一环”等,筛选好相关信息后,按照题干要求,即按照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做法进行分类概括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屋檐水,滴旧窝张丽母亲会说理,不怕事,喜欢打抱不平,早年是老家出了名的“铁嘴判官”。按说,母亲在乡间“狠”了几十年,现居乐至县城,远离乡亲十来年,该两耳不闻乡间事了吧!可她想清静,别人不让。这不,大雨淅沥的,我的表姨母亲的表弟媳找上门来。还没开言,泪水汪汪,受了千般委屈一般哭喊:“嫂子啊,你可要为我主持公道哇!”母亲并不是像对别的亲人那样与她手拉手,而是闷闷的,泡上两杯茶。透

21、过氤氲的茶雾,看窗玻璃上歪歪扭扭的雨线。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不喜欢这个弟媳的,她们之间几乎也没有来往。表姨突然上门,想必是情非得已,有事相求。果然,她是来请母亲做判官的。原因是儿媳嫌弃她,逼着儿子要赶她走。母亲见不得那些违背乡村伦理道德的行为,曾经教训过几个行为不端的侄子,说“人在做,天在看”,骂他们“丧良心,会得报应”,还带他们到慈恩寺受教化,好说歹说,让他们老老实实做好人。我以为,这次她又会大动干戈,去历数表姨儿媳的不是。没有想到,母亲推开窗户,指着成线的雨滴问:“弟妹,还记得我对你说的那句话吗?嗨,还真的应验了啊屋檐水,滴旧窝。”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表姨的脸僵了,嘴巴张着,一双呆滞的眼

22、睛显出惶恐。母亲看了表姨一眼,缓缓地说:“你说你儿媳让你吃过夜的饭菜,可二十年前,作为儿媳,你那饿了几天的公婆,吃了你喂狗的饭团子,你都骂她说,养狗能看门,养个老不死的只会害人。”表姨嘴巴嘟囔着,没有吐出一个字。母亲继续说:“你说儿媳嫌弃你不会带孙女。我怎么听说,你儿子儿媳结婚几年后,儿媳怀不上,你逼着儿子与她离婚。他们俩是同学,好多年的感情舍不得分开,才去做试管婴儿。这个孙伢,就是吧?”表姨点头,马上辩白道:“手术后,本来是龙凤胎,就是她,非要逞能上班,导致流产,偏偏男伢流产了,生下个女伢,是她让我家绝了后。”母亲有些生气,语气也高了:“哪个人不想舒服啊?你儿媳挺着肚子上班,还不是为了家,你

23、怎么能怪她?好吧,那我问你,为什么儿媳不要你住,而要公公?”表姨抢白:“还不是老头子有退休金!那小女子贼得很,把我儿子哄得牵着鼻子走,又把公爹骗倒。哼!嫌我是多余的,没门,我要告她!”母亲摇摇头:“弟妹呀,不是什么都能用钱来衡量的。俗话说打断骨头连着筋肉烂在锅里你才五十出头,老家有房子有田地,又不是无路可走,闹起来不怕外人笑话吗?”表姨愤愤不平:“她都不怕,我怕啥?搞烦了我到她单位去闹,让她好看。”母亲叹了一口气:“唉!二十年前,你把公婆赶到牛圈屋住,可怜的老人冻得钻进稻草里,挨着牛取暖,你还骂她贱骨头,老不死的。一湾人说你不对,想为老人主持公道,可你的婆婆一个劲地为你说好话,给你脸上贴金。以

24、至于我们想帮她都不能啊!”“她、她”表姨的身子委顿了,脸色煞白。“她太要强,宁愿死,也不愿让儿子为难哪!”母亲的眼里溢出泪水。“是,是我过分,可她也不该想不开,去走那条路姨垂下头,没有底气说完。窗外的雨“滴答”“滴答”,滴滴惊心。母亲声音哽咽:“要不是你骂她,她怎会走绝路?大冬夜的,老人家跳塘,到早上才发现,多惨啊!唉她守寡十七年,辛辛苦苦养大儿子,原指望有个家,可你你呀你,你也有今天!真是,屋檐水,滴旧窝;屋檐水,滴旧窝哪!”“别说了,嫂子,我错了,我不是人。这些年,想起她我的妈,我睡不着,是我作孽啊!”表姨突然捂住脸痛哭。哭声和着窗外的风雨。雨水“滴答”“滴答”,一滴滴落下来,落在旧水窝,

25、溅起一朵朵水花。水花溢出旧窝,缓缓流淌。“算啦,算啦!一代管一代,一码归一码。过去的不提了。水往下流,家风代代传,咱们乐至,上慈下孝才会福乐将至啊。走,去你家!母亲站起来,挽住表姨的手。(选自北京文学2018年7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写母亲在乡间“狠”了几十年,现居乐至县城,远离乡亲十来年,她想清静别人还不让,从侧面突出了母亲在乡亲们心中的位置。B. “表姨的脸僵了,嘴巴张着,一双呆滞的眼睛显出惶恐”一句,运用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表姨因母亲毫不留情的指责而尴尬惶惑的心理。C. “人在做,天在看”“屋檐水,滴旧窝”“打断骨头连着筋

26、”等俗语的灵活运用,表现了文化水平不高的母亲善于用传统文化调解民间纠纷的特点。D. 小说中母亲劝说表姨时,一边提及表姨当下的“冤屈”,一边列数表姨当年的劣迹,通过今昔对照,突出表现了俗语“屋檐水,滴旧窝”的内涵。8. 小说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9. 小说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7. C 8. 爱憎分明,热心,爱打抱不平:母亲不与表姨手拉手,直言不讳指责她过去的不孝行为;表姨到县城找母亲,母亲陪她去她家主持公道。会说理,处理问题有礼有节:家出了名的“铁嘴判官”;曾成功教训过几个行为不端的侄子;说服表姨。遵从并倡导孝道等传统美德:见不得那些违背

27、乡村伦理道德的行为等。 9. 从听觉和视觉等角度,把外面的风雨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力地烘托了表姨对自己不孝之行悔恨交加的心情。点题,呼应前文对雨水的描写“窗外的雨滴答滴答,滴滴惊心”。暗示主旨,为下文引出议论句“水往下流,家风代代传,咱们乐至,上慈下孝才会福乐将至啊”作铺垫。【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本题,C项,“文化水平不高”错,文中并没有说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相关内容的表现,此处属于主观臆断。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

28、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文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文作答时要先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母亲”形象的相关内容,如“母亲会说理,不怕事,喜欢打抱不平,早年是老家出了名的铁嘴判官”,这是文中对“母亲”形象的直接评说,表明“母亲”会说理,热心,爱打抱不平;“母亲见不得那些违背乡村伦理道德的行为,曾经教训过几个行为不端的侄子还带他们到慈恩寺受教化,好说歹说,让他们老老实实做好人”,体现“母亲”爱憎分明;“母亲推开窗户,指着成线的雨滴问:弟妹,还记得我对你说的那

29、句话吗?嗨,还真的应验了啊屋檐水,滴旧窝”“母亲看了表姨一眼,缓缓地说:你说你儿媳让你吃过夜的饭菜,可二十年前,作为儿媳,你那饿了几天的公婆,吃了你喂狗的饭团子,你都骂她说,养狗能看门,养个老不死的只会害人”等对“表姨”指责、劝说,最后“走,去你家!母亲站起来,挽住表姨的手”又帮“表姨”去解决问题,体现了“母亲”遵从并倡导孝道,“见不得那些违背乡村伦理道德的行为”,且处理问题有礼有节。学生作答时,按照题干要求进行分类概括分析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中句段的能力。作答时要先明确问题指向,题干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的作用,对于此类题目,考生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结合结尾部

30、分的作用,可以从文章的标题、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表现、情节的设置、环境的渲染烘托、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去考虑。小说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雨水滴答滴答,一滴滴落下来,落在旧水窝,溅起一朵朵水花。水花溢出旧窝,缓缓流淌”,结合前面一句“哭声和着窗外的风雨”,作者从听觉和视觉等角度,描写外面的风雨,以此来烘托屋内表姨对自己不孝之行悔恨交加的心情。同时与前面“大雨淅沥的”“窗外的雨滴答滴答,滴滴惊心”等写雨的内容相照。另外,“一滴滴落下来,落在旧水窝”“水花溢出旧窝”这一雨景照应文章标题“屋檐水,滴旧窝”。此处写窗外风雨画线句子,也进一步引出后面的议论“水往下流,家风代代传,咱们乐至,上慈下孝才会福乐

31、将至啊”,暗示了文章的主题。【点睛】对于句段的作用题,考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二是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四是掌握常见答题模式。答题方向如下: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作为开头与标题的关系点题(照应标题),与下文的关系为下文写埋下伏笔(张本、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32、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流水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

33、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B.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D.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

34、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永和,东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B. 癸丑,此处指癸丑年,属于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来纪年,简称“千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C. 修禊,古代传统民俗。季春时,官吏及百姓都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D. 流觞曲水: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

35、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在叙事写景中融入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思考,深深地烙上了主观感情的印记。B. 第二段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C. 作者在生死的看法上和当时颇为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极其相似。D. 本文语言朴实,清新疏朗,句法上骈散兼行而以短句为主,具有清俊流动的自然之美。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虽

36、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2)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本句中,“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语意和结构一致,中间要断开,所以排除BC。另外,“快然”与“自足”语意相同,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本句大意是: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

37、,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本题,A项,“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错误,应该是:明清时期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后世即以年号作为对他们的称呼。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

38、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间颠倒、地点错误、因国失当等多种情况。本题,C项,作者在生死的看法上和当时颇为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思想不相似。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意思是“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39、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第一句中得分点:“盛”,盛况;“觞”,名词,酒杯,此处名词作动词,喝酒;“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第二句得分点:“虽”,副词,纵使;“所以”,的原因;“致”,思想情趣。【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永和九年

40、,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

41、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2、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B. “迢迢”两句分别从牵牛和织女两处落笔,“迢迢”使人联想到远方的游子,“皎皎”又使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C.

43、 全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苦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D. 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15. 请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答案】14. C 15. 运用叠词。“纤纤”写出了织女手的纤细柔长的形态;“札札”写出了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运用叠词也增加了韵律美。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这两句诗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织女的勤劳形象以及织女思念亲人的孤寂苦闷的心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

44、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C项,“最后两句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错误,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织女”,表达的应是织女对牛郎的缠绵情意。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重要句子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诗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从语言特点、诗句内容、人物形象、主旨情感等方面综合分析。从语言特点方面来看,“纤纤”“札札”为叠音词,为诗句增添了音韵美,“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札札

45、”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从内容方面与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句,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从主旨情感方面来看,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点睛】诗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应

46、该充分掌握课文中的诗歌及作者,并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练,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从而从容、规范应答。诗歌鉴赏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感的考查。所以,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不能忽略对这三者的训练。当然还应注重诗歌手法的归纳整理,写景的手法,抒情的手法及修辞手法,理清手法之间的关联及作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写碧绿无尘的江面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的两句是“_,_”。(2)阿房宫赋中以“_,_”两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

47、临幸。(3)苏轼赤壁赋中,作者以“_,_”两句写自己面对月下美景,兴之所至吟诵明月之诗,让人不禁陶醉其中。【答案】 (1). 漫江碧透 (2). 百舸争流 (3). 一肌一容 (4). 尽态极妍 (5). 诵明月之诗 (6). 歌窈窕之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漫”“碧”“舸”“肌”“妍”“诵”“窈窕”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月15日清晨,朝阳_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_的时刻。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_的巨响,( ),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的中国从此成为第三个世界上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历史。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_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悟卿)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