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年级 语文(必修二)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治官治吏史,也是反贪反腐史,古代各朝都成立相当于今反贪局或监察部这样的中央监察机构。秦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完备监察机构的朝代,此机构名叫“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汉朝时,御史大夫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汉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力的情况,临时调派身边可信人员到下面核查,此行为称为“刺”。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成为中国古代反贪的一种新型“反腐办”。除常
2、规监察机构反腐外,古代还有最有效的一招,是动员民间参与反腐,鼓励民间积极“举报”。刘彻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南北朝的北魏拓跋嗣(魏元明帝)当皇帝时,专门下诏,鼓励民众举告贪官;到了北宋,“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反腐奏折,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举报”虽然可以减少官员腐败现象,但腐败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于是,“制度反腐”成为一种探索。所谓“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
3、,即官员贪赃枉法,与庶民同罪。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明朝对贪官用刑之酷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剥皮实草”,贪官污吏们被拉到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杀死,并将他们的皮整张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然后把这些假人摆在衙门的公座旁边,以这种阴森恐怖的方式与继任官员进行职务移交。有学者对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月俸数与当时的贪官受贿数额做过比较,结论是当时官吏贪污受贿相当于正七品官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也重视教化的作用,积极大力倡导廉
4、政,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腐败”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反腐败斗争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立足与民主和法治的基础,完善廉政制度,长期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摘自中华励志网)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说,治官治吏,尤其是反贪反腐,意味着一个社会的进步诉求。B古今中外都强调反腐,反腐就应该从官员选拔开始进行,古人称之为“吏治”。C汉代刺史制度的建立,是因为御史不奉法,监察不力,于是皇帝另派中央官员巡视地方。D秦朝建立了第一个完备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
5、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包孝肃公奏议一书都是记录揭露、举报贪官腐败的反腐奏折,北宋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B作为反腐的手段,朱元璋对贪污腐败实施的刑罚骇人听闻,他独创的“剥皮实草”制起着杀一儆百的作用。C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是古代最有效的反腐手段之一,就是保障吏民一定的言论自由,鼓励基层官员、民间人士越级上书,指阙言事。D民告官,如果有理有据,又得到官方的及时处理,对于防治腐败,推行廉政,会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官官相护,民怨难申,就会使矛盾激化。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
6、其罪惟均”的说法,可见,中国古人一开始就知道防范审判不公和司法腐败。B虽然立法严惩,但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因此,官吏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D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完善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反腐败斗争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原文第一、二段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7、。B项,“反腐就应该从官员选拔开始进行”在文中没有叙述,属“文中无”错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 项,“包孝肃公奏议一书都是记录揭露、举报贪官腐败的反腐奏折”错,原文表述为“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是“多是”而非“都是”;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8、如本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因此,官吏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说法错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重视教化的作用”,和“官吏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并不能够成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的错误;故选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
9、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洌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
10、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夐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嶂,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
11、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地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
12、,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蒙,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衹,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
13、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B. 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C. 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D.
14、本文既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雪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5. 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6. 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4. B 5. 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互渗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6. “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
15、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生亲切之感;“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解析】【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错误。结合“当你驻足威武、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祁连雪以其
16、,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一种相遇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等分析,很明显,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并没有“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它们出发了作者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历史带给祁连山的也并不是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故选B。【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引用的用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妙
17、用古诗文的作用:1、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2、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引起下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读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3、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总结上文,引发思考,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根据文章内容,点面结合作答就可以了。结合“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
18、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分析,在强烈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结合“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等分析,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互渗的关系。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中物象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准确把握物象作用的答题角度: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从情节
19、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结构作用:“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技巧作用:象征,结合“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衹,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分析,“雪”是
20、作者借助的意象,用以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三、内容:结合“祁连雪以其丰美、清洌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分析,“雪”的表层意: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结合“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分析,“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使人生亲切之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要想毁了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吧!”当问到网络对孩子的影响时,郑州市民张钊既生气又无奈。张钊的儿子正在读小学六年级,
21、今年是“小升初”的关键年,但孩子对网络的沉迷令张钊十分忧心。“有时孩子玩在兴头上连吃饭、睡觉都给忘了,现在只好把家里的手机、平板电脑密码全都换掉,但这样也不行,孩子会给你讲条件,看两小时的书要玩半小时的游戏。”张钊很无奈,玩手机成了孩子学习的唯一动力,成绩却直线下降。除了荒废络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也是家长忧心的重要原因之一。“最近太沉迷手游了,感觉要废了。”“我宅了几天一直玩手机感觉快瞎了。”“我也是,而且熬夜玩得脸色差。”“我手指打出了一个泡,现在都要贴创可”网上流传的一些沉迷网络后果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却反映了现实问题:过度沉迷网络会对青少年身心发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摘自新华社青少年过度
22、沉迷网络观察:网络旋涡魅力多大?材料二:中国网民年龄结构材料三:日本的教育部门围绕中小瘾问题根据不同程度主要采取两类措施:第一类作为预防性手段在瘾的讲座、演讲以及公开课等。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团队,让学生、监护人、教师等都参与其中。一些学校在寒暑假时还以网瘾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提高自主预防认识和能力。除学校内的活动外,日本国家电视台NHK还专门制作了很多与网瘾相关的电视节目,其中也包括中国、韩国等国家在应对该问题时的对策等内容。除电视外,国家级报纸、杂志以及普通出版物、DVD等也向社会宣传网瘾的毒害,从而进行预防。第二类是面向已经网络成瘾的学生。如果程度尚轻一般采取集中野营的方式规范生活
23、习惯、增加体能训练,丰富活动内容,从而让络的过度使用。而对于网瘾严重的学生则采取住院治疗,由国家级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干涉治疗。摘自全球华语广播网材料四: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体现了管理部门的决心。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如何建立未成年人网
24、络保护的体制机制?如何加强对网络游戏视频等产品的监管审核?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把好防范网络沉迷的关口?这些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摘自人民日报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7. 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郑州市民张钊例子,证明网络会对当今社会青少年的身心发育产生不可估量影响。B.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中国网民人口越来越多,每个年龄阶段网民人口占比有增加。C. 我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D. 日本采取的集中野营的方式,可以规范生活习惯、增加体能,有效治愈网络成瘾者。8. 下列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A. 材料
25、列举网上流传的一些沉迷网络后果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青少年对网络沉迷已有所觉悟。B. 材料表明,随着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治,网络游戏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C. 日本经验告诉我们,由国家级研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干涉,就可以提高瘾的认识和能力。D. 从材料看,青少年网络沉迷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9. 综合四则材料,就我国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提几点建议。【答案】7. C 8. D 9. 家长要加强监督,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国家加强行业监管,规范网络游戏市场;教育部门要正确引导青少年行为,提高青少年预防认识和能力;加强舆论宣
26、传,协调各个部门,防范青少年网络沉迷。【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考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在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结合文意和自己的认知作出判断。本题A项,“郑州市民张钊的例子,证明网络会对当今社会青少年的身心发育产生不可估量影响”曲解文意,材料一中原文表述为“过度沉迷网络会对青少年身心发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选项中缺少限定性条件“过度沉迷”;B项,“每个年龄阶段网民人口占比有增加”,不合题意,根据材料二图表信息可知10-19岁、20-29岁、60岁及以上均减少,并非“每个阶段”都增加;D项,“日本采取的集中野营的方式,可以规范生活习惯、增加体能,有效治愈网络成瘾者”
27、,不合文意,材料三中表述为“如果程度尚轻一般采取集中野营的方式规范生活习惯、增加体能训练,丰富活动内容,从而让学生规避网络的过度使用”,强调的是“程度尚轻”,并不能治愈“所有”网络成瘾者。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本和自己的认知对应选项分析。本题A项,“材料列举网上流传的一些沉迷网络后果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青少年对网络沉迷已有所觉悟”不合文意,三则材料均未涉及“已有所觉悟”;B项,“网络游戏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无中生有,材料四中“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
28、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体现了管理部门的决心”,这些句子说明国家出重拳正在治理网络游戏,并不能证明“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C项,“由国家级研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干涉,就可以提高学生自主预防网瘾的认识和能力”,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三中只有“而对于网瘾严重的学生则采取住院治疗,由国家级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干涉治疗”这样的表述,文章只强调过程,不涉及结果。故选D。【9题详解】本题
29、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综合四则材料,就我国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提几点建议”,然后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概括答案要点,分条作答。材料一写的是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和家长的担忧,可以建议为“家长要加强监督,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材料三写的是“日本的教育部门围绕中小学生的网瘾问题根据不同程度主要采取两类措施”,可以借鉴经
30、验,概括为“教育部门要正确引导青少年行为,提高青少年预防认识和能力”;材料四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可概括为“国家加强行业监管,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综合全文,网络监管协调各个部门,各方面积极参与,全社会行动。【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31、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俺答猎,虎虓其前,芳一发毙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数御寇有功,当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养。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累迁指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
32、督佥事。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数十,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连却。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堡圮,众请塞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起行伍,十
33、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B.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C.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D. 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11. 下列对文中加
34、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如文中的“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熜的年号。B. “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C. “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D. “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马芳年少英勇,事亲至孝。马芳年少时被北寇掳去做了牧童,后在危急时刻,一箭射杀猛虎救了俺答,俺答让他随侍左右;他把抗敌所得封赏都拿来奉养父亲。B
35、. 马芳巧破敌谋,名震边陲。威远之战,马芳识破敌人诡计,将计就计大破敌军;界岭口之战,敌寇初以为马芳不在,后来见到他就惊吓而退。C. 马芳身先士卒,宽以待人。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而面对不知感恩的旧部田世威,他也不计较,知道这些事的人很多。D. 马芳智勇双全,多次建功。马莲堡之战,马芳先采用疑兵之计,大开堡门,通宵鼓噪,次日中午又卧床不起,麻痹敌军,最后一举击破敌人。13.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芳战益力,寇乃去。累迁指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2)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马芳战斗得更加尽
36、力,敌寇最终退去。多次升迁到指挥佥事,又因军功,越级提拔为都督佥事。(2)第二天,马芳突然一跳而起,登上城头,指着敌人对众人说:“敌军多回头看,将要逃跑。”【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可先根据句子大意将能断开的断开,然后再根据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之”“芳”“贼”“而”“曰”“矣”等。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
37、、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2察对话:如 “曰”“云”等;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断文句通过找谓宾。【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B项
38、, 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一个乃至多个。所以选B。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此类题虽然是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但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种题容易让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中B项,皇帝的年号并不只是一个,可以有多个年号。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平时的知识积累。【1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
39、,D 项,“每次出战”不准确,“识者多之”的“多”为“赞许”之意。所以选D。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D项“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理解是不正确的,由原文“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可判断出马芳并不是每次都亲自出战。属于夸大其词。1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问
40、句的能力。译文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例如,“阳”“间”“奇”“帅”“顿”“耀”。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奇之”应翻译为“对此感到惊奇”。参考译文: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时被北方敌寇掳掠去,让他放牧。马芳暗中用曲木做箭弓,削成箭习射。俺答打
41、猎,猛虎在他前面怒吼,马芳一箭将老虎射死。于是俺答授予马芳上等弓矢和好马,让他在身边侍候。马芳佯装为他所用,却暗地从小路逃回。周尚文镇守大同,对此感到惊奇,让他代理队长。数次抵御敌寇有功,应授官职,而他因为父亲贫困,接受全部赏赐来侍养父亲。嘉靖二十九年秋天,敌寇侵犯怀柔、顺义。马芳驰马斩敌将,授职为阳和卫总旗。敌寇曾经侵犯威远,在盐场埋伏骁勇骑兵,而用二十骑兵挑战。马芳了解敌人诡计,用一百骑兵迫近敌军埋伏的地方,将精兵分成三部分,依次攻击敌人。军队奋勇跳跃,敌军骑兵惊退十里。敌寇扎营在野马川,约定作战日期。马芳估计敌寇要逃遁,急忙趁机攻击,斩杀很多敌人。众人正要庆贺,马芳立刻鞭打坐骑说:“贼寇
42、来了。”催促士兵扼守险要之地,而自己断后。不久,敌寇果然聚集冲来。马芳战斗得更加尽力,敌寇最终退去。多次升迁到指挥佥事,又因军功,越级提拔为都督佥事。不久,攻敌有功,晋升两级,担任右都督。不久因军功再提拔为左都督,被赏赐蟒袍。三十六年,马芳改任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兵逼近界岭口,马芳和总兵官欧阳安歼敌数十人,俘获骁勇骑兵猛克兔等六人。敌寇不知道马芳在,马芳脱下铠甲给他们看,都惊恐地说:“这是马太师!”于是退去。四十五年七月,辛爱率十万骑兵入侵西路,马芳在马莲堡迎击他们。堡墙坍塌,众人请求堵上它,马芳不同意。众人又请求登上高台,马芳也不同意。马芳下令打开城堡四门,偃旗息鼓,寂静得就像没
43、人一样。等到天黑,火光冲天,通宵鼓噪。马芳躺在床上,到中午也不起来,敌人骑兵窥探的人接连不断,没人能猜透他要干什么。第二天,马芳突然一跳而起,登上城头,指着敌人对众人说:“敌军多回头看,将要逃跑。”他率兵追击,大破敌军。马芳有胆有智,了解敌情,所到的地方都是身先士卒。一年之中多次出师捣毁敌巢,有时亲自督战,有时派副将督战。马芳家里养着健壮之人,得到他们效死力。他曾经命令三十人出塞外四百里,斩杀俘获很多敌人,敌寇非常震恐。马芳出身士兵,十多年后成为大帅,身体受伤几十处,以少击多,没有不大胜的,威名震动边陲,是一时将帅之首。石州城被敌寇攻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被判死罪,马芳请求停止荫封自己的儿子
44、,来赎二将的罪,被御史弹劾,皇帝下诏告诫训谕他。后来田世威又任将领,对待马芳很刻薄,马芳不与他计较,知道这事的人都称赞马芳。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归园田居(其一)(节选)陶渊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4. 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方宅”和“草屋”是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说明作者的物质生活要求很低。B.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
45、屋后情景。C.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D.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15.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分析这一句的妙处。【答案】14. C 15.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46、。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错误,“暖暖”,昏暗、模糊,“暧暧远人村”,是说远处的村落有些昏暗模糊,但又依稀可见;“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依依墟里烟”,是说远处村落炊烟轻柔而缓慢的渐渐升起。因此“暖暖”“依依”各自修饰对象不同,是不能互换的。故选C。【1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
47、合考查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分析这一句的妙处”,然后要仔细体味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抓住“情”或“景”的关系,并联系写作背景和诗人的志趣,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带月荷锄归”,月光洒遍田野,扛着锄头,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多么美好的画面!此句中,作者劳动后的愉悦之情与月光下美好的画面融为一体,虽然劳动了一天,但作者的心情却是非常愉快的,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六、名篇名句默写(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渺沧海之一粟(2)舞幽壑之潜蛟,_。(3)_,桃李罗堂前(4)总角之宴,_。(5)_,哀民生之多艰。(6)亦余心之所善兮,_。(7)_,心念旧恩(8)天朗气清,_。【答案】 (1). 寄蜉蝣于天地 (2). 泣孤舟之嫠妇 (3). 榆柳荫后檐 (4).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