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卖家):悟卿 文档编号:365054 上传时间:2020-03-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宿州市 十三所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测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中秋圆月,宛若一个心灵容器,盛满了华夏儿女从古至今触景生怀的遐思,也寄托着中国人流淌在血液里的家国情感、美好憧憬、幸福追求。中秋,浓缩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国泰民安、万家团圆等美好期盼。在朴素的“家好月圆”希冀中,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审视这样一个节日,中秋文化已经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叙事,更有新的内涵、新的寓意、新的表达,契合新时代的发展。

2、传承家风是中秋文化的新内涵。中秋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是传递历代先贤谆谆教导、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要时刻。在节日的感怀中,把家风祖训讲给下一代听,给奔波忙碌的心灵一时的释放,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家风是寄托传统、盛放亲情的陈年家私,亦是文化源流的朴素沉淀、社会价值的坚定担当。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家训是人生重要的第二课堂。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社会的道德要求与价值坚守未变,传统家庭美德正是在这万家团圆之际,潜移默化滋润更多心灵。家国情怀是中秋文化的新底色。古时游子离家,因为书信不便,唯有寓情于月,无论圆缺都成为相思的理由。斗转星移,时代巨变,家

3、,仍然是月下的人们最深的牵挂。今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赏一轮圆月,亲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国家的变革、家庭的变迁,在团圆中回望奋斗的艰辛,品味收获的喜悦。小家连着国家,于万家团圆中传递浓浓的亲情,从家国相依中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皓月当空下,积淀的是国人的家国情怀,积蓄的是跨越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力量,注入的是建设国家的澎湃动力。幸福生活是中秋文化的新寓意。美味佳肴,花式月饼,中秋圆月见证了生活物资的丰富,也铺陈着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是我们每个人最朴素的愿景,但只能在奋斗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4、。”无论是脱贫的农户,还是都市里白领,在中秋圆团日里,都能感受到奋斗的意义,也能明白幸福生活要靠努力。把中秋的祝福化为创造幸福生活的动力,人人都是奋斗之人,家家都是奋斗之家,美好的幸福就能在眼前。在月光如水的中秋,陪着家人、品着佳肴的同时,也不妨细嚼月光里那深沉的韵味,嚼出中国人活泼昂扬的文化气韵,嚼出洗礼今人心灵的文化远香,品味与时俱进的时代佳酿。天上月圆,人间梦圆,我们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也是守护好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愿中国和每一个中国家庭,在团圆中守望、在传承中更始,肩负传统迈向新程。选自“光明网”2019年9月14日时评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有改动。1. 下列关于

5、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朴素的“家好月圆”希冀中,我们要以未来的眼光审视“中秋节”,中秋文化更有新的内涵、新的寓意、新的表达,契合新时代的发展。B. 在中秋节日的感怀中,传递家风祖训,这不是给奔波忙碌的心灵一时的释放,而是种精神的传递。C. 今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亲人们在共赏一轮圆月团圈中回望奋斗的艰辛,品味收获的喜悦,从家国相依中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D. 美味佳肴,花式月饼,中秋圆月见证了生活物资的丰富,美好生活只能在奋斗中实现,所以“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中秋圆月”为触发点,提出了我们守好中秋

6、文化这轮“皓月”,也是守护好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观点,第二段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B. 全文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分别论述了中秋文化的新的内涵、新的追求、新的寓意、新底色。C. 文章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金句,如“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诠释了幸福生活是中秋文化的新寓意。D. 结尾照应应开头,采用呼告手法,要求人们过中秋不忘节俗初心、感悟家国情怀,守护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轮中秋圆月,浓缩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国泰民安、万家团圆等美好期盼,寄托着中国人流淌在血液里的家国情感、美好憧憬、幸福追求。B. 家风

7、家训是人生重要第二课堂,传统家庭美德正是在这万家团圆之际,以潜移默化滋润更多心灵。C. 在中秋团圆日里,脱贫的农户、都市里白领只要把中秋的祝福化为创造幸福生活的动力,美好的幸福就能在眼前。D. 守好中秋文化这轮“皓月”既指民俗传统和文明传承,一种文化自信和精神坚守,也指在传承中更始,肩负传统迈向新程。【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

8、、任意拔高等等。A项,“以未来的眼光”错误,第二段是“现代的眼光”而不是“未来的眼光”,偷换概念。B项,“不是给奔波忙碌的心灵一时的释放”错误,第三段是“在节日的感怀中,把家风祖训讲给下一代听,给奔波忙碌的心灵一时的释放,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肯定变成了否定。D项,“美味佳肴,花式月饼,中秋圆月见证了生活物资的丰富,美好生活只能在奋斗中实现,所以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错误,强加因果,倒数第二段是“幸福生活是中秋文化的新寓意。美味佳肴,花式月饼,中秋圆月见证了生活物资的丰富,也铺陈着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是我们每个人最朴素的愿景,但只能在奋斗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不会从天

9、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新的追求”错误,无中生有。第三段论述“传承家风是中秋文化的新内涵”;第四段论述“家国情怀是中秋文化的新底色”;第五段论述“幸福生活是中秋文化的新寓意”。关于“新的追求”没有论述。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

10、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C项,“只要就能”错误,倒数第二段是“无论是脱贫的农户,还是都市里白领,在中秋圆团日里,都能感受到奋斗的意义,也能明白幸福生活要靠努力。把中秋的祝福化为创造幸福生活的动力,人人都是奋斗之人,家家都是奋斗之家,美好的幸福就能在眼前”,选项太绝对。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

11、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两个老师的较量01.16年前16年前,黄江一中就是国家级的重点中学了。黄江一中有两个风格迥异的老师,一个是黄老师,一个是文老师。黄老师40多岁,面目和善,举止儒雅,书也教得中规中矩。文老师20多岁,思想解放,教学方法新潮,颇有一股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势头。高三年级

12、一共有8个班,一班二班是重点班。黄老师是老资格的高级教师,学校自然把一班交给他把关。那么二班的班主任让谁担当呢?就在学校领导权衡比较的时候,文老师主动请缨。但校长怎敢轻易地把二班交给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子。这个时候文老师说:李校长,我有绝对的信心带好二班。这样吧,我先给自己断条后路,如果明年的高考中,二班比不过一班,我引咎辞职不是辞班主任这个职,是辞我的公职。于是,校领导破例让文老师做了二班的班主任。02.开学了两个班主任走马上任,按照惯例,第一节课是班会。黄老师面目慈祥地站在讲台上说:同学们,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把握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以优异的成绩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当然了,如果高考失利

13、,那也没有什么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照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二班的学生走进教室时惊奇地发现,每个人的座位都被指定了,座位上贴着写着姓名的纸条,教室前排放着一辆轿车模型,后排放着一辆自行车模型。学生们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定,文老师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大家,突然他指着最后一排和最前一排的两个学生说:余强、林可,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余强骑着自行车,和开着大奔的林可在高速公路上相遇,那么,谁应该让给谁路?余强和林可都直溜溜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回答。因为高速公路是为汽车修建的,你,余强一个骑自行车的没有资格在这条路上奔跑。显然,骑自行车的是在高考中的失败者,开大奔的是高考中的胜利者!当然,

14、如果你想坐到前面,离这辆大奔近点,你就必须战胜一个个对手,让他们灰溜溜地坐到后排的自行车旁边。03.高考一晃,两个学期过去了,高考如期来临。高考结果出来后,黄老师蔫了,文老师笑了:二班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一班,全班56人,55人达线,惟有余强一个人名落孙山,上全国重点大学的有32个人,而一班虽然也只有高超一个人落榜,但达重点线的只有20个人。但黄老师还是不服气,他忧郁地望着文老师说:一切都还没有完,几年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文老师冷笑一声说:我坚信,二班的学生在校园里可以打败一班的学生,走到社会上,依然可以打败他们,因为我传授给他们的是一种理念。04.11年后他和黄老师已经忘记了当年约定的比试。

15、可那届学生毕业10年的聚会,又让他们想起曾经的较量。相聚的日子里,二班的毕业生大出风头。不少人都是开着大奔来的。林可已官至副县长,陆彩霞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梅林读了博士后,也专程从美国赶过来。而一班最大的官杨柳,是某报社的编辑部主任,发小财的有几人,真正意义上的大款一个也没有,不少同学是骑着自行车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05.16年后时光如流水,一晃5年过去了,又到了同学们聚会的日子。二班的学生中,有三个人没有来,一个是林可,身为副市长的他,现已被拘留审查。第二个是陆彩霞,她因为窃取另外一家公司的核心技术机密触犯了法律,进了监狱。最后一个是余强,连个大奔的司机也没有混上,他焦虑他愤恨,终于他的

16、精神崩溃了,住进了精神病院。一班有两个人没有来,一个是杨柳,年初这位刚正不阿的大记者,因为曝光一个黑社会团伙,被人暗杀,以身殉职。第二个是高超,去年,德国一家自行车制造公司看中这个技术精湛的修车匠,高薪聘请他去了德国,做高级技工,天高路远,他实在没有时间飞回来聚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聚会散后,文老师仿佛老了10多岁,他垂着头坐在那里,乱发遮盖了他苍白的脸。黄老师坐在他的对面,无声地望着他,沉默了一会儿,黄老师说:文老师,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成为英雄,平和的生活和工作是大多数人的人生状态。我更想说的是,英雄不是建立在将对手踩在脚下的基础上英雄不是打出来的。文老师抬起头,已是泪眼婆婆。选自2019

17、小小说,有改动,作者贾邵春。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构思新颖,以章节的形式,叙述5个不同时间段发生在两个老师身上的“较量”,故事时间跨度虽大,但按时间的顺序来叙述,小说层次分明。B. 高考结果的较量,一班输给了二班,原因是黄老师年龄大,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没有激情,而文老师20多岁,思想解放,教学方法新潮。C. 小说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两个老师的不同较量,描写人物上采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使两位老师的形象鲜明。D. 16年后最后一次较量,文老师仿佛老了10多岁,他认识到了自己教育上的失败,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教书、传授知识,更在育人,

18、教育出的学生应是有原则有思想的人。5. 小说以“两个老师的较量”为题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 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二班培养的佼佼者,走上了犯罪道路,一班培养的学生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答案】4. B 5. 两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较量。黄老师目光放长远,教育学生要报效祖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文老师采用排位和自行车与大奔的比喻,以功利来教育学生,使之考上名校,出人头地。高考结果较量。黄老师蔫了,文老师笑了:二班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一班。学生大学毕业后走上社会工作前途的较量,16年后学生人生结局的的较量。表达了作者对两种教育的看法。教育的本质不仅在

19、于教书、传授知识,更在育人,用功利教育的学生,一生就在功利的路上狂奔,最终失去了灵魂。(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 表达效果上,二班的学生最终输给了一班,文老师在较量中失败,此情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思考,增强艺术效果。突出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鲜明。黄老师面目和善,举止儒雅,传授知识,重在于育人;文老师虽然思想解放,教学方法新潮。但教学理念错误,急功近利。使小说情节连贯紧凑,结构完整,同时此情节也使故事情节陡转、波澜起伏,增强了可读性。主旨上,突出了作者对功利教育的否定。教育不能用功利去教育学生,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教书、传授知识,更在于育人,培育有原则有思想的人。【解析】【

20、4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涉及情节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手法运用等方面。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B项,“原因是黄老师年龄大,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没有激情”错误,与小说的主旨相悖,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教书、传授知识,更在育人,不能用功利去教育学生。“教学没有激情”无中生有。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小说标题含义及作用的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

21、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具体作答时,可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几个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本题,从情节上看,是两个老师在高考上的较量“高考结果出来后,黄老师蔫了,文老师笑了:二班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一班”;从全文来看,高考结果并不是人生结果,学生们的不同人生走向,又是一次长久的较量;结合两位老师的身份职业来看,这也是他们两人不同教学理念的较量,“如果高考失利,那也没有什么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照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黄老师说:文老师,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成为英雄,平和的生活和工作是大多数人

22、的人生状态”与“如果你想坐到前面,离这辆大奔近点,你就必须战胜一个个对手,让他们灰溜溜地坐到后排的自行车旁边”,以长远的正确人生价值观为目的的教育和以争名夺利为目的的教育的较量。【6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结尾的艺术性探讨赏析的能力。从情节结构(照应前文)、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揭示或深化主题,引人思考)方面作答。本题,突出了文章主旨,可见作者对文老师的教育方式并不赞同,以他培养的学生最终的失败来宣告他教育的失败;从人物塑造上,丰富了黄老师和文老师的形象,刻画出他们不同的教育理念;从情节上,本来一路“胜利”的文老师培养的学生最终却人生失败,造成反转,形成波澜,让文章显得更具有可读性,也能引起读者

23、思考。【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

24、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已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太祖有札记,辄命后掌之,仓卒未尝忘。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帝位,册为皇后。初,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居常贮糗耩脩供帝,无所乏绝,而己不宿饱。及贵,帝比之“芜蒌豆粥”,“滹泡麦饭”,每对群臣述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退以语后。后曰:“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

25、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

26、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B. 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C. 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D. 后谓帝/旧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8.

27、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B. 古时候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徽七音,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和歌发出的变徽之声,其声调慷慨激昂。C. 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D.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皇后父母早亡,由郭子兴抚养,后来嫁给了太祖,马皇后仁爱慈善且聪慧有识别力,曾对太祖说平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B

28、. 马皇后跟随太祖于军中时,经常缺少食物,她平常就储备一些干粮和干肉给太祖,而她自己却常常吃不饱。C. 太祖在前殿决断政事,有时会大发雷霆,曾经发怒责罚宫女,马皇后也非常生气,就把宫女交付给宫正司以求公正处罚。D. 马皇后病重时,不要求寻求良医,去世时希望太祖能够寻贤才纳良谏,自始至终都要谨慎对待每件事情。她去世后,太祖没有再立皇后。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2)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答案】7. C 8. B 9. C 10. (1)陈友谅侵犯龙湾时,太祖率军抵挡,马皇后将宫中金银布

29、帛全部拿出来犒劳将士。(2)陛下没有忘记与我共同度过的那些贫贱日子,但愿陛下也不要忘记与群臣共度的艰难岁月。况且我怎敢与长孙皇后相比呢?【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皇后对太祖说:人之生死,是命,祭祀祈祷又会有什么益处呢?况且医生如何能把将死之人救活。假如吃药不能见效,能不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于各位医生吗?” “曰”后断句,排除AD;“死生”的意思是“人的生死”,中间不能

30、断开,“且”为“况且”的意思一般位于句首,其前断句,排除B。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B项,“其声调慷慨激昂”错误,应为“声调悲凉”。徵:古代五声之一,乐声中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故选B。【9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马皇后也非常生气”错误,原文为“后亦佯怒”,是“假装生气”。故选C。【10题详解】此题考

31、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寇”,侵犯;“师”,军队;“发”,拿出;“犒”,犒劳。(2)中“贫贱”,贫贱日子;“愿”,希望;“艰难”,艰难岁月。【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

32、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

33、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参考译文: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父亲马公,母亲郑媪,早年就已去世。马公一向与郭子兴交好,于是把马皇后托付给郭子兴。马公去世后,郭子兴抚养她如同自己的女儿。郭子兴看重太祖,把马皇后嫁给了他。马皇后仁爱慈善且聪慧有识别力,喜欢经史一类的书籍。太祖有手写的笔记,总是让马皇后掌管,匆忙急迫之时也不曾忘记。太祖已经攻克太平,马皇后率领将士们的妻妾渡过长江。直到占据江宁,与

34、吴、汉边境相接,前线每天都在打仗,马皇后亲自为前线的将士们缝衣制鞋以辅助军用。陈友谅侵犯龙湾时,太祖率军抵挡,马皇后将宫中金银布帛全部拿出来犒劳将士。她曾对太祖说,平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认为她说得很对。洪武元年正月,太祖登上帝位,马皇后被册封为皇后。当初,马皇后跟随太祖于军中,正值粮食大大歉收,太祖又被郭氏猜疑,经常缺少食物。马皇后便偷了一些炊饼,揣在怀中拿给太祖,皮肉被烧焦。(马皇后)平常储备一些干粮和干肉给太祖,从来没有断绝,而她自己却常常吃不饱。等到地位显贵时,太祖将那些干粮干肉比作“芜蒌豆粥”“滹沱麦饭”,常常对群臣讲述马皇后的贤德,总将她比作唐代的长孙皇后。退朝后把这事告诉皇后。

35、马皇后说:“我听说夫妇互相保护容易,君臣互相保护则很难。陛下没有忘记与我共同度过的那些贫贱日子,但愿陛下也不要忘记与群臣共度的艰难岁月。况且我怎敢与长孙皇后相比呢。”太祖在前殿决断政事,有时大发雷霆,马皇后等到太祖回到宫中,总是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谏。吴兴有一富人名叫沈秀,帮助修筑了都城的三分之一,又请求犒劳军队。太祖大怒说:“一介平民竟要犒劳天子的军队,是一个犯上作乱之人,应当诛杀。”马皇后劝谏说:“我听说所谓法律,是用来惩罚不法之徒的,而不是用来惩罚不祥之人的。平民百姓富裕到可以与国家相匹敌,是他自取不祥。不祥之人,上天将会降灾于他,陛下为什么要去诛杀他呢。”于是太祖下令释放了沈秀,将他发配到

36、云南。太祖曾经下令让重罪的囚犯去修筑城墙。马皇后说:“用罚劳役来赎罪,是国家(对犯人)最大的恩典。但是给疲惫不堪的囚犯施加劳役,(囚犯)恐怕仍然不能免于死亡。”太祖于是全部赦免了他们。太祖曾经发怒责罚宫女,马皇后也假装生气,下令捉拿宫女交付给宫正司治罪。太祖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马皇后说:“帝王不应该以自己的喜怒对臣民加以赏罚。当陛下发怒时,(对人的处罚)恐怕就会失当。交给宫正司,宫正司便会酌情公平地处理。即使陛下给人定罪也要交付给有关部门啊。”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卧病。群臣请求祭祀祈祷,寻求良医。皇后对太祖说:“人之生死,是命,祭祀祈祷又会有什么益处呢?况且医生如何能把将死之人救活

37、。假如吃药不能见效,能不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于各位医生吗?”病重,太祖问她还有什么话要说。(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寻贤才纳良谏,自始至终都谨慎对待每件事情,子孙后代都能够有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各得其所。”这一月丙戌日,(马皇后)去世,终年五十一岁。太祖悲伤痛哭,于是不再立皇后。当年九月庚午,葬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向子諲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注:绍兴五年(1135)冬天,词人冒雪前往鄱阳,大雪纷飞的天气使

38、词人感受到了被囚禁在金国的徽、钦二帝痛苦,词人又联想到因为国内主和派阻挠而导致的北伐失败,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词。向子諲(yn):(1085-1152),字伯恭,号梦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南宋初主战派大臣之一。鸾铬(l):天子乘坐的车。11.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起句描写了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沉苍凉,寒冷彻骨,起笔设境,渲染氛围。B. 第二句中的“易水”即燕太子送荆轲的“易水”,词人一方面借此点出北方国土的沦陷和帝王被俘不回的耻辱。一方面又取荆辆之所歌之意,倍增悲愤之感。C. 下阅换头三句,运用衬托、夸张的手法,表达极度的忿恨,要消除北未覆亡的靖康之耻却

39、是难上加难,几乎比天老、海翻还要困难。D. “几时鸾铬还”,用借代的手法,满怀希望地问南宋统治者何时帝王能回,以问作结,更能表达含蓄不尽之情。12. 结合全词的内容,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1. D 12. 对故国故君的思念。大雪漫天,易水寒冷,作者由此想到了远在寒冷北方的被掳的徽、钦二帝,怎能忍受彼地的苦寒。对国破家亡的伤痛与悲愤。作者身披大雪,极目眺望三个关口,看到的山接着山,国破家亡,二帝被俘,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对“靖康之耻”难雪与金人的痛恨。天可老,海能翻”这些万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也不能消除对“靖康之耻”难雪与金人的痛恨。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与愤慨。频频派使者到

40、金国去问候被囚的君王,畏敌主和,只图苟安而不思北伐。对时局的无奈与深切忧虑。南宋统治者只是派使者到金国去问问二帝平安,一味苟安求和,北伐失败,“几时鸾辂还”以问作结,表现词人深长的叹息与无尽的忧思。(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另外知人论世的方法同样不可忽视。解答本题需要关注苏轼的坎坷经历。D项,“满怀希望地问”错误,是嘲弄与讽刺地问,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北伐化为泡影,被掳的二帝回来已不可能,同时南宋统治者也并不希望被掳的二帝回来。故选

41、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翻译:江南江北漫天飞雪,遥知那北地正是地冻天寒。远望阴云密布的边境三关,山外有山令人忧愤肠断。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要消除这亡国的愤恨千难万难。不断听说朝中派人去问候被囚的君王,若不发兵抗金君王何时才能起驾回还?上阙起句“江南江北雪漫漫”气势壮阔,为全词创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氛围。“遥知易水寒”紧承起句,“遥”字表达了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但是因为心中牵挂,所以能够知道他们在远方被幽禁的痛苦,这种痛苦应该不止是

42、肉体上的寒冷,还有精神上的折磨。 “彤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是词人看到的景象,在这里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凄凉情感。下阕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表达了词人对金人的痛恨之情。词人用这些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来说明让自己忘却国耻家仇的不可能。即便是“天可老,海能翻”这些万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也不能消除对金人的仇恨,以极夸张的比譬反衬自己的创巨痛深。“频闻潜使问平安”,明明是天翻地覆亦难消除的深仇大恨,朝廷所作的竟然只是遣使问候这样轻飘飘的表面文章,两相对照,令词人黯然神伤,悲愤莫名。“几时鸾辂还”,以问作结,表现词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全词写的虽然是亡国之痛,却并不鼓噪喧哗,而

43、是曲折深婉,层层推进,于沉郁压抑之中凌空设譬、突兀而起,复又归于深长的叹息与无尽的忧思。全词借对二帝的思念与亡国之痛,深刻地表现了南宋初期爱国志士中普遍存在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

44、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主席曾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两句“_,_”就表达了革命青年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情怀。(2)诗词讲究炼字,现

45、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一诗中“消”“散”两个动词用得十分传神,诗人不说她不见了,而说“_,_”,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丁香姑娘”离去的怅惘之情。(3)再别康桥一诗中的两句“_,_”,徐志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写出了康河里水草的轻盈、可爱,另一方面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康桥一草一木的喜爱。(4)荆轲刺秦王一文中,易水送别时,荆轲唱的“_,_”两句成为千古绝唱,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赴汤蹈火。(5)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对于“默无声息”的现状用选择句式指出民族两种前途“_,_”,对比、反复中号召人们奋起,以求得中华民族真正的前途。【答案】 (1). 指点江山 (2). 激扬文字 (3)

46、. 消了她的颜色 (4). 散了她的芬芳 (5). 软泥上的青荇 (6).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7). 风萧萧兮易水寒 (8).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9). 不在沉默中爆发 (10). 就在沉默中灭亡【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荇”“萧”“爆”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

47、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_的创作风格。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他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_。毛泽东诗词中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勇气的警句_,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等,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如沁园春长沙,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刻画_、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抒发了一代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悟卿)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